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方政 《宜宾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来看,学校德育应该是一种交往行为。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关照下的学校德育,应以对话作为师生交往的主要途径,德育内容应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具有主体间性的德育主体。
关键词 交往行为 生活世界 主体同性 对话
下载PDF
马克思幸福观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4
2
作者 庄忠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5-8,26,共5页
虽然以往的哲学家都曾探讨过幸福的概念问题,但是,马克思把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引入了幸福范畴。这三个原则不仅使马克思的幸福观实现了革命性转变,把人们的幸福从天国拉回了人间,要求实现人们的现实幸福;而且为人们提... 虽然以往的哲学家都曾探讨过幸福的概念问题,但是,马克思把现实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引入了幸福范畴。这三个原则不仅使马克思的幸福观实现了革命性转变,把人们的幸福从天国拉回了人间,要求实现人们的现实幸福;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现实幸福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实现人们的"相对之绝对"的现实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观 现实生活世界 共产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及其历史演进逻辑
3
作者 康珠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8-2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属性,关于人的问题总是现实的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本质属性、以人的本质为核心范畴的实践人本思想,现实个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基于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特有的属性,关于人的问题总是现实的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本质属性、以人的本质为核心范畴的实践人本思想,现实个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底色。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对于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本质的深入探究,必须以其存在发展的逻辑为前提和必需。应该说,马克思实践人本思想的历史演进逻辑以其存在基础、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涵作为三重向度,与现实的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人本思想 现实的人 现实生活世界
下载PDF
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变革
4
作者 刘大为 许恒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94-297,共4页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直是人们长期争论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与领悟,道出了历史的本质和真实内容,指出了历史与人的现实生活的本质关联。通过将历史原则引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否定了思维作为哲学之前提和基础的合法性,从而...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直是人们长期争论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历史的考察与领悟,道出了历史的本质和真实内容,指出了历史与人的现实生活的本质关联。通过将历史原则引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否定了思维作为哲学之前提和基础的合法性,从而完全脱离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视域,实现了哲学的根本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现实生活世界 意识
下载PDF
交往:架起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萍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年第2期61-65,共5页
提出高校德育新模式——交往德育模式。交往德育模式要处理好与三个世界的关系。交往德育模式要避免出现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交往德育 实现机制 德育模式 高校 有效性 大学生
下载PDF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幻相与历史性境遇的确证
6
作者 朱成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5-30,共6页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为中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话语方式,同时也面临了被教育界曲解和误用的危险。胡塞尔、海德格尔"、日常生活"学派的观点作为参照系对中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而作为解...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生活世界"概念为中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话语方式,同时也面临了被教育界曲解和误用的危险。胡塞尔、海德格尔"、日常生活"学派的观点作为参照系对中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而作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坐标系则是一种理论的僭越。回归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世界"是通达本真教育的基本前提与历史性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生活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幻相 历史性境遇 本真教育
下载PDF
关于道德的道德教育的思考
7
作者 兰军 周宗明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72-75,共4页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解决道德教育本身的道德问题。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为道德教育的目标 ;2、以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目的性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3、以加强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为... 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于解决道德教育本身的道德问题。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为道德教育的目标 ;2、以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目的性为道德教育的内容 ;3、以加强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为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归根结底 ,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 ,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主体性道德人格 人生观 生活世界 道德 不道德性 成因 “做人”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军 丁洋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6-78,共3页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一命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据社会现实本身这一主旨得以成立,并由此而开展出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领域。马克思把哲学置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 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被认为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这一命题,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据社会现实本身这一主旨得以成立,并由此而开展出其研究的全部路径、方法和问题领域。马克思把哲学置于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以及由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活世界基础上,实现了哲学转向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性变革。现实生活世界理论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生活世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娜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8-91,共4页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单靠科学知识就能创造出繁荣有序的世界这一信心。二战后,学界把研究重心转入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教...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动摇了人们对单靠科学知识就能创造出繁荣有序的世界这一信心。二战后,学界把研究重心转入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也成为教育领域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源、分析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生活世界 教育 展望
下载PDF
回归生活世界:现代教学论的必然诉求
10
作者 赵永勤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现代教学论的“现代”内核,应是教学论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教学论比照传统教学论的范式转型,主要体现在世界观、认识论等思维规范的变更上。传统教学论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二元论思维虽然便利了人们的认识活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代教学论的“现代”内核,应是教学论思维方式的现代性转型。现代教学论比照传统教学论的范式转型,主要体现在世界观、认识论等思维规范的变更上。传统教学论坚持的科学世界观和二元论思维虽然便利了人们的认识活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现代教学论应坚持生活世界观与生成性思维,使回归现实生活世界成为现代教学论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世界观 生活世界观 二元论思维 生成性思维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立足点
11
作者 于晓权 周宁宁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3期1-3,共3页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学说 ,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性质 ,它们把脱离人的外在世界的自然物或理性精神作为哲学形成的根基或立足点 ,从而陷入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则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建立了新的哲学理... 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发展的学说 ,而传统哲学没有意识到这一性质 ,它们把脱离人的外在世界的自然物或理性精神作为哲学形成的根基或立足点 ,从而陷入了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马克思则以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建立了新的哲学理论 ,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传统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局面 ,体现了新旧哲学研究视阈的差别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批判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立足点 外在世界 现实生活世界 传统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