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粘连发生和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茹晓莉 段华 +2 位作者 王永军 于春梅 方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29期5712-5715,5730,共5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研究组)及同期50例单纯宫颈病变患者(对照组),测量并计算两组的子宫体积,分析宫腔粘连的病因,比较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其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二次探测宫腔粘连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子宫体积显著小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在50例中、重度患者中,86%(43/50)患者为宫腔操作后继发的宫腔粘连;80%(40/50)有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手术史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其宫腔评分、妊娠发生率及获活胎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腔粘连患者中,术后自然妊娠者宫腔粘连评分明显低于术后未妊娠者,妊娠获活胎者宫腔粘连评分显著低于妊娠未获活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体积偏小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有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妊娠相关的宫腔操作是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宫内节育器与Foley球囊用于预防术后宫腔再粘连的疗效相似;术后宫腔评分与宫腔粘连患者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关系,可能作为宫腔粘连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 再粘连 疗效 宫腔粘连评分
原文传递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充水球囊预防再粘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苏瑞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008-3010,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充水球囊对预防粘连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该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86例,随机分为球囊组和上环组,在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腔保留医用几丁糖3 ml,球囊组放置球囊导尿管,...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充水球囊对预防粘连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该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86例,随机分为球囊组和上环组,在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后宫腔保留医用几丁糖3 ml,球囊组放置球囊导尿管,充水3—5 ml,隔日补充1—2 ml,球囊充水总量6—8 ml,以患者耐受为宜,导管持续开放1周后拔除,同时辅助3个月的人工周期治疗;上环组在术后宫内放置圆形节育器,同时辅助3个月的人工周期治疗。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随访检查,观察患者的月经、宫腔形态、粘连复发情况及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球囊组的宫腔形态正常率、月经正常率均高于上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复发率及周期性下腹痛发生率均低于上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上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充水球囊在预防粘连复发的作用方面,较传统的术后上环效果显著,多种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在提高术后妊娠率方面临床效果均不满意,预防形成宫腔粘连的临床工作需重视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充水球囊 宫内节育器 再粘连
原文传递
宫腔内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月经恢复及妊娠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高爽 王建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12期2793-2795,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内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月经恢复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86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腔内水囊联合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研究组... 目的探讨宫腔内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月经恢复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收治的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86例,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宫腔内水囊联合低剂量雌激素治疗,研究组应用宫腔内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凝血功能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再粘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正常率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应用宫腔内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有利于预防术后再粘连,恢复正常月经,提高患者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囊 雌激素 宫腔粘连分离术 再粘连 月经恢复
原文传递
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在粘连分解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3-595,共3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在粘连分解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生理盐水组,第2组:透明质酸钠组,第3组:氧化再生纤维素组。制作大鼠粘连模型,术中分别留置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在粘连分解术后预防再次粘连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生理盐水组,第2组:透明质酸钠组,第3组:氧化再生纤维素组。制作大鼠粘连模型,术中分别留置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术后2周进腹观察大鼠腹腔粘连情况并以Nair评分法进行粘连评分,行粘连分解术中再次留置生理盐水,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关腹。术后2周再次开腹,观察粘连情况并再次以Nair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在第1次手术后,3组的粘连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14,P<0.05);粘连分解术后,组间的粘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0,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和氧化再生纤维素在初次手术后预防粘连有效,分离粘连术后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大鼠 纤维素 氧化 粘连 预防 再次粘连
下载PDF
宫腔球囊支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吕晓亮 黄斌 +1 位作者 邹敏 涂友梅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支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厚街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 目的探讨宫腔球囊支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厚街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单独使用圆形节育环;实验组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宫腔球囊支架,7 d后取出支架再放置圆形节育环。两组均在第1次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3 d取出宫内节育环。观察两组术后48 h出血量、宫腔恢复情况、月经量及持续时间、再粘连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宫腔粘连复发率(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均低于对照组(23.08%、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48 h出血量[(46.28±3.54)ml]、术后月经量[(26.21±1.06)ml]及月经持续时间[(6.58±0.56)d]均优于对照组[(79.25±5.64)ml、(20.31±1.56)ml、(4.02±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采用宫腔球囊支架治疗,可降低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的复发率,且术后48 h出血量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球囊支架 圆形节育环 再次粘连
原文传递
TCRA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对再粘连的预防效果
6
作者 吕瑛 俞梦雅 夏琼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8期58-61,72,共5页
目的探究在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对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TCRA治... 目的探究在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对再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TCRA治疗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9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放置IUD,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情况、疗效、月经恢复情况及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Association,AFS)评分,并记录患者随访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再粘连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月经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AFS评分在粘连范围、粘连类型、月经模式得分及总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与IUD结合使用可降低TCRA术后再粘连发生率,提高术后月经恢复的良好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且不影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 宫内节育器 宫腔粘连电切术 再粘连
下载PDF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再粘连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莫崇柳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再粘连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 目的研究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再粘连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照投掷硬币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妊娠率、月经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宫腔再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再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微剪分离术 再粘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再粘连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章孔娟 王红梅 叶脉延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1657-1662,共6页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辅助用于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对发生术后再粘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安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辅助用于宫腔粘连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s,TCRA)对发生术后再粘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安庆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患者,根据TCR A术后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IUD组42例,球囊导尿管组4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在术后2个月再次行宫腔镜检查,比较两组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评分、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及妊娠率。结果:术后2个月,IUD组AFS评分显著低于球囊导尿管组(P<0.05),月经恢复率及宫腔形态恢复率显著高于球囊导尿管组(P<0.05),再粘连发生率与球囊导尿管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球囊导尿管相比,TCRA术后置入IUD对患者AFS评分、月经及宫腔形态改善效果更明显,但在预防宫腔再粘连、提高妊娠率方面无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电切术 宫内节育器 宫腔形态 再粘连
下载PDF
宫腔粘连和预防术后粘连复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洋 吴效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0期151-154,共4页
目前治疗和预防宫腔粘连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屏障介质、药物治疗等,宫腔镜检查术是目前诊断IUA的金标准,并且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TCRA)是目前治疗IUA最标准的手术。术后是否再次粘连... 目前治疗和预防宫腔粘连的方法有手术治疗、屏障介质、药物治疗等,宫腔镜检查术是目前诊断IUA的金标准,并且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uterine adhesion,TCRA)是目前治疗IUA最标准的手术。术后是否再次粘连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本文将从中西医各方面对IUA和预防术后粘连复发的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再粘连 中西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志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8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3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1例,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A组给予放置宫内节育器,B组实施球囊预防,C组则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比较三组... 目的:分析三种方式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3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21例,均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A组给予放置宫内节育器,B组实施球囊预防,C组则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比较三组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效果。结果:C组再次粘连率、妊娠率、月经量、子宫内膜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B组(P<0.05);A组、B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宫内节育器+球囊+外科防粘连液综合治疗其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内节育器 球囊 外科防粘连液 再粘连 预防
原文传递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采用Foley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再粘连的效果
11
作者 陆瑞 姜雪 +1 位作者 吴志兵 戈伍琼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6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采用Foley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术后,对照组采用普通不锈钢圆环联合... 目的分析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采用Foley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术后,对照组采用普通不锈钢圆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研究组采用Foley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宫腔再粘连情况、治疗效果及月经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组宫腔再粘连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月经恢复良好率分别为96.00%、9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采用Foley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预防再粘连的效果良好,可减少宫腔再粘连,促进月经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 Foley球囊导尿管 透明质酸钠 再粘连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综述 被引量:36
12
作者 张建柏 彭辉水 +1 位作者 倪大成 刘雄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阐述了制动系统与高速列车安全性的关系,综述了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及其性能,并给出各自在国内外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介绍了高速列车空电联合制动力的控制模式并就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概述了高速列车的防滑再粘着控制技术,论述... 阐述了制动系统与高速列车安全性的关系,综述了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及其性能,并给出各自在国内外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介绍了高速列车空电联合制动力的控制模式并就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概述了高速列车的防滑再粘着控制技术,论述了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制动 控制模式 防滑行再粘着控制
下载PDF
球囊扩张预防宫腔重度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宏锋 孟宝丽 段雪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5期1196-1198,共3页
目的:评估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预防宫腔术后发生再粘连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所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4例,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并放置一... 目的:评估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预防宫腔术后发生再粘连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本所就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124例,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并放置一个3~5ml球囊支撑宫腔,于术后1周和2周分别行球囊扩张术(60例,观察组),术后仅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64例,对照组),术后均予大剂量雌激素合并人工周期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宫腔恢复以及月经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宫腔再粘连率观察组(18.3%)低于对照组(40.6%),月经情况好转率观察组(83.3%)高于对照组(59.4%)(均P<0.05).结论:对于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通过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配合术后球囊扩张术预防宫腔再粘连,能有效预防再粘连,促进月经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术后球囊扩张 透明质酸钠 预防宫腔再粘连 月经恢复
下载PDF
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与子宫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颂华 王晓平 +2 位作者 徐金花 陈家茹 罗广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5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与子宫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本院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30例)和大剂量组(32例)。所有...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与子宫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1月本院实施宫腔粘连分离术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小剂量组(30例)和大剂量组(32例)。所有患者均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小、大剂量组分别采用2、6 mg/d戊酸雌二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宫腔再粘连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显著高于小剂量组的76.67%(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小剂量组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宫腔再粘连率为3.13%,显著低于小剂量组的20.00%(P<0.05);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的戊酸雌二醇与子宫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凝血功能影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戊酸雌二醇 子宫球囊支架 宫腔粘连 术后再粘连
下载PDF
羊膜移植与生长激素联合治疗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古衡芳 肖雁冰 +2 位作者 赵菁 蒋成素 牟萌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8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与生长激素结合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的9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与生长激素结合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的9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生长激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羊膜移植与生长激素联合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宫腔形态恢复情况、月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治疗后再粘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月经改善率(93.48%、89.13%)较对照组(78.26%、71.74%)高(P<0.05);治疗1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再粘连发生率(15.22%)较对照组(34.78%)低(P<0.05)。结论采取羊膜移植与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可改善宫腔形态及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再粘连风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生长激素 宫腔粘连 宫腔形态 子宫内膜厚度 再粘连率
下载PDF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预防再粘连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天华 常君 《新疆医学》 2018年第11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研究使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预防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排除既往宫腔黏连,二次分离术,排... 目的研究使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预防再粘连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排除既往宫腔黏连,二次分离术,排除子宫纵膈畸形矫正术后的患者,只选择人工流产或宫腔诊断性刮宫术后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宫腔粘连术后宫腔放置节育器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宫腔粘连术后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预防再粘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月经恢复率、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 <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且其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对比均有P <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黏连分离术后宫腔粘连术后人工周期+宫腔置球囊尿管+定期扩宫预防再粘连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再粘连情况,提高月经恢复率、妊娠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人工周期 宫腔置球囊尿管 定期扩宫 预防再粘连
下载PDF
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戊酸雌二醇及孕激素对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忠华 赵玉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7期2956-2958,共3页
目的 探讨于患者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戊酸雌二醇及孕激素对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情况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术治疗的86例患者,依据上述入院者术后再粘连预防方案的不同分为两... 目的 探讨于患者宫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戊酸雌二醇及孕激素对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情况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经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术治疗的86例患者,依据上述入院者术后再粘连预防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戊酸雌二醇+孕激素,比较两组宫腔粘连情况、月经量、经期时间以及术后再粘连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FS评分为(0.83±0.65)分,低于对照组(1.23±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量、经期时间分别为(40.21±3.98)ml、(5.21±1.12)d,均高于对照组(37.36±4.09)ml、(4.43±1.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再粘连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粘连术患者经透明质酸钠、戊酸雌二醇及孕激素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宫腔粘连程度,改善经期与月经量,利于预防术后再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 透明质酸钠 戊酸雌二醇 孕激素 黄体酮
下载PDF
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晨 江如 肖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6月进行宫腔粘连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1(40例)和观察组2(40例)三组,对照组手术后患者进行宫腔置入医用几丁糖联合人工周期监测;观察组1使...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6月进行宫腔粘连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1(40例)和观察组2(40例)三组,对照组手术后患者进行宫腔置入医用几丁糖联合人工周期监测;观察组1使用宫腔镜监测联合人工周期;观察组2进行宫腔镜监测联合医用几丁糖。观察三组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善情况;术后宫腔镜复查宫腔有否再粘连情况(各组均为术后3月或3次人工周期后复查宫腔镜);术后各组妊娠率及最终活胎数。结果:治疗后宫腔形态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宫腔形态治愈25例,治愈率62.5%;观察组1治愈30例,治愈率75.0%;观察组2治愈35例,治愈率87.5%。月经状况结果比较:对照组患者月经状况改善20例,改善率50.0%;观察组1患者月经状况改善25例,改善率62.5%;观察组2月经状况改善30例,改善率75.0%。妊娠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妊娠成功8例,妊娠率20.0%;观察组1妊娠成功13例,妊娠率32.5%;观察组2妊娠成功21例,妊娠率52.5%。观察组2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1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监测联合医用几丁糖组治疗效果高于进行单纯的医用几丁糖组或者宫腔镜监测组的患者,这为宫腔粘连术的治疗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可改善月经减少情况及提高妊娠率,对于预防术后的再粘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术预防再粘连方法 宫腔镜监测 医用几丁糖
下载PDF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粘连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思军 刘锦成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1期1377-1378,共2页
目的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粘连的探讨。方法 :通过本组60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术中修复肠管浆膜及腹膜创面 ,腹腔内常规留置低分子右旋糖酐 ,术后早期勤翻身活动 ,中西医结合早期促进肠功能恢复。结果 :本组60例 ,仅2例各复发一次轻... 目的 :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粘连的探讨。方法 :通过本组60例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 ,术中修复肠管浆膜及腹膜创面 ,腹腔内常规留置低分子右旋糖酐 ,术后早期勤翻身活动 ,中西医结合早期促进肠功能恢复。结果 :本组60例 ,仅2例各复发一次轻度不全性粘连肠梗阻 ,复发率占3 33 % ,其余均恢复正常。结论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根本措施是修复肠管浆膜及腹膜创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预防 再粘连 粘连松解术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下载PDF
粘着控制中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志千 张璇 王蕊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7-873,共7页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参数辨识精度是影响电机矢量控制方法性能的关键。基于此,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下,提出了一种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采用直轴电流阶跃响应实验同时辨识定子电阻和直轴电感,...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的模型参数辨识精度是影响电机矢量控制方法性能的关键。基于此,在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下,提出了一种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模型参数的辨识方法,采用直轴电流阶跃响应实验同时辨识定子电阻和直轴电感,脉冲电压实验检测交轴电感,速度驱动实验检测转子磁通。在电机模型参数辨识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矢量控制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流环和速度环的设计方法。在基于TMS320F2812 DSP的电力机车粘着控制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机模型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调速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交流调速系统 矢量控制 粘着控制 面装式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