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化碳甲烷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荣悌 邓国才 江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从热力学、催化、反应机理几方面评述了二氧化碳甲烷化的研概况。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化 热力学 新能源
下载PDF
Au(111)面上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倪哲明 施炜 +1 位作者 夏明玉 薛继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3-2362,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噻吩在Au(111)面上的吸附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u(111)面上可能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对不同机理下各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各个步骤的能量变化及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噻吩在Au(111)面上以S端...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噻吩在Au(111)面上的吸附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u(111)面上可能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对不同机理下各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各个步骤的能量变化及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噻吩在Au(111)面上以S端倾斜吸附在Top位时最稳定.直接脱硫机理表明,其所需活化能较低,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脱硫反应产率,但脱硫产物较难控制;间接脱硫机理表明,脱硫反应最可能按照加氢异构方式进行,降低温度有利于脱硫反应产率的提高.随着反应的进行,噻吩环中的C—S键键长逐渐增大,键能逐渐减小,有利于C—S键断裂,具体步骤为:(1)C4H4S+H2→α,α-C4H6S;(2)α,α-C4H6S+H2→C4H8S;(3)C4H8S+H2→C4H10+S,其中S原子的脱去步骤所需活化能最高,为反应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Au(111)面 噻吩加氢脱硫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橡胶老化的化学应力松弛数学模型 被引量:11
3
作者 熊传溪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0-183,共4页
以Maxwell数学模型为基础,从老化机理及化学流变学观点出发,并考虑到橡胶的粘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推导出橡胶老化的化学应力松弛数学模型:σ/σ_0=Bexp[-A(1+K_ct)~a]。参数α与橡胶的粘度和老化机理有关。参数A反映了老化时发生物理... 以Maxwell数学模型为基础,从老化机理及化学流变学观点出发,并考虑到橡胶的粘度与老化时间的关系。推导出橡胶老化的化学应力松弛数学模型:σ/σ_0=Bexp[-A(1+K_ct)~a]。参数α与橡胶的粘度和老化机理有关。参数A反映了老化时发生物理松弛的能力,参数B是发生物理松弛和化学应力松弛的相对常数。通过测试未加防老剂的NBR-26硫化胶老化过程中的化学应力松弛和时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证实此数学模型是正确的。通过时NBR-26硫化胶和BR硫化胶老化时化学应力松弛的参数分析可知,温度较低时,老化以氧化和交联为主,温度较高(200℃)时则以降解反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NBR BR 老化 应力松驰
下载PDF
三价铬电镀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杜登学 隋永红 +2 位作者 周磊 李文鹏 张志鹏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2,共4页
着重阐述了三价铬的发展历史、电镀工艺、阴极反应机理及电镀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镀铬中存在的问题,从电镀体系的选择、配位剂的选择、阳极及电镀电源的选择、pH值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对三价铬电镀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三价铬电镀 反应机理 发展状况
下载PDF
α-Pb(N_3)_2热分解和热爆炸机理的实验与论证 被引量:4
5
作者 劳允亮 李振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子能谱检测了α-Pb(N_3)_2热分解和热爆炸过程的产物,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反应机理;在热分解过程中,α-Pb(N_3)_2热分解步骤是N_3中π电子受激发生成N_3自由基,N_3自由基进一步... 本文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和电子能谱检测了α-Pb(N_3)_2热分解和热爆炸过程的产物,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反应机理;在热分解过程中,α-Pb(N_3)_2热分解步骤是N_3中π电子受激发生成N_3自由基,N_3自由基进一步相互碰撞生成N_2.在热爆炸过程中,系统中能量足够高,致使N_3中的π锻和σ键同时发生断裂,生成N原子和N_2分子。根据实测的数据,讨论了α-Pb(N_3)_2热分解和热爆炸化学反应机理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叠氮化铅 热分解 热爆炸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甲醇催化脱氢新型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庆水 林玉琴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研究甲醇催化脱氢ZnO/SiO_2催化剂及其添加剂的助催效应,并用EDAX和TPD─MS法表征催化剂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添加剂对甲醛产率的影响次序为Ni>>Mg>Li;不同制备方法改变表面Zn:Si比.根据热力学平衡... 研究甲醇催化脱氢ZnO/SiO_2催化剂及其添加剂的助催效应,并用EDAX和TPD─MS法表征催化剂表面性质.结果表明:添加剂对甲醛产率的影响次序为Ni>>Mg>Li;不同制备方法改变表面Zn:Si比.根据热力学平衡和主付反应产物的分布讨论了反应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甲醛 脱氢 催化剂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溶液中氢氧化铜分解问题的实验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旭娃 李文辉 康玉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0-73,共4页
实验教学中制取的氢氧化铜,在室温条件下放置时会变黑。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了溶液中氢氧化铜分解的反应机理和影响氢氧化铜分解快慢的因素。得出了温度越高、碱性越强,氢氧化铜分解越快的结论。总结了氢氧化铜分解的特点。
关键词 氢氧化铜分解 实验探究 反应机理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离子Pt^+和甲烷气相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丙星 朱井义 +2 位作者 胡晓萍 郭玮 王艳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5-749,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二重态和四重态Pt+与甲烷反应的机理.通过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分别获得三个过渡态,并利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进行了验证.在更高的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单点能,并详细讨论了二重态和四重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研究了二重态和四重态Pt+与甲烷反应的机理.通过几何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分别获得三个过渡态,并利用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进行了验证.在更高的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单点能,并详细讨论了二重态和四重态的势能面.结果表明在二重态势能面上的反应具有比较低的能垒,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更易于在二重态上进行.氧化加成生成中间体HPt(CH3)+的步骤需要克服一个小小的能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甲烷 Pt^+ H2 势能面 反应机理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涂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金鹿江 杭建忠 +2 位作者 孙小英 王小芬 施利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水解前驱体,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研究了水解单体和用水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与水解单体物质的... 以正硅酸乙酯(TEOS)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水解前驱体,γ-缩水甘油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偶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有机-无机杂化环氧树脂。研究了水解单体和用水量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与水解单体物质的量比为4∶1时,杂化涂层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4H,耐盐雾时间达到360 h。电化学测试表明,在低频区杂化涂层阻抗值可达105Ω·cm2,比铝合金裸板阻抗值高出2个数量级。表现出良好的防腐蚀性。热重分析显示,杂化树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能。利用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分析了杂化涂层的组成和结构;同时,探讨了溶胶-凝胶杂化涂层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杂化涂层 耐盐雾 电化学 反应机理
下载PDF
磷钼杂多化合物脱除H_2S回收硫磺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睿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80,共5页
综合运用离子选择电极分析、微分量热分析与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磷钼杂多酸钠盐与硫化氢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l)磷钼酸钠体系在脱硫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脱硫产物中基本不含Mo,V的物相;2)脱硫过程中,复配体系磷铂酸钠与偏... 综合运用离子选择电极分析、微分量热分析与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磷钼杂多酸钠盐与硫化氢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l)磷钼酸钠体系在脱硫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能,脱硫产物中基本不含Mo,V的物相;2)脱硫过程中,复配体系磷铂酸钠与偏钒酸钠独立作用,两者之间不存在协同效应;3)磷钼酸钠吸收H2S过程的化学反应式为:H2S+Na3PMo(Ⅵ)12O40→S↓+Na2H2PMo(Ⅵ)10Mo(Ⅴ)2O40.即在磷钼酸钠分子中有2个Mo(Ⅵ)被还原成Mo(Ⅴ)因此,相同摩尔浓度下,磷钼酸钠的饱和硫容量是螫合铁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杂多化合物 磷钼酸钠 脱硫 硫回收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卡尔费休法应用于柠檬酸水分时的浅析
11
作者 周维英 《化工管理》 2017年第5期119-120,共2页
卡尔费休法是测定物质水分的各类化学方法中,对水最为专一、最为准确的方法,已被列为许多物质中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但对于卡尔费休法测定水分,还无法找到一个适用所有样品的通则,所有方法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如果对有... 卡尔费休法是测定物质水分的各类化学方法中,对水最为专一、最为准确的方法,已被列为许多物质中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但对于卡尔费休法测定水分,还无法找到一个适用所有样品的通则,所有方法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如果对有些因素重视不够时,就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误差,作者根据采用卡尔—费休法分析产品中水含量的经验,探讨了影响分析准确度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以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费休法 水分 反应机理 影响因素 柠檬酸
下载PDF
水玻璃在核电站反应堆电缆竖井墙体堵漏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李振涛 郭冬发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文章介绍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电缆竖井墙体堵漏采用的堵漏材料水玻璃,以及水玻璃的性能和其堵漏的反应机理。水玻璃具有使用安全、污染小、成本低廉、来源充足、堵漏浆液易注、硬化可调等综合特点,广泛应用于核设施墙体、建筑工程、地... 文章介绍日本福岛核电站反应堆电缆竖井墙体堵漏采用的堵漏材料水玻璃,以及水玻璃的性能和其堵漏的反应机理。水玻璃具有使用安全、污染小、成本低廉、来源充足、堵漏浆液易注、硬化可调等综合特点,广泛应用于核设施墙体、建筑工程、地质水文、矿山、油田等领域的应急堵漏、加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核电站 电缆竖井墙体堵漏 水玻璃 反应机理
下载PDF
PS-SnCl_4固载引发剂结构及引发聚合机理
13
作者 武冠英 徐坚 +1 位作者 李进校 赵书祥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3-37,共5页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聚苯乙烯(PS)交联白球固载SnCl_4所得引发剂的结构及引发聚合机理。结果表明,给电子配位体丁酮中的羰基参与了络合,并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络合作用增强。引发剂不含丁酮,则不具备引发活性。引发剂是一种...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研究了聚苯乙烯(PS)交联白球固载SnCl_4所得引发剂的结构及引发聚合机理。结果表明,给电子配位体丁酮中的羰基参与了络合,并随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络合作用增强。引发剂不含丁酮,则不具备引发活性。引发剂是一种配位化合物,单体在其表面以插入方式聚合,活性中心是离域阳离子大共轭体系,聚合反应可在常温、不隔绝水和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具有络合聚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四氯化锡 引发剂 位聚合
下载PDF
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海林 杜志峰 +1 位作者 王健 解俊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解进程可分为失水失重、氧化增重、燃烧失重和燃尽恒重4个阶段。失水失重、氧化增重和燃烧失重阶段的反应机理分别为Mample单行法则、三维扩散模型和相边界反应的收缩球体模型;活化能分别为54.128 k J·mol-1、152.252 k J·mol-1和134.458 k J·mol-1;指前因子的自然对数分别为16.832 s-1、32.597s-1和18.365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热解进程 增失重阶段 Popescu法 反应机理函数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PZT纳米晶反应机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湘伟 段学臣 陈振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以硝酸氧锆、钛酸四丁酯、醋酸铅为原料 ,乙二醇为溶剂 ,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钙钛矿型的锆钛酸铅 (PZT)纳米晶。实验中发现前驱物间的聚合反应使硝酸氧锆能很好地溶于乙二醇。通过对原料、不同温度下的溶胶、干凝胶、PZT粉末的红外光... 以硝酸氧锆、钛酸四丁酯、醋酸铅为原料 ,乙二醇为溶剂 ,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钙钛矿型的锆钛酸铅 (PZT)纳米晶。实验中发现前驱物间的聚合反应使硝酸氧锆能很好地溶于乙二醇。通过对原料、不同温度下的溶胶、干凝胶、PZT粉末的红外光谱分析 ,给出了溶胶、凝胶形成的机理 ,进一步证实溶胶凝胶过程中通过前驱物的水解、缩聚反应形成金属元素与乙二醇相配位的链状或网状聚合物。原料中所含的NO-3 离子反应后形成的硝酸酯被包裹在溶胶和凝胶的聚合物网络中 ,C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纳米晶 反应机理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红外光谱 铁电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