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nton反应中水解Fe(Ⅲ)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高迎新 杨敏 +1 位作者 王东升 张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1-556,共6页
利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 )的水解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 ,H2 O2和小于 0 2mg L的Fe2 + 的存在对Ferron试剂及后续的络合反应没有影响 .当水解度相同时 ,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 )比一... 利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nton反应中Fe(Ⅲ )的水解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 .结果表明 ,H2 O2和小于 0 2mg L的Fe2 + 的存在对Ferron试剂及后续的络合反应没有影响 .当水解度相同时 ,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 )比一般铁盐具有更强的水解趋势 .Fenton反应生成的Fe(Ⅲ )的水解形态受到H2 O2 浓度和水解度的影响较大 .水解速率随水解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高聚合态所占的比例却随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n法 FENTON反应 Fe(Ⅲ) 水解形态分布 有机污染物 三价铁离子
下载PDF
碱金属在高炉内的反应及分配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成立 吕庆 +2 位作者 顾林娜 李福民 张勇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共5页
为了解新配矿条件下碱金属对高炉炉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碱金属在高炉内的反应及分配。结果表明:在高温区,碱金属硅酸盐大量分解形成碱金属蒸气随煤气上升;在中温区炉料吸附的碱金属含量为2.8%左右;在低温区约为0.3%。炉料吸附碱金属的... 为了解新配矿条件下碱金属对高炉炉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碱金属在高炉内的反应及分配。结果表明:在高温区,碱金属硅酸盐大量分解形成碱金属蒸气随煤气上升;在中温区炉料吸附的碱金属含量为2.8%左右;在低温区约为0.3%。炉料吸附碱金属的含量随其粒度的增大而减小,炉料平均粒度从11 mm增大到17 mm时,碱金属含量从1.3%下降到0.3%。碱金属化合物对焦炭的溶损和铁矿石的还原有催化作用:当K2O含量超过1.5%时,焦炭的反应性(CRI)提高23%左右,焦炭反应后的强度(CSR)约降低40%;K2O含量增加到2.56%时,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率(RDI)约提高30%;K2O含量增加1.5%时,球团矿的RDI提高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炉料 高炉 反应 分配
下载PDF
大型磷酸铁锂电池高温热失控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梅文昕 段强领 +4 位作者 王青山 李妍 李欣 朱金大 王青松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209,共8页
高温是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最直接原因,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在高温加热中的热失控特征及其内在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09 A·h大型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建立了6种不同温度下(140℃、145℃、150℃、15... 高温是触发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最直接原因,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在高温加热中的热失控特征及其内在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选取109 A·h大型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在COMSOL Multiphysics中建立了6种不同温度下(140℃、145℃、150℃、155℃、160℃、165℃)的烘箱热失控模型,模拟分析了电池在高温加热条件下的热失控特征和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140℃和145℃时电池未发生热失控,其他工况下电池均发生热失控,且环境温度越高,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越早,温升速率加快。此外,通过对热失控各副反应分解浓度分析得知,未发生热失控情况下只发生了SEI膜和负极的分解反应,而正极与电解液的反应是造成电池热失控的主要诱因。最后通过对比发生热失控和未发生热失控情况下电池的温度分布,发现未发生热失控条件下电池温度分布均匀,而发生热失控时电池温度均匀性变差。同时发现高环境温度下电池的热失控更为剧烈,温度分布极不均匀,且在热失控前后温度分布变化较快,预计电池材料发生的不可逆分解反应是导致电池损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安全 磷酸铁锂 高温热失控模型 副反应 温度分布
下载PDF
斜梁桥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平明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7,共7页
介绍了在国内首次进行的多梁式斜梁桥的模型试验,主要内容包括主梁纵向弯矩、挠度、支反力及支点位移、横向力矩等,从而论证了以往在斜梁桥领域所做的理论研究,并获得了许多重要结论。
关键词 斜梁桥 模型试验 弯矩 扭矩 反力 挠度
下载PDF
北京地区群桩基础桩土荷载分担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煊 张乃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95,共7页
对一系列足尺群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部分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试验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包括单桩、三桩、六桩纯摩擦和端承摩擦桩各一组。首先对试验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 对一系列足尺群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部分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试验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包括单桩、三桩、六桩纯摩擦和端承摩擦桩各一组。首先对试验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与端承摩擦)等影响因素下,不同方案所得到的基底桩间土反力分布、承台下各桩荷载分配的规律以及桩土荷载分担情况等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试验表明,对于本次试验的具体情况,在桩距为3.08D下,群桩基础桩间土可以分担24%鶫27%的荷载,在桩距4.35D下,可以分担35%鶫42%的荷载。因此,在北京地区可以在桩基设计中适当考虑桩间土分担荷载的作用,同时用改变桩基结构(布桩形式、桩距、端承条件等因素)的方法调整桩土荷载的分布特征和分担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桩土反力 荷载分担 现场测试
下载PDF
C_4烷基化反应机理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13
6
作者 鲁玉莹 李永祥 +3 位作者 龙军 任强 付强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0,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基元反应的反应能垒。结果表明,反应能垒最高的异丁烷氢负离子转移反应是烷基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tert-C+4与丁烯反应主要得到目标产物三甲基戊烷,tert-C+4可由异丁烯质...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异丁烷/丁烯烷基化基元反应的反应能垒。结果表明,反应能垒最高的异丁烷氢负离子转移反应是烷基化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tert-C+4与丁烯反应主要得到目标产物三甲基戊烷,tert-C+4可由异丁烯质子化生成,或由sec-C+4骨架异构化生成,也可由正丁烯先异构化生成异丁烯,异丁烯进一步质子化生成,还可由异丁烷氢负离子转移反应生成。通过对反应过程中与C4烷基化目标产物C+8相关的异构化基元反应能垒的计算,得到C4烷基化反应中目标产物C8产物的生成路线,分子模拟所得的结果与实验所得的产物选择性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烷基化 反应能垒 产物分布
下载PDF
基于电转气反应热应用和合作博弈的电转气装置容量规划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锴 郭小璇 +1 位作者 韩帅 孙乐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801-2810,共10页
针对电转气装置目前普遍存在的效益较低的现状,计及了电转气反应热的利用,并考虑了加强与综合能源主体的合作,从这两方面实现了电转气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模式的创新。通过计及电转气放热、碳交易等,挖掘了电转气的盈利空间;基于合作博弈... 针对电转气装置目前普遍存在的效益较低的现状,计及了电转气反应热的利用,并考虑了加强与综合能源主体的合作,从这两方面实现了电转气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模式的创新。通过计及电转气放热、碳交易等,挖掘了电转气的盈利空间;基于合作博弈,提出了以含电转气的综合能源联盟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的系统运行模型,基于Shapley值对联盟的每个主体进行了公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此外,还对风电和热电联产机组间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碳交易价格和电转气用电成本的灵敏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联盟的形式有助于电转气企业的投资与盈利,碳交易价格决定了电转气容量上限,用电成本直接决定了电转气投资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转气 综合能源 反应热 合作博弈 利润分配
下载PDF
复合材料RTM成型工艺固化过程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戴福洪 武湛君 +1 位作者 张博明 杜善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4-139,共6页
复合材料RTM成型工艺固化过程数值模拟本质上是求解瞬态热传导和固化动力学耦合方程。本文中以控制体积技术将来自放热化学反应的非线性热源项处理成节点集中载荷 ,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以厚板构件的二维数值模拟与文献中结果比较证... 复合材料RTM成型工艺固化过程数值模拟本质上是求解瞬态热传导和固化动力学耦合方程。本文中以控制体积技术将来自放热化学反应的非线性热源项处理成节点集中载荷 ,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以厚板构件的二维数值模拟与文献中结果比较证明了本文中方法的正确性 ,并讨论了厚度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对带孔圆筒形构件进行了算例研究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 数值模拟 有限元 RTM
下载PDF
原位生成铝基复合材料的激光焊接 被引量:11
9
作者 崔海超 芦凤桂 +1 位作者 唐新华 姚舜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8-72,共5页
采用大功率激光器研究新型铝基复合材料TiB2/ZL101的焊接性能,TiB2粒子的存在增加了焊缝熔池粘度降低了熔池流动性,影响了焊缝成形,增加了气孔敏感性.焊缝中气孔主要来源于氢和复合材料中的残留盐.激光焊接过程中较大的冷却速度使得焊... 采用大功率激光器研究新型铝基复合材料TiB2/ZL101的焊接性能,TiB2粒子的存在增加了焊缝熔池粘度降低了熔池流动性,影响了焊缝成形,增加了气孔敏感性.焊缝中气孔主要来源于氢和复合材料中的残留盐.激光焊接过程中较大的冷却速度使得焊缝晶粒非常细小,TiB2粒子在焊缝中分布更均匀,没有出现粒子偏析,主要是因为TiB2粒子是属于纳米级,在凝固过程中被凝固界面前沿所捕获而没有被推移.TiB2粒子没有与铝基体发生界面反应生成脆性相Al3Ti及AlB2,TiB2粒子与Al基体界面结合较好.结果表明,激光焊接后没有破坏TiB2粒子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激光焊接 气孔 界面反应 增强相分布
下载PDF
连续墙梁试验研究和计算 被引量:12
10
作者 易文宗 杨永新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7-24,共8页
本文论述了两跨连续墙梁在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破坏特征和承载能力。在试验研究以及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连续墙梁受力性能的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两跨连续墙梁抗弯、抗剪和局部受压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连续墙梁 试验 破坏模式 计算
下载PDF
二氧化钛光催化产生超氧自由基的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丹 赵利霞 +1 位作者 张辉 郭良宏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82-1887,共6页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是TiO_2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活性氧物种。本研究使用硝基四氮唑蓝(NBT)作为超氧自由基捕获剂,将其与TiO_2混合后光照,研究TiO_2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总O_2^(·-);然后采用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是TiO_2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活性氧物种。本研究使用硝基四氮唑蓝(NBT)作为超氧自由基捕获剂,将其与TiO_2混合后光照,研究TiO_2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总O_2^(·-);然后采用连续流动-分光光度法,将TiO_2光照后,再与NBT混合,研究TiO_2光反应过程中表面吸附的O_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3种不同晶相TiO_2(锐钛矿、金红石、P25)光催化反应中生成的总O_2^(·-)和表面吸附的O_2^(·-)。结果表明,3种不同晶相TiO_2的总O_2^(·-)生成量依次为P25>锐钛矿>金红石;而表面吸附的O_2^(·-)的生成量相差不大,锐钛矿表面吸附O_2^(·-)略高。不同于以往仅对光催化反应中总活性氧(ROS)检测,本研究同时还对吸附在颗粒物表面ROS的产生和分布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光催化污染物降解和微生物消毒作用机制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光催化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形态分布
下载PDF
超滤分离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献兵 于淑娟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12期1338-1340,共3页
以葡萄糖-醋酸铵模式为美拉德反应体系,样品经高温反应,超滤,冷冻干燥制得不同分子量段截留产物干粉,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对各分子量段截留产物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00~200 kDa分子量... 以葡萄糖-醋酸铵模式为美拉德反应体系,样品经高温反应,超滤,冷冻干燥制得不同分子量段截留产物干粉,再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对各分子量段截留产物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00~200 kDa分子量段截留产物在420 nm处有最大吸收(0.349),同时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26.3%);各分子量段截留产物初始焓变温度都在120℃左右,300 kDa~0.22μm分子段截留产物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超滤 抗氧化活性 差示扫描量热 粒度分布
下载PDF
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子内部固化反应与温度场数值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育豪 林荧 +1 位作者 王黎明 樊浩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86-1993,共8页
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子成型过程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内部固化不一致是产生内应力的重要原因。为研究脂环族环氧树脂固化特性与绝缘子内部温度场分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其固化过程。利用Ozawa-Flynn-Wall、Friedman-Reich-Lev... 脂环族环氧树脂绝缘子成型过程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内部固化不一致是产生内应力的重要原因。为研究脂环族环氧树脂固化特性与绝缘子内部温度场分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了其固化过程。利用Ozawa-Flynn-Wall、Friedman-Reich-Levi以及Malek方法计算得到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参数。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结合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绝缘子固化过程中内部温度场分布。结果发现,脂环族环氧树脂固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反应机理符合自催化模型,固化过程可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绝缘子在固化过程中内部温度分布差异明显,伞裙结构的存在使得热传导滞后效应更加突出。固化初期,伞裙根部温度严重滞后其他部位,固化后期,绝缘子内部放热剧烈,伞裙内部出现"温度过冲"。伞裙根部倒角处温度分布梯度最大,很容易出现固化收缩不一致,从而产生严重的内应力。降低固化温度,增大伞裙根部倒角,可以有效改善温度不均匀分布,提高绝缘子产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环族环氧树脂 固化反应 绝缘子 温度场 不均匀分布
下载PDF
焦化反应温度、循环比对焦化产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朝林 沈本贤 +1 位作者 吴世逵 黄克明 《茂名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微型焦化反应试验装置,考察了焦化反应温度、循环比对延迟焦化产物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生产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实验室微型焦化反应试验装置完全可以模拟工业装置的生产情况: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渣油转化,增加液收,提... 采用微型焦化反应试验装置,考察了焦化反应温度、循环比对延迟焦化产物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生产统计数据基本一致,实验室微型焦化反应试验装置完全可以模拟工业装置的生产情况: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渣油转化,增加液收,提高柴汽比;循环比大小对产物分布有较大影响,低循环比时,随着循环比的增大,轻油、气体、焦炭收率增加,而循环比较大时,柴油和焦炭收率比汽油和气体收率增加得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 反应温度 循环比 产物分布
下载PDF
连续化微通道反应器在染料颜料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斌 《染料与染色》 CAS 2006年第3期34-36,33,共4页
近年来连续化微通道反应器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染料、颜料合成中开始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微反应器技术在染料和颜料科研和生产方面的进展。与传统的间歇式反应不同,连续化微通道反应器的特点是,连续进料,瞬间混和,精确控制反应时间。... 近年来连续化微通道反应器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染料、颜料合成中开始得到应用。本文综述了微反应器技术在染料和颜料科研和生产方面的进展。与传统的间歇式反应不同,连续化微通道反应器的特点是,连续进料,瞬间混和,精确控制反应时间。该技术在重氮化、偶合反应中的应用,取得了高于常规反应器的收率和纯度。应用于颜料合成,取得了粒径窄分布的产品,并大幅度提高了颜料的应用性能。应用于合成中间体的硝化反应,提高了选择性和工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技术 微反应器 微通道 快速反应 重氮化 偶合 窄分布
下载PDF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 Salmonella enteritidis in the internal organs of mice after oral challenge by a specific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被引量:7
16
作者 Shu-Xuan Deng An-Chun Cheng +5 位作者 Ming-Shu Wang Ping Cao Bin Yan Nian-Chun Yin Sheng-Yan Cao Zhen-Hua Z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82-789,共8页
AIM: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 Salmonella enteritidis (S. enteritidis) in the internal organs of mice after an oral challenge over a 3 wk period. METHODS: Assays based on the ... AIM: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 Salmonella enteritidis (S. enteritidis) in the internal organs of mice after an oral challenge over a 3 wk period. METHODS: Assays based on the serovar-specific DNA sequence of S. enteritidis from GenBank, and a serovar-specific real-time, fluorescence-base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 were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 enteritidis. We used this assay to detect genomic DNA of S. enteritidis in the blood and the internal organs, including heart, liver, spleen, kidney, pancreas, and gallbladder, from mice after oral challeng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leen was positive at 12 h post inoculation (PI), and the blood was at 14 h PI. The organism was detected in the liver and heart at 16 h PI, the pancreas was positive at 20 h PI, and the final organs to show positive results were the kidney and gallbladder at 22 h PI. The copy number of S. enteritidis DNA in each tissue reached a peak at 24-36 h PI, with the liver and spleen contain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 enteritidis, whereas the blood, heart, kidney, pancreas, and gallbladder had low concentrations. S. enteritidis populations began to decrease and were not detectable at 3 d PI, but were still present up to 12 d PI in the gallbladder, 2 wk for the liver, and 3 wk for the spleen without causing apparent symptoms.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d significant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fe cycle of S. enteritidis in the internal organs, and showed that the liver and spleen may be the primary sites for setting itself up as a commensa over a long time after oral challenge. Interestingly, it may be the first time reported that the gallbladder is a site of carriage for S. enteritidis over a 12 d period. This study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S. enteriCdis infection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ce-based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ternal organs Salmonella enteritidis Re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下载PDF
成都夏季臭氧光化学反应控制气象因子的概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任至涵 倪长健 +1 位作者 花瑞阳 杜云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342,共9页
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是O_(3)光化学反应的控制气象因子,其数据分布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O_(3)的非线性演化进程。采用成都市2016—2019年6—8月O_(3)逐时监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 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是O_(3)光化学反应的控制气象因子,其数据分布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O_(3)的非线性演化进程。采用成都市2016—2019年6—8月O_(3)逐时监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借助Kolmogorov-Smirnov检验(K-S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值)、赤池信息准则(AIC值)和贝叶斯信息量(BIC值)分析了多种概率分布函数对O_(3)光化学反应控制气象因子的拟合优度。结果表明:(1)Johnson SB分布函数对研究区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拟合效果最优,不同O_(3)浓度等级条件下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均服从Johnson SB分布,且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5的K-S检验。(2)Johnson SU分布函数对气温的拟合效果最优,不同O_(3)浓度等级条件下气温亦均服从Johnson SU分布,且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5的K-S检验。(3)太阳辐射、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概率分布特征随O_(3)浓度等级变化而呈现显著规律性差异。上述结论为成都地区夏季O_(3)污染潜势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 光化学反应 控制气象因子 概率分布 成都
下载PDF
加氢裂化装置原料轻质化对反应过程影响研究
18
作者 陈光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8-21,共4页
在加氢裂化装置原料轻质化的背景下,考察了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直馏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当直馏柴油掺炼比例为45%(质量分数,下同)时,喷气燃料收率最高,达到26%。随着直馏柴油掺炼比例的增加,重石脑油的环烷烃、芳... 在加氢裂化装置原料轻质化的背景下,考察了蜡油中掺炼不同比例直馏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当直馏柴油掺炼比例为45%(质量分数,下同)时,喷气燃料收率最高,达到26%。随着直馏柴油掺炼比例的增加,重石脑油的环烷烃、芳烃含量降低;喷气燃料烟点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尾油(大于260℃)的链烷烃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环烷烃、芳烃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BMCI值(芳烃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直馏柴油掺炼比例为75%时,喷气燃料烟点最高,为28.8 mm。以掺炼15%直馏柴油的蜡油为原料时,随着转化率的升高,尾油的BMCI值逐渐降低;当尾油收率为20%时,尾油的BMCI值低至7.2,链烷烃质量分数升至62.0%,环烷烃质量分数降至35.2%,芳烃质量分数仅为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装置 原料轻质化 反应过程 直馏柴油 产品分布 产品性质 转化率 加氢裂化尾油
下载PDF
聚甲氧基二甲醚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然 郑妍妍 +1 位作者 刘昉 王铁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5-439,共15页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具有十六烷值高、含氧量高、挥发性好、无硫及芳香烃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柴油调和组分。在柴油或宽馏分油中以合适比例掺混PODEn,能够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对改善环境污染及节约能源...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n)具有十六烷值高、含氧量高、挥发性好、无硫及芳香烃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柴油调和组分。在柴油或宽馏分油中以合适比例掺混PODEn,能够提高内燃机热效率,降低发动机污染物排放,对改善环境污染及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PODEn以甲醇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契合我国资源特点且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是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几年,PODEn合成及应用得到广泛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PODEn的特性及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内外合成PODEn的常见反应体系及特点,详细分析了PODEn合成反应动力学、机理及聚合产物分布等研究情况,同时介绍了现阶段我国PODEn的产业化情况,为PODEn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二甲醚 含氧燃料 合成反应 催化 反应动力学 产物分布
下载PDF
二氧化碳碳化沉淀制备碳酸钇的反应过程研究
20
作者 陈金发 赖安邦 +3 位作者 何志宏 昝苗苗 卢颖 肖燕飞 《中国稀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1,I0003,共13页
CO_(2)碳化沉淀制备特殊物性金属化合物粉体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纳米、大比表面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以Y元素为研究对象,针对酸/碱体系下CO_(2)碳化沉淀制备碳酸钇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钇的引入会迅速与... CO_(2)碳化沉淀制备特殊物性金属化合物粉体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纳米、大比表面稀土氧化物的制备。以Y元素为研究对象,针对酸/碱体系下CO_(2)碳化沉淀制备碳酸钇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钇的引入会迅速与H_(2)CO_(3)-H_(2)O体系中的HCO_(3)^(-)离子反应生成Y_(2)(CO_(3))_(3)·xH_(2)O,从而促进H_(2)CO_(3)的电离,导致pH小于9.0的溶液中HCO_(3)^(-)的占比小于1%。在酸性体系下,CO_(2)首先发生溶解吸收电离,然后Y^(3+)与HCO_(3)^(-)反应进行沉淀,而NaOH的加入中和了反应释放出的H^(+),从而控制碳化体系pH;整个碳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由传质扩散和化学反应混合控制。在碱性体系下,Y(OH)_(3)的转化率随着CO_(2)通入迅速增加,然后由于碳酸钇对Y(OH)_(3)的包裹钝化而趋于平稳,进而Y(OH)_(3)结构坍塌碳化转化率急剧增加至完全转化。而在酸碱不同体系中,温度越高,均更易形成均相沉淀体系,有利于碳酸钇的晶型生长,获得结晶性能良好的Y_(2)(CO_(3))_(3)·2H_(2)O。本文的研究强化了对CO_(2)碳化沉淀碳酸钇反应过程的认识,有利于指导特殊物性稀土氧化物的均相可控及高效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碳化 碳酸钇 反应过程 物种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