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
作者 叶全喜 薛炳勇 +3 位作者 朱林 孙晓勇 李世凯 王国青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3-18,共6页
文中对当前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研究中的整体抗震性能、框架及梁柱节点力学性能、柱子稳定及柱法兰力学性能、桁架梁及组合梁力学性能、三板体系力学性能及应用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 文中对当前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体系研究中的整体抗震性能、框架及梁柱节点力学性能、柱子稳定及柱法兰力学性能、桁架梁及组合梁力学性能、三板体系力学性能及应用5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对于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高层钢结构 三板体系 钢板异形柱 法兰连接 复位功能
下载PDF
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受力机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爱林 叶全喜 +1 位作者 詹欣欣 马晓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9,共8页
为解决结构大震后残余变形过大以及复位索体预应力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耗能及复位功能的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对该支撑的工作机理、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 为解决结构大震后残余变形过大以及复位索体预应力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耗能及复位功能的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对该支撑的工作机理、恢复力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将理论推导、有限元模拟与试验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理论推导、有限元模拟及试验分析得到的滞回曲线吻合较好,加载过程中该支撑无刚度退化现象,索体内力呈线性变化,无内力损失,说明该支撑采用2组初始索力为0 k N的索体交替受力构造,可以有效地避免索体的预应力损失问题;该支撑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规律稳定,表明黄铜-槽孔钢摩擦板耗能器可以提供稳定的耗能能力;该支撑卸载至位移零点时,理论推导、试验分析及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残余荷载分别为0,-0.12,0 k N,说明该支撑具有良好的复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初始索力 复位功能 预应力损失 黄铜-槽孔钢摩擦板 受力机理
下载PDF
具有自复位功能的金属耗能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云 陈超 徐子凡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31,共7页
为了减小传统金属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残余变形,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金属耗能阻尼器,阐述了该自复位阻尼器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给出了其工程实用简化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自复位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利用有限元... 为了减小传统金属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残余变形,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复位功能的金属耗能阻尼器,阐述了该自复位阻尼器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给出了其工程实用简化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自复位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利用有限元模拟对阻尼器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并且将恢复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复位金属耗能阻尼器利用复合组合碟形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能够有效减小其震后残余变形;自复位阻尼器的滞回曲线为饱满的旗帜形,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和耗能性能;恢复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的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建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自复位阻尼器在循环加载时的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同时表明构件之间的初始间隙会削弱阻尼器的自复位性能,因此安装阻尼器时应保证构件之间紧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自复位 抗震性能 可恢复功能 碟形弹簧 有限元
下载PDF
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爱林 叶全喜 +1 位作者 郭志鹏 孙超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1-49,共9页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FZFRB),该支撑具有简单的构造形式,既能在震后为结构提供回复力,又能避免索体预应力损失。设计了两个试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撑采用的两组初始... 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FZFRB),该支撑具有简单的构造形式,既能在震后为结构提供回复力,又能避免索体预应力损失。设计了两个试件,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拟静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支撑采用的两组初始索力为零的镀锌钢丝绳索体交替受力、传力杆带动黄铜-槽孔钢摩擦板耗能器耗能的构造形式切实可行;该支撑在受力过程中无刚度退化现象,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规律稳定;数值模拟与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吻合较好;当支撑复位停止后,放松黄铜-槽孔钢摩擦板耗能器中高强应变螺栓,使支撑继续复位至位移零点时的残余荷载仅为-0.12 k N,说明支撑具有很好的复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初始索力 复位功能 预应力损失 刚度退化 黄铜-槽孔钢摩擦板耗能器
原文传递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复合自复位结构考虑残余位移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武大洋 吕西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0,共9页
作为实现震后可恢复的一种结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自复位结构,并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复合自复位结构将结构在体系层次上分为基本功能分区和损伤控制分区。基本功能分区实现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承担大部分的地... 作为实现震后可恢复的一种结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自复位结构,并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复合自复位结构将结构在体系层次上分为基本功能分区和损伤控制分区。基本功能分区实现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承担大部分的地震作用和全部的重力荷载;损伤分区实现结构自复位和耗能,分担剩余的地震作用和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基于刚度需求的设计该结构,并对其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评估,将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作为变量,计算得到易损性曲线、联合易损性概率矩阵和联合需求位移角曲面。结果表明,该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损伤概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耗能分区可以通过耗能和自复位降低基本功能分区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并且可以降低结构出现局部薄弱层的整体损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 复合结构 自复位 耗能 功能分区 残余位移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易损性 能评估
下载PDF
意识流语篇中搭桥回指的语篇功能:向心理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卫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5,共10页
本文在向心理论的框架内,探讨意识流语篇中语段内与语段间名词短语和省略零形代词搭桥回指中心在语篇信息组织和传递中的语篇功能。在语段内,名词短语用于详述、扩展和增强信息流,也可用于解歧,突出、转换主题和标示修辞对比关系。在语... 本文在向心理论的框架内,探讨意识流语篇中语段内与语段间名词短语和省略零形代词搭桥回指中心在语篇信息组织和传递中的语篇功能。在语段内,名词短语用于详述、扩展和增强信息流,也可用于解歧,突出、转换主题和标示修辞对比关系。在语段间,其功能为标示参与者视角转换和担当语篇切分标记。省略零形代词的语篇功能为激活和维系主题、标示主观视角、蕴涵特殊情感、态度和性格特征。两种搭桥回指的语篇功能界定为构建适合意识流语篇的向心理论模型,特别是对搭桥回指生成算法的构建提供了计算语篇语言学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语篇 搭桥回指 向心理论 语篇功能
下载PDF
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抗震性能理论分析
7
作者 张爱林 叶全喜 王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2-77,共6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简单构造形式、既能在震后为结构提供回复力,又能避免索体预应力损失的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并对该支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撑在加载过程中无刚度退化现象,滞回曲线呈四边形状,曲线饱... 提出了一种具有简单构造形式、既能在震后为结构提供回复力,又能避免索体预应力损失的装配式零初始索力摩擦耗能复位支撑,并对该支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撑在加载过程中无刚度退化现象,滞回曲线呈四边形状,曲线饱满且耗能规律稳定;支撑复位停止后,放松黄铜-槽孔钢摩擦板耗能器中高强螺栓,可使支撑继续复位至位移零点,该支撑具有很好的复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初始索力 复位功能 预应力损失 刚度退化 黄铜-槽孔钢摩擦板耗能器
下载PDF
自复位结构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24
8
作者 邱灿星 杜修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6,共16页
自复位结构拥有杰出的恢复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消能能力,属于一种具有较高抗震韧性的结构类型。与其他抗震结构相比,自复位结构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强震后的残余变形较小甚至为零。该特征不仅可有效保障单体结构的震后功能,而且对于整个城市... 自复位结构拥有杰出的恢复变形能力和较好的消能能力,属于一种具有较高抗震韧性的结构类型。与其他抗震结构相比,自复位结构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强震后的残余变形较小甚至为零。该特征不仅可有效保障单体结构的震后功能,而且对于整个城市的震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自复位结构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关键材料,学术界提出了形式丰富的自复位结构,并开展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设计方法研究。与此同时,国内外已有多个自复位结构的实际工程案例。鉴于此,该文评述自复位结构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总结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关键技术,展望自复位结构在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结构 抗震韧性 震后功能
下载PDF
装配式自复位摇摆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云 陈超 +1 位作者 徐子凡 禹文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34,共12页
为了减轻传统钢框架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提出了具有自复位柱脚的装配式摇摆钢框架结构,阐述了该结构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设计并加工了一榀缩尺比例为1/4的摇摆钢框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其抗震性能... 为了减轻传统钢框架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提出了具有自复位柱脚的装配式摇摆钢框架结构,阐述了该结构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设计并加工了一榀缩尺比例为1/4的摇摆钢框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研究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利用复合组合碟形弹簧的弹性恢复力能够实现柱脚在强震作用下的可控摇摆,通过梁柱节点的消能减震装置有效控制了结构的累积损伤与残余变形;摇摆钢框架的滞回曲线是较为饱满的旗帜形,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自复位性能和耗能性能;在加载至层间位移角1/30时,梁柱节点和柱脚没有发生任何屈服或屈曲,主体结构保持为弹性,损伤与破坏集中在消能减震装置处,拆卸和更换消能减震装置后,再加载曲线与原曲线基本吻合,有效实现了消能构件地震损伤可更换以及结构功能可恢复的设计目标;有限元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摇摆钢框架在循环加载时的滞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钢框架 自复位柱脚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可恢复功能
原文传递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方有珍 马雪玉 +2 位作者 耿苏齐 金晶 汪逸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 为进一步研究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2个设计参数设计制作3个缩尺试件并进行了拟静力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试件承载力、节点转动刚度、残余侧移角、滞回耗能和节点受力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板摩擦滑移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体构件梁柱处在弹性状态;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而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且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试件SMJ–2加载至试验结束对应层间相对侧移3.182%,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05 rad,即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MJ–3加载至中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50和大震层间相对侧移限值1/30,其残余侧移角分别小于0.005和0.01 rad,自复位功效良好,而试件SMJ–1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其残余侧移角小于0.01 rad,但随后加载产生的残余侧移角由于竖向力二阶效应而增大趋势明显,自复位功效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组合框架边节点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抗震机理试验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方有珍 赵帅领 +2 位作者 徐飞 金晶 汪逸萍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9-316,共8页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 为了研究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边节点的抗震性能,对考虑PEC柱布置方式和柱顶竖向力的3个缩尺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从试件的承载力、刚度衰减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和节点传力机理等方面分析试件的抗震机理。研究结果显示:(a)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BRS板屈服耗散地震能和预拉杆实现自复位功效,且整个加载过程中结构主要构件处在弹性状态。(b)PEC柱顶竖向力明显提高了其初始抗弯刚度,且其二阶效应加快了连接的耗能发展进程,而PEC柱的布置对初始抗弯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发展进程影响较小。(c)试件SYJ1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小于0.005 rad,而加载至大震层间侧移限值1/30时其残余相对侧移角仍小于0.01 rad,表明该试件具有极佳的自复位功效;试件SYJ3的自复位功效稍劣于试件SYJ1,前者在加载至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之前时自复位功效尚好,但加载后期其自复位功效退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自复位功效 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抗震机理
下载PDF
“以审判为中心”视域下侦查预审的模式重构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方 王仲羊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5期83-94,共12页
预审作为侦查阶段证据核实的最后防线,也是起诉审判活动的前置基础。通过法条品读及对既成学说的研究,可以推演出预审具备承续侦查、监督保障和诉讼准备三大应然功能。而"侦审分设""侦审合一"等传统预审模式在现实... 预审作为侦查阶段证据核实的最后防线,也是起诉审判活动的前置基础。通过法条品读及对既成学说的研究,可以推演出预审具备承续侦查、监督保障和诉讼准备三大应然功能。而"侦审分设""侦审合一"等传统预审模式在现实中乱象生成的症结,源自对预审功能体系的背离。为实现预审功能的本位回归,因应"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基调,祛离侦查本位的诉讼价值,破除"线性结构"的诉讼构造,需要预审重构提供制度支撑。在"大刑侦"格局下布设预审框架,落实主办责任制,辅以证据审核的重点移转和专业人才的培育,以重构与"以审判为中心"逻辑内核相对接的预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审判为中心” 预审功能 预审重构
下载PDF
复合自复位结构基于概率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大洋 吕西林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4,共11页
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由基本功能分区(主结构)和损伤控制分区(次结构)组成,对于基本功能分区,可实现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承担大部分的地震作用和全部的重力荷载,由传统的框架结构实现;对于损伤控制分区,可实现自复位和耗能,分担剩余的地... 复合自复位结构体系由基本功能分区(主结构)和损伤控制分区(次结构)组成,对于基本功能分区,可实现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承担大部分的地震作用和全部的重力荷载,由传统的框架结构实现;对于损伤控制分区,可实现自复位和耗能,分担剩余的地震作用和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可由自复位耗能框架实现。基于刚度需求的设计方法分别设计了无耗能机制、以BRB作为耗能机制和以自复位阻尼器作为耗能机制的三种复合自复位结构。将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作为变量,采用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三种复合自复位结构和无控结构进行性能评估。根据对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演化、易损性曲线和层间位移集中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自复位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均值和离散性,其中,以自复位阻尼器作为耗能机制的复合自复位结构具有最好的控制效果;复合自复位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残余位移对结构损伤概率的影响;复合自复位结构可以较好地控制结构层间位移集中系数,降低薄弱层出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复合结构 基本功能分区 损伤控制分区 残余位移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易损性 性能评估
原文传递
变滞回性能阻尼器的抗震性能及其在RC排架墩中的应用
14
作者 董慧慧 李艳玲 +1 位作者 韩强 杜修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8,共11页
为了实现分级保护主体结构同时减小传统耗能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板环的新型变滞回性能阻尼器(variable hysteresis performance damper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为了实现分级保护主体结构同时减小传统耗能阻尼器在强震作用下的残余变形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板环的新型变滞回性能阻尼器(variable hysteresis performance damper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SMA-VHD)。首先阐明了新型阻尼器的基本构造,揭示了其变滞回性能工作机理和自复位原理。通过对SMA板材进行材性试验确定了SMA板材的关键性能参数,进而建立阻尼器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阻尼器的滞回性能及参数影响规律。最后将新型阻尼器应用于RC排架墩中,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附加阻尼器桥墩结构的分阶段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MA板材应力应变关系呈“旗帜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SMA-VHD滞回曲线呈现明显分级平台,随着阻尼器变形的增加,其滞回曲线由饱满的矩形变为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旗帜型”,表明该阻尼器具有变滞回性能的特性;将SMA-VHD应用到RC排架墩中,可有效实现结构的分级抗震,提高桥墩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滞回性能阻尼器(VHD) 形状记忆合金(SMA) RC排架墩 自复位功能 分级抗震
下载PDF
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拟动力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艳霞 沈森 +1 位作者 李杨龙 赵微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2,共11页
为解决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底层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的问题,设计一种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对其子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对比框架在Taft地震波、LOS000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输入及不同等... 为解决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在中震或大震下底层柱可能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的问题,设计一种半刚接柱脚自复位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对其子结构进行拟动力试验,对比框架在Taft地震波、LOS000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输入及不同等级地震下的节点开口、耗能能力、刚度退化、预应力损失和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架在大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能和耗能能力。钢绞线平均预应力损失最多仅为1.58%,说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是可靠的。钢框架柱脚能够始终保持弹性状态,因此震后仅需修复钢梁,大大降低了修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接柱脚 钢框架 拟动力试验 自复位功能 预应力损失
下载PDF
新型竖齿摇摆自复位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16
作者 朱广治 刘建明 孙家腾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5,共10页
底端固结在基础上的剪力墙,在地震中墙角最易损伤破坏,且耗能较差,震后不宜修复。提出了一种新型竖齿摇摆自复位剪力墙(self-centering vertical tooth swing shear wall,SCVT-SW)体系。SCVT-SW体系由钢筋混凝土墙体、碟簧复位装置、软... 底端固结在基础上的剪力墙,在地震中墙角最易损伤破坏,且耗能较差,震后不宜修复。提出了一种新型竖齿摇摆自复位剪力墙(self-centering vertical tooth swing shear wall,SCVT-SW)体系。SCVT-SW体系由钢筋混凝土墙体、碟簧复位装置、软钢阻尼器以及竖齿摇摆支座等组成,所有部件均通过高强螺栓相连,便于施工和震后对受损部件更换。SCVT-SW体系的工作原理是:在地震过程中,由墙体两侧的竖向碟簧复位装置提供墙体摇摆复位弯矩,软钢阻尼器消耗地震能量,竖齿摇摆支座在提供水平抗剪能力并将墙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传递到墙体基础的同时起到固定铰支座的作用。理论分析给出了SCVT-SW体系中墙体截面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非线性数值模拟,对新型剪力墙与普通剪力墙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设计了9组不同工况的对比参数。结果表明:与普通剪力墙相比,SCVT-SW骨架曲线没有明显下降段,残余变形更小;SCVT-SW体系的正截面承载力随着墙角两侧碟簧装置的预压力的增大而提高,最大提升27.8%;残余变形随碟簧装置刚度增大而减小,工况7比工况5减小了19.4%,工况8比工况5减小了46.9%,因此通过增大碟簧装置预压力与碟簧装置刚度来减小SCVT-SW的残余变形,提高复位能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剪力墙 碟簧装置 摇摆支座 滞回性能 功能可恢复
下载PDF
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修复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有珍 季云 +1 位作者 陈军 孙国华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7,共8页
为研究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的抗震修复性,设计1榀1∶2缩尺比例PEC柱–钢梁摩擦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进行修复前后的两次抗震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试件滞回性能、水平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 为研究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的抗震修复性,设计1榀1∶2缩尺比例PEC柱–钢梁摩擦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进行修复前后的两次抗震试验。根据试验现象和实测数据,对试件滞回性能、水平抗侧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可通过摩擦T形件螺栓长圆孔合理设置以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发挥自复位连接性能和大震设计水平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进而发挥主体构件材料耗能自复位性能设计理念;摩擦耗能T形件对穿螺栓和预拉杆将梁端受拉侧拉力转为对节点区混凝土的压力,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压力带传力,且节点区加强盖板设置使得节点区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强度,更好满足了“强节点”的抗震要求;在设计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11%和0.13%,满足了自复位结构侧移限值0.3%要求,基本实现完全复位,而在罕遇地震水平下,修复前后试件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且其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42%和0.44%,仍小于小震层间侧移限值0.5%,试件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摩擦部分自复位连接仅通过简单修复,即可实现受力发展进程、刚度退化规律、自复位功效和损伤耗能演化机理的基本恢复,具有良好的抗震可修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框架中间层子结构 自复位功效 抗震可修复性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有限长度预拉杆部分自复位PEC柱组合框架中间层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有珍 黄志豪 +1 位作者 张志成 孙国华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68,102,共9页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artial encased concrete,PEC)柱-钢梁有限长度预拉杆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抗震机理,考虑耗能件形式和PEC柱布置方式,设计制作了3榀1∶2缩尺比例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 为研究部分包裹混凝土(partial encased concrete,PEC)柱-钢梁有限长度预拉杆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中间层抗震机理,考虑耗能件形式和PEC柱布置方式,设计制作了3榀1∶2缩尺比例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试件的滞回特征、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T形件螺栓孔的合理设置可有效实现"设计地震水平下通过耗能件耗能减震,大震水平下连接转化为承压型受力模式"的设计目标;部分自复位连接预拉杆预应力决定自复位功效,而辅助耗能件仅影响其耗能发展进程;PEC柱布置方式对部分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影响较小,验证了卷边PEC柱较好地改善了双向刚度的差异;T形件对穿螺栓与预拉杆传力方式促使节点区混凝土更好地形成斜压带传力模式和节点加强板增强了节点区混凝土约束的双重作用使得节点区较好地达到了"强节点"抗震要求;所有试件加载至设计地震水平下层间侧移限值1/50时,其整体与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21%和0.11%,基本满足了自复位结构残余侧移0.2%的要求,而加载超过大震水平下层间侧移限值的1/30时,所有试件承载能力仍继续增大,其整体与层间残余侧移最大值分别为0.86%和0.42%,即所有试件层间仍具有良好的自复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自复位连接 PEC柱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 拟静力试验 自复位功效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新型卷边钢板PEC柱-钢梁BRS板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抗震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钰剑 方有珍 +1 位作者 季云 黄志豪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52-60,共9页
自复位结构是在传统组合结构基础上增设辅助耗能件和预拉杆来提高组合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了系统研究新型卷边钢板PEC柱-钢梁BRS板自复位连接底部两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考虑柱脚连接方式、对穿螺栓单双边布置、PEC柱轴向压力等设计... 自复位结构是在传统组合结构基础上增设辅助耗能件和预拉杆来提高组合框架的整体抗震性能.为了系统研究新型卷边钢板PEC柱-钢梁BRS板自复位连接底部两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考虑柱脚连接方式、对穿螺栓单双边布置、PEC柱轴向压力等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4个模拟试件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加载模拟分析,对模拟试件整体滞回曲线、耗能能力、残余变形曲线等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柱脚的连接方式对试件承载能力和自复位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其中柱脚铰接形式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但改善了试件结构的自复位能力;T形件对穿螺栓布置影响部分自复位连接的自复位效果和耗能发展进程,对穿螺栓单侧布置所产生的撬拔作用延缓了BRS耗能板耗能进程的发挥;PEC柱轴向压力的施加对试件耗能能力和自复位效果影响较小;所有试件均显示出了良好的自复位功效,实现了自复位、耗能、安全冗余度有机统一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框架 部分自复位连接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数值模拟分析
下载PDF
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组合框架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有珍 张志成 +1 位作者 黄志豪 季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0-147,共8页
为更好满足建筑结构不同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对已有自复位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进行改进,提出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设计思路。利用ABAQUS软件设计了5榀卷边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模型试件,并对其在往复荷载... 为更好满足建筑结构不同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对已有自复位连接节点弯矩-转角关系进行改进,提出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设计思路。利用ABAQUS软件设计了5榀卷边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组合框架模型试件,并对其在往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柱顶竖向力、摩擦板长圆孔孔径、柱脚边界条件和摩擦板翼缘螺栓布置方式等设计参数对试件滞回性能、抗侧刚度退化、残余变形、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卷边PEC柱满足自复位结构对竖向构件承载力及抗侧刚度的要求;摩擦板长圆孔孔径合理设置可控制摩擦滑移耗能和连接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结构不同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摩擦板内外侧翼缘均布置高强对穿螺栓的实际工程做法可更好发挥部分自复位连接的自复位和耗能减震功效;柱脚边界条件对结构受力进程和刚度分配影响显著,柱底与基础梁刚性连接的试件承载力、抗侧刚度和耗能减震远高于柱底铰接试件;柱顶竖向力在大侧移情况下的二阶效应对试件承载力和自复位功效产生较小的不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耗能部分自复位连接 组合框架 自复位功效 耗能能力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