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蒋廷杰 易镇邪 屠乃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3,共5页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为材料,设10,15,20,25,30,35和40cm等7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越高,再生苗萌发越快,总再生率越高,产量越高;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率,但各节位所受影响... 以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为材料,设10,15,20,25,30,35和40cm等7个留桩高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越高,再生苗萌发越快,总再生率越高,产量越高;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率,但各节位所受影响有差异;留桩高度影响各节位再生稻农艺性状:各节位再生稻株高随留桩高度下降而降低,总叶数随留桩高度下降而增加;留桩高度对各节位再生稻产量性状也有较大影响;同一高度下再生稻株高、叶片数、每穗总粒数一般随节位降低而增加,结实率与千粒重一般以高节位再生稻较高.从再生率与产量来看,培矮64S/E32再生培植宜尽可能留高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矮64S/E32 留桩高度 再生特性 再生率
下载PDF
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爱中 张胜文 屠乃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0-193,共4页
以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老桩贮藏同化产物的52%~70%转运到了再生稻体内,其中,穗部占27%以上,茎鞘占14%~26%,叶片占9%左右;老桩贮藏同化产物主... 以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老桩贮藏同化产物的52%~70%转运到了再生稻体内,其中,穗部占27%以上,茎鞘占14%~26%,叶片占9%左右;老桩贮藏同化产物主要分配在再生稻倒二和倒三节位,两节位总计约占46%~61%;同化产物在再生稻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腋芽再生率、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同化产物在任一节位的分配比例与相应节位腋芽再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桩 同化产物 分配 再生稻 再生率 产量构成
下载PDF
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建福 朱永生 +4 位作者 蔡秋华 卓传营 张上守 郑荣和 谢华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以1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再生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水稻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生稻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成熟期,且灌浆期不同组合间的差异大于成熟期。不同组合间在同一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 以13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分析了再生季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水稻灌浆期和成熟期光合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生稻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成熟期,且灌浆期不同组合间的差异大于成熟期。不同组合间在同一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再生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成熟期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则呈显著负相关。此外,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光合速率 产量 相关性
下载PDF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易镇邪 屠乃美 陈平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培矮 64S E3 2、培两优 5 0 0、培矮 64S B5 2和两优培九等 4个以培矮 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两季总产以培矮 64S E3 2最高 ,培矮 64S B5 2次之 ;2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 以培矮 64S E3 2、培两优 5 0 0、培矮 64S B5 2和两优培九等 4个以培矮 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两季总产以培矮 64S E3 2最高 ,培矮 64S B5 2次之 ;2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3 )头季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再生率 :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再生率呈正相关 ,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再生率呈负相关 ;4)头季稻源库特性影响再生率 :最大LAI与再生率呈正相关 ,粒叶比与再生率呈负相关 ,茎鞘物质输出率与再生率呈正相关 ;5 )再生稻品种以选择穗粒数适中、千粒重大而粒叶比适中的杂交中稻组合为好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培矮64S 再生稻 再生率 源库特性
下载PDF
水稻的再生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唐浩 陈立云 +2 位作者 杨益善 肖应辉 李军民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58,共4页
以 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 (组合 )为材料 ,研究了其再生率表现及其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的再生率表现出较大差异 ,其中恢复系 198和 986再生率较高 ,可作为选配高再生率杂交稻的亲本 ;杂交组合培两优 5... 以 30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 (组合 )为材料 ,研究了其再生率表现及其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供试材料的再生率表现出较大差异 ,其中恢复系 198和 986再生率较高 ,可作为选配高再生率杂交稻的亲本 ;杂交组合培两优 50 0、陆18S/ 2 88和准两优 198再生率较高 ,可在生产上进一步试种。水稻再生率与再生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说明通过提高水稻再生率来增加再生稻产量是可行的 ;水稻再生率与头季稻的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故选择高再生率水稻品种 (组合 ) ,要求头季稻结实率高 ;水稻再生力的指标以最终再生率 (再生季有效穗数 /头季有效穗数 )或最高再生率 (再生季最高苗数 /头季有效穗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率 产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罗丽华 肖应辉 +2 位作者 刘国华 唐文帮 陈立云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为了解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30个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再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头季稻加再生稻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材料间再生率的差异很大。根据再生苗的萌发动态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第... 为了解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30个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再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头季稻加再生稻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材料间再生率的差异很大。根据再生苗的萌发动态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再生苗萌发早,最终再生率高;第2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高;第3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低。经相关分析表明,最终再生率与头季稻收获后各时期的再生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实际产量与每穴穗数及各期再生率也呈正相关,并与每穴穗数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特性 再生率 产量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易镇邪 屠乃美 +1 位作者 王璞 陈平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0-336,共7页
以两系杂交稻培矮6 4S/E32、培两优5 0 0为材料,采用留高桩和节插两种试验方法,对两组合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头季稻齐穗期中部腋芽较长,齐穗到齐穗后2 0d各节腋芽伸长速度均慢,齐穗后2 0d到成熟期伸长速度均加... 以两系杂交稻培矮6 4S/E32、培两优5 0 0为材料,采用留高桩和节插两种试验方法,对两组合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头季稻齐穗期中部腋芽较长,齐穗到齐穗后2 0d各节腋芽伸长速度均慢,齐穗后2 0d到成熟期伸长速度均加快,但上位芽更快。(2 )中高节位腋芽对母体营养物质的依赖性较低节位腋芽大,且其营养供应优先于低节位腋芽。(3)母体条件下腋芽再生力强弱,由遗传因素、母茎营养条件及生态条件等共同决定;只有将高桩再生稻试验与节插试验相结合,方可客观评价各节位腋芽决定于遗传因素的再生力强弱。(4)头季稻节间全氮含量与相应节位再生率的关系,齐穗期到齐穗后10d呈显著正相关,齐穗后2 0d和成熟期呈负相关或相关性较小;齐穗期节间可溶性糖+淀粉总量高不能提高再生率;齐穗后10d至成熟期,一般节间淀粉含量与再生率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糖+淀粉总量与再生率呈正相关。表明头季稻灌浆前期各节间的全氮含量是决定相应节位腋芽再生率高低的主导因素,而灌浆中后期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以及两者总量高时再生率高,起主导作用的是可溶性糖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腋芽 母体 离体(节插) 再生率
下载PDF
高产优质稻新品种N优2号丰产栽培试验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小丽 钟光伦 +1 位作者 陈松柏 卢盛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3-816,共4页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高产优质杂交稻N优2号进行密肥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的稻田条件下,N优2号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6.5 cm×28.4 cm,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6 kg/667 m2;其再生能力强,适宜留桩高度为40 cm。
关键词 N优2号 水稻 再生稻 栽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水稻头季和再生季分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念 周艳飞 +1 位作者 刘章勇 杨梅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9-23,26,共6页
为探明水稻头季和再生季分蘖的相关性,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遗传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用的基因资源,以国际水稻所引进的247份栽培稻早中熟核心种质材料为群体,于2017年分别在湖北省荆州市、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 为探明水稻头季和再生季分蘖的相关性,为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再生力相关遗传分析及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可用的基因资源,以国际水稻所引进的247份栽培稻早中熟核心种质材料为群体,于2017年分别在湖北省荆州市、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和广东省英德市3个生态点下种植,分别调查头季稻和再生稻最大分蘖数及有效分蘖数,分析3个生态点下各材料头季稻与再生稻分蘖表型的相关性、材料的分蘖力和再生特性。结果表明,头季稻和再生稻最大分蘖数及有效分蘖数在湖北、海南和广东生态点下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各生态点下籼稻和粳稻的分蘖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分蘖力表现为湖北>海南>广东;湖北和海南生态点下籼稻和粳稻的再生率均值大于130%,同一生态点籼稻和粳稻间再生率无明显差异;广东生态点籼稻和粳稻的再生率均值显著大于湖北和海南生态点。籼稻和粳稻在某一个生态点下有极高或极低再生率的材料,在另外两个生态点下不具有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头季稻 最大分蘖数 有效分蘖数 分蘖能力 再生率
下载PDF
施用生物质炭和羊粪对宿根连作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艳春 李兆伟 +3 位作者 林伟伟 蒋宇航 翁伯琦 林文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73-1282,共10页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会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营养不平衡、根际土壤微生态结构恶化.研究生物质炭、羊粪对宿根连作茶树生长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宿根连作茶树土壤环境的调节效果,可为宿根连作茶园土壤微生态的改... 茶树长期宿根连作会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营养不平衡、根际土壤微生态结构恶化.研究生物质炭、羊粪对宿根连作茶树生长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宿根连作茶树土壤环境的调节效果,可为宿根连作茶园土壤微生态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宿根连作20年的茶园土壤为对象,利用Biolog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研究施用生物质炭(40 t·hm^(-2))和羊粪替代部分化肥对连作茶树产量和品质、土壤化学性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羊粪1年后酸化茶园土壤的p H和土壤养分显著提高,并提高了茶叶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生物质炭、羊粪替代部分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对胺类、碳水化合物和聚合物的相对利用有所增加.生物质炭和羊粪处理的根际土壤总PLFA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20.9%和47.5%,羊粪处理还显著降低了总饱和/总单一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生物质炭和羊粪可改善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和土壤肥力,对宿根连作茶树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两种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微生物量、提高了多样性指数、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结构.施用生物质炭和羊粪可作为调节宿根连作茶园根际土壤微生态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宿根连作 土壤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碳源利用率 磷脂脂肪酸
原文传递
不同节位再生稻镉积累分配及其与头季稻的差异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基旺 陈平平 +2 位作者 王晓玉 屠乃美 易镇邪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0-797,共8页
【目的】探究镉污染稻田不同节位再生稻产量和镉积累分配特性及其与头季稻的差异,为再生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稻品种湘早籼45号和杂交稻品种Y两优9918为试验材料,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稻的产量及其构成,以及不同时期不... 【目的】探究镉污染稻田不同节位再生稻产量和镉积累分配特性及其与头季稻的差异,为再生稻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稻品种湘早籼45号和杂交稻品种Y两优9918为试验材料,考察不同节位再生稻的产量及其构成,以及不同时期不同节位再生稻各器官的镉含量、镉积累量及镉积累速率差异,并分析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差异。【结果】湘早籼45号和Y两优9918再生季产量均以倒四五节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7.84%和43.01%,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齐穗期至成熟期,湘早籼45号头季、Y两优9918头季和再生季穗的镉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湘早籼45号再生季糙米的镉含量大于头季,而Y两优9918表现相反;两个品种再生季各器官的镉含量基本以低节位最高,且Y两优9918表现为随节位升高而降低。两个品种的头季与再生季穗最大镉积累量与日均镉积累速率均在灌浆中期—成熟期。【结论】在镉污染稻作区发展再生稻,应合理选择品种,同时头季收割时尽可能提高留桩高度,以降低再生季糙米的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镉污染 产量构成 镉积累量 镉积累速率
下载PDF
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施氮的农学利用率是促芽肥的1.31~3.35倍;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与库源结构关系密切;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建立了根据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氮量(y)的回归方程(y=-25.733x+1212.4,r=-0.9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稻 氮肥 施用量 叶绿素计读数
下载PDF
直播中稻+再生稻栽培最适播期和最佳播种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成志 雷树凡 +5 位作者 严明建 胡景涛 吕直文 刘忠贤 伍勇 黄明贤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了探索水稻直播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以优质软米稻德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直播中稻+再生稻生产过程中设置了3个播种期和3个播种量水平共9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 为了探索水稻直播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模式,以优质软米稻德优8号为供试品种,在直播中稻+再生稻生产过程中设置了3个播种期和3个播种量水平共9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播种期与播种量对水稻群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中稻产量变幅为8 572.5~10 065.0 kg/hm^2,平均产量为9 202.5 kg/hm^2,播期越早产量越高,且差异极显著,产量与播种量为正相关;再生稻产量变幅为2 818.5~4 554.0 kg/hm^2,平均产量为3 333.0 kg/hm^2,再生稻产量与播种量呈负相关;两季总产量变幅为11 578.5~13 917.0 kg/hm^2,平均产量为12 888.0 kg/hm^2,播期越早产量越高,且差异极显著,播种量越小产量越高。因此,3月下旬播种、用种量控制在15 kg/hm^2,可提高有效穗、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中稻+再生稻的总产量更高,而且株高较低,可降低倒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中稻+再生稻 播种期 播种量 产量 群体特征
下载PDF
再生稻收获机浮动底盘设计与性能试验
14
作者 顾伟 陆利强 +3 位作者 朱森荣 章呈杰 邱扬扬 刘伟健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348-2353,共6页
为提升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时的通过能力,根据再生稻头季收获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再生稻收获机浮动底盘,采用双均衡全浮动支重轮系,使轮系根据凹凸地形自行调节,车身不会有较剧烈振动,进出田地十分平稳,可以有效地改善再生稻收获机运行的... 为提升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时的通过能力,根据再生稻头季收获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再生稻收获机浮动底盘,采用双均衡全浮动支重轮系,使轮系根据凹凸地形自行调节,车身不会有较剧烈振动,进出田地十分平稳,可以有效地改善再生稻收获机运行的平顺性及提高爬坡越野能力。履带宽度为280 mm,采用全液压底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使用Recurdyn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再生稻收获机浮动底盘转弯灵活,履带最高沉陷量120 mm,爬坡能力符合预期。田间试验表明,再生稻收获机浮动底盘田间转弯灵活,相比普通履带式收获机碾压率降低25%,该研究可为后期再生稻收获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收获机 浮动底盘 虚拟样机 碾压率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大鹏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63-367,共5页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层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头季... 杂交中稻汕优63主茎和再生芽顶部三叶片的比较解剖表明:同位叶中,再生稻气孔器面积指数稍高,叶肉细胞层和胞壁皱折成瓣较多而增加了内面积和胞间隙.侧脉密度大,与形成籽粒数有关的导管数和横面积及筛管数和韧皮部横面积均比头季稻的多,这是再生稻提高光合输导效率、籽粒饱满、结实率高的内部结构基础.再生稻叶片较小,这与其发育过程叶原基细胞分裂数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汕优63 再生稻 结实率 叶片结构
下载PDF
豫南稻虾共作模式下施氮量对再生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16
作者 丰大清 刘祥臣 +6 位作者 熊渠 赵海英 李歌星 万宇 王斌 谷孟轩 刘亚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0-15,共6页
为研究豫南稻区稻虾共作模式下再生稻田的适宜施氮量,以豫南再生稻主栽品种‘天两优616’为供试品,于2022年在商城县上石桥镇开展试验,相同的田间管理条件下设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处理N0(0 kg/hm^(2))、N1(249.27 kg/hm^(2))、N2(302.69 k... 为研究豫南稻区稻虾共作模式下再生稻田的适宜施氮量,以豫南再生稻主栽品种‘天两优616’为供试品,于2022年在商城县上石桥镇开展试验,相同的田间管理条件下设6个不同的氮肥水平处理N0(0 kg/hm^(2))、N1(249.27 kg/hm^(2))、N2(302.69 kg/hm^(2))、N3(356.10 kg/hm^(2))、N4(409.52 kg/hm^(2))、N5(462.93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虾田再生稻两季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虾田再生稻两季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再生稻周年经济效益为负值,综合经济效益曲线表明,当氮肥施用量为386.68 kg/hm^(2)时能够获得最佳收益。研究表明,适当增施氮肥能增加再生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豫南稻区再生稻田稻虾共作模式最佳施氮量以386.68 kg/hm^(2)为宜。本研究可为豫南稻区稻虾共作模式下再生稻田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虾田再生稻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稻区 再生稻 稻虾共作 产量 经济效益 适宜施氮量
下载PDF
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正忠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6期205-209,共5页
为研究再生稻头季、中稻的施肥效应,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探讨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进行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比中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5.1、6.1、27.9个百分点;氮磷钾农... 为研究再生稻头季、中稻的施肥效应,比较二者的异同点,探讨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技术途径,进行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稻头季比中稻氮磷钾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15.1、6.1、27.9个百分点;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80.4%、163.2%、60%;不同配组肥料产量贡献率比较,二者均以三元素配方最优,二元素配组以有氮配组显著高于无氮配组,表现为N+K>N+P>P+K;用二者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进行比较,再生稻头季比中稻增719 kg/hm2,产值增1537元/hm2。再生稻栽培施肥效应提高,又增加一季收成,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季稻 中稻 肥料利用率 产量贡献率
下载PDF
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设计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祖岳 涂清柳 +1 位作者 曾力 曾山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减小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时的碾压面积,根据再生稻头季收获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履带宽度为250 mm,采用全液压底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使用Recurdyn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转弯灵活,履带最... 为减小再生稻收获机作业时的碾压面积,根据再生稻头季收获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履带宽度为250 mm,采用全液压底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使用Recurdyn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转弯灵活,履带最高沉陷量120 mm,履带张紧力变化符合预期。田间试验表明,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田间转弯灵活,综合碾压率为16%,相比普通履带式收获机碾压率降低40%,该研究可为后期再生稻收获机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 液压底盘 虚拟样机 碾压率 田间试验
下载PDF
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付建伟 张国忠 +3 位作者 谢干 王洋 高原 周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0,共10页
针对再生稻的头季稻机械化收获和低碾压率收获需要,该文设计了一种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主要由履带式底盘、割台、2套左右对称布置的脱粒清选装置和秸秆粉碎器、粮箱及动力与传动系统等组成。基于再生稻头季稻机械收获稻茬碾压模... 针对再生稻的头季稻机械化收获和低碾压率收获需要,该文设计了一种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割机,主要由履带式底盘、割台、2套左右对称布置的脱粒清选装置和秸秆粉碎器、粮箱及动力与传动系统等组成。基于再生稻头季稻机械收获稻茬碾压模型确定其割幅为3000 mm,底盘轨距1500 mm,履带宽度400 mm,履带接地长度1800 mm。对双通道割台、秸秆粉碎器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分析,确定搅龙中部2个螺旋叶片起始位置的周向夹角为180°、秸秆粉碎器排草尾板外侧板倾角为8.2°、内侧板倾角为6°、上盖板与垂直方向夹角为6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8 m/s,喂入量4.6 kg/s,总损失率2.1%,含杂率0.4%,破碎率0.2%。直行碾压率26.7%,作业性能稳定,作业过程顺畅,尾部秸秆粉碎器可将碎秸导入履带碾压区。与现有常规收割机相比,该机可使再生稻头季稻的直行碾压率降低16.2%,可使再生季每公顷增产23.9%。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再生稻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收割机 再生稻 碾压率
下载PDF
头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韦凤舞 杨日 +3 位作者 柳有广 欧阳忠 张汉周 韦云驱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10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头季稻收割前不同时期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8~12 d施促芽肥(尿素,225 kg/ha)对再生稻出苗及产...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材料,进行了头季稻收割前不同时期施用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头季稻收割前8~12 d施促芽肥(尿素,225 kg/ha)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收割前12 d施用促芽肥出苗最快,生育期长(69 d),有效穗数300.9万穗/ha、每穗总粒数84.13粒、每穗实粒数71.83粒、结实率85.38%和产量5208.89 kg/ha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促芽肥 出苗率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