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 |
蒋廷杰
易镇邪
屠乃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2
|
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关系 |
刘爱中
张胜文
屠乃美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6
|
|
3
|
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张建福
朱永生
蔡秋华
卓传营
张上守
郑荣和
谢华安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4
|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
易镇邪
屠乃美
陈平平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5
|
水稻的再生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
唐浩
陈立云
杨益善
肖应辉
李军民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3
|
|
6
|
不同类型水稻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
罗丽华
肖应辉
刘国华
唐文帮
陈立云
|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
2006 |
8
|
|
7
|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 |
易镇邪
屠乃美
王璞
陈平平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8
|
高产优质稻新品种N优2号丰产栽培试验分析 |
孙小丽
钟光伦
陈松柏
卢盛友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9
|
不同生态条件水稻头季和再生季分蘖的相关性分析 |
刘念
周艳飞
刘章勇
杨梅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
1
|
|
10
|
施用生物质炭和羊粪对宿根连作茶园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李艳春
李兆伟
林伟伟
蒋宇航
翁伯琦
林文雄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1
|
|
11
|
不同节位再生稻镉积累分配及其与头季稻的差异 |
陈基旺
陈平平
王晓玉
屠乃美
易镇邪
|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12
|
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 |
徐富贤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3
|
直播中稻+再生稻栽培最适播期和最佳播种量研究 |
黄成志
雷树凡
严明建
胡景涛
吕直文
刘忠贤
伍勇
黄明贤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8 |
6
|
|
14
|
再生稻收获机浮动底盘设计与性能试验 |
顾伟
陆利强
朱森荣
章呈杰
邱扬扬
刘伟健
|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5
|
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
张大鹏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
1994 |
4
|
|
16
|
豫南稻虾共作模式下施氮量对再生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
丰大清
刘祥臣
熊渠
赵海英
李歌星
万宇
王斌
谷孟轩
刘亚丽
|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
0 |
|
17
|
再生稻头季和中稻肥料利用率的比较与应用研究 |
刘正忠
|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
2013 |
4
|
|
18
|
履带式再生稻收获机设计与性能试验 |
周祖岳
涂清柳
曾力
曾山
|
《现代农业装备》
|
2022 |
1
|
|
19
|
双通道喂入式再生稻收获机研制 |
付建伟
张国忠
谢干
王洋
高原
周勇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8
|
|
20
|
头季稻收割前施促芽肥对再生稻出苗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
韦凤舞
杨日
柳有广
欧阳忠
张汉周
韦云驱
|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
2010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