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full-scal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Gaomiaozi bentonite and its permeability predic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Jiangfeng Liu Shuaibing Song +4 位作者 Xulou Cao Qingbin Meng Hai Pu Yangguang Wang Jianfeng Liu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403-413,共11页
Gaomiaozi(GMZ)bentonite is a potential buffer/backfill material for a 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It has a wid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with sizes ranging from several nanometers to more... Gaomiaozi(GMZ)bentonite is a potential buffer/backfill material for a 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of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It has a wid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with sizes ranging from several nanometers to more than one hundred microns.Thus,properly characterizing the pore structures of GMZ bentonite is a challenging issue.In this study,pressure-controlled porosimetry(PCP),ratecontrolled porosimetry(RCP),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SD of GMZ bentonit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ach method has its limitation,and a combined use of PCP and RCP is suitable to obtain the full-scale PSD of GMZ bentonite.Moreover,we also compared the full-scale PSD wit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result.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nge of PSD characterization between NMR and mercury intrusion method(PCP and RCP).However,in a ce rtain range,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NM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ercury injection method.Finally,permeability prediction based on PCP and SEM data was conducted,and both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found to be able to predict the permeability.The combined method is effective to obtain the full-scale PSD of GMZ bentonite,which is the key to estimation of the sealing ability of bentonite buf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omiaozi(GMZ)bentonit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SD) Pressure-controlled porosimetry(PCP) rate-controlled porosimetry(RCP) Permeability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下载PDF
Pore throat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sandstone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eastern Gansu,Ordos Basin 被引量:7
2
作者 Hao Wu Chunlin Zhang +7 位作者 Youliang Ji Rui'e Liu Shang Cao Sheng Chen Yunzhao Zhang Ye Wang Wei Du Gang Liu 《Petroleum Research》 2018年第1期33-43,共11页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valuate reservoir quality is the pore-throat size.However,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makes it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throat distribution in tight reservoirs.The field emission scannin... An important factor to evaluate reservoir quality is the pore-throat size.However,the strong heterogeneity makes it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throat distribution in tight reservoirs.Th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nd rate-controlled mercury injection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ore-throat size distribution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Member 7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in eastern Gansu,Ordos Basin,and studies of the pore throat size controlling on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re also carried out.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ore type is mainly dominated by the residual intergranular pore,dissolution pore,micropore and a few micro-fractures;the high-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indicates that the pore-throat size ranges from 0.0148 μm to 40mm,the pore throat more than 1 mm is less;the ratecontrolled mercury injection experiment reveals that for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the pore radius mainly varies from 80 μm to 350 μm;the throat radius exhibits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and is from 0.12 μm to 30μm;the pore-throat size can be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d by combination of high-pressure and rate-controlled mercury injections,and it varies from 0.0148 μm to 350 μm.The perme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large pore throat(>R_(50))which accounts for a small proportion;in the tight sandstone with the permeability greater than 0.1 mD,the perme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micropore and mesopore;in the tight sandstone with the permeability smaller than 0.1 mD,the permeability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nanopore and micropore;the proportion of small pore throat increases with reduction of permeability,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small pore throat influences the reservoir storage property though its effect on permeability are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throat size High-pressure and rate-controlled mercury INJECTIONS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Tight sandstone Member 7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Eastern Gansu
原文传递
传质速率模型在酸性气净化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国芬 朱敬镐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41-44,共4页
基于对胺液吸收法净化炼油厂中含CO_2酸性气过程的机理分析,针对速率控制的MDEA吸收CO_2反应动力学过程,深度开发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符合吸收机理过程的计算模型。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取得了与引进工艺包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酸性气净化 速率控制 模拟
下载PDF
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方法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 被引量:94
4
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2 位作者 陆正元 黄文彪 谷美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70,共10页
对5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微米CT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恒速压汞刻画孔隙分布及孔喉比参数的局限性,提出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的方法。恒速压汞准全孔隙分布的左峰(反映喉道)... 对5块致密砂岩样品进行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及微米CT测试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恒速压汞刻画孔隙分布及孔喉比参数的局限性,提出联合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定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的方法。恒速压汞准全孔隙分布的左峰(反映喉道)与核磁共振基本一致,右峰(反映孔隙)与核磁共振具有相似的体积比例和不同的分布范围;恒速压汞采用等效球体半径计算孔隙体大小,计算值明显大于实际孔隙的最大内切半径;核磁共振利用孔体积和表面积之比推算孔隙半径,计算值接近最大内切半径。从核磁共振全孔隙分布中去掉恒速压汞喉道分布的贡献,可得到全孔径范围内的孔隙体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恒速压汞的喉道分布可全面评价孔隙和喉道的连通关系。恒速压汞计算孔隙和喉道半径的方法不同,其推算的孔喉比均值多大于100.0,而联合核磁共振推算的孔喉比均值分布在7.5-64.0。恒速压汞联合核磁共振是全面认识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大小分布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喉结构 孔喉比 孔隙分布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低渗透储层物性特征 被引量:76
5
作者 于俊波 郭殿军 +1 位作者 王新强 傅广(审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5,144,共4页
低渗透储层喉道特征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差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大庆布木格地区低渗透扶杨油层特点和渗流特征,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该区扶杨油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中喉道半径过于细小所致.... 低渗透储层喉道特征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差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大庆布木格地区低渗透扶杨油层特点和渗流特征,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该区扶杨油层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储层孔隙结构中喉道半径过于细小所致.因此该地区整体投入有效开发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法 扶杨油层 喉道 低渗透
下载PDF
压汞—恒速压汞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 被引量:63
6
作者 喻建 马捷 +3 位作者 路俊刚 曹琰 冯胜斌 李卫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排替压力较高,平均喉道半径较小,孔喉体积比及孔喉比较大,渗流能力差;不同物性岩样的孔隙半径分布范围一致,喉道分布差异明显,进汞饱和度随孔隙个数的增多而增大;SHg—ΔSHg/ΔPc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进汞速率及孔喉结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发育,且对储层储集及渗流能力有较大的贡献;流体在注入过程中,首先进入孔隙主控区,紧接着进入孔喉共控区,最后进入喉道主控区;恒速压汞在研究致密储层孔喉结构时不能反映纳米孔喉特征,评价物性较好的储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定量表征 压汞 恒速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应用常规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方法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以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为例 被引量:52
7
作者 朱永贤 孙卫 于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53-556,共4页
吐哈油区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砂岩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9.7%,平均渗透率为77.9×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碳酸盐溶孔和杂基溶孔很少。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 吐哈油区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头屯河组砂岩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为19.7%,平均渗透率为77.9×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次之,碳酸盐溶孔和杂基溶孔很少。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认识到,研究区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水驱油效率差;这主要是由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较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牛圈湖区 头屯河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51
8
作者 杨县超 张林 +1 位作者 李江 吴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3-76,共4页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为溶孔、粒间孔、晶间孔、微孔,其... 通过物性分析、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为溶孔、粒间孔、晶间孔、微孔,其中以前3种为主要孔隙类型。孔喉组合以小孔微细喉为主,最有利的孔喉组合类型为高孔-粗喉型和中孔-中喉型,喉道类型、大小及喉道分布控制着储层的渗透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多样、粒间孔百分比低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储层非均质性强的根源在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气藏 恒速压汞 扫描电镜 微观孔隙结构
下载PDF
应用恒速压汞实验数据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金勋 杨普华 +1 位作者 刘庆杰 郭和坤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69,共4页
截取一段实际储层岩样 ,利用恒速压汞实验技术测定其孔喉频数分布 ,并拟合成连续分布函数 ,该函数符合伽马函数分布。对剩余岩样进行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以所拟合的孔喉频数分布为主要输入参数 ,利用孔隙网络模型计算了油、水相... 截取一段实际储层岩样 ,利用恒速压汞实验技术测定其孔喉频数分布 ,并拟合成连续分布函数 ,该函数符合伽马函数分布。对剩余岩样进行了油、水相对渗透率的测定。以所拟合的孔喉频数分布为主要输入参数 ,利用孔隙网络模型计算了油、水相对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利用JBN法处理的实测结果对比表明 ,恒速压汞实验是确定岩石微观孔喉分布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实验手段 ,可直接为孔隙网络模型提供主要的输入参数 ,能够得到反映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较合理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这对于用JBN法不满足或者处理结果不理想的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 实验数据 计算 相对渗透率曲线 喉道数分布 孔隙网络模型 油气层
下载PDF
联合压汞法表征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 被引量:34
10
作者 宋磊 宁正福 +2 位作者 孙一丹 丁冠阳 杜华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0-705,共6页
致密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决定并影响着渗流规律。当下主要有2种压汞方法进行储层定量表征,分别为高压压汞法和恒速压汞法。通过对8块致密岩心样品先后进行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逐一分析阐明了2种... 致密油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决定并影响着渗流规律。当下主要有2种压汞方法进行储层定量表征,分别为高压压汞法和恒速压汞法。通过对8块致密岩心样品先后进行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逐一分析阐明了2种方法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方面的特性,联合2种压汞实验方法,在同一图版上绘出2种方法的压汞曲线,计算得到8块样品完整的孔径分布曲线,并根据Loucks的分类方法计算得到8块样品的孔径分布直方图。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汞饱和度下,恒速压汞总体曲线和高压压汞的进汞曲线重叠完好,说明了该区域是反映同一种孔隙结构。(2)通过综合后孔径分布曲线可以明显看出,致密油储层孔隙半径分布在9.2 nm^500μm之间,致密油储层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形态。右侧孔隙半径80~500μm之间有一个峰,峰值在半径150μm左右,孔隙半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隙大量发育,并出现多个峰值。(3)根据Loucks的分类方法,纳米孔(<1μm)是主要的孔隙孔径类型,大于62.5μm的介孔数量次之,中间孔径即微米级孔隙分布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孔隙结构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联合法
下载PDF
多方法协同表征特低渗砂岩储层全孔径孔隙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欧阳思琪 孙卫 黄何鑫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4,共10页
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实验在表征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时存在局限性,其结果与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特征吻合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精细地刻画孔喉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样品为例,提... 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实验在表征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时存在局限性,其结果与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的特征吻合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加精细地刻画孔喉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砂岩储层样品为例,提出了多方法协同表征全孔径孔喉结构的方法。利用高压压汞所得毛管压力曲线与核磁共振联合高压压汞计算所得的伪毛管压力曲线对比,根据喉道分类分别计算吸附喉、微喉、细微喉、中细喉对应的孔隙空间的连通比。根据核磁共振实验原理,利用公式实现横向弛豫时间向孔径的转换,公式中比表面积利用高压压汞计算,弛豫率利用恒速压汞对比核磁共振T_2谱标定,将协同计算所得孔喉分布结果与对应的孔喉连通比相乘得到不同尺度喉道及孔隙连通空间分布曲线。结果显示:吸附喉连通比最低,其他类型的喉道连通比较高,且差异不大。喉道分布范围(0.003~3.661μm)较恒速压汞结果变大,孔隙半径(0.8~91.4μm)减小,孔喉比(16.4~58.6)减小,与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多种方法协同计算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压压汞喉道与孔隙的叠加以及恒速压汞的计算误差,更接近于储层真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核磁共振 孔径分布 孔隙结构 特低渗透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恒速压汞法在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30
12
作者 赵华伟 宁正福 +2 位作者 赵天逸 王庆 胡金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3-416,共4页
在深入分析恒速压汞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岩心实验结果,研究了该方法在致密油孔隙结构表征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运用恒速压汞法能够区分孔隙和喉道,获得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及孔喉半径比分布,可以更全面地表征... 在深入分析恒速压汞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岩心实验结果,研究了该方法在致密油孔隙结构表征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运用恒速压汞法能够区分孔隙和喉道,获得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及孔喉半径比分布,可以更全面地表征孔隙结构并揭示其对渗流能力的影响;恒速压汞法以准静态进汞,能够消除润湿滞后效应,同时修正了高压下介质变形的影响,实验数据相比于高压压汞法更为准确。然而,受最高驱替压力的限制,恒速压汞法最大汞饱和度较低,无法表征半径小于0.12μm的孔喉。总体而言,恒速压汞法在表征致密油孔隙结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才能表征致密油完整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致密油 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下载PDF
基于粒间孔贡献量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类——以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被引量:27
13
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3 位作者 姜微微 黄文彪 张鲁川 李勃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3-1134,共12页
粒间孔是颗粒支撑碎屑岩储层最重要的一类孔隙,其相对含量及连通关系共同决定储层品质,尤其对于孔喉结构多样的致密砂岩。粒间孔具有"大孔被细喉沟通"的连通关系,明显不同于"类树形孔隙网络"的粒内孔,利用恒速压汞... 粒间孔是颗粒支撑碎屑岩储层最重要的一类孔隙,其相对含量及连通关系共同决定储层品质,尤其对于孔喉结构多样的致密砂岩。粒间孔具有"大孔被细喉沟通"的连通关系,明显不同于"类树形孔隙网络"的粒内孔,利用恒速压汞孔隙体进汞可有效区分粒间孔主导空间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核磁共振定量评价粒间孔对孔隙度的贡献,联合渗流理论及恒速压汞的喉道分布定量评价其对渗透率的贡献。致密砂岩粒间孔主导空间对孔隙度贡献范围为9%~64%,其对渗透率的贡献变化范围为0~87%,两者呈明显正相关;粒间孔对渗透率的贡献量越大,其内流体可动性越好;粒间孔对孔渗的贡献量明显受机械压实和以黏土为主的胶结作用共同影响。选取粒间孔主导空间对渗透率的贡献量(K_(in))为关键参数,将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粒间孔主导型(K_(in)≥50%)、混合型(10%<K_(in)<50%)和粒内孔主导型(K_(in)≤10%)3类,该分类综合考虑了对成岩作用敏感的粒间孔主导空间在整个岩石储集和渗流能力及流体可动性等方面的贡献,有效弥补了单纯使用喉道或孔隙大小参数划分具有多样孔喉结构致密储层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间孔 渗流理论 致密砂岩气 储层分类 核磁共振 恒速压汞
下载PDF
人造岩芯孔喉结构的恒速压汞法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柴智 师永民 +5 位作者 徐常胜 张玉广 李宏 吴文娟 徐洪波 王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0-774,共5页
利用恒速压汞实验,对3种不同工艺制作的人造岩芯孔喉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天然岩芯实验结果进行对比。3种方法制作的人造岩芯孔隙尺度分布均十分接近,且与天然岩芯数据吻合良好。人造岩芯喉道尺度分布集中,相比之下天然岩芯喉道尺度分布范... 利用恒速压汞实验,对3种不同工艺制作的人造岩芯孔喉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天然岩芯实验结果进行对比。3种方法制作的人造岩芯孔隙尺度分布均十分接近,且与天然岩芯数据吻合良好。人造岩芯喉道尺度分布集中,相比之下天然岩芯喉道尺度分布范围较宽,在极小的区间内也有可渗流喉道分布,同时平均喉道半径大于人造岩芯。天然岩芯可能呈现出大孔细喉的配置关系,存在更大的孔喉比,因而驱油效率更低,剩余油饱和度较人造岩芯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岩芯 恒速压汞 孔喉结构 驱油效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不同尺度孔喉分形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伟 陈朝兵 +3 位作者 许爽 李亚辉 朱玉双 黄星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微观孔喉结构是影响致密砂岩油藏特征的重要因素。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需结合分形理论对其进行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实验,分析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 微观孔喉结构是影响致密砂岩油藏特征的重要因素。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需结合分形理论对其进行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实验,分析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分形原理和方法,对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分形维数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分形曲线存在明显的转折点,根据其对应的进汞压力,可以将致密砂岩孔隙和喉道分成大尺度和小尺度2种类型。利用线性拟合斜率计算孔隙和喉道分形维数(D),不同尺度孔隙和喉道该值差异较大。小尺度孔喉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以晶间孔、剩余粒间孔和缩颈状喉道为主。该尺度孔喉非均质性弱,孔喉空间变形较少,分形维数较小(2<D<4)。大尺度孔喉溶蚀作用强烈,以弯片状喉道、溶蚀孔隙和复合孔隙为主。该尺度孔喉储集空间大,孔喉变形明显。因此大尺度孔喉非均质性强,分形维数较大(D>7)。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严重影响着致密砂岩孔喉储集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决定着不同尺度孔喉的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分形维数 恒速压汞 致密砂岩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表征致密砂岩孔喉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文凯 施泽进 +2 位作者 田亚铭 谢丹 李文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0,32,共8页
文中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技术,定量研究了四川盆地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通过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有效表征了小河坝组砂岩的总孔喉大小,其中孔隙半径为50~260μm,喉道半径为0.00... 文中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技术,定量研究了四川盆地下志留统小河坝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结构特征。通过联合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实验,有效表征了小河坝组砂岩的总孔喉大小,其中孔隙半径为50~260μm,喉道半径为0.004~50.000μm。总体而言,致密砂岩渗透率(K)主要受控于小部分(小于40%)较粗的孔喉。对于渗透率良好的致密砂岩(K>0.1×10^-3μm^2),较大的微孔和中孔是渗透率贡献的主体;反之,渗透率则主要受控于较大的纳米孔。此外,尽管大量小孔喉(半径小于0.1μm)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有一定贡献,但对前者贡献远大于对后者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喉结构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小河坝组
下载PDF
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 被引量:13
17
作者 何金钢 宋考平 +2 位作者 康少东 杨晶 董秀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2,108,共7页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 为了了解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孔喉结构变化规律,利用常规压汞、恒速压汞、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分析方法,对大庆油区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喉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粘土矿物中大量的书架状高岭石被溶蚀,且在粘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造成孔喉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均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39%,最终含油饱和度较水驱岩心低,最终含油饱和度系数较小,且强碱损害前、后残余油饱和度和最终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率均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渗透率级差由水驱的5.567增加到5.691,岩心非均质性增强使发生指进和窜流的可能性增大。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储层孔喉结构变差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实施,也使得薄差层的动用难度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孔喉结构 恒速压汞 扫描电镜 铸体薄片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孔隙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考平 何金钢 杨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4-172,共9页
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是进行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的基础。利用铸体薄片分析、SEM图像、恒速压汞和电子探针结合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隙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强... 储层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是进行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后续水驱和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的基础。利用铸体薄片分析、SEM图像、恒速压汞和电子探针结合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前后岩样孔隙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颗粒边界经过强碱溶蚀呈'锯齿状',石英颗粒去棱角化明显,长石溶蚀严重,同时能够观察到大量溶蚀孔隙,黏土矿物中大量的书页状高岭石被溶蚀,同时在黏土矿物表面出现次生石英;'白色云雾状'垢沉淀充填在孔隙中,主要成分为Ca和Si,同时含有少量Mn、Fe、Ti,结垢造成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部分孔隙阻塞,使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岩心喉道半径平均值较水驱岩心下降6.528%,孔隙半径平均值下降3.360%,孔喉比分布范围更大,平均增加1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孔隙结构 恒速压汞 电子探针
下载PDF
特低渗—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特征、演化及其对物性的控制——以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飞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2,128,129,共11页
基于恒速压汞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分析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18块特低渗—致密砂岩样品(渗透率为(0.05~14.90)×10-3μm2)孔隙结构,研究孔隙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从特低渗至致密砂岩样品,孔隙体进汞饱和度... 基于恒速压汞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分析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18块特低渗—致密砂岩样品(渗透率为(0.05~14.90)×10-3μm2)孔隙结构,研究孔隙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总结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从特低渗至致密砂岩样品,孔隙体进汞饱和度及喉道半径明显降低,但孔隙体大小变化不大;随渗透率降低,位于低压段的"大孔—细喉型"孔隙比例逐渐降低,渗透率低于0.25×10-3μm2,位于高压段的"树形网络"孔隙影响致密砂岩储集及渗流能力。压实和黏土胶结共同主导孔喉结构的演化,前者以机械挤压形式破坏"大孔—细喉型"孔隙空间,对孔渗相关关系影响较弱;后者以化学沉淀方式充填粒间孔及溶蚀孔,对砂岩储集空间及渗流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孔渗相关关系变差。与特低渗砂岩相比,致密砂岩的孔喉比大,达到渗流阈值时充填孔隙的比例低,易发生水锁等伤害。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演化及成因机制等方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致密砂岩 恒速压汞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基于喉道分布特征的致密砂岩渗吸模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洪 李治平 +2 位作者 王香增 刘忠华 张甜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50-54,共5页
自发渗吸作用是致密砂岩油藏的重要采油机理,正确理解渗吸机理,充分发挥渗吸作用,对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Hagen-Poiseuille方程,根据恒速压汞试验得到的喉道分布百分比与喉道半径的关系,建立了自发渗吸初期,自发... 自发渗吸作用是致密砂岩油藏的重要采油机理,正确理解渗吸机理,充分发挥渗吸作用,对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Hagen-Poiseuille方程,根据恒速压汞试验得到的喉道分布百分比与喉道半径的关系,建立了自发渗吸初期,自发渗吸量与渗吸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变化的关系式;并选取长庆油田B418和B456两块岩心进行恒速压汞试验和渗吸试验,两块岩心根据解析模型求得的结果与渗吸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可靠。试验结果同时表明,致密砂岩自发渗吸与喉道半径相关,喉道半径越小,毛细管力也就越大,其渗吸时间也就越长,渗吸量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恒速压汞 毛细管力 自发渗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