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棘轮效应预测及其循环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旭 焦荣 田涛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棘轮应变累积广泛存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轮轨接触疲劳、紧固连接和密封技术等工程问题中,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棘轮可以表现为单轴棘轮效应或多轴棘轮效应,材料的棘轮效应或结构的棘轮效应.本文介绍近年来棘轮效应的最新研... 棘轮应变累积广泛存在于压力容器和管道、轮轨接触疲劳、紧固连接和密封技术等工程问题中,是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棘轮可以表现为单轴棘轮效应或多轴棘轮效应,材料的棘轮效应或结构的棘轮效应.本文介绍近年来棘轮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近年提出的描述材料棘轮效应的循环本构理论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对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轮效应 棘轮应变 塑性理论 循环本构模型 随动强化律 压力容器 工程设计
下载PDF
ETFE薄膜单轴循环拉伸力学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建辉 陈务军 +2 位作者 孙瑞 赵兵 罗仁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5,共7页
对6组250μm厚乙烯-四氟乙烯(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ETFE)薄膜进行了不同应力幅值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利用自编MATLAB程序分析了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循环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棘轮应变以及滞回环面积等力学性能参数;分... 对6组250μm厚乙烯-四氟乙烯(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ETFE)薄膜进行了不同应力幅值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利用自编MATLAB程序分析了试验所得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循环弹性模量、屈服应力、棘轮应变以及滞回环面积等力学性能参数;分别建立了循环弹性模量、棘轮应变和滞回环面积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式.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循环弹性模量、棘轮应变和滞回环面积的变化率逐渐减小,分别近似稳定于13,14,14次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乙烯-四氟乙烯(ETFE)薄膜 弹性模量 屈服应力 棘轮应变 滞回环面积
下载PDF
堆积方向对激光选区熔化TC4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王志强 李建 +6 位作者 赵询 赵雪同 徐英东 唐明扬 刘庆 葛峻铭 肖敏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5,共8页
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从宏观塑性变形方面研究了堆积方向对激光选区熔化(SLM)TC4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附近的塑性变形受堆积方向和缺口半径的影响,进而影响缺口件的疲劳寿命。缺口根部的棘轮应变及其应变率... 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从宏观塑性变形方面研究了堆积方向对激光选区熔化(SLM)TC4合金缺口件局部循环塑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缺口附近的塑性变形受堆积方向和缺口半径的影响,进而影响缺口件的疲劳寿命。缺口根部的棘轮应变及其应变率随堆积方向改变(0°至90°)而降低,同时也随缺口半径的增加而降低。与缺口半径相比,棘轮应变及应变率和疲劳寿命对堆积方向敏感性更低。研究结果为SLM构件的疲劳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激光选区熔化 堆积方向 缺口件 循环塑性 棘轮应变 疲劳寿命 DIC
原文传递
镭射BOPP基膜循环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杜子康 于法月 +2 位作者 夏家良 何邦贵 钟灵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为研究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在重复拉伸使用后的弹性模量变化以及应变变化趋势。方法以26μm BOPP薄膜为研究对象,以1、1.5、2、2.5、3、3.5、4 N为最大加载力分别进行加载周期为15次的单轴... 目的为研究双向拉伸聚丙烯(Biaxially Oriented Polypropylene,BOPP)薄膜在重复拉伸使用后的弹性模量变化以及应变变化趋势。方法以26μm BOPP薄膜为研究对象,以1、1.5、2、2.5、3、3.5、4 N为最大加载力分别进行加载周期为15次的单轴循环拉伸试验,总结对比循环次数以及加载力对弹性模量及棘轮应变的影响,分析薄膜性能变化趋势。结果通过对比同一加载应力不同循环下的弹性模量以及棘轮应变,发现在预设加载力下随着循环次数增加,薄膜弹性模量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逐渐减小,其棘轮应变与弹性模量变化趋势一致;通过取均值对比不同加载力下的弹性模量以及棘轮应变变化,发现薄膜弹性模量随加载力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应变以及最小应变均随加载力的增加而增大。结论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了BOPP薄膜在循环拉伸中弹性模量及棘轮应变随加载力、循环次数增大的变化趋势;对薄膜性能变化有了一定的预测,并为实际加工中的张力选择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弹性模量 棘轮应变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饱和棘轮演化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裕明 蔡力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7-800,818,共5页
在常温与高温下,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单轴应力控制下的棘轮循环试验,分析峰值应力、平均应力、低应力循环历史及温度对饱和棘轮应变的影响.基于峰值应力与饱和棘轮应变的单调抛物率关系及棘轮门槛应力值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利用单试样... 在常温与高温下,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单轴应力控制下的棘轮循环试验,分析峰值应力、平均应力、低应力循环历史及温度对饱和棘轮应变的影响.基于峰值应力与饱和棘轮应变的单调抛物率关系及棘轮门槛应力值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利用单试样法建立了1Cr18Ni9Ti不锈钢常温和高温下的饱和棘轮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应力 不锈钢 棘轮应变 棘轮应力 演化模型
下载PDF
循环加载下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及理论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东东 高丽兰 +2 位作者 张春秋 魏朝磊 秦晓怡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4-279,287,共7页
目的获得不同加载条件下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建立预测棘轮应变的理论模型,并对软骨的棘轮应变进行预测。方法将猪股骨远端滑车部的新鲜关节软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技术,测试循环压缩载荷下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建立预测... 目的获得不同加载条件下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建立预测棘轮应变的理论模型,并对软骨的棘轮应变进行预测。方法将猪股骨远端滑车部的新鲜关节软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技术,测试循环压缩载荷下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建立预测棘轮应变的理论模型,对不同应力幅值和加载率下软骨的棘轮应变进行预测,并比较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结果随循环圈数的增加,软骨的棘轮应变先快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定加载率下,软骨的棘轮应变随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定应力幅值下,棘轮应变随加载率的增大而减小。实验结果与建立的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良好。结论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与应力幅值成正比,与加载率成反比。建立的理论模型可以预测软骨的棘轮行为,同时为组织工程软骨的构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循环压缩 棘轮应变 理论模型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高强A7N01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倪维源 杨尚磊 +2 位作者 贾进 白健颖 林杨胜蓝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74-2778,共5页
用IBTC-2000型疲劳机对高速列车用A7N01(Al-5Zn-2Mg)铝合金MIG焊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和母材试样进行疲劳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疲劳断口以及疲劳表面损伤形貌。结果表明,应力高于0.5σ_b时,焊缝部位会产生棘轮应变,发生了明显... 用IBTC-2000型疲劳机对高速列车用A7N01(Al-5Zn-2Mg)铝合金MIG焊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和母材试样进行疲劳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疲劳断口以及疲劳表面损伤形貌。结果表明,应力高于0.5σ_b时,焊缝部位会产生棘轮应变,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变形,表面有明显滑移带,会降低焊接接头试样的疲劳寿命。焊缝部位发生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发生在疲劳过程的第1循环和最后的失效阶段。当应力低于0.5σ_b时,断口位于热影响区。焊缝和熔合区断口为延性断口,热影响区和母材试样断口为准解理断口。母材的疲劳寿命远远高于热影响区试样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7N01铝合金 棘轮应变 滑移带 疲劳性能
原文传递
Kapton薄膜高温单轴循环拉伸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岩 刘俨震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1-738,共8页
以25μm厚充气可展结构膜材Kapton(聚酰亚胺膜)为研究对象,选取6种温度工况(20,50,80,110,140,170℃)对其进行高温下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数据,阐释了高温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受力机理与性能表征... 以25μm厚充气可展结构膜材Kapton(聚酰亚胺膜)为研究对象,选取6种温度工况(20,50,80,110,140,170℃)对其进行高温下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数据,阐释了高温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受力机理与性能表征,分别建立了循环弹性模量与循环次数和温度的关系式,并获得了对棘轮应变以及滞回环面积等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弹性模量逐步增大,滞回环面积减小;高温使得弹性模量显著降低,而滞回环面积增大;以最后一次循环加载后的结果来看,温度对TD(垂直膜材长度方向)的棘轮应变影响更大.研究所得结论可为极端温度场下的充气可展结构设计及在轨交变高低温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薄膜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高温 弹性模量 棘轮应变 滞回环面积
下载PDF
内压循环下薄壁圆筒的环向棘轮应变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焦荣 陈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7-150,共4页
对单轴和比例加载下的棘轮应变进行预测目前仍有较大困难。本文考虑将移动极限面加入材料双面本构模型中 ,对原提出的叠加型随动强化律进行了修正 ,可以对较多循环数的
关键词 内压循环 棘轮应变 本构模型 循环塑性 循环载荷叠加 弹性应变 塑性应变 塑性模量
下载PDF
滚压载荷下成年和幼年软骨的棘轮行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凯 杜玉雪 +2 位作者 高丽兰 张春秋 孙东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133-2139,共7页
背景:国内外学者对关节软骨在不同力学环境及循环压缩载荷下的受力情况做了不少研究,但均集中在循环压缩载荷对软骨的作用,有关软骨年龄因素对软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和软骨在复杂受力环境下的特性研究不深入。目的:研究不同滚压载荷条... 背景:国内外学者对关节软骨在不同力学环境及循环压缩载荷下的受力情况做了不少研究,但均集中在循环压缩载荷对软骨的作用,有关软骨年龄因素对软骨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和软骨在复杂受力环境下的特性研究不深入。目的:研究不同滚压载荷条件对成年和幼年关节软骨棘轮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成年猪股骨软骨和幼年猪股骨软骨为实验对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压缩量:10%,20%,30%;滚压速率:1.66,3.44,6.68 mm/s;缺损宽度:1,2,4 mm)采用滚压加载装置施加载荷,同时使用非接触数字相关技术对加载过程中的试样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分析处理图像,研究循环滚压载荷作用下成年及幼年关节软骨的棘轮行为。结果与结论:(1)在滚压载荷下,随着滚压循环载荷的进行,成年软骨和幼年软骨的棘轮应变都呈现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2)随着压缩量的增加,成年软骨和幼年软骨的棘轮应变都增加;在相同压缩量下,幼年软骨的棘轮应变大于成年软骨,并且他们的棘轮应变沿着软骨深度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降低;(3)随着滚压速率的增加,成年软骨和幼年软骨的棘轮应变减小;(4)1 mm微型缺损关节软骨的棘轮应变数值和趋势与完整无缺损软骨大致相同。在2,4 mm缺损状态下,缺损软骨的棘轮应变值均比同样条件下完整软骨的棘轮应变值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滚压载荷 缺损尺寸 软骨各层区 棘轮应变 棘轮应变率 不同滚压速率 不同压缩量
下载PDF
轴向及内压复合作用下Zr-Sn-Nb/Zr-Nb合金的多轴棘轮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刚 瞿欢 +1 位作者 崔云 陈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为了模拟锆合金包壳在发生反应性引入事故(RIA)时的多轴应力状态,对Zr-Sn-Nb/Zr-Nb合金进行了单轴对称循环试验以及在内压及轴向载荷复合作用下的多轴试验,研究了两种合金轴向/环向棘轮应变的累积特性与内压及轴向应力的相关性.单轴拉... 为了模拟锆合金包壳在发生反应性引入事故(RIA)时的多轴应力状态,对Zr-Sn-Nb/Zr-Nb合金进行了单轴对称循环试验以及在内压及轴向载荷复合作用下的多轴试验,研究了两种合金轴向/环向棘轮应变的累积特性与内压及轴向应力的相关性.单轴拉伸试验结果表明,Zr-Sn-Nb合金和Zr-Nb合金的弹性模量相近均为85 GPa,屈服强度大约均为490 MPa.单轴棘轮试验结果表明,Zr-Sn-Nb合金和Zr-Nb合金在较小应力幅值下,由于无法启动孪生-退孪生机制,Zr-Sn-Nb合金和Zr-Nb合金都处于安定状态.当轴向应力幅大于325 MPa时,孪生-退孪生机制启动,Zr-Sn-Nb合金和Zr-Nb合金的轴向棘轮应变都在正方向上快速增加.由于泊松效应,环向棘轮应变则在负方向上累积.多轴棘轮试验结果表明,在恒定内压和不同轴向应力幅值的循环作用下,Zr-Sn-Nb合金和Zr-Nb合金的环向棘轮应变随轴向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当轴向应力幅值大于325 MPa时,轴向棘轮应变呈现先负向累积、后正向累积的特殊现象;同时环向棘轮应变也随应力幅值增大而增大.在相同轴向应力幅值和不同内压加载下,内压对轴向棘轮应变呈现抑制作用,并且随内压的增大,其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同时,内压对环向棘轮应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导致环向应变快速正向累积.在轴向力和内压加载条件相同的情况下,Zr-Sn-Nb合金的轴向和环向棘轮应变比Zr-Nb合金小,说明Zr-Sn-Nb合金包壳管抵抗棘轮变形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多轴 内压 棘轮应变 循环载荷
下载PDF
纬向弓曲率对蒙皮膜材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利钢 陈务军 高成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用纬向弓曲率描述全新飞艇蒙皮膜材OP11-1000的编织情况,并将样本分成两个研究区域.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得到各区域经、纬向试件强力以及3个应力阶段的弹性模量,讨论了纬向弓曲率对经、纬向试件不同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低周单轴循环拉伸试... 用纬向弓曲率描述全新飞艇蒙皮膜材OP11-1000的编织情况,并将样本分成两个研究区域.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得到各区域经、纬向试件强力以及3个应力阶段的弹性模量,讨论了纬向弓曲率对经、纬向试件不同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低周单轴循环拉伸试验,得到不同周期下各区域经、纬向试件的弹性模量、棘轮应变和滞回环面积.分析结果表明,各循环力学参数均在第2次循环的变化最大,在3次循环加载后趋于稳定.两个区域经向试件的各参数一致,纬向试件的各参数因纬向弓曲率不同而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飞艇结构设计分析、蒙皮裁切和制作工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皮膜材 纬向弓曲率 棘轮应变 滞回环面积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纯铜棘轮行为的影响:宏微观试验与本构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康 赵建锋 +3 位作者 何风 阚前华 赵君文 张旭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8-69,共12页
目的通过金属表面纳米化试验机制备出梯度结构纯铜,提升纯铜材料的疲劳寿命,并揭示其背后的机理。方法通过系统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本构模拟探究了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对T... 目的通过金属表面纳米化试验机制备出梯度结构纯铜,提升纯铜材料的疲劳寿命,并揭示其背后的机理。方法通过系统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微观组织表征以及本构模拟探究了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urface Mechanical Attrition Treatment,SMAT)对T2纯铜棘轮行为的影响。结果循环变形试验结果表明SMAT纯铜样品的循环失效圈数明显多于未处理纯铜样品的循环圈数,且SMAT纯铜样品在循环过程中的累积塑性变形明显小于未处理纯铜样品的累积塑性变形,即棘轮应变明显小于未处理纯铜样品的棘轮应变。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 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和X射线衍射分析(X-Ray Diffraction,XRD)表征发现:经过SMAT后,材料的晶粒尺寸均呈现由处理表面到材料芯部逐渐减小的梯度分布。且SMAT时间越长,样品的总位错密度越大。此外,基于应变梯度塑性理论模型对SMAT前后纯铜的单拉及循环变形响应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累积塑性应变沿深度方向(SMAT冲击方向)呈梯度分布,最大几何必需位错密度以及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在模型的次表层。同时,当模拟的循环圈数相同时,代表SMAT样品的梯度结构模型的棘轮应变明显低于代表未处理样品的均匀模型的棘轮应变。结论循环变形试验结果表明SMAT对于T2纯铜的棘轮应变有抑制作用,有限元模拟进一步揭示了SMAT对于棘轮应变的抑制效应以及背后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循环变形 棘轮应变 微观表征 应变梯度塑性理论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Kapton膜材低温单轴循环拉伸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岩 刘俨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3-500,共8页
为明晰充气天线反射面膜材的低温循环拉伸力学性能,对25μm厚的Kapton膜材进行了低温(20、0、-10、-40、-70℃)下的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阐释了低温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受力机理与性能表征,... 为明晰充气天线反射面膜材的低温循环拉伸力学性能,对25μm厚的Kapton膜材进行了低温(20、0、-10、-40、-70℃)下的单轴循环拉伸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循环次数和温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阐释了低温循环荷载作用下材料的受力机理与性能表征,分别建立了弹性模量与循环次数和温度的关系式,并获得了参量对棘轮应变以及滞回环面积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弹性模量逐步增大,滞回环面积减小;低温使得弹性模量显著提高,而滞回环面积减小;以最后一次循环加载后的结果来看,温度对膜材垂直方向的棘轮应变影响更大.研究所得结论可为极端温度场下的充气可展结构设计及在轨交变高低温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ton膜材 单轴循环拉伸试验 低温 弹性模量 棘轮应变 滞回环面积
下载PDF
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不锈钢的单轴棘轮变形行为研究
15
作者 王小彬 马涵托 +3 位作者 张喆 李玉光 董元元 邱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61,65,共4页
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不锈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成为发展高强、高韧性和耐疲劳损伤金属结构材料的重要方法。研究了通过机械球磨(MM)及热等静压(HIP)制备的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316L不锈钢在室温下的单轴棘轮变形。结果表明:通过调... 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不锈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成为发展高强、高韧性和耐疲劳损伤金属结构材料的重要方法。研究了通过机械球磨(MM)及热等静压(HIP)制备的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316L不锈钢在室温下的单轴棘轮变形。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机械球磨时间,可制备出具有不同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的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316不锈钢。双模态晶粒尺寸结构316L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晶粒尺寸、平均应力和峰值应力保持时间都影响着棘轮应变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超细晶 双模态晶粒尺寸 循环变形 棘轮应变
下载PDF
不同钢轨材料棘轮行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译璘 阚前华 +2 位作者 赵吉中 徐祥 康国政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2,共8页
棘轮行为诱导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是钢轨伤损的主要形式之一,分析不同钢轨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棘轮行为演化规律,对线路钢轨选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现役的热轧U71Mn、热处理U71Mn、热轧U75V和热处理U78Cr V四种钢轨材料分别限定... 棘轮行为诱导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是钢轨伤损的主要形式之一,分析不同钢轨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棘轮行为演化规律,对线路钢轨选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现役的热轧U71Mn、热处理U71Mn、热轧U75V和热处理U78Cr V四种钢轨材料分别限定初始最大塑性应变和峰值应力相同,开展了循环塑性变形行为试验研究,讨论不同钢轨材料棘轮行为的演化规律的差异。结果显示:在试验涉及的四种钢轨材料中,热处理U78Cr V和热轧U71Mn分别拥有最高和最低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当棘轮应变初始值相近时,热处理钢轨棘轮应变演化速率无论是初期还是稳定期都高于热轧钢轨;当峰值应力相同时,强度更高的钢轨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更高。不同钢轨材料在失效棘轮应变相近时的疲劳寿命差异较大,疲劳寿命随失效棘轮应变的增加而降低,且稳定棘轮应变率可用于钢轨危险位置的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棘轮行为 塑性累积 应力循环 稳定棘轮应变率
原文传递
基于一元应力参量的钛合金T225NG单轴棘轮演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力勋 罗海丰 +2 位作者 高庆 王理 邱绍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6,共5页
基于T225NG钛合金的单轴常温棘轮试验,本文研究了峰值棘轮应力对T225NG钛合金棘轮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单轴应力循环条件下材料棘轮应变随峰值棘轮应力的变化关系为一簇类线性的变化曲线,存在常值棘轮应力门槛值,峰值棘轮应力... 基于T225NG钛合金的单轴常温棘轮试验,本文研究了峰值棘轮应力对T225NG钛合金棘轮应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单轴应力循环条件下材料棘轮应变随峰值棘轮应力的变化关系为一簇类线性的变化曲线,存在常值棘轮应力门槛值,峰值棘轮应力与该门槛值的关系可决定材料是否产生棘轮变形。由此,建立了一套一元应力参量控制的T225NG钛合金棘轮应变演化模型。该模型建模容易,适合棘轮应变预测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T225NG 塑性 演化模型 棘轮应力门槛 棘轮应变 棘轮应力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参数对推力室身部棘轮应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羽中豪 金平 蔡国飙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2,共8页
为探究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设计参数对推力室身部在工作过程中热棘轮现象的影响,采用经典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法设计了不同室压、推力及混合比的推力室,通过准二维传热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对比... 为探究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设计参数对推力室身部在工作过程中热棘轮现象的影响,采用经典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法设计了不同室压、推力及混合比的推力室,通过准二维传热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对比了不同设计参数的推力室在工作过程中的棘轮应变及其发展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相同的热试时间,循环工作的发动机推力室比单次工作的发动机推力室产生的应变更大;设计参数对棘轮应变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推力室热环境来实现的;其他设计参数不变,室压更高、推力更小或混合比更高的推力室的棘轮应变更大;高室压、大推力或高混合比的推力室棘轮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 再生冷却推力室设计 设计参数 热机械疲劳 棘轮应变
下载PDF
18CrNiMo7-6高铁齿轮钢的疲劳极限评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军豪 王文先(导师) +4 位作者 闫志峰 段德盛 张红霞 张锦文 周峻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3,36,共6页
在不同最大循环应力(600~880 MPa)和应力比0.1下对18CrNiMo7-6高铁齿轮钢进行棘轮试验和疲劳试验,先通过对稳定阶段的棘轮应变差值和温升与最大循环应力进行拟合来预测疲劳极限,然后再基于由棘轮应变差值和温升计算的断裂疲劳熵来预测... 在不同最大循环应力(600~880 MPa)和应力比0.1下对18CrNiMo7-6高铁齿轮钢进行棘轮试验和疲劳试验,先通过对稳定阶段的棘轮应变差值和温升与最大循环应力进行拟合来预测疲劳极限,然后再基于由棘轮应变差值和温升计算的断裂疲劳熵来预测疲劳极限,并将不同方法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由稳定阶段的棘轮应变差值和温升与最大循环应力的线性拟合得到的疲劳极限分别为664.9,681.4 MPa,与由疲劳试验得到的疲劳极限(689.0 MPa)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11%,3.50%,说明用这2种方法预测疲劳极限的精度较高;当最大循环应力为673.2 MPa时,断裂疲劳熵值由0.1 MJ·m^(-3)·K^(-1)以下突变增至0.46 MJ·m^(-3)·K^(-1),由此预测得到的疲劳极限为673.2 MPa,与疲劳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2.3%,预测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CrNiMo7-6钢 棘轮应变 温升 断裂疲劳熵 疲劳极限评定
下载PDF
考虑棘轮效应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20
作者 陈刚 陈旭 +1 位作者 白宁 李鑫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7年第7期342-345,360,共5页
多轴棘轮加载时轴向加载的恒定应力、剪切应变幅对轴向棘轮应变和疲劳寿命有很大的影响。考虑棘轮效应影响的Coffin模型将棘轮效应与循环部分相结合来计算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较好,绝大部分预测结果分布在2倍分散带内。
关键词 多轴棘轮 棘轮应变 疲劳寿命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