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小锋 张国忠 江震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7-819,824,共4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5),造模4h后进行神经症状评分;评分后侧脑室注射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20mg/L的白细胞介素10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脑出血动物模型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9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15),造模4h后进行神经症状评分;评分后侧脑室注射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20mg/L的白细胞介素101μg/kg,注射速度为15μg/h;尾静脉注射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10,方法同上;对照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24h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然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脑,测量各组大鼠脑出血面积、脑含水量、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细胞数、病灶处吞噬细胞数。结果神经症状评分:给药前6组无差异(P>0.05),给药后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脑组织含水量、脑出血面积及病灶处吞噬细胞数: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周围神经细胞数:侧脑室注射组和尾静脉注射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结论无论侧脑室还是尾静脉注入白细胞介素10均可显著缩小急性出血性大鼠脑出血面积、减轻脑水肿并能减轻血肿周围炎症反应,增加周围神经细胞数。提示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出血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疾病模型 动物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川芎嗪、尼莫通对大鼠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卫祥 包仕尧 +2 位作者 邵国富 刘春凤 张志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术和新鲜未肝素化血液注入尾状核而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观察用药物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单纯脑出血组在局部脑血流量 (rCBF)、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变化。方法 用氢清除法分别测定血肿周围和远隔部位不同时限... 目的 采用立体定向术和新鲜未肝素化血液注入尾状核而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观察用药物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较单纯脑出血组在局部脑血流量 (rCBF)、脑水份含量及神经行为学方面的变化。方法 用氢清除法分别测定血肿周围和远隔部位不同时限的rCBF ;用干—湿重法测定两组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脑水份含量 ;观察两组大鼠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限的神经行为学评分的改变。结果 川芎嗪、尼莫通干预后的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及远隔部位的rCBF明显增加 ,脑水份含量降低 ,神经行为学明显改善 ,与单纯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 0 0 1)。结论 川芎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尼莫通 脑出血 局部脑血流量 脑水份含量 神经行为学
下载PDF
依达拉奉干预对大鼠脑出血模型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
3
作者 韩宁 丁素菊 吴丹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1年第6期343-347,共5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自由基对于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1(1mg/kg)、依达拉奉组2(3mg/kg),通过立体定向技术,采用二次注血/退针方法向成年SD大鼠左尾壳核注入自体血80ul,制造大鼠脑出血动...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自由基对于细胞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1(1mg/kg)、依达拉奉组2(3mg/kg),通过立体定向技术,采用二次注血/退针方法向成年SD大鼠左尾壳核注入自体血80ul,制造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脑出血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3、8的表达水平。结果出血后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TNF-α表达水平有差异。半定量检测Caspase-3、Caspase-8蛋白水平,脑出血后二者均有激活,总体水平模型组和两种剂量药物干预组较假手术高,且模型组表达量高于药物干预组。结论脑出血后自由基可能对于TNF-α表达及分泌具有诱导作用,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认为死亡受体通路可能参与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并与自由基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出血 自由基凋亡TNF-α CASPASE-3 CASPASE-8
原文传递
“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IL-6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孔莹 邹伟 +7 位作者 乔胜楠 王珑 迟庆斌 刘鹏 黄亮 郭新年 滕伟 赵佳辉 《中医药信息》 2012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脑组织中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本针刺法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用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脑复康)。分别于脑出血急性期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6h,2天,7天三个时间点并完成相应治疗,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然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化分析法(IHC)检测脑组织中IL-6蛋白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在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针刺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能降低IL-6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造模后2天及7天后,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显示,针刺组与模型组有差异。结论:"百会透曲鬓"针刺法可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有利于脑出血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可以通过下调IL-6的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程度,从而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及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大鼠模型 “百会透曲鬓”针刺法 IL-6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