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以《红楼梦》同情话语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树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24,共10页
作为一种礼貌言语,同情话语具有增强和谐关系的语用功能。本文探索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运用同情话语理论、关系面子观和顾曰国的礼貌准则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选自《红楼梦》的同情话语语料,论证了同情话语的面子维护过程。在...
作为一种礼貌言语,同情话语具有增强和谐关系的语用功能。本文探索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运用同情话语理论、关系面子观和顾曰国的礼貌准则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选自《红楼梦》的同情话语语料,论证了同情话语的面子维护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同情话语通过参与、移情和尊重3种策略来帮助受话人获得相应的3种交际权利,即参与权、情感权和尊重权,而交际权利又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受话人的公平权利、身份面子和素质面子,从而使其整体面子和权利得到维护。本文分析汉语中的同情话语,认为在建构和谐关系时,受到中国文化和汉语言礼貌准则的制约,其建构过程和交际策略除了通用特征以外,还会呈现出某些特定汉语言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话语
交际权利
和谐关系建构
文化特征
《红楼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以《红楼梦》同情话语为例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树江
机构
山东工商学院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5-24,共10页
基金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政府网络问政中的和谐交际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RKB01421)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合作性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436)的资助
文摘
作为一种礼貌言语,同情话语具有增强和谐关系的语用功能。本文探索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运用同情话语理论、关系面子观和顾曰国的礼貌准则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选自《红楼梦》的同情话语语料,论证了同情话语的面子维护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同情话语通过参与、移情和尊重3种策略来帮助受话人获得相应的3种交际权利,即参与权、情感权和尊重权,而交际权利又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受话人的公平权利、身份面子和素质面子,从而使其整体面子和权利得到维护。本文分析汉语中的同情话语,认为在建构和谐关系时,受到中国文化和汉语言礼貌准则的制约,其建构过程和交际策略除了通用特征以外,还会呈现出某些特定汉语言文化特色。
关键词
同情话语
交际权利
和谐关系建构
文化特征
《红楼梦》
Keywords
sympathy
discourses
association
rights
rapport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同情话语的和谐关系建构机制——以《红楼梦》同情话语为例
周树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