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风与夷俗:金代宫廷散乐考论
1
作者 薛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散乐源于周代,不同历史时期表演内容各有差异。金之宫廷散乐因袭辽、宋体制,以宋尤甚。演奏任务由教坊承担,内容不仅包括歌舞、杂戏、器乐合奏、杂剧等百戏形式,亦有杂技、角抵、戏马、筑球等竞技类活动,应用于元旦朝会、肆赦仪、民俗... 散乐源于周代,不同历史时期表演内容各有差异。金之宫廷散乐因袭辽、宋体制,以宋尤甚。演奏任务由教坊承担,内容不仅包括歌舞、杂戏、器乐合奏、杂剧等百戏形式,亦有杂技、角抵、戏马、筑球等竞技类活动,应用于元旦朝会、肆赦仪、民俗节日、曲宴使者等场合,且杂剧在散乐表演中成为主流。萨满舞、回旋舞等女真族元素的使用,阶官制度的施行,乐官地位的提高以及伶人构成的多样性等是其有别于辽、宋散乐的显著特征。一方面,金代宫廷散乐遣怀享乐、悦耳娱心,通过宏大的歌舞场面烘托祥和、喜庆的氛围,助“礼”的同时更助“兴”;另一方面,与酒礼盏制的配合,使散乐的仪式功能大于娱乐功能,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更为突出,成为金代宫廷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宫廷散乐 教坊 乐人 阶官制
下载PDF
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邵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通过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贡举(科举)实际上是作为荫位制的一种附属形式而存在,从这个侧面可以发现日、唐政体的异同,探究古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荫位 科举 官人出身方式 政体运营
下载PDF
南朝位阶制度考释
3
作者 柴芃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4,共12页
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南朝初期复置了很多东晋时期省并的官职,并新设了大量王府僚佐官。在这种情况下,以官品九品为核心的魏晋旧制丧失了实际功能,而新生效的官员位阶制度即为十八班。此制的主体结构在魏晋时期并不存在,其与魏晋官品的差... 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南朝初期复置了很多东晋时期省并的官职,并新设了大量王府僚佐官。在这种情况下,以官品九品为核心的魏晋旧制丧失了实际功能,而新生效的官员位阶制度即为十八班。此制的主体结构在魏晋时期并不存在,其与魏晋官品的差异,实为南朝与魏晋官制体系的不同。不过,官品在南朝并未被淘汰,而是在吸收班制的基础上形成了“陈官品”。南朝官制中共存的班和品,并非散阶与职位的关系。南朝单个官职的位阶高低,以班次而非官品为准。南朝带帖制度与班制关系密切。官员兼领多官时,往往以东、西省官或散号将军作为带帖官,带帖官和主职的班次共同决定了官员位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位阶 班制 带帖 散号将军
下载PDF
魏晋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演变与起家官制度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恩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嬗变,魏晋时期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在曹魏和西晋前期,它指一品至三品;在西晋后期和东晋南朝,它指一品和二品。在晋惠帝元康中期,政府出台了"以二品系资"的规定,即清显官职需要... 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嬗变,魏晋时期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在曹魏和西晋前期,它指一品至三品;在西晋后期和东晋南朝,它指一品和二品。在晋惠帝元康中期,政府出台了"以二品系资"的规定,即清显官职需要由乡品二品者出任。此后三品逐渐被挤出上品的行列,只有二品以上才属于上品。"灼然二品""二品之精""灼然""门第二品""二品才堪"等并不是二品的别称。在曹魏和西晋,门第高低不同的士族也并没有同列二品。门第高者其乡品相应就高,其起家官品相应也高;门第低者其乡品相应就低,其起家官品相应也低。士族的门第、乡品与起家官品三者基本一致,这才是当时基本的社会规则与制度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法 魏晋 上品 起家官制度
下载PDF
日本“冠位十二阶”与高句丽中央官位等级制度--“冠位十二阶”来源再探
5
作者 靳海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90-95,共6页
603年日本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改变了当时日本的选官制度,起到了抑制氏姓贵族势力的作用,也使日本朝着律令制国家迈出重要一步。不可否认,这一制度中包含有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就其本身而言,“冠位十二阶”和高句丽的中央官位等级... 603年日本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改变了当时日本的选官制度,起到了抑制氏姓贵族势力的作用,也使日本朝着律令制国家迈出重要一步。不可否认,这一制度中包含有中国的儒家思想,但就其本身而言,“冠位十二阶”和高句丽的中央官位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后者影响了“冠位十二阶”的结构设定,对其命名方式也产生了影响。这样的影响与当时的国际关系以及高句丽僧人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高句丽 冠位十二阶 中央官位等级制度
下载PDF
清代职官的复杂等次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家骥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2,共13页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小之分。同一职官,因设在不同衙门而品级不同。中央机构的堂官(长官)之间有档次及同档次中的等次差别。还有诸如大九卿、小九卿之分,等等。这些等次之多,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细致及其复杂性,有的还关系官员的特权、选官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同一机构的堂官与属员司官档次差别较大,在因才选官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清代与职官等次有关的现象还出现某些重要变化,如京官高于外官的传统差别,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官场观念中有所改变,有的官员追求外任。官场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于官员选任制度也有所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等次 京官 外官 选官
原文传递
北周政权察举制度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寿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一般认为北朝都实行曹魏开创的九品中正制。但是通过具体的研究却发现,北周政权并没有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而是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大概与九品中正制已经走向没落,北周权力核心的组成人员出身不高,生活在该地区的... 一般认为北朝都实行曹魏开创的九品中正制。但是通过具体的研究却发现,北周政权并没有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而是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度。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大概与九品中正制已经走向没落,北周权力核心的组成人员出身不高,生活在该地区的士族实力较弱、地位不太显赫有关;也与该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统治核心成员实在想不出更好的选官制度不无关系。不过,察举制度也并非北周政权选官的主要途径,而且在实施中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政权 察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