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子鼻检测白鲢鱼腥味
被引量:
29
1
作者
付湘晋
许时婴
+1 位作者
王璋
姚桂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6-321,共6页
以不同腥味(土霉味、哈喇味和鱼腥味)的白鲢鱼鱼肉为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与感官评价,并研究鲢鱼腥味感官评价与电子鼻检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的不同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响应值不一样,每种腥味都有传感器特异响应,电子鼻能够准确...
以不同腥味(土霉味、哈喇味和鱼腥味)的白鲢鱼鱼肉为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与感官评价,并研究鲢鱼腥味感官评价与电子鼻检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的不同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响应值不一样,每种腥味都有传感器特异响应,电子鼻能够准确区分具有不同土霉味、哈喇味和鱼腥味的鱼肉;电子鼻的检测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高度一致,它们之间的决定系数(R2)高于0.92.说明电子鼻能够用来快速检测白鲢鱼的腥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鱼腥味
土霉味
哈喇味
电子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粮油制品中酸腐味的形成机制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娟
杨孟菲
+4 位作者
于海燕
陈臣
娄新曼
袁海彬
田怀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05-416,共12页
粮油制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水分、氧气或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酸腐味、酸败味等风味缺陷的产生。明晰酸腐味相关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其形成机理,并进行调控,可大幅度提...
粮油制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水分、氧气或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酸腐味、酸败味等风味缺陷的产生。明晰酸腐味相关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其形成机理,并进行调控,可大幅度提升粮油制品品质。本文以粮油制品为研究对象,汇总了其在贮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关键的酸腐味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从脂质水解与氧化、蛋白质氧化聚集及化合物间相互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酸腐味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分别从去除及掩盖2个方面阐述了酸腐味的控制,前者主要包括生物育种改良、新型贮藏保鲜技术、传统及新兴加工工艺和化学法;后者包括基于主客体作用的包埋技术、外源酶法增香及添加外源增香成分。本文可为后续粮油制品酸腐味的控制、风味品质改良和精准定位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油制品
酸腐味
形成机制
异味去除
风味掩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子鼻检测白鲢鱼腥味
被引量:
29
1
作者
付湘晋
许时婴
王璋
姚桂艳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法国阿尔法莫斯仪器公司亚太分部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6-321,共6页
文摘
以不同腥味(土霉味、哈喇味和鱼腥味)的白鲢鱼鱼肉为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与感官评价,并研究鲢鱼腥味感官评价与电子鼻检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电子鼻的不同传感器对不同样品的响应值不一样,每种腥味都有传感器特异响应,电子鼻能够准确区分具有不同土霉味、哈喇味和鱼腥味的鱼肉;电子鼻的检测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高度一致,它们之间的决定系数(R2)高于0.92.说明电子鼻能够用来快速检测白鲢鱼的腥味.
关键词
鲢鱼
鱼腥味
土霉味
哈喇味
电子鼻
Keywords
silver
carp
fishy
odor
earthy-muddy
odor
rancid
odor
electronic
nose
分类号
TS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粮油制品中酸腐味的形成机制及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2
作者
黄娟
杨孟菲
于海燕
陈臣
娄新曼
袁海彬
田怀香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05-416,共12页
基金
上海食品风味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20DZ2255600)。
文摘
粮油制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易受到温度、水分、氧气或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酸腐味、酸败味等风味缺陷的产生。明晰酸腐味相关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其形成机理,并进行调控,可大幅度提升粮油制品品质。本文以粮油制品为研究对象,汇总了其在贮藏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关键的酸腐味挥发性化合物,分别从脂质水解与氧化、蛋白质氧化聚集及化合物间相互作用3个方面总结了酸腐味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分别从去除及掩盖2个方面阐述了酸腐味的控制,前者主要包括生物育种改良、新型贮藏保鲜技术、传统及新兴加工工艺和化学法;后者包括基于主客体作用的包埋技术、外源酶法增香及添加外源增香成分。本文可为后续粮油制品酸腐味的控制、风味品质改良和精准定位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粮油制品
酸腐味
形成机制
异味去除
风味掩盖
Keywords
grain
and
oil
products
rancid
odor
formation
mechanisms
off-flavor
removal
flavor
masking
分类号
TS210.4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子鼻检测白鲢鱼腥味
付湘晋
许时婴
王璋
姚桂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粮油制品中酸腐味的形成机制及控制研究进展
黄娟
杨孟菲
于海燕
陈臣
娄新曼
袁海彬
田怀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