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雨季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159
1
作者 王遵娅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共13页
利用中国740站气候平均逐候降雨量对中国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对雨季(包括主雨季,春雨和秋雨)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国主雨季最早爆发于华南中部,最晚结束于华西地区。主雨季能持续4到14候不等,雨量占年总降水的30... 利用中国740站气候平均逐候降雨量对中国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对雨季(包括主雨季,春雨和秋雨)的气候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全国主雨季最早爆发于华南中部,最晚结束于华西地区。主雨季能持续4到14候不等,雨量占年总降水的30%~60%。主雨季在中国东部为季风雨季,自南向北推进;在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北方略早于南方,且局地性强。中国雨季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国气候的夏季降水时间序列主要反映了季节循环特征,但气候季节内振荡(CISO)对东部雨季的持续和推进具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其中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以30-60天周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雨季 季风雨带 气候特征 气候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中国大陆降水时空变异规律——I.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60
2
作者 任国玉 战云健 +4 位作者 任玉玉 陈峪 王涛 柳艳菊 孙秀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10,共12页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1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 为系统了解大尺度降水气候特征,利用2 300多个国家级气象站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陆1956—2013年多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新认识有:1暴雨量、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最高的站点在华南沿海,而小雨量、小雨日数最多的站点主要在江南内陆山区、丘陵;东部季风区山地、丘陵多出现低强度降水,平原和沿海易出现高强度降水;2四季降水量均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南方秋季降水量明显小于春季,但华西和江南沿海秋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在东南丘陵出现高值中心;3珠江和东南诸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存在2个峰值,其中珠江流域有6月主峰值和8月次峰值,东南诸河流域主峰在6月中下旬,次峰在8月末,长江流域总体表现为单峰型,出现在6月下旬和7月初,西南诸河流域和北方所有流域降水均表现为夏季单峰型;4南方各大河流域从2月末到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雨季,北方各大河流域进入雨季时间集中在6月末、7月初;南、北方雨季结束时间比雨季开始时间集中,从南到北进入雨季时间持续120 d以上,而从北到南退出雨季时间则仅持续不到45 d;5丰雨期的持续时间,珠江流域从5月初到9月上旬后期,东南诸河从5月上旬到7月上旬,8月末到9月初再度短暂出现,长江流域从6月中下旬到7月中旬,西南诸河从7月中旬到8月下旬,淮河流域从7月上旬至7月底、8月初,辽河流域在8月初出现极短丰雨期;6降水年际变异性最高的站点在青藏高原西南、塔里木盆地、阿拉善高原、华北平原北部和汾河谷地,海河流域年降水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强度 雨季 丰雨期 中国
下载PDF
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朱宵峰 钱永甫 +1 位作者 宁亮 俞剑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 IPCC(1995)第二次科学评估报告指出了极端气象事件变化研究的重要意义[1]。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往往是我国暴雨洪涝的多发区域,造成严重灾害,因此,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暴雨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选取了长江下游地区52站1960~2003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EOF分析将其分为3个分区,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及趋势系数法等分析方法研究各分区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统计特征。结果表明:虽然汛期同为暴雨降水的集中时期,但各分区暴雨降水在汛期降水中所占比重略有差异,暴雨降水量、频次所占比例的空间分布为西区较大、东区和北区略小,暴雨平均强度则西区和北区东部强、其他区域小。同一区域中降水量与频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区域间仅暴雨降水量的相关性较好。暴雨降水量44 a中呈现了增加的趋势。各区汛期暴雨具有多重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周期在西区与全区的较为一致,主要是6~9 a的周期振荡。东区和北区有着不同尺度的振荡周期。各区的暴雨降水强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3 a的周期振荡。长江下游地区汛期暴雨降水量除北区外,全区及其他分区的突变时刻均发生在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这一时期,暴雨降水量在1980年代中期~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增长的过程,北区趋势并不显著。全区暴雨平均强度在突变时刻之后有一个减弱的过程,而西区和北区的暴雨平均强度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汛期 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高与ENSO的关系及其对福建雨季降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7
4
作者 蔡学湛 温珍治 吴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2,共7页
利用1951~2000年北太平洋海温和副高特征量资料,探讨夏半年副高与前期海温的关系,发现影响副高活动的海温关键区赤道东太平洋前期信息最明显,从前期秋季持续至春季都保持与夏半年各月副高强度、西伸脊点位置的高相关;ENSO事件的形成超... 利用1951~2000年北太平洋海温和副高特征量资料,探讨夏半年副高与前期海温的关系,发现影响副高活动的海温关键区赤道东太平洋前期信息最明显,从前期秋季持续至春季都保持与夏半年各月副高强度、西伸脊点位置的高相关;ENSO事件的形成超前于副高强度的转折约半年时间;El Nino年副高持续偏强偏西,La Nina年则相反,脊线位置也有所反映,但不如强度与西伸显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表明,福建雨季降水、副高强度与Nino 3区海温存在着大约相一致的年代际振荡与突变时间;雨季降水分布的异常直接受到副高活动的影响,而副高活动又明显受ENSO循环的制约,因而关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及ENSO信息对福建雨季降水分布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ENSO 福建 雨季 降水分布 厄尔尼诺
下载PDF
华北的雨季 被引量:33
5
作者 赵汉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8,共6页
根据旬降水量资料,对华北雨季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华北雨季开始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左右,结束期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左右,雨季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是由强转弱的趋势变化。分析发现当前期春季青藏高原500hPa高度场偏高和赤道... 根据旬降水量资料,对华北雨季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华北雨季开始期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左右,结束期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左右,雨季强度的气候变化特点是由强转弱的趋势变化。分析发现当前期春季青藏高原500hPa高度场偏高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场偏低时,华北雨季强度为强或偏强的趋势;反之当高度场偏低和海温场偏高时,则雨季强度为弱或偏弱的趋势,这为预报华北雨季强弱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预报因子 华北 降水量
下载PDF
基于径流分析的淮河流域汛期旱涝急转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张水锋 张金池 +3 位作者 闵俊杰 张增信 庄家尧 林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6,共8页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监测站1950-2007年月径流量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径流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淮河流域汛期径流旱涝急转现象(分旱转涝和涝转旱两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径流旱涝急转在1986年以前发生次数较多,而1986年以后发生次数相对较少;2)各相邻月间的短周期旱涝急转的年际振荡以6-7月最多,且其长期变化规律与长周期旱涝急转年际振荡变化相似;3)长、短周期旱涝急转频次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但全旱和全涝频次则有增加的趋势;4)2000s汛期长周期旱转涝、短周期6-7月旱转涝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分析认为这种旱涝急转变化是导致淮河流域汛期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旱涝急转 淮河流域 汛期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雨季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效东 佘宇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5-70,共6页
1997年雨季,对西双版纳不同类型热带森林干生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蜱螨目是4类森林土壤动物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类群,弹尾目、膜翅目和等翅目为次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组成及数量分布变化以2类正处于向... 1997年雨季,对西双版纳不同类型热带森林干生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蜱螨目是4类森林土壤动物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类群,弹尾目、膜翅目和等翅目为次优势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类群组成及数量分布变化以2类正处于向顶极群落演替的次生林为最大,而在顶极群落季节雨林中,变化则明显减小,说明土壤动物的多寡与森林小循环速度密切相关。土壤动物在土壤层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多于底层,但有逆向分布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雨季 土壤动物群落
下载PDF
利用BP神经网络对江淮地区梅雨季节现代化温室小气候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汪小旵 丁为民 +1 位作者 罗卫红 戴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为对江淮地区现代化温室内梅雨季节的小气候进行模拟与分析,在建立相应的BP神经网络模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外部温度、湿度、风速、太阳总辐射和天窗开度5个因素对温室内温度、湿度、风速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以使用BP神经网络对... 为对江淮地区现代化温室内梅雨季节的小气候进行模拟与分析,在建立相应的BP神经网络模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外部温度、湿度、风速、太阳总辐射和天窗开度5个因素对温室内温度、湿度、风速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以使用BP神经网络对梅雨季节的小气候进行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是对物理模型的有益补充;梅雨季节室内湿度受室外湿度的强烈影响,在5个输入因素中所占比重为51.7%;室内风速主要受室外风速和天窗开度的共同影响,受室外温度的影响较小,所占比重仅为10%;室内温度主要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二者所占比重分别为46.2%和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BP神经网络 模拟 梅雨季节
下载PDF
河南省雨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婧羽 李哲 +2 位作者 汪小康 王晓芳 崔春光 《暴雨灾害》 2019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利用高密度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2010—2015年雨季(5—9月)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 FHR)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河南省FHR集中发生在7、8月,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河南雨季FHR量、降水贡献和发生频率... 利用高密度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2010—2015年雨季(5—9月)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 FHR)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河南省FHR集中发生在7、8月,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河南雨季FHR量、降水贡献和发生频率的局地差异明显,主要存在4个大值区,即豫北黄河以北地区、豫东商丘地区、豫西南伏牛山以南以东地区、豫南沿淮及其以南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显著,且主要是通过增加FHR发生频次实现的;FHR频次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结构,傍晚至凌晨的前半夜为FHR频发时段;4个大值区内FHR频次日变化差异明显,如黄河以北地区其日变化幅度较大、呈单峰型,而沿淮及其以南地区其日变化幅度较小、呈持续活跃型;大部分FHR前后都伴随着连续降水,降水过程的持续时间主要在1~8 h之间,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 h的过程主要位于两个与地形密切相关的高频集中区,即伏牛山以东支脉的喇叭口地形区和沿淮及其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雨季 时空分布 日变化 地形
下载PDF
Seasonal Transition of Summer Rainy Season over Indochina and Adjacent Monsoon Region 被引量:26
10
作者 Jun Matsumoto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Tokyo 7-3-1, Hongo, Bunkyo-ku, Tokyo 113, Jap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8-122,共15页
The mean onset and withdrawal of summer rainy season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5-day averaged rainfall data (1975-87). The mean seasonal transition process during onset and retreat phases in... The mean onset and withdrawal of summer rainy season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5-day averaged rainfall data (1975-87). The mean seasonal transition process during onset and retreat phases in Indochina, Indi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is also examined using 5-day mean OLR (1975-87) and 850 hPa wind (1980-88) data. It was found that the onset of summer rainy season begins earlier in the inland region of Indochina (Thailand) in late April to early May than in the coastal region along the Bay of Bengal. This early onset of rainy season is due to pre-monsoon rain under the mid-latitude westerly wind regime. The full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begins to establish in mid-May, causing active convective activity both over the west coast of Indochina and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In case of withdrawal, the earliest retreat of summer rainy season is found in the central northern part of Indochina in late September. The wind field, on the other hand, already changes to easterli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n early September. This easterly wind system covers the eastern part of Indochina where post-monsoon rain is still active. In late October, the wind field turns to winter time situation, but post monsoon rain still continue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until late Nove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transition rainy season Summer monsoon onset
下载PDF
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及成因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健 施青松 +2 位作者 邬翱宇 叶新荣 朱根海 《东海海洋》 2002年第4期35-41,共7页
利用2000年~2001年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海域环境调查与监测、大小洋山海域跨海大桥和码头建设以及宁波镇海炼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结合浙江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的成果,分析了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 利用2000年~2001年杭州湾交通通道工程海域环境调查与监测、大小洋山海域跨海大桥和码头建设以及宁波镇海炼化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结合浙江省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的成果,分析了杭州湾丰水期主要污染因子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水质受陆源影响显著,面源和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沿岸径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使水体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2)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是丰水期杭州湾海域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其在水体中的含量从湾顶至湾口逐渐降低。无机氮在水体中的含量较高,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在湾顶和湾中段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在湾口段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3)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物质也是丰水期杭州湾海域水体重要的污染因子,湾顶段的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物质平均含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污染物质含量呈现湾中段低,湾顶段和湾口段高的分布态势,表明石油类污染物质的含量除了受陆源排污的影响外,还与各类船舶及大型石化企业等长期排污有密切关系。(4)由于钱塘江潮汐的作用,杭州湾海域水体交换剧烈,湾内高含量的悬浮物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体中污染物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丰水期 污染因子 营养盐 分布 成因
下载PDF
中国西部雨季特征及高原季风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少勇 林纾 +1 位作者 王劲松 吴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5-773,共9页
利用中国西部269站侯降水资料,对西部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分析讨论了雨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部雨季演变是从西北和东南两头开始,相向中部移动,结束期也是如此,两头早中间迟。新疆的主雨季不明显;将西部雨季主要划分... 利用中国西部269站侯降水资料,对西部的主雨季进行定义,并分析讨论了雨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部雨季演变是从西北和东南两头开始,相向中部移动,结束期也是如此,两头早中间迟。新疆的主雨季不明显;将西部雨季主要划分为北疆、南疆、高原西部、高原东部、东南区、东北区等6个区。各区降水量逐侯时间变化的分布有3种形态:南疆、高原西部和东南区为单峰型,北疆和高原东部为双峰型,东北区为三峰型。高原东侧和内蒙古西部雨季开始期推迟,结束期提前,雨季有变短趋势,西部其余地方相反,开始期提前,雨季有变长趋势。西部雨季开始期与结束期的年代际变化有同位相振动特征,即两者同时提前或推迟。初步分析了高原季风对西部雨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高原季风 中国西部
原文传递
华北汛期的起讫及其气候学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刘海文 丁一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8-696,共9页
基于对汛期的理解和认识,利用Samel等人设计的半客观统计分析方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1957—2006年华北台站的日降水资料,确定了华北汛期起讫的日期。结果表明:华北汛期始于6月30日,止于8月18日,持... 基于对汛期的理解和认识,利用Samel等人设计的半客观统计分析方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滑动t检验等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1957—2006年华北台站的日降水资料,确定了华北汛期起讫的日期。结果表明:华北汛期始于6月30日,止于8月18日,持续期为50d。华北汛期的起讫日期、持续天数以及空汛发生的频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冀北山地汛期开始最早,结束较迟,持续天数较长,空汛发生频次最少;黄土高原汛期开始较迟,其北部汛期结束最迟,持续期也最长,发生空汛的频次也比较多;黄河下游地区汛期开始比较早,结束最早,汛期最短,发生无大汛的频次较大;河北平原地区,汛期开始最迟,结束较迟,汛期较长,发生无大汛的频次最多。与华北汛期开始和结束日相对应的东亚大气环流特征是:当西太平洋西部上空500hPa存在正的位势高度距平,华北上空存在负的位势高度距平,同时地面为"东高西低"的异常海平面气压场配置时,异常偏南风到达30°N,华北汛期开始;当华北上空500hPa为较小的位势高度正距平,日本海为位势高度正距平,而地面上,我国大陆和西太平洋之间为"西高东低"的异常海平面气压场配置时,异常偏北风控制我国东部地区,华北汛期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汛期 气候学
下载PDF
西藏高原汛期水汽输送特征与降水异常 被引量:25
14
作者 林志强 唐叔乙 +2 位作者 何晓红 德庆 文胜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4-990,共7页
利用1979—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分析西藏高原汛期5—9月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两藏高原汛期主要有两条水汽输送带,印度季风输送带和中纬度西风输送带;印度季风对汛期水汽输送起... 利用1979—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分析西藏高原汛期5—9月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两藏高原汛期主要有两条水汽输送带,印度季风输送带和中纬度西风输送带;印度季风对汛期水汽输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高原汛期开始时间和雨带的推进,水汽通量向北输送达到30 kg·m^(-1)·s^(-1)时,该经度上的测站将从南到北逐渐进入汛期;在水汽的空间分布上,高原南部边缘的3个水汽输送散度场中心恰好对应着高原的水汽输送通道,其形成与西藏高原的地形直接相关;西藏高原汛期降水主要可以分为3种雨型:全区型、东西型和南北型,并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汽输送异常:全区型时索马里越赤道急流水汽输送异常较强,高原区为水汽辐合区;东西型时西藏东南部为东北向输送异常,东南部水汽供应较常年偏弱;南北型时东南部水汽输送充足而错那以西地区水汽输送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西藏高原 汛期 降水异常
下载PDF
广州市天河区2016年雨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古颖纲 虞小芳 +3 位作者 杨闻达 田智林 李梅 程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28-2537,共10页
采用"GCMS/FID"在线分析方法,对广州市区2016年7月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研究,共检出了73种VOCs组分.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总VOCs的小时平均浓度为(118.83±79.40)μg·m^(-3),最高值为492.42μg·m^(-3),... 采用"GCMS/FID"在线分析方法,对广州市区2016年7月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研究,共检出了73种VOCs组分.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总VOCs的小时平均浓度为(118.83±79.40)μg·m^(-3),最高值为492.42μg·m^(-3),最低值为10.54μg·m^(-3).07:00左右TVOC浓度出现高峰,说明早高峰的机动车污染对该站点的VOCs具有较大贡献;14:00左右浓度最低,与光化学损耗相关;21:00~24:00间VOCs浓度又出现高值,可能和污染源排放或边界层压缩有关.运用PMF模型解析出VOCs的5个主要来源分别是:交通污染源、溶剂使用污染、加油站污染、植物排放和餐厨废气,其贡献分别为29.79%、26.61%、24.86%、9.91%、8.84%;白天交通废气源贡献最大,而中午植物排放的贡献也明显增大;夜间溶剂污染源和加油站污染源占比上升,为该时段VOCs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广州市区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初夏孟加拉湾低压与云南雨季开始期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瑜 赵尔旭 +2 位作者 黄玮 朱勇 杨淑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2-578,共7页
通过对46年(1961—2006年)的初夏(4月21日-5月31日)孟加拉湾低压的研究,发现影响云南雨季开始期的初夏孟加拉湾低压系统源地大致位于9°-12°N,88°-91°E之间,较强的低压系统从源地移出后分别沿着两条路径影响云南... 通过对46年(1961—2006年)的初夏(4月21日-5月31日)孟加拉湾低压的研究,发现影响云南雨季开始期的初夏孟加拉湾低压系统源地大致位于9°-12°N,88°-91°E之间,较强的低压系统从源地移出后分别沿着两条路径影响云南,这两条路径对应着不同强弱的南亚高压环流。初夏孟加拉湾低压出现频率与云南雨季开始早晚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前期3月中南半岛附近海域的对流强(弱),则有(不)利于初夏孟加拉湾地区产生低压系统。初夏孟加拉湾低压与前期南印度洋海温呈负相关,当南印度洋海温下降(上升)时,有(不)利于孟加拉湾地区对流加强、低压系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雨季 孟加拉湾低压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云南干旱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任菊章 黄中艳 郑建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7-574,共8页
基于云南15个代表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使用相对湿润度(M)指数和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云南干旱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雨季M指数主要反映降水对干旱的影响,干季M指数对气温、日照等共同引发的蒸散量变化有相应的响应... 基于云南15个代表站1961-2010年气候资料,使用相对湿润度(M)指数和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云南干旱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雨季M指数主要反映降水对干旱的影响,干季M指数对气温、日照等共同引发的蒸散量变化有相应的响应.云南气候干湿年际波动大、年代际变化明显;雨季M指数主要表现为10~ 16a、6~8a和2~4a的周期性变化,干季M指数的变化周期以8a和4~6a为主;雨季M指数的地区性差别比干季大.云南的严重干旱均为上年雨季(或其末期)M指数偏小、随后的干季M指数典型偏低和当年雨季开始偏晚相叠加的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云南雨季有气候变干的趋势,干季大多区域呈干旱略加强趋势.近年云南多数区域M指数的主要变化周期相继进入谷值期,并与降水偏少同步出现,导致严重干旱发生频率加大.研究结果对云南干旱预测、评估及其风险管理和应用决策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湿润度 干旱 MORLET小波分析 干季 雨季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雨季北京山区3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邓文平 余新晓 +2 位作者 贾国栋 李亚军 刘瑜洁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9-657,共9页
水分是植物生长、初级生产力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深入探讨在雨季降雨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水分来源,根据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及... 水分是植物生长、初级生产力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深入探讨在雨季降雨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水分来源,根据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及植物茎干水分同位素特征,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在雨后,侧柏主要利用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和8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它们对侧柏的水分贡献率分别为35.8%和55.6%,而对中间层(10~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较少;②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与侧柏相似,但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大,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小,这两层土壤水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7%和77.2%;③荆条的水分来源比较复杂,但主要来源仍然是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表层水分对其水分的贡献率为46.6%,而且对其他土层水分都有利用;在雨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不同物种间水分利用模式仍有差异,从而促进了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缓解了半干旱区物种间的水分竞争,这对我国北方山区生态恢复物种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荆条(Vitex negundo var heterophylla) 雨季 土壤水分 稳定同位素 山区 北京
原文传递
云南2002年雨季偏早的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刘瑜 马振锋 +1 位作者 陶云 龙春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102-109,共8页
1999—2002年云南处于雨季偏早、5月雨量偏多的气候背景下,2002年雨季连续第四年偏早,这种气候异常较罕见。利用雨季开始期资料,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期变化的年代际特征。还对应分析了雨季开始偏早年及偏晚年1月及5月100、500hPa及SLP场... 1999—2002年云南处于雨季偏早、5月雨量偏多的气候背景下,2002年雨季连续第四年偏早,这种气候异常较罕见。利用雨季开始期资料,分析了云南雨季开始期变化的年代际特征。还对应分析了雨季开始偏早年及偏晚年1月及5月100、500hPa及SLP场距平合成场,并与2002年进行了比较,得到了一些对预测云南雨季开始期有指导性的结论。2002年云南雨季偏早开始与索马里急流建立,高层中低纬环流出现"突变"有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开始期 年代际 环流特征 索马里急流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雨季降水与5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魏锋 丁裕国 +1 位作者 杨金虎 王若升 《干旱气象》 2005年第4期17-23,共7页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旬降水量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60~2000年)逐月北半球500 hPa 5×10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平均雨季起讫时段,并用SVD方法分析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 利用西北地区131个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旬降水量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60~2000年)逐月北半球500 hPa 5×10高度场网格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平均雨季起讫时段,并用SVD方法分析雨季降水与500 hPa高度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多雨期在5~9月,但雨季起讫时间的分布较为复杂,7月上旬至9月上旬可代表主要降水区的雨季.西北地区雨季降水除与同期500 hPa环流有关外,还与前期3~5月、12~2月的500 hPa环流有关,但不同时期的影响关键区有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雨季 500 hPa高度场 SVD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