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GE双标图在我国旱地春小麦稳产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1
作者 常磊 柴守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8-994,共7页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 GGE双标图法是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以及不同环境下作物品种产量稳定性的新型有力工具。对2005年由17个试点、9个新品种(系)组成的国家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的产量资料进行方差分析和GGE分析表明:在我国旱地春小麦产区的大环境尺度下,品种与环境互作效应对产量变异的影响约为品种效应的5.37倍,品种间的稳产性差异很大,丰产性、稳产性均较理想的品种只占供试品种的11%,但有些品种对某些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17个试点可划分为3个类型区,其中在黄土高原中部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是"8821-1-1"和"陇春9143",在青藏高原寒旱区和华北旱作区表现最好的品种分别是"青春193"和"乌麦7号"。从环境代表性和对品种鉴别能力两方面分析,较理想的试点为甘肃省榆中县和青海省互助县。在7个环境因子中,生育期的降雨量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旱地 区域试验 GGE双标图 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 产量稳产性 丰产性 品种适应性
下载PDF
西北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措施的温度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42
2
作者 程宏波 柴守玺 +4 位作者 陈玉章 范颖丹 黄彩霞 常磊 杨长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316-6325,共10页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个处理间0—20 cm土壤温度、产量和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以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春季覆膜(T3)、小麦碎秆覆盖(T4)、小麦整秆覆盖(T5)、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6)和无覆盖对照(CK)7个处理间0—20 cm土壤温度、产量和重要农艺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处理间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存在显著差异。生育时期间比较,处理间土壤温度差异以播种期—分蘖期最大、蜡熟期—成熟期次之、拔节期—灌浆中期较小;土层间比较,处理间土壤5 cm处的温度差异依次大于10 cm、15 cm、20 cm处。T6在各时期、各土层均表现出突出的增温效应,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较CK高0.57℃,以成熟期、播种期及分蘖期增温效果较大;其它覆盖处理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增温效应覆膜>秸秆覆盖,而降温效应则秸秆覆盖>覆膜,各处理的32个土壤温度测试点中,增温点次以T4最少(仅有9个),降温点次为23个,且T4降温幅度最大,全生育期0—20 cm土壤平均温度较CK低0.63℃,降温效果在播种期和分蘖期尤为突出。覆盖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表现为覆膜>CK>秸秆覆盖。温差最高值出现在分蘖期土壤5 cm处的T6与T4间,T6高出T44.23℃。T6可以平抑生育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其它5个覆盖处理则加剧土壤温度的波动,以T4处理的土壤温度波动最明显(CV为32.4%)。处理间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间差异显著,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无论覆膜还是秸秆覆盖,都较CK穗粒数显著增加(17.4%—36.3%)。除T5较CK显著减产14.1%外,其它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21.7%—37.3%,其中以全膜覆土穴播基础上的秋季覆膜(T2)增产最显著,适宜在西北旱地春小麦产区推广应用。土壤温度主要影响营养生长,拔节—开花期0—20 cm的土壤温度与株高高度正相关(0.77*—0.92**),但覆盖引起土壤温度的变化最终对西北旱地春小麦产量没有关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农业区 春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西北
下载PDF
渭北旱塬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刘芬 同延安 +1 位作者 王小英 赵佐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2-558,共7页
总结2006~2009年陕西省渭北旱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80个"3414"试验数据,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旱作区小麦施肥效果以及施肥量、土壤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提高旱作小麦产量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 总结2006~2009年陕西省渭北旱塬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80个"3414"试验数据,分析当前生产条件下旱作区小麦施肥效果以及施肥量、土壤肥力水平对小麦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效率等的影响,为提高旱作小麦产量和肥料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用氮(N)、磷(P2O5)、钾肥(K2O)小麦分别增产986、679和405kg/hm2,增产率为30.0%、18.9%和9.5%,增收1098、810和392 Yuan/hm2,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1.5%、14.8%和8.8%,农学效率分别为6.4、7.1和7.1 kg/kg;施肥增产、增收效果以及肥料贡献率均表现为N>P2O5>K2O,农学效率表现为P2O5=K2O>N;与不施肥相比,平衡施用氮、磷、钾肥(N+P2O5+K2O)小麦增产73.0%,增收1923 Yuan/hm2,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0.0%,农学效率为5.8 kg/kg;过量施用氮、磷、钾肥均无显著减产效应,推荐施肥处理化肥的增产、增收效果,对产量的贡献率以及农学效率均最高。土壤肥力对化肥肥效有显著影响,投肥于中、低肥力土壤既能实现养分高效利用又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氮肥利用效率明显降低,磷肥肥效基本不变,而钾肥肥效在快速提升。合理施肥与耕作、栽培等多种措施相结合是旱区作物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区 小麦 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贡献率 农学效率
下载PDF
雨养烟区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符云鹏 刘国顺 +3 位作者 汪耀富 刘学芝 陈彦春 张占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39-45,共7页
结果表明,豫西雨养烟区烤烟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是在旺长期和圆顶期。干物质在叶中的相对分布量在团棵期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在根和茎中相对分布均是团棵期最低,此后随生育期的推进而提高。烟株对氮、钾、钙等养分的吸收均以旺长期最高... 结果表明,豫西雨养烟区烤烟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是在旺长期和圆顶期。干物质在叶中的相对分布量在团棵期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在根和茎中相对分布均是团棵期最低,此后随生育期的推进而提高。烟株对氮、钾、钙等养分的吸收均以旺长期最高,圆顶期仍吸收相当比例的养分,其中尤以铁、锰、氮、钾最为突出。每生产100kg干烟叶,烟株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为:氮素345kg、钾素460kg、钙素6.38kg、镁素0.48kg、铁素0.61kg、铜素213g,锌素5.21g,锰素1323g各种养分在烟株根、茎、叶中的相对分布以叶最多(铁在根系中最多)。各种养分在器官中的浓度多呈单峰或双峰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烟区 烤烟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微孔膜覆盖穴播小麦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崔欢虎 张鸿杰 +4 位作者 徐建兵 梁维治 马爱平 池宝亮 陈奇恩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2-76,共5页
微孔膜小麦在冬前、拔节期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 ;在小麦全生育期有较好的温度效应 ;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 ,较好地满足了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水分需求 ,水分生产效率 (1 0 4 1kg/mm)较对照提高 39 5% ,产量达 4 4 6 1kg/hm2 。
关键词 冬小麦 微孔地膜覆盖 穴播 旱地
下载PDF
甘肃不同青饲玉米品种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评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虎宁 秦伟娜 +4 位作者 焦婷 师尚礼 李淑艳 高永权 齐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7-1628,共12页
对分别种植在雨养区(甘肃会宁)和灌溉区(甘肃武威)的20个青饲玉米(Zea mays)品种乳熟期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以期为甘肃不同区域优质青饲玉米品种的筛选及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在灌溉区所有青饲玉米品种的干重... 对分别种植在雨养区(甘肃会宁)和灌溉区(甘肃武威)的20个青饲玉米(Zea mays)品种乳熟期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以期为甘肃不同区域优质青饲玉米品种的筛选及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在灌溉区所有青饲玉米品种的干重均高于雨养区;雨养区‘豫青贮23’的干重最高,较‘晋单73’提高73.28%,灌溉区‘豫玉22’的干重高于其他品种。雨养区‘陇单10号’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和穗重)较其他品种表现突出(P<0.05),灌溉区‘蜀玉201’表现最突出(P<0.05)。雨养区,‘延科288’的淀粉含量最高,且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屯玉168’低80.86%,而‘桂青贮1号’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灌溉区,‘晋单73’的淀粉含量则高于其他品种,且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较‘利单295’低53.29%,而‘北农青贮208’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雨养区‘蜀玉201’‘豫玉22’‘延科288’的综合表现最好,适宜在雨养区种植,而灌溉区‘晋单73’‘蜀玉201’的综合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饲玉米 品种(筛选) 灌溉区 雨养区 农艺性状 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汝阳县旱地农业开发刍议 被引量:7
7
作者 陈维杰 刘金星 李重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1-57,共7页
以汝阳县为例,通过剖析两个典型实例,研究并提出了当地旱地农业开发的几个重要方面:(1)改造坡耕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单产;(2)筑堰打坝,滞洪淤沙,拦泥积肥,调节径流,扩大耕地面积;(3)利用管道灌溉,推行节水技术,减少水量损失,最大... 以汝阳县为例,通过剖析两个典型实例,研究并提出了当地旱地农业开发的几个重要方面:(1)改造坡耕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单产;(2)筑堰打坝,滞洪淤沙,拦泥积肥,调节径流,扩大耕地面积;(3)利用管道灌溉,推行节水技术,减少水量损失,最大限度地发展灌溉面积,(4)合理施肥,调整种植结构,改善土壤营养条件,防止土壤退化,促进地力的良性循环;(5)改革耕作制度,抓好伏深耕和打耱收墒,促进并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水平梯田 节水灌溉 施肥
下载PDF
不同垄作方式对雨养区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孟炀 何文寿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6-513,共8页
为探讨不同垄作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产量、土壤含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针对宁夏雨养农业区,在海原县树台乡马铃薯种植基地,设置6种垄作方式,于2016—2017年开展了马铃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 为探讨不同垄作方式对马铃薯出苗率、产量、土壤含水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针对宁夏雨养农业区,在海原县树台乡马铃薯种植基地,设置6种垄作方式,于2016—2017年开展了马铃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其中覆白膜处理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年内单垄双行白膜全覆和单垄双行白膜半覆的出苗率较高,平均分别为89.5%和88.5%,比单垄双行处理分别高出了21.7%和20.2%。2年内覆黑膜处理的出苗率为81.7%~82.1%。(2)覆膜处理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其中以单垄双行黑膜全覆处理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在2016年(贫水年)和2017年(丰水年)分别比单垄双行处理增产89.9%和57.4%,平均增产73.6%。其余覆膜处理增产为55.2%~61.6%。(3)与不覆膜相比,所有覆膜处理均能提高马铃薯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其中以单垄双行黑膜全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与单垄双行处理相比,2年水分利用效率增量平均为76.3%,其余覆膜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增量为52.1%~66.4%。(4)2016年和2017年覆膜处理的纯收益分别是单垄双行处理的10倍以上和1.6倍以上,在贫水年覆膜更加必要。2年试验均为单垄双行黑膜全覆处理的纯收益最高,平均纯收益为11 895.7元·hm(^-2)。因此得出最适宜本地区的垄作方式为单垄双行黑膜全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区 马铃薯 地膜覆盖 水分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内蒙古旱作农区农业干旱灾害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甄江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通过对旱作农区旱灾的孕实环境、旱灾特征及灾情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旱灾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的定量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旱作农区各旗(县)进行灾情分区,从而为抗旱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旱作农区 农业 干旱 灾害度 内蒙古
下载PDF
黄土高原雨养区苜蓿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文文 罗珠珠 +1 位作者 牛伊宁 蔡霞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70,共10页
为探究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依托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长期定位试验(2002—2016年),以农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6、13、15 a)紫花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 为探究黄土高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响应,依托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长期定位试验(2002—2016年),以农田为对照,不同种植年限(6、13、15 a)紫花苜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苜蓿种植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种植苜蓿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苜蓿种植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Biolog生态微平板的碳源利用率分析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苜蓿地中的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率明显降低。在0~30 cm和30~60 cm土壤深度,培养120 h后,6 a的平均颜色变化率明显高于农田和13、15 a。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U)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在0~30 cm土壤深度之间无显著差异;30~60 cm土壤深度H、S值表现为6、13 a与农田差异显著。苜蓿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农田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碳水化合物类和羧酸类。主成分分析表明,苜蓿土壤和农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对各类碳源的喜好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 黄土高原 雨养区
下载PDF
宁夏雨养区饲用甜高粱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笑天 邓雪 +4 位作者 李满有 王斌 曹立娟 倪旺 兰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5-1244,共10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的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种,于2019−2020年对12个高粱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甜高粱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力士’茎粗最大(19.32 mm);‘F438’株高和干草... 为筛选适宜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的甜高粱(Sorghum dochna)品种,于2019−2020年对12个高粱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甜高粱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大力士’茎粗最大(19.32 mm);‘F438’株高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340.94 cm和32.78 t·hm^(−2);1~4和5~7节茎秆强度最大的分别是‘光明星’(76.82 N)和‘绿巨人’(53.29 N);糖锤度表现最优的是‘晋甜杂1号’,为16.7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是‘极光’,达9.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光明星’(60.3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F968’(40.97%)。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综合评价得出,‘F438’、‘极光’、‘大卡’产量和品质较优,适宜在宁夏雨养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区 甜高粱 品种比较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施肥对雨养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及肥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炀 何文寿 +1 位作者 侯贤清 曹哲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144-4152,共9页
针对宁夏雨养农业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海原县树台乡马铃薯种植基地,设置氮磷钾肥不同施肥处理,于2016~2017年开展了马铃薯田间试验,探讨雨养区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及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 针对宁夏雨养农业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海原县树台乡马铃薯种植基地,设置氮磷钾肥不同施肥处理,于2016~2017年开展了马铃薯田间试验,探讨雨养区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及肥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不同,其中氮磷钾肥配施处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增长速度最快,施用氮、磷、钾在淀粉积累期马铃薯块茎累积量分别提高了36.4%、40.5%、18.5%。两年期间,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2016、2017年较无肥区分别增长35.3%、51.0%,平均增长43.2%。在氮磷钾配施条件下,氮、磷、钾肥增产量分别是5 496.6 kg/hm^2、4 739.4 kg/hm^2、3 044.1 kg/hm2,其增产率分别为31.1%、30.6%、17.1%。每千克N、P2O5、K2O分别增产马铃薯30.5 kg、52.7 kg、67.7 kg。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8.3%、18.2%、53.9%,其中钾肥利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养区 马铃薯 施肥 干物质 肥效
原文传递
基于随机森林的旱灾损失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河南省雨养小麦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陈瑶 朱秀芳 +2 位作者 孙丹一 徐昆 刘莹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0-215,共6页
定量刻画致灾因子和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农业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服务。以雨养小麦为例,筛选河南省雨养为主的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大于等于0.6的县)为研究区。对研究区的历史小麦产量数据进... 定量刻画致灾因子和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农业灾损快速评估及风险评价、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服务。以雨养小麦为例,筛选河南省雨养为主的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大于等于0.6的县)为研究区。对研究区的历史小麦产量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解,得到趋势产量,进而计算产量损失率。基于游程理论利用小麦生育期内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进行河南省干旱事件的识别和特征分析。筛选出小麦减产且生长季内发生干旱的年份所对应的小麦损失率和SPEI数据构成样本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建立多尺度SPEI和小麦损失率之间的模型,并进行精度验证。研究结果显示:①河南省耕地范围上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总体呈现干湿一致的趋势。河南省冬小麦全生育期识别出的干旱历时和干旱强度年均值的分布具有一致性。②本文建立的损失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69,均方根误差为0.083,模型精度能够满足产量损失预评估的要求,可以为产量损失快速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减产率 雨养区 随机森林 混合时间序列模型 旱灾损失模型
下载PDF
兰州市高海拔旱作区娃娃菜栽培技术
14
作者 徐学军 魏桂琴 +1 位作者 贠文俊 景彩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131-131,133,共2页
在分析兰州市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海拔旱作区娃娃菜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娃娃菜 栽培技术 高海拔 旱作区 甘肃兰州
下载PDF
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干物质和钾素积累与分配特性 被引量:60
15
作者 卢建武 邱慧珍 +4 位作者 张文明 王蒂 张俊莲 张春红 侯叔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3-430,共8页
201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的干物质(DM)和钾素(K)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根、茎、叶的DM积累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大小顺序为叶>茎>根;全株和块茎DM积累量在全生育期内持续增... 201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的干物质(DM)和钾素(K)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根、茎、叶的DM积累量在全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大小顺序为叶>茎>根;全株和块茎DM积累量在全生育期内持续增加,均呈"S"型增长曲线.全株的DM积累最大速率大于块茎,且出现时间比块茎早17d.DM在各器官中的分配以块茎形成末期和块茎增大末期为转折点;在块茎形成末期之前,DM分配比例以叶片最大,其后以块茎最大;干质量平衡期出现在块茎增大末期(出苗后90d左右),此期之前块茎的DM积累量小于根茎叶,二者的积累量呈正相关,其后块茎大于根茎叶,二者呈负相关.全株干物质积累主要来源于块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和成熟期的分配比例分别为5%、30%、60%、4%和1%,块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18%、62%、18%和2%.全生育期内,马铃薯50%以上的干物质在块茎增长期形成.马铃薯品种"新大坪"各器官中钾浓度以茎最高,块茎最低,在干质量平衡期之前根中的钾浓度高于叶,之后低于叶;各器官中钾的积累量在干质量平衡期之前集中分配在根茎叶中,表现为茎>叶>根,之后主要向块茎中分配和积累,至成熟期,60%以上的钾贮藏在块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物质 钾素 积累与分配 半干旱雨养农业区
原文传递
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16
作者 陈玉章 柴守玺 +5 位作者 范颖丹 程宏波 黄彩霞 谭凯敏 常磊 杨长刚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为探明西北雨养旱地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冬小麦籽粒产量特点,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季覆膜(T11)、秋季覆膜(T12)、上茬旧膜覆盖(T13)、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14)、碎秆夏覆盖(T21)、整秆夏覆盖(T22)和露地对照(CK... 为探明西北雨养旱地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冬小麦籽粒产量特点,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季覆膜(T11)、秋季覆膜(T12)、上茬旧膜覆盖(T13)、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14)、碎秆夏覆盖(T21)、整秆夏覆盖(T22)和露地对照(CK)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度及籽粒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覆膜和秸秆覆盖均有明显增温和降温效应(P<0.05).与CK相比,二者的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拔节前,覆膜增温效果大于秸秆覆盖;拔节后有明显的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果大于覆膜.覆盖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5 ~ 25cm土层平均温度以上茬旧膜(T13)增温最明显,较CK高0.24℃,以碎秆夏覆盖(T21)降温效应最明显,较CK低0.68℃.(2)覆盖的增温效应主要出现在早晨,而降温效应主要在中午和傍晚.(3)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籽粒产量(5.0% ~29.0%,P<0.05),覆膜处理比秸秆覆盖提高幅度更大,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明显提高了穗数和千粒重.因此,在西北雨养旱地采用覆盖模式种植对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以夏季覆膜(T11)籽粒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雨养农业区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土壤温度 冬小麦
下载PDF
植被状态指数监测西北干旱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管晓丹 郭铌 +2 位作者 黄建平 葛觐铭 郑志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46-1053,共8页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 利用1982—2003年22年逐月GIMMS 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西北地区138个气象台站同期月降水数据,分析了植被状态指数(VCI)对西北地区历史干旱的监测能力。根据西北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特点,选取雨养农业区、灌溉农业区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为典型研究区域,研究了VCI对不同地区气象干旱的监测能力,并对VCI监测干旱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CI可以较好地反映西北大部分历史干旱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特征。对于不同的气候区域,VCI监测干旱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西北东部的雨养农业区,VCI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的盈亏对植被影响,是监测这一地区干旱的有效指标;在西北区西部的灌溉农业区,VCI基本不能反映这一地区降水的多寡,不能作为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监测的指标;VCI也不能反映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降水的亏缺,不能作为监测这些地区气象干旱的指标;在极涡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区VCI会出现虚假的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VCI 降水距平百分率 雨养农业区 灌溉农业区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贾志宽 王龙昌 +5 位作者 韩清芳 王俊鹏 蒋骏 胡建宏 马林 任世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经过 5年试验示范 ,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 ,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 ,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 ,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 以宁南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综合发展为研究对象 ,经过 5年试验示范 ,提出了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秋覆膜春播等旱作有效技术 ,形成了适于该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的专用肥 ,成功地开发出秸秆微发酵饲喂技术 ,针对区域生态条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农技术开发 农业综合发展 半干旱偏旱区 推荐施肥系统 集雨节水补灌
下载PDF
草原区煤矿开采对周边旱作农田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军 张成福 +1 位作者 孙冬杰 景艳宾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9-916,共8页
为了解草原区煤矿开采对周边旱作农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丁家圪堵煤矿周边旱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和pH)与重金属(Pb、Cd、Cr、Cu、Zn、Ni、Hg和As)含量,并对土壤养分与重... 为了解草原区煤矿开采对周边旱作农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选取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丁家圪堵煤矿周边旱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有机质、全N、全P、全K和pH)与重金属(Pb、Cd、Cr、Cu、Zn、Ni、Hg和As)含量,并对土壤养分与重金属含量之间关系以及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矿对矿区周边旱田0~10 cm土壤层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与全N含量明显下降;在距离矿区500 m范围内,土壤Cu和As含量高于对照区(CK);在2 500 m范围内,土壤Pb和Cr含量均高于CK;在1 250 m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均低于CK区域,并与区域内土壤Pb、Cr、Cu和As含量呈负相关。重金属来源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Zn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Ni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Cd与Hg来源于自然成土母质的同时还受到矿区范围外的人为活动影响。因此,对研究区旱地土壤进行治理与保护时应重点管控来自煤矿的Pb、Cr、Cu和A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壤养分 重金属污染 煤矿区
下载PDF
集雨补灌对冬小麦套玉米复合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叶日积(LAI-D)增加是套作增产的重要原因,套作群体中小麦叶片趋薄程度大于单作;补充灌溉可加速不同作物生长后期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且套作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单作;干旱造成的株高不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但可通过关键期补充灌溉加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生长特性 套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