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测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的方法和精度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刘黎平 葛润生 张沛源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9-720,共12页
利用雨滴谱的Γ分布和散射计算模式,研究了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测降水强度、液态含水量和识别降水粒子相态的方法,给出了利用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传播相移KDP反演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的三种公式以及这三个... 利用雨滴谱的Γ分布和散射计算模式,研究了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测降水强度、液态含水量和识别降水粒子相态的方法,给出了利用反射率因子ZH、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传播相移KDP反演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的三种公式以及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并从雨滴谱的变化和雷达测量误差两方面比较了几种方法的测雨精度。结果表明:雨滴谱在很大范围变化时,利用ZDR和KDP可以很好地反演出降水强度和液态含水量,它受滴谱分布的影响不大,它的探测精度优于(ZH,ZDR)方法。单参数KDP方法优于传统的Z-R关系方法。同时给出的ZH与ZDR和KDP关系公式也基本不受雨滴谱变化的影响,它可以用于降水粒子相态的识别。双参数方法的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雷达测量ZDR和KDP的误差,特别是KDP的误差,改善KDP的测量误差是发挥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探测降水强度或液态含水量潜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遥测 降水强度 液态含水量 雨滴谱
下载PDF
A Possible Dynamic Mechanism for Rapid Production of the Extreme Hourly Rainfall in Zhengzhou City on 20 July 2021 被引量:29
2
作者 Jinfang YIN Haodong GU +5 位作者 Xudong LIANG Miao YU Jisong SUN Yanxin XIE Feng LI Chong WU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6-25,共20页
In this study,the unprecedented extreme rainfall event during 19-20 July 2021,which caused devastating flooding in Zhengzhou City and its nearby areas,is examined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is and WRF model 40-... In this study,the unprecedented extreme rainfall event during 19-20 July 2021,which caused devastating flooding in Zhengzhou City and its nearby areas,is examined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is and WRF model 40-h simulations on 1-km horizontal resol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s(i)major synopticscale weather systems(i.e.,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e Tibetan high,two typhoons,and the Huang-Huai cyclone),(ii)convective initiation along the east to north edge of the Songshan Mountain,where orographic lifting is obvious,and(iii)subsequent formation of the convective storm producing the extreme rainfall in Zhengzhou.In particular,the model generates the maximum rainfall rate of 233 mm h^(-1)and 40-h accumulated rainfall of 704 mm,corresponding well to the observed extreme values of 201.9 mm h^(-1)and 818 mm,at nearly observed timing and location.Importantly,the model reproduces an intense quasi-stationary,well-organized meso-γ-scale convective system,surrounded by an arc-shaped convergence zone,a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updrafts in a three-quarter circle around the convective system,in a way similar to“multidirectional pumping,”attracting all associated precipitation overlaid and concentrated into the same trailing region to generate the extreme hourly rainfall over Zhengzhou.Our study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the unique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well-organized meso-γ-scale convective system to the record-high hourly rainfall.A possible dynamic mechanism for short-time extreme rainfall production is proposed.That is,the arc-shaped convergence zone of the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acting like multidirectional lifting pumps,transports precipitation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into the same region,and thus produces the extreme rainfall.The results gained herein may shed new light on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forecasting of short-time extreme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rainfall meso-γ-scale convective system extreme hourly rainfall rate devastating flooding
原文传递
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姜义亮 郑粉莉 +2 位作者 温磊磊 沈海鸥 易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207-8215,共9页
东北黑土区上坡汇流对坡面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因此辨析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对农田土壤侵蚀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不同降雨强度和汇流速率以及二者组合的模拟降雨及上方汇流试验,分析了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坡面侵蚀的... 东北黑土区上坡汇流对坡面土壤侵蚀有重要影响,因此辨析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对农田土壤侵蚀防治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不同降雨强度和汇流速率以及二者组合的模拟降雨及上方汇流试验,分析了降雨和汇流对黑土坡面侵蚀的影响及其贡献。试验处理包括两个降雨强度(50 mm/h和100 mm/h)、两个汇流速率(50 mm/h和100 mm/h,即:10 L/min和20 L/min)、以及4种不同降雨强度和汇流速率的组合((50+50)mm/h、(50+100)mm/h、(100+50)mm/h和(100+100)mm/h)。结果表明,在50 mm/h和100 mm/h上方汇流引起的坡面侵蚀量仅分别是50 mm/h和100 mm/h降雨引起坡面侵蚀量的1.9%和0.6%;当降雨强度和坡上方汇流速率分别由50 mm/h增加至100 mm/h时,降雨试验处理下的坡面侵蚀量增加6.1倍,汇流试验处理下的坡面侵蚀量增加3.2倍,说明降雨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显著大于汇流的作用。在降雨和汇流组合试验中,总供水强度(降雨强度+汇流速率)为150 mm/h时,降雨强度为100 mm/h和汇流速率为50 mm/h组合试验的坡面侵蚀量是降雨强度为50 mm/h和汇流速率为100 mm/h组合试验坡面侵蚀量的7.9倍。在相同汇流条件下,降雨强度由50 mm/h增加到100 mm/h时,降雨强度的增加对坡面侵蚀量的贡献率为89.6%-99.5%;而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面汇流速率由50 mm/h增加100 mm/h时,汇流速率的增加对坡面侵蚀量的贡献率为17.2%-78.7%,说明在东北黑土区防治坡面汇流对坡面土壤侵蚀影响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汇流 贡献率 黑土坡面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毅 邵明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11-1516,共6页
基于可控的坡面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歇降雨条件下,两次降雨期间的累积径流量均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近似线性增加,湿润锋也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两次降雨的间歇期,湿... 基于可控的坡面间歇降雨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入渗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歇降雨条件下,两次降雨期间的累积径流量均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近似线性增加,湿润锋也随降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两次降雨的间歇期,湿润锋增加缓慢.入渗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小,第2次降雨的入渗率随时间而减小的趋势更明显;15°坡面的累积入渗量比25°大,分别为178和88mm.多场次降雨条件下,各场次降雨的初始入渗率均较高,其中第1场降雨的土壤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在各时段均明显高于其他场次,后3场降雨的入渗率差异不大;降雨场次越多,湿润锋越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降雨 多场次降雨 入渗率 径流 黄土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研究及其渗透系数求解 被引量:26
5
作者 覃小华 刘东升 +2 位作者 宋强辉 杜春兰 王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484,共10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的入渗规律及求解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开发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做了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垂直土柱的入渗率时程曲线、...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的入渗规律及求解非饱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开发一套模拟降雨条件下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非饱和重塑黄土土柱做了4组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垂直土柱的入渗率时程曲线、浸润峰深度时程曲线及监测点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规律;提出计算非饱和土体渗透系数的新方法,并结合试验结果,得到试验土样非饱和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对垂直土柱的入渗影响较大,当降雨强度小于土柱最小入渗能力时,入渗率等于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大于土柱最小入渗能力时,入渗率时程曲线呈无压入渗、有压入渗和饱和入渗3阶段变化。(2)不同降雨强度下,土柱出现积水点和饱和点的历时不同,降雨强度越大出现积水点和饱和点的时间越短,有压入渗阶段越长。(3)在同一降雨强度下,监测点距土柱上表面越远,其体积含水率时程曲线越密集;而同一监测点,降雨强度越大,其体积含水率时程曲线越稀疏。(4)非饱和重塑黄土渗透系数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且渗透系数的对数与基质吸力呈线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降雨强度 土柱 垂直入渗 体积含水率 入渗率 渗透系数
原文传递
双层结构土质边坡降雨入渗过程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韩同春 黄福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5,共7页
针对天然土质边坡由于地质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通常呈现一定层状结构这一问题,基于Moore水质量分数模型,结合降雨强度,将双层土边坡的降雨入渗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以一基岩型土质边坡为例,利用渗流有限元程序SEEP/W分析双层土边坡降雨入... 针对天然土质边坡由于地质和人为因素的作用,通常呈现一定层状结构这一问题,基于Moore水质量分数模型,结合降雨强度,将双层土边坡的降雨入渗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以一基岩型土质边坡为例,利用渗流有限元程序SEEP/W分析双层土边坡降雨入渗全过程.分析结果验证了双层土边坡降雨入渗过程的不同阶段:当降雨强度<表层土体的渗透系数时,初始降雨入渗率=降雨强度;当表面发生积水后降雨入渗率急剧下降,最终等于基岩的渗透率;降雨强度越大,表面发生积水的时间越短;当考虑平行边坡的渗流时,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在湿润锋到达基岩接触面时发生突变,湿润锋到达接触面时引起接触面的孔隙水压力上升是滑坡破坏的主要原因.得到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与湿润锋深度的相关曲线.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雨入渗对双层土边坡的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降雨 入渗率 Moore模型 安全系数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孙丽丽 査轩 +6 位作者 黄少燕 李守中 陈世发 白永会 张婧 翟少华 常松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研究不同雨强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室内分析,采用降雨总量(30mm)一定、降雨历时不定的原则,在2种覆盖度(50%和75%)下,分析了3个雨强(0.5,1.0,1.5mm/min)对紫色土土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 为研究不同雨强对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和室内分析,采用降雨总量(30mm)一定、降雨历时不定的原则,在2种覆盖度(50%和75%)下,分析了3个雨强(0.5,1.0,1.5mm/min)对紫色土土壤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和75%覆盖度下,(1)雨强越大紫色土坡面产流总量和径流率越大。相同时间内,不同雨强(0.5,1.0,1.5mm/min)下的2种覆盖度产流量分别占坡面产流总量的18%,30%,52%。(2)雨强越大紫色土坡面产沙量和侵蚀率越大。相同时间内,不同雨强(0.5,1.0,1.5mm/min)下,2种覆盖度产沙量分别占坡面产沙总量的13%,33%,54%。(3)紫色土坡面侵蚀泥沙中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25,>3mm,分别占泥沙总量的74%和67%,0.25~3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占泥沙总量的30%和26%。(4)相关分析表明,雨强和紫色土坡面产流产沙量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雨强与产沙量之间均拟合为一次线性方程;雨强与产流量之间分别拟合为一次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研究结果为控制紫色土坡面水土流失和揭示其相关侵蚀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紫色土 雨强 水稳性团聚体 侵蚀率
下载PDF
9914号台风降水云系雨强的三维结构初探 被引量:22
8
作者 钟敏 吕达仁 杜秉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研究了9914号台风降水云系在3个不同时次雨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3个时次层状云降水在像素数量上及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上均比对流性降水大;3个时次层状云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的平均雨强均随台风强度... 利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资料,研究了9914号台风降水云系在3个不同时次雨强的水平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3个时次层状云降水在像素数量上及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上均比对流性降水大;3个时次层状云降水和对流性降水的平均雨强均随台风强度加强有较大的增幅;对流性降水与层状云降水的雨强的垂直廓线有明显的差别,但两类降水廓线本身在3个时次差别不大。对流性降水廓线按斜率不同大致分为3段,雨强均随高度减小,5~6km高度段减速最快。层状云降水廓线大致分为4段,在4.5km高度附近出现明显的亮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MM PR 台风 降水云系 雨强 三维结构
下载PDF
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水质特性及初期冲刷现象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书敏 郭树刚 +2 位作者 何强 颜文涛 宋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2-539,共8页
为了解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水质特性及其初期冲刷现象,以重庆市盘溪河流域和虎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对6场降雨径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各场次降雨中,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均呈抛物线型分布;在所监测的6场降雨中,盘溪河流域ρ(TSS)(TS... 为了解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水质特性及其初期冲刷现象,以重庆市盘溪河流域和虎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对6场降雨径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各场次降雨中,城市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均呈抛物线型分布;在所监测的6场降雨中,盘溪河流域ρ(TSS)(TSS为总悬浮物)、ρ(CODCr)、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2 000、420、13.0、5.7 mg/L,虎溪流域ρ(TSS)、ρ(CODCr)、ρ(TN)、ρ(NH3-N)、ρ(NO3--N)、ρ(TP)、ρ(Fe)、ρ(Zn)、ρ(Pb)、ρ(Cd)的平均值分别为33、38、2.6、0.7、1.1、0.1、2.1、0.2、0.6、0.06 mg/L.在盘溪河流域和虎溪流域降雨径流中,磷均以颗粒态为主(分别占56%和87%),氮均以无机氮为主(分别占72%和82%).盘溪河流域未发现明显的初期冲刷现象,虎溪流域初期40%的径流携带了50%~80%的污染负荷.降雨径流流量分析表明,单峰降雨事件的峰值流量取决于且滞后于峰值雨强,多峰降雨事则件往往导致多峰流量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域 降雨径流 水质 流量 初期冲刷现象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鹏宇 徐学选 +3 位作者 刘普灵 陈天林 廖鑫 李波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不同下垫面(草地、刈割草地、翻耕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翻耕灌木地)小区,分析了30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入渗资料,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地平均入渗率是刈割地的1.2倍,是翻耕地的2.0倍;在地表坡度7°,草灌地... 在延安燕沟试验区建立不同下垫面(草地、刈割草地、翻耕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翻耕灌木地)小区,分析了30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入渗资料,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地平均入渗率是刈割地的1.2倍,是翻耕地的2.0倍;在地表坡度7°,草灌地土壤容重分别为1.27和0.99 g/cm3条件下,坡面平均入渗率与降雨强度具有极显著的抛物线函数关系。草地、刈割草地、灌木地、刈割灌木地雨强分别达到1.62,2.21,2.49和1.71 mm/mim时,平均入渗率具有最大值,分别为1.17,0.97,1.67和1.51 mm/min;但翻耕草地、翻耕灌木地与此相反,雨强分别达到1.36和1.68 mm/min时,平均入渗率具有最小值,分别为0.379和0.382 mm/min;Horton入渗公式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的入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模拟降雨 入渗速率 入渗模型
下载PDF
GPCP与中国台站观测降水的气候特征比较 被引量:20
11
作者 自勇 许吟隆 傅云飞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74,共12页
文中利用GPCP降水资料和中国大陆740个台站雨量计降水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2000年中国大陆范围内两者的异同。平均降水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中国台站雨量计分布密集地区(100°E以东)两者的多年年平均、季平均和月平均降水率分布... 文中利用GPCP降水资料和中国大陆740个台站雨量计降水观测结果,分析研究了1980—2000年中国大陆范围内两者的异同。平均降水率分布结果表明:在中国台站雨量计分布密集地区(100°E以东)两者的多年年平均、季平均和月平均降水率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均能表现自春季至冬季中国大陆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伸展,然后向东南后退的气候变化特点。对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西南的降水距平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两者的月距平随时间变化也具有很好的相似性,相关系数均超过0.8。差异分析还表明,由于中国降水季节性变化和台站雨量计密度不均匀,造成春秋冬三季节GPCP和台站雨量计之间的差异较小,而夏季差异较大。总体上GPCP有过高估计降水率的趋势。在GPCP逐月降水资料既能很好地反映出100°E以东中国大陆降水的气候分布,又能很好地表示出上述地区降水量异常变化的基础上,我们利用GPCP降水资料对青藏高原和中国大陆西北地区西部降水分布及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期青藏高原西部降水偏多,而90年代后降水量减少;中国西北地区降水总体偏少,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CP 雨量计 降水率.
下载PDF
我国典型地区不同积分时间降雨率的换算公式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仇盛柏 陈京华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简要介绍国内外对不同积分时间降雨率的换算方法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我国海口、广州、南京、重庆、新乡、长春6个典型气候区10min、5min降雨率及1min降雨年分布的测量结果,介绍6地区10min、5min降雨率和1min降雨率的换算公式和换算误... 简要介绍国内外对不同积分时间降雨率的换算方法的研究结果,重点介绍我国海口、广州、南京、重庆、新乡、长春6个典型气候区10min、5min降雨率及1min降雨年分布的测量结果,介绍6地区10min、5min降雨率和1min降雨率的换算公式和换算误差,并指出这些换算公式在我国所适用的不同降雨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率 积分时间 换算公式
下载PDF
雨雪天气下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实测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律方成 尤少华 +1 位作者 刘云鹏 万启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89-2095,共7页
为了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在雨天、雪天气象条件下的电晕损失特性,基于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单回试验线段展开实测研究,采用研制的光电数字化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监测系统,实现了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全天候条件下实时在线测量,根据监测结... 为了研究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在雨天、雪天气象条件下的电晕损失特性,基于我国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单回试验线段展开实测研究,采用研制的光电数字化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监测系统,实现了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全天候条件下实时在线测量,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不同降雨率及大雪气象条件下电晕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运行电压下,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雨天单相单位长度电晕损失约为20~60 W/m,在大雪气象条件下,根据监测结果,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单位长度电晕损失最大值为:边相达到53.54 W/m,中相达到62.95 W/m,与等值降雨率推算结果较为符合。电晕损失随降雨率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在大雨条件下逐渐趋于饱和,并初步获得8×LGJ-500/35分裂导线降雨率与电晕损失拟合模型。该试验获得的特高压交流单回试验线段电晕损失实测结果,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导线选型设计及运行经济性衡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 分裂导线 电晕损失 监测 单回试验线段 降雨率 大雪
下载PDF
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7,62,共5页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入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入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 利用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演替恢复初期不同植被覆盖以及不同处理下坡面降雨的产流过程和入渗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开始之初,由于地表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的入渗率比较大。随着植被演替的进行,土壤中有机质等物质的逐渐累积,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壤的入渗特征也随之降低。剪草降雨小区的实验研究结果说明,在降雨的初期,土壤的入渗性能相对较低,随着实验的进行,在雨滴的打击下,部分结皮被破坏,土壤的入渗率也随之增大。说明地表生物结皮的存在,降低了土壤的入渗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破坏地表生物结皮,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入渗性能,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对降雨的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植被演替 模拟降雨 产流特征
下载PDF
含砾石风沙土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满 王文龙 +5 位作者 郭明明 康宏亮 白芸 杨波 王文鑫 陈卓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7-859,共13页
为明确砾石含量对风沙土工程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以土质坡面为对照,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1.0、1.5、2.0和2.5 mm·min^-1)条件下不同砾石质量含量(10%、20%、30%)的风沙土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及... 为明确砾石含量对风沙土工程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以土质坡面为对照,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1.0、1.5、2.0和2.5 mm·min^-1)条件下不同砾石质量含量(10%、20%、30%)的风沙土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及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0、1.5、2.5mm·min^-1雨强下,10%砾石含量坡面径流率较土质坡面减少5.03%~39.99%,而20%、30%砾石含量坡面径流率则分别增加7.48%~74.56%、19.51%~84.31%;各砾石含量坡面径流率均与雨强呈显著递增的指数函数关系;(2)土质和含砾石坡面径流型态基本以层流为主;土质坡面径流流态多为急流,而含砾石坡面径流则以缓流为主;各雨强条件下,10%、20%、30%砾石含量坡面径流阻力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24.07%~114.10%、51.84%~141.57%、89.04%~288.16%;(3)1.0、1.5 mm·min^-1雨强下土质和10%砾石含量坡面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呈减小—稳定—增大趋势,2.0、2.5 mm·min^-1雨强下,则呈波动式逐渐增大趋势;4种雨强下,20%、30%砾石含量坡面侵蚀速率呈缓慢、平稳增加趋势;(4)雨强为1.0 mm·min^-1时土质坡面侵蚀量最小,雨强≥1.5 mm·min^-1时,含砾石坡面侵蚀量较土质分别减少41.08%~63.27%、22.80%~67.80%、28.89%~68.50%;(5)侵蚀量与径流率、雷诺数、弗汝德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阻力系数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果可为陕北风沙土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砾石含量 风沙土 径流特性 侵蚀速率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径流小区降雨与产流产沙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海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66,共4页
冀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该区域开展水土保持研究非常有必要。通过在河北滦平县平坊小流域布设荒草地、山杏、刺槐、油松4种径流小区,并分析了2004-2005年降雨、小区产流量、产沙量、入渗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次降雨... 冀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该区域开展水土保持研究非常有必要。通过在河北滦平县平坊小流域布设荒草地、山杏、刺槐、油松4种径流小区,并分析了2004-2005年降雨、小区产流量、产沙量、入渗率变化。结果表明:该区次降雨多为小雨和中雨,次降雨强度主要集中在<10mm/h范围内;4种小区中产流产沙总量大小为:荒草地小区>山杏小区>刺槐小区>油松小区,且相同降雨条件下,荒草地产流产沙量明显高于其它3种小区,4种小区平均入渗率依次为65.07%,88.36%,90.16%,90.03%。说明鱼鳞坑整地,然后种植山杏、刺槐、油松等措施能够有效拦蓄径流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降雨特征 径流 产沙量 入渗率
下载PDF
中国Ka波段卫星通信线路的雨衰分布特性 被引量:13
17
作者 康健 王宇飞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81,共4页
利用ITU-R给出的降雨衰减预测模型,根据我国主要城市的分钟降雨率数据,计算出我国Ka波段(30/20GHz),轨道位置为92°E的卫星通信系统在线极化波情况下的降雨衰减等值线分布,此结果可作为Ka波段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KA波段 卫星通信系统 降雨衰减:降雨率
下载PDF
降水对青杨蒸腾速率及其内部调节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海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2期62-66,共5页
降水主要增加30~80cm土层含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在13时以前有明显提高,此时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亦明显提高。雨前青杨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日均值38.8μmol·m-2·s-1,蒸腾速率主由气孔导度和... 降水主要增加30~80cm土层含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在13时以前有明显提高,此时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亦明显提高。雨前青杨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日均值38.8μmol·m-2·s-1,蒸腾速率主由气孔导度和近叶面空气相对湿度进行调控。雨后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呈单峰型,日均值49.9μmol·m-2·-1,植物蒸腾主受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的影响,气孔调节不明显。一日内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雨前高于雨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青杨 蒸腾速率 树种 杨树 调节机制
下载PDF
环境变化下长江荆南三口径流变化特征检测与归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帅红 李景保 +3 位作者 何霞 刘雯 陈永林 龙岳红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依据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系1951—2014年实测原型水文气候资料,在分析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定量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以荆南三口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减小,长江干流来水量逐期减少,水位降... 依据长江中游荆南三口河系1951—2014年实测原型水文气候资料,在分析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定量分解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以荆南三口及周边地区降水量减小,长江干流来水量逐期减少,水位降低,荆南三口河系断流天数呈波动性增加为标志的环境变化导致了荆南三口河系径流逐期减少;(2)荆南三口河系径流量在长时间序列上呈波动性增减变化,而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却呈逐期减少趋势。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的突变年份均为1958年,1972年和1998年;(3)以1951—1958年为基准年,1959—1972年,1973—1998年,1999—2014年3个时段降水量波动对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依次为26.71%,2.9%,7.05%,人类活动(主要是重大水利工程)对各时期径流量变化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73.29%,97.10%,9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降水量 贡献率 人类活动 荆南三口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侵蚀特征相关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栋 刘普灵 +2 位作者 邓瑞芬 徐佳 陈龙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在延安市燕沟流域试验区布设了裸地、荒草地和灌木地3个坡面径流小区,对次降雨雨量、历时、径流深、产沙量、入渗率等数据进行了定位观测,并运用SAS软件对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的侵蚀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 在延安市燕沟流域试验区布设了裸地、荒草地和灌木地3个坡面径流小区,对次降雨雨量、历时、径流深、产沙量、入渗率等数据进行了定位观测,并运用SAS软件对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的侵蚀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降雨强度如何变化,3个小区的径流量、产沙量均呈依次降低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而入渗率呈依次增大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其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产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裸地产沙量增大最为显著;入渗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有增加趋向,但雨强增大时,入渗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产沙量与径流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28 4,荒草地小区产沙量与径流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径流量 产沙量 入渗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