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被引量:155
1
作者 岑国平 沈晋 范荣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我国四个雨量站的雨型进行分类和统计,获得了短历时暴雨雨型的分布特性;经过模拟分析和比较,找出了一种较好地满足城市排水设计要求的设计雨型。
关键词 设计暴雨 雨型 模式识别 城市排水设计 设计雨型
下载PDF
强降雨特性对饱和–非饱和边坡失稳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80
2
作者 张社荣 谭尧升 +1 位作者 王超 于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4102-4112,共11页
在调研和总结国内典型灾害性滑坡的基础上,概化典型边坡数值模型,进行饱和–非饱和边坡的瞬态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结合强度折减技术进行瞬态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得到边坡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并基于ABAQUS软件实现渗流与应力... 在调研和总结国内典型灾害性滑坡的基础上,概化典型边坡数值模型,进行饱和–非饱和边坡的瞬态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结合强度折减技术进行瞬态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得到边坡整体稳定安全系数,并基于ABAQUS软件实现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下的破坏接近度(FAI)评价方法,多角度综合探究强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机制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降雨会导致边坡临空面特别是下部土体的应力程度恶化,易使边坡出现滑流冲蚀和局部的坍塌失稳;(2)雨型对边坡孔压的时空演化、变形响应、安全系数及FAI的影响均明显,孔压和变形与雨型各时刻的雨强呈正相关关系;(3)低强度长持时降雨会渐次增加深层土体的孔压,易使边坡产生深层滑动失稳,而高强度短持时降雨易使坡趾最先失稳,之后破坏区向坡顶渐进扩展;(4)雨强与安全系数呈反比关系,当雨强由12 mm/h增大到36 mm/h时,安全系数约降低17%,且雨强直接影响边坡破坏区的破坏程度和非破裂区的危险程度,高强度的暴雨更易使坡趾出现滑移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降雨入渗 饱和–非饱和渗流 降雨雨型 降雨强度 破坏接近度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 被引量:54
3
作者 焦菊英 王万中 郝小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4-42,共9页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m,降雨历时多在3h-18h之间,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30%-70%;C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60-130mm,历时大于24h,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25%。三种类型暴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是A型大于B型,B型大于C型,且A型比B型、C型大得多。A型暴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暴雨,其侵蚀性降雨发生的比例占侵蚀性降雨总次数的52.7%,其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4%。在坡面和沟道小流域,70%的极强烈侵蚀是由A型暴雨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暴雨雨型 降水特征 侵蚀特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主要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顾薇 李崇银 杨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8-739,共12页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 针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着20世纪50和60年代为“南旱北涝”、80和90年代为“南涝北旱”的相反形势,该文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4 a来的夏季降水进行分析,发现二者都具有不同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对于周期小于24 a的年代际变化,其morlet小波分析表明两地夏季降水的位相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对于更长的时间尺度,用正交小波分析了周期大于28 a的年代际变化,这种长周期的年代际变化能较好地体现出“南旱北涝”和“南涝北旱”两种形势,说明两地降水还存在着更长时间尺度的准周期变化。对于两地降水的这种长周期变化,分别选用不同位相的17 a为代表进行海温、环流形势的合成分析,对比发现两阶段所对应的海温、环流形势具有极明显的差异。最后,用近期的海温、环流形势与上述两种位相的海温、环流形势进行对比,讨论了未来降水型的可能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夏季 降水型 年代际变化 海温 环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降雨格局对库布齐沙漠土壤水分的补充效应 被引量:53
5
作者 魏雅芬 郭柯 陈吉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6-1355,共10页
土壤水分是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自发演替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由于降水后总有部分水分被植物和表层土壤截留,随后很快蒸发,降水未能全部用于补充植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的这部分降... 土壤水分是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自发演替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其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由于降水后总有部分水分被植物和表层土壤截留,随后很快蒸发,降水未能全部用于补充植物根系层土壤水分。减少的这部分降水不仅受年降水总量的影响,也与各次降水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降水格局如何影响土壤水分的补充是探讨降水有效性、降水与植物群落关系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该文从生态系统尺度出发,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水文平衡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降雨、蒸散特征,对沙地土壤水分状况、生长季内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全年降水总量229.4mm,以降雨为主。降雨、蒸散主要集中在5~10月,有效降雨约153.9mm,降雨效率68.9%。各次降雨的雨量、历时和强度等特征变异较大,降雨效率随雨量的增大而增大。降雨特征与其它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结合,影响生态系统蒸散及降雨对根系层土壤水分补充的有效性。5.0mm以下的降雨一般有增加空气湿度、降温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5.0mm以上的降雨才能有效补充土壤水分,对植物群落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格局 蒸散 土壤含水量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北京城市暴雨和雨型的研究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敏 谭向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共6页
暴雨是北京市洪水的主要成因,同时也是水资源补给的重要来源。本文编制了北京的五塔寺站(下称北京站)T=5、10、15、20、30、45、60、90、120min及3、6、12、24h等13个时段,N=200、100、5... 暴雨是北京市洪水的主要成因,同时也是水资源补给的重要来源。本文编制了北京的五塔寺站(下称北京站)T=5、10、15、20、30、45、60、90、120min及3、6、12、24h等13个时段,N=200、100、50、20、10、5、2等7个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暴雨公式。同时,以10min、1和2h为单位时段,统计分析出120min、12和24h的设计雨型。本成果能满足北京城近郊区水利工程、地下雨洪排水管网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北京 暴风雨
下载PDF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降雨的第一次分配 被引量:35
7
作者 曾杰 郭景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27,共7页
1992~1993年生长季节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观测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越大,截留率越小,而茎流率和穿透水比率越大.郁闭度亦影响林冠... 1992~1993年生长季节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区观测研究了不同郁闭度油松人工林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结果表明: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与降雨量级密切相关,降雨量级越大,截留率越小,而茎流率和穿透水比率越大.郁闭度亦影响林冠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郁闭度越大,截留率和茎流率越大,穿透水比率越小,而且随着降雨量级的增大,郁闭度的影响减弱.降雨的第一次分配主要取决于各月降雨的时间格局.干旱季节林冠对降雨的截留率较大,穿透水比率和茎流率较小,郁闭度对降雨第一次分配的影响较大;而在雨季则相反.整个生长季节,3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9)的林冠截留、茎流及穿透水分别占降雨量的159%,21%和820%,0号实验地(郁闭度为06)的相应比率为136%,19%和845%.因此,在干旱地区或具有明显干旱季节的地区经营人工林,必须考虑林分的生产力选择适当的林分密度,适时疏伐,增加林下降雨,提高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冠截留 穿透水 降雨格局 郁闭度
下载PDF
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型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被引量:28
8
作者 谭桂容 孙照渤 赵振国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冬季)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夏季... 用历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运用合成分析、奇异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同期、前期(冬季)环流及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夏季降水型与大气环流及北太平洋海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夏季雨带的不同分布,在同期环流场上有不同的配置相对应,尤其在欧亚西风带;而且在相应的前期环流场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型与型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值区。对应于三类雨型,前冬海温场上也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型 大气环流 海温 北太平洋
下载PDF
雨型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9
9
作者 郑粉莉 边锋 +2 位作者 卢嘉 覃超 徐锡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7,共8页
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型对东北黑土区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根据典型黑土区侵蚀性降雨标准及雨型特征,试验设计了总降雨量相同(降雨量为87.5 mm)的5种不同雨型,即增强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50-75-100-125 mm/h)... 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型对东北黑土区顺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根据典型黑土区侵蚀性降雨标准及雨型特征,试验设计了总降雨量相同(降雨量为87.5 mm)的5种不同雨型,即增强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50-75-100-125 mm/h)、减弱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125-100-75-50 mm/h)、峰值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50-75-100-125-100-75-50 mm/h)、谷值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分布为100-75-50-75-100 mm/h)和均匀型(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保持75 mm/h不变),以及1个坡度(即顺坡垄作改横坡垄作的临界坡度5°)。结果表明,受前期预降雨的影响,各雨型处理的顺坡垄作坡面径流量差异较小,但坡面侵蚀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峰值型雨型引起的坡面侵蚀量最大,分别是谷值型、减弱型、均匀型和增强型雨型处理下的1.20、1.63、1.78、1.80倍。引起侵蚀量较大的雨型(峰值型、谷值型和减弱型)在典型黑土区天然降雨中出现频次超过70%,这可能是该区夏季顺坡垄作坡面侵蚀作用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降雨强度在不同雨型中出现的时序不同,其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对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的贡献率也不相同。除125 mm/h外,同一降雨强度出现在起始阶段产生的侵蚀量对坡面总侵蚀量的贡献率显著大于其出现在其他阶段对坡面总侵蚀量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坡垄作 雨型 坡面侵蚀 东北典型黑土区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10
作者 胡畔 陈波 史培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48-1162,共15页
暴雨洪涝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人口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中国气象灾情普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小时降水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了1984—2007年间中国极端降水和暴雨洪涝灾情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中国暴雨洪... 暴雨洪涝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人口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中国气象灾情普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小时降水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了1984—2007年间中国极端降水和暴雨洪涝灾情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全国极端降雨指标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长江、珠江及东南沿海等流域暴雨洪涝频次显著增加,但因灾人口死亡率下降,表明设防能力的提升对人口损失的缓减影响明显;西北地区因灾死亡人数和人口受灾率、经济损失等均增加,表明设防能力薄弱;因暴雨洪涝受灾人口贡献率最高的因子是气象致灾因素,又因暴雨洪涝死亡人口贡献率最高的是地理等孕灾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承灾体因素,故暴雨洪涝直接经济损失贡献率最高的是地理等孕灾环境因素。该研究可为洪水灾情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暴雨洪涝 灾情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王少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分别减少21.1%和49.5%以及54.5%和71.1%,不同形态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累积量明显下降。可溶性氮磷流失与地表径流累积量密切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与土壤侵蚀强度密不可分,可溶性氮磷成为棉花和黄豆作物生长中期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主体成分。在淮北平原汛期种植黄豆、棉花等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种植模式 地表径流 氮磷 流失 汛期
下载PDF
城市雨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梅 李佩成 于晓晶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517-520,共4页
通过比较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着利用率低、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收集方式,如城市路面雨水的收集、城市屋顶雨水的收集、城市绿地雨水的收集和花坛雨水收集。同时对... 通过比较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着利用率低、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收集方式,如城市路面雨水的收集、城市屋顶雨水的收集、城市绿地雨水的收集和花坛雨水收集。同时对城市屋顶雨水、城市绿地雨水、综合雨水、雨水深度处理等城市雨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并对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利用 收集 工程模式 处理技术
下载PDF
高度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区极端降雨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黄国如 陈易偲 姚芝军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为分析城镇化发展程度与极端降雨变化之间的关系,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22个雨量站1973—2012年的小时降雨资料,利用空间分析、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高度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区极端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和变... 为分析城镇化发展程度与极端降雨变化之间的关系,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22个雨量站1973—2012年的小时降雨资料,利用空间分析、线性回归、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高度城镇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区极端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性,并解析暴雨雨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珠江三角洲高度城镇化地区极端降雨量上升了44.3 mm/(10 a),呈显著增加趋势,相邻其他地区则无明显变化,高度城镇化地区的前汛期极端降雨量显著增多是造成其年极端降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②珠三角地区暴雨雨型以单峰型为主,其中以雨峰在前的Ⅰ型暴雨占比最高,约为33.7%,高度城镇化地区Ⅰ型暴雨发生频率明显增加,易导致暴雨内涝事件增加,需加强高度城镇化地区防洪排涝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城镇化 极端降雨 暴雨雨型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坡面汇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吴彰春 岑国平 安智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84-88,F003,共6页
本文根据大量的室内模拟降雨汇流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雨型、坡面形状、坡度及粗糙度等因素对坡面汇流的影响.着重探讨了雨强与洪峰流量及汇流时间的关系、雨型对洪峰流量的影响规律等问题,对坡面汇流的理论研究及小流域的径流计算... 本文根据大量的室内模拟降雨汇流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雨型、坡面形状、坡度及粗糙度等因素对坡面汇流的影响.着重探讨了雨强与洪峰流量及汇流时间的关系、雨型对洪峰流量的影响规律等问题,对坡面汇流的理论研究及小流域的径流计算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流 坡面特性 洪峰流量 试验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不同雨型下紫色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星 郑江坤 +5 位作者 王文武 陈鑫 秦伟 单志杰 郎登潇 廖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共5页
利用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5个径流小区1984—2015年次降雨和径流输沙数据,基于降雨过程定量划分出4种雨型,分析了雨型对不同坡度坡耕地产流产沙的作用。结果表明:径流深与各时段最大雨强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最大相... 利用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5个径流小区1984—2015年次降雨和径流输沙数据,基于降雨过程定量划分出4种雨型,分析了雨型对不同坡度坡耕地产流产沙的作用。结果表明:径流深与各时段最大雨强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坡度的增加,最大相关系数所对应的雨强时段越短;冲刷量均与Ⅰ平均呈极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最大。径流深、冲刷量与雨强拟合关系均为幂函数,分别为"凸型"和"凹型"增函数,且拟合度区间分别为[0.79,0.88]和[0.90,0.97],说明冲刷量和雨强的关系更密切。各雨型下的产流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坡度下基本表现为雨型Ⅳ(短历时、大雨强)>雨型Ⅲ(中历时、中雨强)>雨型Ⅱ(长历时、中雨强)>雨型Ⅰ(长历时、小雨强),其中,雨型Ⅳ明显大于雨型Ⅰ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在15°小区的响应最为明显。雨型Ⅳ是造成该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且径流深和冲刷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故应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着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度 雨强 雨型 径流深 冲刷量
下载PDF
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 被引量:28
16
作者 孔锋 方建 +3 位作者 吕丽莉 王铸 孟永昌 杨旭 《热带地理》 2017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采用1961―2015年中国535个降水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利用变化趋势和变异系数的方法,从降雨雨量和雨日特征2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水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雨量... 采用1961―2015年中国535个降水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利用变化趋势和变异系数的方法,从降雨雨量和雨日特征2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水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小雨和中雨在东北、新疆北部、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以增加趋势为主,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则以减少趋势为主。大雨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以增加趋势为主,而西南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暴雨、大暴雨和总暴雨在东部和南部广大区域呈增加趋势,华北地区以减少趋势为主。特大暴雨仅在四川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有增加趋势。2)1961―2015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征。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总降雨均在西北波动最大。特大暴雨波动最大的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综上所述,中国的降雨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提出适应、设防和减轻降水不利影响的应对方案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分级 波动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下载PDF
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的降水盈亏格局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邵晓梅 严昌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以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FAO 1998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参考作物法,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旱农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降水盈亏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在250... 以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为数据基础,采用FAO 1998年推荐使用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参考作物法,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旱农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降水盈亏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在250~500mm,且由南向北缺水量有依次递增的趋势,主要反映了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双重影响;夏玉米全生育期缺水量较多的地区为陕西省关中地区,约为200mm左右,由此向东缺水量值逐渐减少;春小麦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基本上是从南向北逐渐升高,缺水量在200—500mm,显然是受降雨与需水两方面的双重影响;春玉米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分布则是从南部向北部递增,亏缺量在0~40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水分需求 降水 格局 黄河流域
下载PDF
不同雨型下反坡台阶减少红壤坡耕地氮磷流失的效果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帅兵 宋娅丽 +4 位作者 王克勤 赵洋毅 张继辉 闫腾云 陈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60-169,共10页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反坡台阶对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响,该文基于滇中红壤坡耕地标准径流小区45场典型降雨观测资料,根据降雨量、最大30 min雨强和降雨侵蚀力,综合采用快速聚类和判别聚类,划分确定出A(高雨量、大雨强、高侵蚀力)、B(...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反坡台阶对坡耕地氮、磷流失的影响,该文基于滇中红壤坡耕地标准径流小区45场典型降雨观测资料,根据降雨量、最大30 min雨强和降雨侵蚀力,综合采用快速聚类和判别聚类,划分确定出A(高雨量、大雨强、高侵蚀力)、B(低雨量、小雨强、低侵蚀力)、C(中低雨量、中小雨强、中低侵蚀力)、D(中高雨量、中雨强、中高侵蚀力)4种降雨类型。研究发现,反坡台阶减流率和减沙率达到52.11%和71.30%,减沙率显著大于减流率(P<0.01);不同降雨类型下反坡台阶的减流率表现为:C雨型>B雨型>D雨型>A雨型,减沙率表现为:D雨型>A雨型>C雨型>B雨型,C雨型和B雨型下反坡台阶减流率显著高于D雨型和A雨型(P<0.05),减沙率则显著低于D雨型和A雨型(P<0.05)。反坡台阶对径流中总氮(W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削减率分别达到68.10%、69.81%、50.14%,对径流中总磷(WTP)、溶解无机磷(DIP,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ate)的削减率分别达到71.52%和72.77%,不同自然降雨类型下反坡台阶对径流中WTN、NO_3^--N、NH_4^+-N、WTP、DIP的削减率均呈现出随着雨量和雨强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反坡台阶对泥沙中全氮(STN)、水解性氮(HN,hydrolyzable nitrogen)的削减率分别达到57.32%和54.22%,对泥沙中全磷(STP)、速效磷(AP)的削减率分别为67.38%和63.69%,不同自然降雨类型下反坡台阶对泥沙中STN、HN、STP、AP的削减率呈现出削减率随着雨量和雨强增大而提高的趋势。该研究可以深入地揭示反坡台阶控制坡耕地面源污染的机理,以及对于控制坡耕地氮磷流失的效果,为源头控制山区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侵蚀 反坡台阶 坡耕地 降雨类型 产沙 氮磷流失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植被盖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孙佳美 余新晓 +3 位作者 樊登星 梁洪儒 常玉 李瀚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74-2580,共7页
通过模拟降雨实验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坡度10°和20°,降雨强度30mm/h和60mm/h条件下不同盖度黑麦草对坡面产流产沙的调控过程,并从雷诺数、弗劳德数和阻力系数三个方面对水流运动过程和黑麦草调控坡面流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剖析... 通过模拟降雨实验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坡度10°和20°,降雨强度30mm/h和60mm/h条件下不同盖度黑麦草对坡面产流产沙的调控过程,并从雷诺数、弗劳德数和阻力系数三个方面对水流运动过程和黑麦草调控坡面流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随坡度增加而相对增大,随降雨强度增大有明显增大趋势。黑麦草覆盖能够明显减小坡面径流雷诺数,在各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雷诺数随黑麦草盖度增加而减小,雷诺数大小一般呈现:裸坡>20%>40%>60%>80%。黑麦草盖度对坡面流弗劳德数有显著影响,随着黑麦草盖度增加弗劳德数减小,并且弗劳德数随盖度变化为:裸地>20%>40%>60%>80%,坡面阻力系数与坡面产沙率有良好的拟合关系,随坡面阻力系数的增大,坡面产沙率呈对数减小,并且阻力系数在0—1时减小速率很大,阻力系数大于1以后减小曲线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坡面流 模拟降雨 水力学 流态
下载PDF
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型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长灿 李栋梁 +1 位作者 王慧 戴逸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3,共11页
利用青藏高原70个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观测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计算的1982-2012年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资料和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160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以及NCEPⅠ再分析数据集,通过EOF、SVD等数理统计... 利用青藏高原70个常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观测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计算的1982-2012年逐月地表感热通量资料和1951-2012年国家气候中心160个站的夏季降水资料,以及NCEPⅠ再分析数据集,通过EOF、SVD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影响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部处于多雨期,江南地区降水尤为偏多,Ⅲ类雨型偏多;进入21世纪,夏季雨带向北推进,Ⅱ类雨型偏多。(2)高原春季地表感热空间分布呈现"西强东弱"的特征,5月最强且年际变化最大;在空间演变上,主要表现为"全场一致"变化和"东西反向"变化两种特征,且均在2003年前后发生转折。(3)当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整体异常偏弱(强)时,中国北方上空高度场异常偏高(低),南亚高压偏弱(强),位置偏西(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强),位置偏东(西),整层水汽通量辐合于华南(江淮和河套)地区,导致雨带偏南(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感热 雨带类型 东亚大气环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