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广东省分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郑腾飞 刘显通 +1 位作者 万齐林 于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20,共9页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分布差异显著;各月的降水日数差异没有降水量月分布的差异明显,非汛期的日降水量较小,而汛期降水日数多且日降水量大;小雨日和中雨日的区域差异小,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大值中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三大暴雨中心地区(清远中心、阳江中心、海陆丰中心),雨日量级分布大致由北向南逐渐增强,且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降雨日数迅速减少;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贡献率均由粤北地区向沿海地区递减,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率由粤北向沿海递增;小雨日数显著减少、大雨以上日数略有增多,总降水日数也呈减少趋势;小雨和中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大雨以上贡献率增多,使年均降水量呈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降水量 降水日数 降水贡献率
下载PDF
中国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贡献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晓敏 田付友 +2 位作者 郑永光 孙建华 王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中国暖季暴雨有显著的对流性特征,但尚不明确对流导致的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程度。利用1951—2019年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两种强度的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20 mm和小时雨量≥50 mm,分别简称为HR20和HR50)和不同等... 中国暖季暴雨有显著的对流性特征,但尚不明确对流导致的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程度。利用1951—2019年的逐时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两种强度的短时强降雨(小时雨量≥20 mm和小时雨量≥50 mm,分别简称为HR20和HR50)和不同等级暴雨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两类短时强降雨对不同等级暴雨的贡献特征。结果显示,短时强降雨发生频率高的暴雨分布区域与暴雨日数多的区域并不一致,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和西南地区到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对暴雨的影响最为显著,其超过50%的暴雨中伴随HR20,华北南部和华南中部地区暴雨中发生短时强降雨的占比超过了70%;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伴随短时强降雨的比例逐渐增大,尤其HR50的占比增加显著,超60%的特大暴雨中伴有HR50,表明暴雨越强,其对流性越强。在华北南部到黄淮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华南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对暴雨雨量的贡献也最大,且随着暴雨等级的提升,这些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在暴雨总雨量中的占比呈显著增长的趋势,HR50的贡献增幅超过100%;而江淮、江南等地区短时强降雨雨量的贡献较小,随暴雨强度等级的增强其增大程度也相对不明显。此外,伴随有HR20的暴雨、大暴雨平均日雨量较无短时强降雨的暴雨平均日雨量分别多20%和40%以上,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暴雨对流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雨 暴雨 雨量贡献 气候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的多属性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的响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孔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7-1400,共14页
ENSO是影响全球和区域降雨最显著的海气环流因子之一,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变化特征。基于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日值降水数据,依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划定的日降雨强度标准,将降雨分为8种强度类型,诊断其8种不同强度降... ENSO是影响全球和区域降雨最显著的海气环流因子之一,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变化特征。基于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日值降水数据,依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划定的日降雨强度标准,将降雨分为8种强度类型,诊断其8种不同强度降雨量的多属性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在不同时频域上对ENSO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2016年中国低强度降雨量以减少趋势为主,高强度降雨量则以增加趋势为主。不同强度降(暴)雨量对总降(暴)雨量的贡献率也有类似变化特征。由低强度降雨向高强度降雨转变过程中,中间强度降雨量及其贡献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现象。说明中国降雨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2)除大雨与总降雨外,其它强度降雨量均存在4年及以内的振荡周期,其与ENSO发生发展周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除小雨外,其它强度降雨量的突变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其中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总暴雨和总降雨量分别在1967、1972、1995、1995、1996、1994和1973年发生了突变。上述突变中,低强度降雨量突变多在拉尼娜年发生,而高强度降雨量则多在厄尔尼诺年发生。(4)除小雨外,其它强度降雨量在1961~2016年与ENS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均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在不同时频域上,中国不同强度降雨量与ENSO多在4年及其更短尺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变化特征。尤其在低能量波谱区的高强度降雨和总降雨量与ENSO在长期变化上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等级 降雨贡献率 ENSO 突变检验 小波相干 时序响应
原文传递
基于SSPs情景的全球海陆暴雨时序演变对比和突变特征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孔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共9页
基于海陆分异视角,采用BCC-CSM2-MR模式的日值降雨数据和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的全球海陆暴雨的时序动态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暴雨量、... 基于海陆分异视角,采用BCC-CSM2-MR模式的日值降雨数据和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的全球海陆暴雨的时序动态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暴雨量、暴雨日、暴雨强、暴雨量贡献率、暴雨日贡献率均呈增加趋势,且SSP5-8.5增加趋势最大,SSP3-7.0次之,SSP2-4.5再次之,SSP1-2.6最小。(2)高辐射强迫的SSP5-8.5情景和低辐射强迫的SSP1-2.6情景下的差异特征在全球陆地最大,全球次之,全球海洋最小。(3)2015—2100年不同SSPs情景下全球、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的暴雨量、暴雨日、暴雨强、暴雨量贡献率、暴雨日贡献率均发生了突变,且突变年份多分布在2050年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海陆分异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降雨贡献率 线性趋势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气候变化
下载PDF
Variation Diagnosis and Regional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f Rainfall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otal Rainfall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2
5
作者 Feng K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8期45-55,共11页
Using the data of 54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1961-2015,according to the rainfall intensit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ssued by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the rainfall even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intens... Using the data of 54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1961-2015,according to the rainfall intensit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ssued by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the rainfall events were divided into six intensities: light rain,moderate rain,heavy rain,torrential rain,downpour and heavy downpour. The latter three were recorded as total torrential rain,and all the six were recorded as the total rainfall. In terms of the interannual rainfall and rainy days,the whole China was regarded as an object. Firstly,the annual rainfall and rainy day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f rainfalls of 545 stations in 1961-2015 were calculated. Then,the variation trend of rainfall and rainy days was calculated. Finally,the variation trend of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f rainfalls and rainy days to total rainfall and rainy days were diagnosed. It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i) The light rain in China was declining from 1961 to 2015,and the trend values of light rain and rainy days were-411. 44 mm/yr and-136. 99 d/yr,respectively. Heavy rain and total heavy rainfall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with rainfall and rainy day trends of 127. 02 and 463. 94 mm/yr and 7. 93 and 4. 24 d/yr,respectively. The total rainfall showed a ' hockey' phenomenon of ' first rise,then decline',and the trend values of rainfall and rainy days were 204. 29 mm/yr and-95. 81 d/yr,respectively. Except the northern region,the rainfall in most parts of China was dominated by increasing trends and was moving towards extremes.( ii) In terms of rainfall contribution rate,the contribution of light rain to total rainfall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and the trend values of rainfall and rainy day contribution were both-0. 11%/yr. The contribution of other intensity rainfalls to total rainfall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e contribution of torrential rain to the total torrential rain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 The contribution trends of rainfall and rainy days were-0. 06% and-0. 03%/yr,respectively. The contribution of downpour and heavy downpour to total tor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fall classification rainfall and RAINY DAYS VARIATION trend rainfall contribution rate Heavy downpour China
下载PDF
中等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不同强度降雨变化及其对总降雨贡献的预估(2006—2100年) 被引量:4
6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1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1,40,共9页
为探究中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及其对总降雨雨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水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雨量... 为探究中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及其对总降雨雨量贡献率的变化趋势,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水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水强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雨量上,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中国小雨减少,强降雨增加。在降雨雨量贡献率上,小雨和中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其他五种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在增加,说明强降雨增加,降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总暴雨对总降雨贡献率的增加是由于暴雨的增加起了关键作用。(2)在不同分区上,北方、东北和西藏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均呈增加趋势;东南和西南地区除小雨外均呈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地区仅小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地区仅小雨、中雨和总降雨呈增加趋势。在降雨雨量贡献率上,北方和西藏地区除小雨外均呈增加趋势;东北、东南和西南地区除小雨和中雨外均呈增加趋势;西北东部地区仅小雨呈增加趋势;西北西部地区仅小雨和中雨呈增加趋势。(3)在不同强度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率上,七大分区中的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除西北西部变化趋势不显著外,其他分区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所得成果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6.0 WRF模式 动力降尺度 降雨预估 降雨等级 降雨贡献率 区域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
下载PDF
气候工程对中国不同等级降雨结构的可能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孔锋 薛澜 郭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7-1410,共14页
气候工程作为人类快速有效给地球降温的手段,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越来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为诊断当前GeoMIP设定的当量下,气候工程不同实施阶段是否对中国降雨结构产生影响。依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日降雨强度划分... 气候工程作为人类快速有效给地球降温的手段,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越来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话题之一。为诊断当前GeoMIP设定的当量下,气候工程不同实施阶段是否对中国降雨结构产生影响。依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日降雨强度划分标准,基于BNU^ESM模式的太阳辐射管理气候工程G4实验和RCP4.5情景下非气候工程的0.5°×0.5°空间分辨率日值降水数据,对比分析气候工程实施的3个不同时段,即2010~2099、2020~2069和2070~2099年,中国不同等级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气候态上,3个时段两种情景下的中国不同等级降雨结构的气候态高低分异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气候工程并未改变中国降雨结构的空间高低分异特征。(2)在气候工程与非气候工程差异上,气候工程实施的不同阶段确实可以对中国不同区域的降雨结构产生影响,且不同时段差异性有所不同。(3)在气候工程实施前后差异上,气候工程实施中相比实施后促进了中雨、大雨和总暴雨事件,而抑制了小雨事件。在当前GeoMIP模式设定的当量下,气候工程实施会对中国降雨结构会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工程 降雨结构 降雨贡献率 降雨等级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事件演变特征的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吕丽莉 孔锋 王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qu...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季节降雨及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采用535个站点的日值降水数据分析了1961~2016年中国四季降雨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①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而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空间格局相比前者差异较大;②在变化趋势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在冬季增加趋势最明显,夏季减少趋势最明显。在波动特征上,中国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及其贡献率波动特征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③不同季节降雨雨量和雨日的差异表明季风边缘区是中国四季降雨的重要分界线。四季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率的差异特征与前者相比差异较大。创新点在于采用降雨绝对量和降雨贡献率诊断中国降雨空间分异特征,降雨贡献率有助于深化认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降雨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贡献率 降雨特征 季节差异 空间分异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近55年来中国不同强度降雨的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吕丽莉 林霖 刘冬 辛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184-190,199,共8页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 采用1961—2015年535个气象站点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将降雨事件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6种强度,后三者记为总暴雨,六者合计为总降雨,从年际雨量和雨日两方面出发,将中国整体看做一个对象,首先计算1961—2015年535个站点不同强度降雨逐年雨量和雨日总和;然后计算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总和的变化趋势;最后诊断不同强度降雨雨量和雨日对总降雨雨量和雨日贡献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15年中国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总暴雨呈增加趋势,总降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曲棍球"现象。除北方地区外,中国多数地区降雨以增加趋势为主,并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在降雨贡献率方面,小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在减少,而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中国暴雨强度在增加。虽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不同,但多数地区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通过对比6种不同强度降雨的雨量和雨日,可以发现中国强降雨事件在增加,降雨强度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分级 雨量 雨日 变化趋势 降雨贡献率 中国
下载PDF
中等排放情景下中国未来不同强度降雨对总降雨贡献的区域差异(2006―2100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孔锋 王一飞 +3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张黎黎 王卓妮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60,共13页
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雨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探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及其对总降雨贡献的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雨量上,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 采用RCP6.0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WRF 30 km×30 km日值降雨数据,根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降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探究了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及其对总降雨贡献的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雨量上,中等排放情景下2006―2100年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小雨和中雨自东北向西南呈"高―低―高"的三块式空间分布特征;大雨、暴雨、大暴雨和总暴雨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异格局;特大暴雨仅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分布较多;总降雨呈"南方高,北方次之,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在雨量贡献率上,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普遍存在"东南高,西北低"特征,而弱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恰恰相反;不同强度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也有类似分布特征。3)在雨量变化趋势上,中国不同强度降雨变化趋势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异格局,但强降雨呈增加趋势的区域显著多于呈减少趋势的区域。4)在雨量贡献率变化趋势上,强(弱)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减少)趋势的区域占主导,强降雨对总降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的地区明显多于弱降雨。5)在不同强度暴雨对总暴雨贡献率的变化趋势上,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对总暴雨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的区域明显多于暴雨。预估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降雨在朝着极端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P6.0 变化趋势 降雨贡献率 空间格局 区域差异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