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特性对土质边坡失稳的影响 被引量:223
1
作者 林鸿州 于玉贞 +1 位作者 李广信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因此较易产生滑动型破坏且滑坡体的规模也较大;此外,降雨型滑坡存在"门槛累积雨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用降雨强度与累积雨量作为雨量预警基准所需的参数,其中降雨强度参数可用时雨量表示,时雨量可用以衡量流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而累积雨量则有助于评估滑动型滑坡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泥石流 入渗 降雨特性 雨量预警基准
下载PDF
用雨量和雨强计算次降雨侵蚀力 被引量:71
2
作者 章文波 谢云 刘宝元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390,共7页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是定量预报土壤流失的重要因子。降雨动能与最大 30min雨强的乘积EI30 是最常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 ,但计算复杂 ,且资料难以获得。本文从利用易获取的气象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出发 ,通过对全...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是定量预报土壤流失的重要因子。降雨动能与最大 30min雨强的乘积EI30 是最常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 ,但计算复杂 ,且资料难以获得。本文从利用易获取的气象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出发 ,通过对全国 13个代表性小区侵蚀资料和 12个气象站降雨资料的分析 ,确定我国降雨侵蚀力指标为雨量和最大 10min雨强的乘积PI10 ,其精度与常用的侵蚀力指标EI30 相当。为方便对比分析并统一单位 ,进一步建立了指标PI10 与EI30 的转换关系 :(EI30 ) =0 1773(PI10 )。这样可充分利用覆盖全国的气象站整编资料 ,计算全国降雨侵蚀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指标 降雨特性 土壤流失 降雨动能
下载PDF
滑坡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78
3
作者 张江伟 李小军 +1 位作者 迟明杰 卢滔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9,共8页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云南德昌滑坡和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特征,搜集总结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滑坡事件,并对滑坡的类型、地质条件、诱因等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边坡发生滑坡现象是内... 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安县大光包巨型滑坡、云南德昌滑坡和宝兴县省道S210沿线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特征,搜集总结了20世纪以来的重大滑坡事件,并对滑坡的类型、地质条件、诱因等进行了分析与归类。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边坡发生滑坡现象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的,即边坡本身岩土体性质的弱化以及外部所施加的荷载;(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所有外部因素中,降雨、地震首当其冲;(3)对于二元结构或者含有软夹层的边坡来说,当地质条件恶劣时,在降雨、地震等外因的激发下,极其容易发生滑坡;(4)含软夹层的边坡发生滑坡时,滑动带多是由软夹层演化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降雨 地震 成因机制 特征
下载PDF
城市降水径流的污染来源与排放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4
作者 李立青 尹澄清 +1 位作者 何庆慈 孔玲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4,共7页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 综述了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成因、来源和排放特征的研究。城市降水径流污染来自3个方面:降水、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其中,城市地表和排水系统是城市降水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在具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20%~60%的径流污染(SS、COD和BOD5)来自排水系统。在一次降雨过程中,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排放一般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径流中污染物浓度的峰值一般提前于径流的峰值。但是由于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因素多而随机,使得初期冲刷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很难建立初期冲刷与降雨特征和流域特征的通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降水径流 特征 污染来源 进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 被引量:54
5
作者 焦菊英 王万中 郝小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1期34-42,共9页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三种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型暴雨的雨量多为10-30mm,历时一般为30-120min,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5%-100%;B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30-100mm,降雨历时多在3h-18h之间,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30%-70%;C型暴雨的雨量一般为60-130mm,历时大于24h,最大60min降雨量占总雨量的8%-25%。三种类型暴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程度是A型大于B型,B型大于C型,且A型比B型、C型大得多。A型暴雨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暴雨,其侵蚀性降雨发生的比例占侵蚀性降雨总次数的52.7%,其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4%。在坡面和沟道小流域,70%的极强烈侵蚀是由A型暴雨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暴雨雨型 降水特征 侵蚀特征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6
作者 邹旭恺 张强 叶殿秀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84-89,共6页
本文利用长江三峡库区34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库区连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及秋季降水日数以及春、秋季降水量都存在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会导... 本文利用长江三峡库区34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库区连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长江三峡库区年及秋季降水日数以及春、秋季降水量都存在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会导致连阴雨天气特征发生一定改变。统计表明,近40多年来,库区平均年连阴雨频次有微弱的减少趋势,主要发生在库区西部和南部地区,这种减少趋势主要是由于秋季连阴雨的减少造成的。按照连阴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年型划分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库区秋季连阴雨在近40多年来有明显的减弱,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期是三峡库区秋季连阴雨的多发季节,秋雨影响范围广、程度重,197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后期,秋季连阴雨影响程度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连阴雨 气候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7
作者 谌芸 )李强 李泽椿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98-103,共6页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降水特点,定义青藏高原强降水概念,利用该区域内各测站自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强降水的分布明显受到地形影响,年降水量和强降水次数自...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降水特点,定义青藏高原强降水概念,利用该区域内各测站自建站以来的气象资料,分析青藏高原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强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强降水的分布明显受到地形影响,年降水量和强降水次数自东向西呈阶梯性递减趋势,分别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外流河谷地区和东南部四川北部地区存在大值中心;外流河谷地区两侧山脉的年降雨量较大,年均强降水日数较多,河源处相对较小,具有河谷地形的特点;青藏高原强降水的时段集中,雨强大,局地性强,且具有夜发性的特点;强降水日数和站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10年来出现区域性强降水的次数增加;青藏高原东北部外流河谷地区强降水的相对强度较大,同长江以南地区暴雨相对强度差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强降水 气候特征 相对强度
下载PDF
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徐向舟 刘大庆 +2 位作者 张红武 董占地 朱明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8,共7页
该研究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根据室内侵蚀模拟试验的特点,设计了两种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率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X2002管网式降雨模拟器和SX2004喷射式降雨模拟器,可以把雨强作为主要控制参数来... 该研究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根据室内侵蚀模拟试验的特点,设计了两种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率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X2002管网式降雨模拟器和SX2004喷射式降雨模拟器,可以把雨强作为主要控制参数来实现降雨模拟的动能相似;这两种降雨系统都能较好地满足室内降雨模拟试验的要求,其中管网式降雨器雨强调控范围较大、均匀度较好,但比较适于尺度较小的试验,喷射式降雨器更适于尺度和地形高差较大的模型试验,但它的雨强调控范围和均匀度不如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拟 降雨特性 率定
下载PDF
陕西省降水量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9
作者 白爱娟 施能 方建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5-641,共7页
根据陕西省1951—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冬季、夏季和年降水量场进行客观分区。陕西省可划分为3个子区域:陕北区、关中陕南西部区和陕南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陕西省降水量变化的区域特征和年代际变化以及长期... 根据陕西省1951—2000年的降水量资料,采用旋转主因子分析方法,对冬季、夏季和年降水量场进行客观分区。陕西省可划分为3个子区域:陕北区、关中陕南西部区和陕南区。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陕西省降水量变化的区域特征和年代际变化以及长期趋势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过去50年降水量有显著的北少南多特征,而且陕北区降水量的减少趋势远大于关中陕南西部区,陕南区在夏季和冬季降水量还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降水量 旋转主因子方法 区域特征
下载PDF
不同雨强下黄土边坡降雨入渗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潘俊义 侯大勇 +3 位作者 李荣建 朱桥川 魏颖琪 张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0-1177,共8页
黄土边坡的失稳问题是岩土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难题之一。首先,选取陕北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雨强条件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测试边坡两侧开挖隔离槽并埋设隔离布从而改进测试边坡两侧的边界条件,实测不同雨强条件... 黄土边坡的失稳问题是岩土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难题之一。首先,选取陕北黄土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4种雨强条件下的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通过测试边坡两侧开挖隔离槽并埋设隔离布从而改进测试边坡两侧的边界条件,实测不同雨强条件下边坡浸水深度以及土体含水率变化;然后分析不同雨强条件下降雨入渗过程和边坡应力变化特征,并比较不同雨强条件下入渗规律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雨强条件下的黄土边坡入渗深度均呈现坡脚最深、坡顶次之、坡中最浅的规律,入渗速率则是坡顶最快,其次是坡脚,最后是坡中;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雨水入渗能力逐渐减弱。随着雨强的增大,同一埋深处测点的体积含水率及土压力变化幅值变大,且含水率及土压力突变时间相应缩短,边坡的冲刷效果愈加明显。最后基于Geo-studio软件进行渗流分析,验证了现场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明晰了雨强对黄土边坡降雨入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边坡 边界条件 雨强 入渗特征 渗流分析
下载PDF
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陈莹 王昭 +2 位作者 吴亚刚 赵剑强 杨文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828-2835,共8页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的1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共获得样品207个,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态COD、Cu、溶解态Cu、Pb、溶解态Pb、Cr、溶解态Cr、C... 在西安市城市主干道南二环路太白立交高架段设置路面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4年7月~2015年9月的13场径流事件全程采样,共获得样品207个,测试径流过程SS、COD、溶解态COD、Cu、溶解态Cu、Pb、溶解态Pb、Cr、溶解态Cr、Cd、溶解态Cd的质量浓度变化,研究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类型对路面径流污染质量浓度变化和负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道路径流SS、COD污染严重,是径流的主要污染物,重金属Pb、Cr污染水平亦较高;径流过程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与降雨特征及污染物赋存状态密切相关,溶解态污染物排放不受降雨特征影响,均在径流初期达到质量浓度峰值随即持续降低,颗粒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峰值出现在足够大的降雨强度峰值之后,径流过程随雨强变化波动显著,且受降雨历时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降雨特征对溶解态污染物负荷排放的影响较小,但对颗粒态污染物具有显著影响.Ⅰ、Ⅱ型降雨事件较之Ⅲ型降雨,SS、COD、Cu、Pb、Cr、Cd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更明显;路面径流的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并非普遍存在,所监测径流场次所有污染指标均未出现强烈的负荷初期冲刷,各污染物的负荷初期冲刷程度排序为COD>SS>溶COD>Cu>Pb>Cr>溶Cu>Cd>溶Pb>溶Cr>溶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径流 降雨特征 污染物赋存类型 排放特征 M(v)曲线
原文传递
近40a淮河流域暴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谢五三 王胜 《暴雨灾害》 2010年第4期377-380,共4页
利用淮河流域159个气象台站1971—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淮河流域历年各站暴雨量并建立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暴雨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常年暴雨量及暴雨次数空间分布非常一... 利用淮河流域159个气象台站1971—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淮河流域历年各站暴雨量并建立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小波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暴雨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常年暴雨量及暴雨次数空间分布非常一致,高值区位于流域西南部,暴雨量及暴雨站次呈单峰型分布,7月上、中、下三旬最为集中;全流域大部分地区的暴雨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EOF前三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为84%,第一模态全流域一致为正,表明暴雨量分布一致多或少;第二模态为南正北负,暴雨量分布北少(多)南多(少);第三模态为西正东负,暴雨量分布东少(多)西多(少);暴雨量2~3年高频震荡及12~14年低频震荡较为明显,在12~14年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由多到少3个循环交替;暴雨量在2000年左右可能存在一次突变,2000—2009年年均暴雨量比1971—1999年年均值增加了5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气候特征 淮河流域 气候变暖
下载PDF
不同播期夏大豆的产量、光合特性和气象因子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乐政 华方静 +1 位作者 曹鹏鹏 高凤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0-757,共8页
为探讨播期对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7个播期,比较了不同播期大豆产量性状的差异,并分析了降水和温度与夏大豆生育进程、光合性能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花后... 为探讨播期对黄淮海地区夏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品种齐黄34为材料,设置7个播期,比较了不同播期大豆产量性状的差异,并分析了降水和温度与夏大豆生育进程、光合性能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淮海地区,夏大豆花后阶段降水和温度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子。适期早播可延长夏大豆的生育天数,增加花后积温,提高花后累积日温差,花后阶段获得充足降水,可使夏大豆后期衰老速度减慢,提高光合势,增加干物质量,提高收获指数。降水和温度主要通过影响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来影响产量,产量表现出随着播期推迟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适期早播有利于大豆增产。该研究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播期的科学设置以及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温度 降水 大豆 光合性能 产量
下载PDF
浙江省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施能 王永波 +1 位作者 马丽 顾骏强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5,共6页
用旋转主因子方法对 1 961~ 1 999年浙江 35个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浙江省夏季降水可以划分为 3个区 .研究指出 ,近 40年
关键词 旋转主因子分析 夏季降水 区域特征 浙江 降水量 年际变化 气象预报
下载PDF
2017年“5.7”广州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与成因初探 被引量:26
15
作者 曾智琳 谌芸 +1 位作者 朱克云 李晟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1-805,共15页
2017年5月7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特大暴雨,局地性强,最大雨强达184.4 mm/h,3 h雨量突破了广东省历史极值,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特大暴雨有A区(花都)和B区(增城、黄埔)两个中心,它们在降水特点、地面中尺度特征及触发... 2017年5月7日发生在广州北部的特大暴雨,局地性强,最大雨强达184.4 mm/h,3 h雨量突破了广东省历史极值,强降水持续时间长,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特大暴雨有A区(花都)和B区(增城、黄埔)两个中心,它们在降水特点、地面中尺度特征及触发、对流的发展演变等方面各有特点。由于天气尺度强迫背景弱,数值模式无明显反映,给预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利用常规及加密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地基GPS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结合ERA-Interim 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重点分析和讨论了此次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对流的触发与演变,以期为今后这类暴雨预报提供着眼点。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突发性强,降水强度大,A区降水开始时间早,范围较B区小,但B区小时雨强更强,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2)次天气尺度边界层"7"字型的风压场形势下,脊后回流并加强的偏南风使暖层和湿层增厚,"下密上疏"的温度垂直结构,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进入对流云中水汽质量无异常但产生了大量降水,极高的降水效率很可能是对流系统内部云水高效转化的结果,云的微物理过程在形成此次高强度的降水发挥着重要作用;(3)A区强降水发生前暖空气在山前堆积造成升温升压,东、西两支绕流广州城区的气流汇合并在工业区暖中心、山前暖空气堆积具有较高的对流边界层位置触发了对流;(4)B区强降水发生前持续降压并形成中尺度低压槽,A区中尺度对流系统前方入流造成的负变压,与地形强迫造成的风速辐合共同作用触发了B区对流。中尺度反气旋底部的偏北风与偏南、东南两支气流辐合稳定,使强降水长时间维持;(5)回波具有后向传播,垂直顶高低、质心低的热带对流回波特征,降水效率高。降水的拖曳下沉及蒸发冷却使边界层形成冷池,并与前侧暖湿空气相互作用,不断激发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中尺度特征 触发与维持 β-MCS 冷池
下载PDF
坡度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兴奇 顾礼彬 +2 位作者 张科利 杨光檄 顾再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2,72,共6页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获得的径流泥沙数据与降雨资料,分析了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随坡面坡度变化产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与大雨和...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获得的径流泥沙数据与降雨资料,分析了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随坡面坡度变化产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与产沙量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趋势。(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与大雨和暴雨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这2类降雨条件下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71.3%-76.5%;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5.9%-93.8%。(3)坡面产流量与中雨强型侵蚀性降雨显著相关;坡面产沙量与高雨强型侵蚀性降雨显著相关,该类降雨条件下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46.6%-76.4%。(4)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复合因子PI30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 产沙 坡度 降雨特征 黔西北
下载PDF
横断山区泥石流空间格局和激发雨量分异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凯衡 魏丽 +1 位作者 刘双 李秀珍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3-2313,共11页
地形、降雨等环境因子决定了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泥石流与这些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工作。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降水、气候、地貌、地质、土地覆盖、土壤厚度、高差势能以及湿度指数等因子,利... 地形、降雨等环境因子决定了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泥石流与这些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工作。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降水、气候、地貌、地质、土地覆盖、土壤厚度、高差势能以及湿度指数等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灰度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关系以及降水特征与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湿度指数是决定泥石流沟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高差势能和土壤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的降水特征对泥石流沟分布的影响较小。泥石流灾害事件与降水特征的时间关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泥石流发生地的激发雨量、湿度指数、高差及土壤厚度的统计分布在不同地貌、地质和气候单元中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泥石流预警不仅需要考虑雨量等激发因子,还必须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环境因子 降雨特征 地理探测器 灰色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海知 马振峰 范广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6期73-77,共5页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进而分析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结果]四川省滑坡典型区域在川东地区,泥石流典型区域在阿坝州地区。近年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近年频次明显增加,典型区域滑坡属于较长日数降水诱发型,与15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强降水所占比例较大;典型区域泥石流属于较短日数降水诱发型,与3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中小型降水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研究区15d有效降水量和3d有效降水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密切,可分别作为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降水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北京山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 被引量:20
19
作者 涂剑 马超 杨海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山地灾害,也是威胁山区生态环境的头号安全问题。分析该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对于该区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搜集18场降雨数据,分析该区泥石流的激发雨量特征。结果表明:激发降雨的峰值降...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常见的一种山地灾害,也是威胁山区生态环境的头号安全问题。分析该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对于该区山洪泥石流预测预报具有指导意义。笔者搜集18场降雨数据,分析该区泥石流的激发雨量特征。结果表明:激发降雨的峰值降雨时段介于3~9 h,峰值时段平均降雨强度达22.6~50.0 mm/h,累积雨量达91.9~350.0 mm,峰值降雨时段雨量占累积雨量的63.9%~100.0%,这说明激发泥石流的降雨过程具有历时短、雨量集中、突发性强的特点。用修正后的李氏法进行雨场分割,得到该区泥石流激发的降雨强度-历时和累积雨量-历时关系。最后,以密云区北部山区为例分析3期植被盖度和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像元线性分解模型分析表明,1989—1991、2004—2005和2011—2012年植被覆盖度分为64.48%、68.57%和72.48%;相应的泥石流雨量激发条件也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可见植被恢复盖度对泥石流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本文统计分析得出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可为该区山洪泥石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指标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泥石流 降雨特征 雨量激发条件 植被盖度 北京山区
下载PDF
降雨特征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1 位作者 葛永刚 洪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83,共7页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前期雨量1、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综合得分的增大,泥石流总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过程雨量小于15 mm及降雨综合得分小于0.1的情况下,泥石流总量随二者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减缓,当过程雨量大于15 mm及降雨综合得分大于0.1时,泥石流总量随二者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加大,泥石流总量与二者之间具有指数关系。据此,该文提出在进行泥石流总量计算时,应考虑降雨特征因子,为建立合理的泥石流总量计算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特征 泥石流总量 主成分分析 相关分析 拟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