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铁路典型路段风沙灾害现状与机械防沙效益估算 被引量:42
1
作者 牛清河 屈建军 +3 位作者 张克存 韩庆杰 韩光中 马瑞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603,共8页
通过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沿线风沙灾害的实地调查,发现该路段风沙灾害具有时空分布相对集中,沙源复杂多样,以轻微沙害为主,潜在危害严重的特征。对红梁河、北麓河、沱沱河、扎加藏布和错那湖段等典型路段的沙害进行现场实测,并结合... 通过对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沿线风沙灾害的实地调查,发现该路段风沙灾害具有时空分布相对集中,沙源复杂多样,以轻微沙害为主,潜在危害严重的特征。对红梁河、北麓河、沱沱河、扎加藏布和错那湖段等典型路段的沙害进行现场实测,并结合Google Earth影像分析,利用三棱锥柱和趋势模拟的计算方法,估算出重点地段主要防沙设施的积沙量约为1.32×105m3,为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沙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风沙灾害 机械防沙效益 积沙量估算
原文传递
缓变异物入侵铁路线路视觉检测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前选 梁习锋 +2 位作者 刘应龙 鲁寨军 彭灿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积沙积雪等缓变异物入侵铁路线路给铁路安全运营构成巨大威胁。针对既有铁路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人工监视容易产生疏漏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和仿射几何原理研究积沙积雪等缓变异物入侵铁路线路的视觉检测方法。按照给出的检测原理... 积沙积雪等缓变异物入侵铁路线路给铁路安全运营构成巨大威胁。针对既有铁路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人工监视容易产生疏漏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和仿射几何原理研究积沙积雪等缓变异物入侵铁路线路的视觉检测方法。按照给出的检测原理、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由线光源模型、检测相机模型以及线激光器与检测相机联动模型组成的缓变异物入侵检测模型,提出基于Radon变换思想的钢轨视觉识别检测算法和缓变异物厚度检测算法。在兰新铁路现场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可全天实时、准确地识别列车通过和缓变异物入侵铁路线路事件,自动测量缓变异物的厚度,并在缓变异物的厚度达到阈值时自动报警或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积沙 积雪 异物入侵 异物检测 视觉识别 计算机图像识别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轨积沙检测方法
3
作者 廖乾国 李钧 李兴财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80-184,192,共6页
针对积沙检测实时性差、易受天气因素影响、积沙量化指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轨积沙检测方法,使用单尺度Retinex算法处理了沙尘天气条件下的铁轨积沙图像,通过铁轨未积沙区域特征提取和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含有阴影的... 针对积沙检测实时性差、易受天气因素影响、积沙量化指标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铁轨积沙检测方法,使用单尺度Retinex算法处理了沙尘天气条件下的铁轨积沙图像,通过铁轨未积沙区域特征提取和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含有阴影的铁轨积沙图像进行了阈值分割,综合两次图像分割结果并获取了积沙信息。此外,基于铁路沙害等级划分指标对提取的积沙信息进行了沙害等级划分,最终实现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铁轨积沙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晴天和沙尘天气下准确获得铁轨积沙状况并根据对应沙害等级提供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轨积沙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沙害等级
下载PDF
格库铁路青海段沙害成因及防沙措施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奭 崔晓宁 梁柯鑫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格库(格尔木-库尔勒)铁路的调查发现,沿线主要存在沙埋路基、桥梁附近积沙和沙子进入道砟3种沙害形式。运用ANSYS/Fluent软件模拟路基和桥梁周围的流场结构,并根据沙害的严重程度建立了阻沙和固沙相结合的防沙体系。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对格库(格尔木-库尔勒)铁路的调查发现,沿线主要存在沙埋路基、桥梁附近积沙和沙子进入道砟3种沙害形式。运用ANSYS/Fluent软件模拟路基和桥梁周围的流场结构,并根据沙害的严重程度建立了阻沙和固沙相结合的防沙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路基和桥梁周围的气流场结构相似,都形成了迎风侧减速区、集流加速区、高速区、低速区和速度恢复区,不同点是桥梁周围形成了2个集流加速区和高速区;积沙都是发生在风速降低的地方;路基背风侧坡脚积沙最多,桥梁积沙主要位于桥梁的迎风侧和背风侧,桥梁下积沙较少;道床背风侧积沙多于迎风侧,道床内轨枕积沙沿着主导风向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最后对现场建立的防沙体系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桥梁 道砟 仿真分析 积沙 防沙
下载PDF
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沙害防治措施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姜鑫贵 周金星 +2 位作者 刘玉国 董林水 崔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5-63,共9页
【目的】青藏铁路沙害段约占铁路全长的22.5%,是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不同沙害防护措施下的积沙量,分析其防护效益及空间布局影响,为合理布设防沙措施、有效降低铁路沙害、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目的】青藏铁路沙害段约占铁路全长的22.5%,是铁路安全运营的主要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不同沙害防护措施下的积沙量,分析其防护效益及空间布局影响,为合理布设防沙措施、有效降低铁路沙害、保障铁路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已部分布设沙害防治措施的青藏铁路南山口段,根据不同区段沙障的组合方式,设置无防护措施的对照区和4个不同措施组合防护区(Ⅰ区:无防护措施区;Ⅱ区:低立式聚乙烯(PE)网格沙障防护区;Ⅲ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低立式PE网格沙障共同防护区;Ⅳ区:高立式栅栏沙障防护区;Ⅴ区:高立式栅栏沙障与高立式PE阻沙网防护区),通过测定积沙体断面要素和平均深度,计算不同防护措施组合的年均单宽阻沙量,用于评价不同措施或措施组合的阻沙效果及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1)在无防护措施的对照区对应铁路轨道没有积沙现象,同时目前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磨损,可见,南山口地区沙害程度较轻,在此处布设沙障必要性不大,积沙较多的沙障甚至还可能发展成为沙源地,将沙引向铁路路基;2)在4个不同措施组合防护区中,Ⅲ区沙障内年均单宽阻沙量最大,为1.125 m^3·m^(-1),由此可推断,南山口段的年均单宽风沙流至少为1.125 m^3·m^(-1);3)Ⅳ区沙障内年均单宽阻沙量为0.978 m^3·m^(-1),约为Ⅲ区的87%,说明单个高立式栅栏沙障的拦沙效果也很好;4)Ⅴ区沙障内年均单宽阻沙量为0.782 m^3·m^(-1),仅为Ⅲ区的70%,说明高立式PE阻沙网的布设不仅没增强Ⅴ区沙障内的拦沙量,反而降低了同区内栅栏沙障的拦沙效益,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PE阻沙网的布设间距过小。5)结合阻沙效果与建设成本,本研究认为南山口段PE网格沙障的最优宽度为13 m,另外,在南山口设置一道栅栏沙障便可达到很好的防沙效果,还能使建设成本降低。【结论】南山口地区设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防沙措施 积沙量 防沙效益 单宽阻沙量
下载PDF
风沙地区低净空桥梁下部流场结构及积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师景瑞 石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15,共5页
为认识低净空桥梁下部积沙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构建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对桥梁周围风沙流的运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现场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所建数值模型能够... 为认识低净空桥梁下部积沙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构建欧拉双流体非稳态模型,对桥梁周围风沙流的运动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现场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所建数值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梁体周围的风沙流运动特征;T梁迎风侧和背风侧一定范围内位于风积区,而梁体正下方则位于风蚀区;T梁周围积沙主要集中在梁体迎风侧和背风侧,但在单一风向环境下前者积沙量大于后者,且积沙量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气流速度的衰减是T梁迎风侧和背风侧积沙的主要原因,而腹板间气流的绕流是梁底形成少许积沙的可能原因;T梁周围的积沙量与梁底净空密切相关,且随着净空增大呈递减趋势,建议风沙地区的梁底净空不宜小于5.0 m;同等条件下,箱梁周围的积沙速率明显小于T梁,风沙危害严重地区的低净空桥梁考虑采用箱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地区 铁路桥梁 低净空 流场结构 积沙特征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铁路路堤周围的风沙分布特征及堆积过程 被引量:3
7
作者 崔嵩 杜礼明 牛波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98-103,共6页
风沙地区的铁路面临风蚀和沙埋两种危害,严重影响着线路的正常运行.基于欧拉两相流模型,建立了铁路路堤风沙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路堤周围的风沙流分布特征,研究了沙粒的堆积过程.结果表明:路堤周围流场速度分布沿着风速方向变大... 风沙地区的铁路面临风蚀和沙埋两种危害,严重影响着线路的正常运行.基于欧拉两相流模型,建立了铁路路堤风沙流运动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路堤周围的风沙流分布特征,研究了沙粒的堆积过程.结果表明:路堤周围流场速度分布沿着风速方向变大,且在迎风坡坡肩处最大值增加了25%;沙粒在铁路路堤堆积的过程可分为路堤坡面积沙阶段、路堤顶面积沙阶段、路堤坡面积沙滑落阶段、路堤坡脚积沙阶段;风沙流速度提高时,路堤顶端最大积沙体积分数增加且积沙区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堤 风沙流 沙粒堆积 欧拉两相流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