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铁路隧道智能化建造实现路径探讨 被引量:20
1
作者 田四明 吴克非 +3 位作者 王志伟 王明年 马伟斌 易文豪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过程,隧道智能化建造是当前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归纳总结隧道建造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在概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路隧道总体发展成就基础上,论述了隧道智能化建造的必要性,探讨铁路隧道... 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变革过程,隧道智能化建造是当前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归纳总结隧道建造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在概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铁路隧道总体发展成就基础上,论述了隧道智能化建造的必要性,探讨铁路隧道智能化建造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智能化建造的基本概念与涵盖范围,阐述了功能架构及技术组成,从多源异构地质信息融合及智能判释、围岩质量智能评价、智能化设计理论及方法、智能化施工技术及信息化管控平台等5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发展现状、剖析了存在问题并对应提出了技术提升方向与实现路径。最后围绕建造目标及建造模式两个方面提出了智能化建造愿景,为隧道智能化建设领域的决策者与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与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智能化建造 发展现状 实现路径 愿景
下载PDF
轻轨地下车站主体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伦海 程崇国 +1 位作者 蒋树屏 陈少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5-1721,共7页
重庆轻轨工程临江门车站主体洞室开挖宽度达23.040m,开挖高度达20.578m。车站最小覆盖层厚度为10.5m,属于超浅埋单跨车站工程。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结构采用等截面复合式衬砌,施工采用双侧壁台阶组合法暗挖施工,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 重庆轻轨工程临江门车站主体洞室开挖宽度达23.040m,开挖高度达20.578m。车站最小覆盖层厚度为10.5m,属于超浅埋单跨车站工程。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结构采用等截面复合式衬砌,施工采用双侧壁台阶组合法暗挖施工,工程设计难度大、施工风险高。以该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研究为依托,详细介绍了工程的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主要结构形式、施工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设计 施工 结构 车站
下载PDF
云台山隧道与两端线路路基病害的探地雷达检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新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88,共3页
采用探地雷达对陇海铁路线云台山隧道及两端线路的路基状况和严重翻浆冒泥病害进行了探测,现场提取了翻浆冒泥土样和基床土样并进行了土工试验,根据探测、试验和现场挖探结果,给出了云台山隧道及两端线路的路基表面以下道碴、基床土和... 采用探地雷达对陇海铁路线云台山隧道及两端线路的路基状况和严重翻浆冒泥病害进行了探测,现场提取了翻浆冒泥土样和基床土样并进行了土工试验,根据探测、试验和现场挖探结果,给出了云台山隧道及两端线路的路基表面以下道碴、基床土和基岩之间界面及其与排水沟的深度关系,阐明了翻浆冒泥病害的成因,据此提出了"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基床土与土工膜封闭层"病害整治方案,为该段铁路线路病害的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铁路隧道 路基 病害 翻浆 冒泥 土工试验
下载PDF
水泉湾隧道道床病害整治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先国 《铁道建筑技术》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针对朔黄铁路水泉湾隧道在运营期间部分地段道床出现翻浆冒泥、线路下沉等现象,在对隧道道床病害进行检测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富水地段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道床病害整治的方法、技术措施,道床整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针对朔黄铁路水泉湾隧道在运营期间部分地段道床出现翻浆冒泥、线路下沉等现象,在对隧道道床病害进行检测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富水地段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分布情况。重点介绍了道床病害整治的方法、技术措施,道床整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些技术对今后富水隧道道床病害的整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道床病害 整治技术
下载PDF
扬家坝隧道进口浅埋偏压大跨软弱围岩段施工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凤杰 《中南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98,148,共4页
介绍渝怀铁路杨家坝隧道进口大跨段的施工方案,对地表注浆预加固,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钢格栅加模筑混凝土护拱支护,台阶开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大跨 浅埋偏压 隧道 软弱围岩 地表注浆 护拱 模筑混凝土 支护 施工技术 施工方案
下载PDF
某既有铁路隧道改扩建施工方法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祥勇 《工程建设》 2009年第3期37-41,共5页
介绍了某既有铁路隧道改扩建工程。工程采取弱爆破、强支护、地质超前预报、加强监控量测措施,确保了工程的快速安全施工。
关键词 既有铁路 隧道 改扩建 弱爆破 强支护
下载PDF
基于PointNet++进行附属设施语义分割的隧道收敛变形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卞政 石波 +3 位作者 吴凡 王静 赵凯 杨兴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27-4839,共1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日趋广泛,隧道结构变形引起的地铁安全事故凸显,亟需对运营期隧道进行变形检测。隧道衬砌作为隧道变形分析的研究对象,衬砌内表面存在的大量附属设施影响隧道收敛变形分析精度。为了提高变形分析精度,解决点云处理环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日趋广泛,隧道结构变形引起的地铁安全事故凸显,亟需对运营期隧道进行变形检测。隧道衬砌作为隧道变形分析的研究对象,衬砌内表面存在的大量附属设施影响隧道收敛变形分析精度。为了提高变形分析精度,解决点云处理环节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PointNet++点云语义分割的隧道收敛变形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点云语义分割,对隧道衬砌附属设施进行自动滤除。然后对隧道衬砌进行断面提取,利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对隧道断面点云进行采样,分析隧道收敛变形程度,从Z+F PROFILER 9012A激光断面扫描仪获取山东省济南市地铁盾构隧道点云实测数据上并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大规模隧道衬砌与连接紧密的附属设施分离出来,隧道附属设施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6%,滤波结果较好地保留了隧道衬砌原始形态特征。在对隧道整体和局部收敛变形分析的重复性验证中,测试区间内隧道整体变形精度往返测长半轴平均偏差为1.04 mm,短半轴平均偏差为0.9 mm,测试区间内隧道局部收敛变形往返测标准差最小为0.773 mm,最大为0.938 mm,可以满足隧道收敛变形分析的精度需求。研究结果可以有效提升处理大规模隧道数据的自动化程度,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对运营期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检测或监测有较好的实践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隧道 激光点云 收敛变形分析 点云深度学习 随机抽样一致性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8
作者 陆亦云 杨长清 李俊杰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受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影响,铁路施工存在一定难度,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建设更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充分了解隧道建设的条件和要求,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 受地质条件、环境因素影响,铁路施工存在一定难度,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建设更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充分了解隧道建设的条件和要求,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达到预期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条件 铁路隧道 存在问题 施工技术 策略
下载PDF
数字孪生铁路隧道线路-瓦片-构件多粒度时空数据高效索引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庆 陈俊桦 +6 位作者 郭永欣 丁雨淋 潘岩 赵元祯 刘铭崴 王强 张利国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4-1853,共10页
长大铁路隧道工程采用多工点并行同向或反向掘进等复杂施工组织策略,导致数字孪生三维模型时空分布稀疏、时空重叠度大,已有的时空索引针对连续均匀时空分布特征,难以满足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高效检索需要,制约了数字孪生应用的实时... 长大铁路隧道工程采用多工点并行同向或反向掘进等复杂施工组织策略,导致数字孪生三维模型时空分布稀疏、时空重叠度大,已有的时空索引针对连续均匀时空分布特征,难以满足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高效检索需要,制约了数字孪生应用的实时虚实互馈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隧道数字孪生模型的多维度高效时空索引方法,设计了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关联的铁路隧道三维瓦片数据结构,建立了全局最优解约束的有向包围空间纠偏机制,实现了铁路隧道线路-瓦片-构件多粒度时空索引。利用典型长大铁路隧道孪生模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混合检索时间平均值为135.44 ms,与现有典型时空索引对比,提升了三维空间单一维度与时间-里程混合维度的检索效率,可有效支撑铁路隧道数字孪生三维模型高效时空检索及高性能可视化分析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铁路 铁路隧道 三维瓦片 时空索引 多粒度
原文传递
乘火车旅行经过五指山隧道使旅客所受剂量的变化
10
作者 陈晓秋 李旭彤 +1 位作者 李桃生 杨端节 《铀矿冶》 CAS 2001年第3期179-183,共5页
以乘火车旅行经过五指山隧道使旅客所受剂量的变化 ,来说明五指山隧道建设工程这项实践 ,使得旅客所受年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不仅没有增加 。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辐射照射 天然辐射 集体有效剂量 旅客 五指山隧道
下载PDF
下穿铁路隧道长大管幕施工精度控制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颜振聪 《福建建筑》 2010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厦门杏林大桥主体工程C标段,下穿铁路隧道部分洞顶覆土厚度1.6~2.5m,采用直径299mm管幕超前支护、浅埋暗挖的施工方法。其中,右线管幕最长为110m,管幕起着传递和扩散上部荷载的作用,是整个体系的关键。通过方案比选、机械选型和控制、... 厦门杏林大桥主体工程C标段,下穿铁路隧道部分洞顶覆土厚度1.6~2.5m,采用直径299mm管幕超前支护、浅埋暗挖的施工方法。其中,右线管幕最长为110m,管幕起着传递和扩散上部荷载的作用,是整个体系的关键。通过方案比选、机械选型和控制、定向钻进、锁扣改进等技术措施,成功完成了下穿铁路隧道的长大管幕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铁路隧道 城市隧道 长大管幕 定向钻进 管幕锁扣
下载PDF
TEM法在铁路深埋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蔡少峰 朱光喜 韩永琦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8年第2期187-191,共5页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TEM),受地形及旁侧地质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低阻体反应敏感;更为重要的是其发射、接收均不接地,可以避免其它电磁法或电法接地不良对野外工作的严重影响。使用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对铁路深埋隧道进行工程地...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TEM),受地形及旁侧地质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低阻体反应敏感;更为重要的是其发射、接收均不接地,可以避免其它电磁法或电法接地不良对野外工作的严重影响。使用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对铁路深埋隧道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就笔者所知在国内还是第一次。通过与前期CSAMT法及后期综合测井资料对比,其效果非常明显。同时笔者也发现对电阻率较高的地质体,由于涡旋电流衰减过快,晚期磁场观测不到,其应用效果不佳。通过本次工作,拓展了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对铁路隧道中的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的勘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深埋隧道 工程地质勘察 中心回线瞬变电磁测深法 快速电阻率成像
下载PDF
铁路隧道二次衬砌敲击检查声音特征分析及智能识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磊 刘振奎 +2 位作者 魏晓悦 张昊宇 张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97-2004,共8页
为实现铁路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智能诊断,基于声音识别技术,建立隧道空洞敲击检查声音智能识别模型。收集645段检查锤敲击衬砌的声音样本,运用信号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有空洞和无空洞状态下声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并提取24维梅... 为实现铁路隧道二次衬砌背后空洞智能诊断,基于声音识别技术,建立隧道空洞敲击检查声音智能识别模型。收集645段检查锤敲击衬砌的声音样本,运用信号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有空洞和无空洞状态下声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并提取24维梅尔频率倒谱系数作为机器学习数据集。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经混合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训练后,建立铁路隧道空洞敲击检查声音智能识别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铁路隧道验证其有效性。建立的声音识别模型训练时长为31 s,准确率达95.56%,且能准确对实际工程中的声音样本做出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2种状态下的声音样本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不同状态下短时能量和声纹都出现明显的不同。运用PCA-混合PSO-SVM建立的声音识别模型,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快的训练速度,能够根据敲击检查声音准确判断出隧道背后是否存在空洞,如何根据声音特征判断衬砌背后空洞的大小和深度等,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目前铁路隧道快速无损检测还无法大范围普及,人工检查仍是使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通过研究敲击检查声音智能识别,为隧道智能化诊断做出新的探索,对加快人工检查速度、提高信息化程度和实现无纸化作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工程 声音识别 梅尔频率倒谱系数 主成分分析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城际铁路隧道与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四明 黄胜 陈立保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6,共10页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物和下穿隧道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和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各类工程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桩端嵌入地层性质对建筑物沉降、结构内力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措施影响很大;相对于隧道不同部位的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各不相同,隧道正上方和侧上方45°附近桩基受开挖影响较大;同样地层情况下,盾构法开挖后建筑物的沉降和内力值要比矿山法低;桩基托换对整体沉降的控制要好于加固地层措施,然而桩基托换措施却增大了建筑物局部变形和内力值;建筑荷载作用位置附近隧道段内力会有所增大。因此需要预计各类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隧道 邻近建筑物 沉降 敏感性 工程措施
下载PDF
小半径隧道盾构施工对铁路桥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明芳 李贞贞 +1 位作者 陈家豪 田栋梁 《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完善,单一的直线型隧道已不能满足需求,而新建隧道也不可避免地近接建构筑物,势必危及建构筑物,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基于郑州地区某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小半径隧道盾构施工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完善,单一的直线型隧道已不能满足需求,而新建隧道也不可避免地近接建构筑物,势必危及建构筑物,甚至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基于郑州地区某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小半径隧道盾构施工期间隔离桩防护措施的作用效果,并结合监测数据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隔离桩防护措施下,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会引起地表横向沉降变形,危及铁路线路运营安全;2)在隔离桩防护措施下,小半径盾构隧道施工对铁路桥梁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能有效降低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铁路桥梁变形及其附加内力,有利于铁路线路的运营安全;3)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的对比表明,隔离桩防护措施对于保障铁路线路的运营安全是有效的。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安全穿越铁路桥梁施工提供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盾构施工:小半径隧道 隔离桩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的铁路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低碳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元金 刘永胜 +3 位作者 尹龙 罗占夫 王栋 张继超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为科学评价低碳施工水平,助力铁路隧道工程绿色低碳转型与节能减排,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隧道工程低碳评价体系。以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为研究对象,科学识别碳排放和低碳施工影响因素,建立低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 为科学评价低碳施工水平,助力铁路隧道工程绿色低碳转型与节能减排,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隧道工程低碳评价体系。以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为研究对象,科学识别碳排放和低碳施工影响因素,建立低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计算低碳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建立基于灰色聚类的低碳评价模型,对隧道工程建造过程低碳水平进行评价。以某铁路隧道工程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工程建造过程低碳评价综合聚类系数最大值为0.088,低碳等级为“三星级”,建造过程低碳水平较好。本方法可为“双碳”背景下类似工程低碳评价和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工程 低碳评价 建造过程 组合权重 灰色聚类模型
下载PDF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地质雷达法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超 《建筑技术开发》 2023年第6期65-67,共3页
通过对地质雷达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地质雷达信号处理与地质解释。以某隧道工程作为案例,对地质雷达法的具体应用的检测方案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此为提升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质量提供支持。
关键词 铁路隧道衬砌 质量检测 地质雷达法
下载PDF
下穿铁路隧道“双侧壁六部正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颜振聪 《福建建筑》 2010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厦门杏林大桥主体工程C标段,下穿铁路隧道部分洞顶覆土厚度1.6~2.5m,采用直径299mm管幕超前支护、浅埋暗挖的施工方法。本工程通过方案优选,采取了"双侧壁六部正台阶留核心土法",顺利地完成了下穿铁路隧道的掘进,有效地控制... 厦门杏林大桥主体工程C标段,下穿铁路隧道部分洞顶覆土厚度1.6~2.5m,采用直径299mm管幕超前支护、浅埋暗挖的施工方法。本工程通过方案优选,采取了"双侧壁六部正台阶留核心土法",顺利地完成了下穿铁路隧道的掘进,有效地控制了铁路线路沉降。通过将二衬分为二次模筑施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单元和施工顺序,保证了隧道快速形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铁路隧道 城市隧道 隧道开挖 二次模筑 六部开挖
下载PDF
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风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鲍学英 赵金霞 +1 位作者 班新林 许见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6,共9页
为明确施工过程中风险致因及产生路径,有效减少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风险的发生,运用了DEMATEL、ISM和BN相结合的方法,对桥隧工程技术接口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物理风险、管理者能动风险、环境风险这3个维度提炼了技术接口的风... 为明确施工过程中风险致因及产生路径,有效减少铁路桥隧工程技术接口风险的发生,运用了DEMATEL、ISM和BN相结合的方法,对桥隧工程技术接口的风险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物理风险、管理者能动风险、环境风险这3个维度提炼了技术接口的风险因素;再利用DEMATEL-ISM组合方法并借助专家知识构建层次网络模型,将其映射到BN中,并将专家判断进一步转化为条件概率分布,以量化技术接口风险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强度,确定导致风险发生的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风险发生最接近的原因路径为X_(16)(团队间协作程度)→X_(8)(沟通渠道不合理,信息传递不畅)→X_(1)(不同单位技术参数、尺寸规范等存在差异)→X 4(工程交接预留、预埋等有误)→X_(2)(工程实体无法衔接或空间位置冲突)→Z;发现技术接口的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桥隧工程 技术接口风险 DEMATEL-ISM-BN模型 路径分析
下载PDF
隧道断面激光放样仪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家胜 梁忠诚 谭锡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隧道断面激光放样仪基于嵌入式系统 ,用平移物镜法实现了在开挖断面上的激光点扫描 ,用单透镜准直法对发散角较大的半导体激光器实现了准直 ,满足了放样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自动放样的要求。讨论该仪器硬件。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隧道激光放样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T89C5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