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0N钢轨的廓型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72
1
作者 周清跃 张银花 +4 位作者 田常海 陈朝阳 刘丰收 俞喆 李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针对我国铁路多种型面的车轮在线路上混跑的实际情况,为改善轮轨接触关系,以60 kg&#183;m-1钢、轨(简称60钢轨)为原形,按照尽量少改动原形钢轨几何尺寸的原则,以直线线路钢轨上的轮轨接触光带居中、曲线线路上车轮轮缘贴靠钢轨时形... 针对我国铁路多种型面的车轮在线路上混跑的实际情况,为改善轮轨接触关系,以60 kg&#183;m-1钢、轨(简称60钢轨)为原形,按照尽量少改动原形钢轨几何尺寸的原则,以直线线路钢轨上的轮轨接触光带居中、曲线线路上车轮轮缘贴靠钢轨时形成共形接触为预期目标,以减少轮轨接触应力、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为目的,研究设计具有新轨头廓型的60N钢轨.仿真结果表明:60N钢轨与LM,S1002CN和LMA型面车轮接触时的接触点基本在轨头踏面中心区域;60N钢轨的最大接触应力和最大Mises等效应力与60钢轨相比,分别降低约19 %和13%;当轮对横移量在8mm以内时,无论是与新车轮接触、还是与失稳磨耗车轮接触,60N钢轨的等效锥度基本在0.10~0.15范围内,从而有效改善了轮轨接触关系.铺设60N钢轨的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钢轨在轨距角部位出现飞边、剥离掉块和疲劳核伤,产生的轮轨接触光带在25~30 mm范围内,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无需进行钢轨预打磨廓型设计,大幅度减少了钢轨打磨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打磨钢轨的难度.建议尽快在高速铁路上推广使用60N钢轨,并将其轨头廓型优化成果推广应用以形成统一的钢轨轨头廓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头廓型 钢轨 轮轨匹配 车轮型面
下载PDF
低地板车辆的踏面外形设计及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12
2
作者 沈钢 顾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06-1211,共6页
针对一实际运行中的低地板面轻轨车辆及其轮轨磨耗问题 ,采用接触角反推法设计了优化的独立轮踏面外形 ,并建立了多车体的整列车动态仿真模型及基于SIMULINK的计算模块 ,分析了踏面外形及轮对内侧距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际运... 针对一实际运行中的低地板面轻轨车辆及其轮轨磨耗问题 ,采用接触角反推法设计了优化的独立轮踏面外形 ,并建立了多车体的整列车动态仿真模型及基于SIMULINK的计算模块 ,分析了踏面外形及轮对内侧距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实际运用证明了用接触角设计方法获得的新踏面外形的有效性 .在仿真计算模型中对带摩擦旁承的摇枕模型进行了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轨车辆 踏面外形设计 动力学仿真计算
下载PDF
基于LM_A型面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的高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胡辰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 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和分析LMA型面的车轮在不同磨耗程度下与60N钢轨匹配时高铁车辆直线运行中车轮的等效锥度和轮轨动态接触点位置及平稳性指标,以及曲线通过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横向力、轮对横移量和磨耗功均方根值及车轮表面滚动接触疲劳系数均方根值,并与60钢轨对比。结果表明:LMA型面的磨耗车轮与60N钢轨匹配时,在车辆运行里程达到25万km后,直线运行条件下轮轨动态接触点的横向分布宽度仅为8.2mm,仅约为60钢轨的一半,车辆运行的稳定性优于采用60钢轨时;车辆曲线通过时的轮轨横向力、车轮抗磨耗和疲劳性能也均优于采用60钢轨时;总之,相比60钢轨,不同磨耗程度的车轮与60N钢轨匹配均能保持较好的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轮轨关系 磨耗车轮 钢轨廓形 动力分析 车辆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重载货车作用下固定辙叉心轨磨耗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淼 张军 +1 位作者 鹿广清 马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0-35,共6页
针对大秦铁路75 kg/m钢轨12号高锰钢固定辙叉心轨处的磨耗问题,基于 Kalker简化理论,建立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重载C80型货车侧向通过道岔辙叉区时,不同车轮和道岔型面匹配下的轮轨蠕滑力、轮轨接触斑面积、车轮滚动圆... 针对大秦铁路75 kg/m钢轨12号高锰钢固定辙叉心轨处的磨耗问题,基于 Kalker简化理论,建立车辆-道岔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重载C80型货车侧向通过道岔辙叉区时,不同车轮和道岔型面匹配下的轮轨蠕滑力、轮轨接触斑面积、车轮滚动圆半径与车轮磨耗功率间的关系以及轮轨型面匹配程度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车辆从翼轨行进到心轨时,其标准车轮滚动圆半径的突变值在4~5 mm 之间,相对于标准车轮,磨耗车轮的值降低了50%,对心轨的垂向冲击较小;轮对由翼轨过渡到心轨时,其左右磨耗车轮的滚动圆半径差值小于标准车轮,磨耗车轮的纵向蠕滑力相对标准车轮减低了45%~63%;磨耗功率大小与车轮滚动圆半径以及轮轨型面匹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货车 固定辙叉 心轨磨耗 滚动圆半径 轮轨型面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型面匹配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丽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LMA,S1002CN,XP55这3种典型型面车轮与60,60N和60D这3种廓形钢轨匹配的情况,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等效锥度、Polach指数、轮轨接触带宽变化率和接触点移动速率,分析新轮与新轨匹配和磨耗车轮的型面与钢轨...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LMA,S1002CN,XP55这3种典型型面车轮与60,60N和60D这3种廓形钢轨匹配的情况,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等效锥度、Polach指数、轮轨接触带宽变化率和接触点移动速率,分析新轮与新轨匹配和磨耗车轮的型面与钢轨原始廓形在服役条件下匹配的轮轨三维接触非线性关系,研究轮轨接触非线性关系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1002CN型面车轮时轮轨接触点跳跃最明显,LMA型面车轮时轮轨接触点分布最均匀,XP55型面车轮时轮轨接触带宽最窄,而且新轮与60N和60D钢轨匹配时轮轨接触点较60钢轨更集中在轨头中心处;S1002CN型面磨耗车轮与60钢轨匹配时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的相对增长率均大于与60N和60D钢轨匹配时;在1个镟修周期内,S1002CN型面车轮与3种廓形钢轨匹配时,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滚动圆附近轮轨接触带宽和接触点移动速率均增大,且与60N和60D钢轨匹配时Polach指数由正值变为负值,影响车辆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失稳后的蛇行振动幅值以及车辆蛇行失稳极限环分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 车轮型面 钢轨廓形 车辆动力学 磨耗车轮 高速铁路
下载PDF
普速铁路钢轨打磨对轮轨接触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郭战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在实测普速铁路车轮型面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磨耗特征的车轮型面;采用个性化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方法,对直线和曲线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进行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客车、货车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打磨后廓形对直线和曲... 在实测普速铁路车轮型面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磨耗特征的车轮型面;采用个性化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方法,对直线和曲线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进行设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客车、货车动力学模型,研究钢轨打磨后廓形对直线和曲线区段上轮轨接触关系和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现场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按照钢轨优化廓形打磨后,直线区段钢轨光带宽度为30 mm左右,轮轨接触点集中分布在轨顶中心附近区域,车辆运行稳定性和横向平稳性均得到明显改善;曲线区段上股钢轨轮轨接触位置的分布更为合理,轨侧轮轨接触概率有所减小,轮轨冲角减小4.2%~5.4%,纵向蠕滑率下降49.3%~50.3%,钢轨侧磨速率下降32%~65%。现场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表明钢轨廓形优化和打磨能够有效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钢轨打磨 车轮型面 钢轨廓形 轮轨接触关系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高速铁路60N钢轨的车辆动力性能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晓川 王平 +2 位作者 徐井芒 王健 陈嵘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0-3947,共8页
为比较高速铁路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的车辆动力性能,首先基于空间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接着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仿真分析,数值计算... 为比较高速铁路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的车辆动力性能,首先基于空间轮轨接触几何算法分析不同工况下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接着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不同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车辆曲线通过性能等进行仿真分析,数值计算中,主要考虑LM,LMA和S1002 3种车轮型面和轨距由1 433 mm变化到1 437 mm的工况。计算结果表明: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其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车辆动力性能差异较大;LMA的车辆运行平稳性最好,但曲线通过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轮轨侧磨,S1002的车辆运行平稳性最差,但曲线通过能力最好,较容易发生轮轨垂磨;60 N钢轨与不同车轮型面匹配时,应从静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动态车辆轨道相互作用2个方面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轮廓 车轮踏面 轨距 轮轨接触 车辆动力性能
下载PDF
高速铁路辙叉区钢轨打磨廓形设计方法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凤涛 吴涛 +5 位作者 杨洋 庞华飞 邹亮 翁涛涛 王松涛 邓卓鑫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以心轨顶宽20、35、50 mm处的辙叉区钢轨关键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NURBS曲线理论建立辙叉区钢轨廓形重构方法;以关键截面钢轨廓形上若干型值点为设计变量,以打磨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和脱轨系数的降低为目标,以钢轨廓形几何特征和降低钢轨... 以心轨顶宽20、35、50 mm处的辙叉区钢轨关键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NURBS曲线理论建立辙叉区钢轨廓形重构方法;以关键截面钢轨廓形上若干型值点为设计变量,以打磨材料去除量的减少和脱轨系数的降低为目标,以钢轨廓形几何特征和降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为约束条件,设计出18号道岔辙叉区钢轨经济性打磨廓形;建立了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轮轨接触应力与动力学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的打磨廓形接触点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轮轨接触几何特性;钢轨打磨材料去除量在2号截面处降低了17.2%;各截面Mises应力分别降低了8.7%、8.3%和11.5%,轮轨接触应力降幅分别为12.9%、15.8%和18.0%;列车逆侧向过岔时,轮轨横向力与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分别降低了10.3%和15.6%,脱轨系数与轮重减载率分别降低了8.1%和10.6%,疲劳因子降低了12.2%。可见,优化廓形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以及辙叉区钢轨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车辆系统动力学 轮轨关系 轮轨接触 NURBS曲线理论 打磨廓形
原文传递
Wheel-rail Profiles Matching Design Considering Railway Track Parameters 被引量:6
9
作者 CUI Dabin LI Li +1 位作者 JIN Xuesong LI L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10-417,共8页
The profile of wheel/rail has great concern with the vehicle running safety, the wheel/rail wear and th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between wheel and rail, due to its severer impact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both the ra... The profile of wheel/rail has great concern with the vehicle running safety, the wheel/rail wear and the rolling contact fatigue between wheel and rail, due to its severer impact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both the railway vehicle/track, and the wheel/rail rolling contact status. However, recent studies in this respect are mainly explored in reverse methods, where track parameters are predetermined and invariable during the optimizing proces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a wheel-rail profiles matching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multi-parameter, through optimizing wheel/rail profile under different rail cants and track gauges, based on the existed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normal gap of wheel/rail.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also,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reverse methods, be called "forward solution method" in which the riding comfort, wheel unloading rate and wheel/rail contact stress of the speed-up railway passenger car a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a vehicle-track coupling dynamic model, with the range of the rail cant varying from 1/20 to 1/40 and the rail gauge from 1 433 mm to 1 441 mm.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status of the pairs of contact points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and the contact stress can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a great influence is exposed by the rail cant and track gauge on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high speed passenger car, and an optimal vehicle dynamics behavior are obtained with the optimized wheel/rail profile when the rail cant is 1/30 and the track gauge is 1 435 mm.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wheel-rail profiles matching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multi-par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el profile OPTIMIZATION dynamic behavior rail cant track gauge
下载PDF
轮对与轨道接触几何学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定贤 沈钢 +1 位作者 洪晓频 傅佩喜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4-61,共18页
在概括地介绍了轮对和钢轨横断面外形的测量和接触几何学参数的计算后,本文进一步介绍了将这种测量和分析方法加以具体应用的几个实例。这些实例取自课题组在过去五年中的实践,其中包括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曲线轨道上钢轨严重侧磨... 在概括地介绍了轮对和钢轨横断面外形的测量和接触几何学参数的计算后,本文进一步介绍了将这种测量和分析方法加以具体应用的几个实例。这些实例取自课题组在过去五年中的实践,其中包括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曲线轨道上钢轨严重侧磨的治理以及磨耗形车轮路面的开发等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学 轮对 轨道
下载PDF
重载铁路钢轨轨底坡对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越 肖宏 金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出发,分析了不同轨底坡下重载铁路机车JM3型踏面、货车LM型踏面与CHN75钢轨的匹配状态及其对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轨底坡1/40条件下2种车轮踏面与CHN75钢轨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对都分布在钢轨顶... 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出发,分析了不同轨底坡下重载铁路机车JM3型踏面、货车LM型踏面与CHN75钢轨的匹配状态及其对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轨底坡1/40条件下2种车轮踏面与CHN75钢轨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对都分布在钢轨顶面与车轮踏面中心的接触区,磨耗分布较均匀,而且轨底坡的变化对于轮缘磨耗影响不大;2种车轮踏面的纵向、横向蠕滑力均随轨底坡减小而增大;LM型踏面轨底坡取1/20时接触斑面积最大,最大法向接触应力最小,钢轨的磨耗和疲劳损伤程度最轻;JM3型踏面轨底坡取1/40时接触斑面积变化较小,不会出现法向接触应力激增的情况,有利于铁路长期保持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滚动接触 数值模拟 轨底坡 蠕滑力 车轮型面
下载PDF
客车车轮型面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成棣 王成国 刘金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4,共8页
分别以与轮轨磨耗指数、临界速度和轮轨横向力相关的3个函数为目标函数,以圆弧型车轮型面的圆弧半径和圆心坐标为设计变量,以Nadal脱轨系数最大值不超过GB 5599—85标准规定的1.0、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不超过车轮材料剪切强度3倍和车轮滚... 分别以与轮轨磨耗指数、临界速度和轮轨横向力相关的3个函数为目标函数,以圆弧型车轮型面的圆弧半径和圆心坐标为设计变量,以Nadal脱轨系数最大值不超过GB 5599—85标准规定的1.0、轮轨最大接触应力不超过车轮材料剪切强度3倍和车轮滚动接触疲劳因子小于0的要求为约束条件,给出了铁路客车车轮型面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欧洲ERRI 200 km.h-1标准客车为例,利用铁道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2005/Rail建立铁路客车动力学模型,并用给出的型面优化模型对其LMa车轮型面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踏面型面优化后的车辆临界速度提高约50%,车辆通过曲线时的轮轨磨耗指数下降约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车轮型面 多目标优化模型 临界速度 磨耗指数 轮轨横向力
下载PDF
成贵客专动车组异常抖动原因分析及治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继军 孙建峰 +3 位作者 王军平 钟浩 胥夕明 谭皓尹 《中国铁路》 2020年第2期70-75,共6页
针对成贵客专某型动车组出现的异常抖动问题,现场对动车组异常抖动区段的轨面状态、钢轨廓形进行调查,结合轨面状态、实测车轮踏面及实测发生抖车工况的动车组车体加速度测试结果,从轮轨关系角度分析动车组发生异常抖动的原因。成贵客... 针对成贵客专某型动车组出现的异常抖动问题,现场对动车组异常抖动区段的轨面状态、钢轨廓形进行调查,结合轨面状态、实测车轮踏面及实测发生抖车工况的动车组车体加速度测试结果,从轮轨关系角度分析动车组发生异常抖动的原因。成贵客专动车组出现异常抖动主要发生在车站道岔区段,原始廓形为60轨,长期未进行廓形修整导致钢轨廓形不良、轨头扁平,与实测磨耗车轮匹配时锥度过大,引起轮轨关系恶化,蛇行运动能量急剧增大。通过廓形打磨,钢轨廓形得到有效修复,钢轨光带分布合理,轮轨关系得到有效改善,动车组异常抖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贵客专 动车组 异常抖动 轮轨关系 廓形不良 磨耗车轮 廓型打磨
下载PDF
采煤机齿轨轮齿形优化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娄伶俐 贾龙 《煤矿机电》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MG2210-WD型采煤机齿轨轮和销排啮合运动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分别比较了齿轨轮齿形优化前后对齿轮弯曲应力、接触应力、啮合平稳性和啮合位置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改进后的齿形在以上几个参数方面优于原齿形...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MG2210-WD型采煤机齿轨轮和销排啮合运动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分别比较了齿轨轮齿形优化前后对齿轮弯曲应力、接触应力、啮合平稳性和啮合位置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改进后的齿形在以上几个参数方面优于原齿形。最后建立了齿轨轮齿形优化设计检验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齿轨轮 齿廓
下载PDF
轨底坡耦合车轮动态型面下地铁轮轨接触特性
15
作者 朱爱华 李嘉祺 +2 位作者 孟宇轩 杨建伟 白堂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6,共7页
为探究地铁车轮型面动态变化与轨底坡设置的关系,跟踪测试了运行里程5万、8万、14万公里车轮磨耗型面,研究轨底坡耦合车轮动态型面时的轮轨接触特性;以车辆动力学理论为依据,根据实测地铁车辆参数,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轮轨接... 为探究地铁车轮型面动态变化与轨底坡设置的关系,跟踪测试了运行里程5万、8万、14万公里车轮磨耗型面,研究轨底坡耦合车轮动态型面时的轮轨接触特性;以车辆动力学理论为依据,根据实测地铁车辆参数,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建立了轮轨滚动接触计算模型;以轮轨接触点和接触位置、滚动圆半径差、接触角、等效锥度、蠕滑率、接触斑面积和最大接触压力作为轮轨接触几何和力学性能指标,分析轨底坡耦合车轮动态型面对轮轨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M标准型面和5万公里车轮磨耗型面与1/20轨底坡匹配时轮轨接触点分布均匀;随着运行里程增加,车轮磨耗型面变化,轮轨接触恶化,轮对横移量4 mm下,8万和14万公里车轮磨耗型面与1/20轨底坡匹配时各指标出现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轮轨接触特性 模型试验 轨底坡 车轮型面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个性化设计廓形打磨钢轨在高速铁路小半径曲线波磨病害整治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翼 《铁道技术监督》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我国某高速铁路半径为1 600 m曲线下股钢轨波磨病害严重,采用传统方式打磨后,波磨病害在4个月后再次产生。以现场实测钢轨廓形为基础,分别对该曲线上股、下股廓形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个性化设计廓形打磨钢轨后,钢轨波磨产生周期延长至... 我国某高速铁路半径为1 600 m曲线下股钢轨波磨病害严重,采用传统方式打磨后,波磨病害在4个月后再次产生。以现场实测钢轨廓形为基础,分别对该曲线上股、下股廓形进行个性化设计。采用个性化设计廓形打磨钢轨后,钢轨波磨产生周期延长至8个月。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计算,得出如下结论:较传统方式打磨,采用个性化设计廓形打磨钢轨,在轮对横移量为0~9 mm时的轮轨接触轮径差均得到不同程度增大;轮对横移量为6 mm时的轮轨接触锥度由0.087提升至0.133,提升了53%,车轮通过曲线能力明显增加;轮轨接触点均匀分布于轨面,在蛇行运动过程中,接触点在轨面均匀移动,跳跃少;曲线下股蠕滑率平均值的变化率下降89.6%,蠕滑率变化范围的变化率下降80.9%,轮轨运动更接近于纯滚动,轮轨接触状态更加稳定,对延长钢轨波磨病害产生周期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磨耗 波形磨耗 小半径曲线 轮轨接触 钢轨廓形
下载PDF
城市轨道车轮结构振动-声辐射一体化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文永蓬 刘跃杰 +1 位作者 周月 圣小珍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为了降低城市轨道车辆的车轮结构噪声,以服役的双S型辐板车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振动与声辐射融合的城市轨道车轮结构噪声优化模型,获得了一种自上而下呈不等厚特征辐板的新型降噪车轮廓形,提出了以轨道车轮辐板区域为设计域的车轮... 为了降低城市轨道车辆的车轮结构噪声,以服役的双S型辐板车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振动与声辐射融合的城市轨道车轮结构噪声优化模型,获得了一种自上而下呈不等厚特征辐板的新型降噪车轮廓形,提出了以轨道车轮辐板区域为设计域的车轮结构振动-声辐射一体化优化方法;将整个辐板区域确定为设计域,分别设定编码规则、选择规则、交叉规则和变异规则,使振动-声辐射优化目标函数逐渐收敛,从而进化为较优的降噪车轮廓形,实现轨道车轮振动-声辐射结构优化设计;利用成熟有限元工具获得优化车轮的静强度、疲劳强度和振动声辐射性能,进一步验证双S型辐板车轮新型结构噪声优化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车轮结构振动-声辐射一体化优化方法适用于降噪车轮的结构廓形优化,优化后车轮峰值声功率级较原双S型辐板车轮降低了4.26 dB(A),在0~5000 Hz频段范围内声功率级峰值处降噪效果明显;从辐板结构特征上看,双S型辐板车轮的辐板由优化前的基本等厚辐板进化为不等厚辐板,车轮辐板的不等厚特征有利于降低车轮的声辐射水平,从车轮的经济和降噪性能兼顾的角度,建议采用不等厚辐板车轮廓形作为轨道车轮降噪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车辆 车轮 噪声 结构优化 声辐射 车轮廓形
原文传递
机车车轮踏面轮廓镟修在机测量与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飞 梁霖 +2 位作者 王建民 赵斌 徐光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2,共8页
轨道机车车轮轮廓非圆化是影响机车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机车车轮踏面形貌的在线镟修及测量,结合新型国产不落轮对镟修机床研发,研究机车车轮踏面轮廓在机测量与评价方法,并开发基于机床数控系统的嵌入式车轮踏面轮廓在机测量... 轨道机车车轮轮廓非圆化是影响机车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针对机车车轮踏面形貌的在线镟修及测量,结合新型国产不落轮对镟修机床研发,研究机车车轮踏面轮廓在机测量与评价方法,并开发基于机床数控系统的嵌入式车轮踏面轮廓在机测量系统。就车轮踏面在机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方法、车轮中心定位以及评价分析方法等进行重点探讨。研究车轮踏面轮廓动态提取与分离方法,以提升测量装置的在线测量精度。通过阶次细化分析方法增强低数阶物理分辨率及评价准确性,以达到提高非圆化评价精度的目的。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在机测量系统重复测量精度达到微米级,研究可有效改善机车车轮轮廓的在机测量与评价,同时可进一步提升不落轮对镟修机床的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机车 车轮轮廓 非圆化 不落轮对镟修机床 在机测量
下载PDF
铁路道岔直尖轨主要组合断面打磨廓形优选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逸航 胡伟豪 肖乾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138,共8页
针对现如今铁路道岔直尖轨主要组合断面打磨廓形较为单一问题,对1180组道岔尖轨主要组合断面开展调查分析,将现场测试的组合断面廓形进行离散化处理,处理后的廓形竖向分成6个大区域,随后对各区域的垂向偏差值进行归一化分析,由正态分布... 针对现如今铁路道岔直尖轨主要组合断面打磨廓形较为单一问题,对1180组道岔尖轨主要组合断面开展调查分析,将现场测试的组合断面廓形进行离散化处理,处理后的廓形竖向分成6个大区域,随后对各区域的垂向偏差值进行归一化分析,由正态分布理论得到道岔关键断面偏差范围.然后对6个大区域中每个区域横向进一步均分成10个小区域,基于算术平均法对每个区域进行代表点选取,通过多段多项式拟合算法对多个曲线进行拟合,最终设计得到10组道岔尖轨打磨优选廓形.通过动力学仿真及现场试验验证优选廓形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列车通过尖轨打磨组合断面优化廓形磨耗特性及列车横向运行稳定性优于列车通过尖轨全新组合廓形,打磨前横向及垂向加速度均值分别为1.59 g、0.56 g,打磨后横向及垂向加速度均值分别为1.52 g、0.53 g,轨检车平稳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轮轨关系 动力学特性 廓形优化 等效锥度
下载PDF
尖轨几何参数对轮轨弹塑性接触的影响
20
作者 李超 张军 李霞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5-19,共5页
为研究尖轨几何参数对尖轨磨耗的影响,以轮轨型面测量仪在大秦线上测得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LM型货车车轮与CHN75钢轨12号单开道岔曲线尖轨接触问题,详细的分析了不同轨底坡和尖轨轨头型面等多种工况下车轮... 为研究尖轨几何参数对尖轨磨耗的影响,以轮轨型面测量仪在大秦线上测得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三维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LM型货车车轮与CHN75钢轨12号单开道岔曲线尖轨接触问题,详细的分析了不同轨底坡和尖轨轨头型面等多种工况下车轮与尖轨接触等效应力和接触斑变化.计算结果表明,1∶40轨底坡尖轨最大等效应力在不同位置变化波动较小,且应力值较小,更有利于LM踏面和尖轨接触时降低接触应力,减缓尖轨磨耗;型面改进优化后的尖轨各个位置接触斑面积得到大幅度提高,部分位置接触应力降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滚动接触疲劳伤损和尖轨磨耗.计算结果为尖轨几何参数优化及设计,减轻尖轨磨耗,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轨 有限元 轮轨接触 轨底坡 型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