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增强-VUV灯单光子/化学电离复合离子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平 花磊 +3 位作者 谢园园 蒋吉春 侯可勇 李海洋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I0007,共8页
微型VUV放电Kr灯因体积小巧、功耗低,适合作为现场/便携式质谱的光电离源,但是该光源存在光强弱、照射区域离子利用率低等缺点,制约了质谱的灵敏度。本工作基于射频四极杆电场聚焦离子传输的原理,发展了射频增强-单光子/化学电离复合离... 微型VUV放电Kr灯因体积小巧、功耗低,适合作为现场/便携式质谱的光电离源,但是该光源存在光强弱、照射区域离子利用率低等缺点,制约了质谱的灵敏度。本工作基于射频四极杆电场聚焦离子传输的原理,发展了射频增强-单光子/化学电离复合离子源技术,通过改善离子源传输效率和引入化学电离方式,进一步提高了VUV光电离源质谱的灵敏度。相比单光子电离,射频增强复合电离方式的灵敏度提高了26倍。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复合离子源的质谱对苯、甲苯、对二甲苯的最低检出限(S/N=3)分别可达约52、53、71 ng/m^3。结果显示,射频增强-VUV灯单光子/化学电离复合离子源的体积小巧,灵敏度高,适合用作现场/便携质谱的离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电离 化学电离 质谱 射频增强 离子源
下载PDF
类金刚石膜结构的红外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程宇航 吴一平 +3 位作者 陈建国 乔学亮 谢长生 孙育斌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8-512,共5页
采用直流-射频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类金刚石薄膜,用Fourier透射谱和吸收谱对类金刚石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类金刚石膜中大部分碳原子以sp3组态存在.结合在膜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形成sp3C—CH2,sp... 采用直流-射频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出类金刚石薄膜,用Fourier透射谱和吸收谱对类金刚石膜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类金刚石膜中大部分碳原子以sp3组态存在.结合在膜中的氢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形成sp3C—CH2,sp3C—CH3和sp2C—CH2基,其含量以sp3C—CH2基为主.增加Ar气分压与提高极板负偏压对类金刚石膜结构产生的影响是相似的,增大极板负偏压或Ar气的含量将减小类金刚石膜中sp3/sp2比值和H的含量以及CH2基的含量,同时增加薄膜的交联,减少聚合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结构 红外光谱 气相沉积
下载PDF
从P-a-SiC:H到P-μc-Si:H过程中材料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锋 赵颖 +4 位作者 张晓丹 孙建 魏长春 任慧智 耿新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5,共4页
采用RF PECVD方法,在P a SiC:H薄膜沉积技术基础上,通过逐步减小碳、硼的掺杂浓度,增大氢稀释率,使材料从非晶态向微晶态转变,在获得本征微晶材料之后,再逐步增大硼掺杂浓度,得到P型微晶硅薄膜材料(暗电导率为5.22×10-3S/cm,光学... 采用RF PECVD方法,在P a SiC:H薄膜沉积技术基础上,通过逐步减小碳、硼的掺杂浓度,增大氢稀释率,使材料从非晶态向微晶态转变,在获得本征微晶材料之后,再逐步增大硼掺杂浓度,得到P型微晶硅薄膜材料(暗电导率为5.22×10-3S/cm,光学带隙大于2.0eV)。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碳、硼抑制材料晶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材料 微晶硅 非晶硅碳 光学带隙 电导率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SiN_x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潘永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7-1101,共5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N2和SiH4作为反应气体,在P型硅基片上进行SiNx薄膜的沉积.使用椭偏仪对薄膜厚度和光学常量进行了测量,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SiNx薄膜的化学键合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片温度、射频功率以...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以N2和SiH4作为反应气体,在P型硅基片上进行SiNx薄膜的沉积.使用椭偏仪对薄膜厚度和光学常量进行了测量,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SiNx薄膜的化学键合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基片温度、射频功率以及N2和SiH4的气体流量比率等实验工艺参量对薄膜沉积速率和光学常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沉积的SiNx薄膜是低含氢量的SiNx薄膜,折射率在1.65~2.15之间,消光系数k在0.2~0.007之间,当SiNx薄膜为富氮时k≤0.01,最高沉积速率高达6.0nm/min,N2和SiH4气体流量比率等于10是富硅和富氮SiNx薄膜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薄膜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光学常量
下载PDF
nc-Si:H/c-Si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本征硅薄膜钝化层的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乔治 解新建 +4 位作者 薛俊明 刘辉 梁李敏 郝秋艳 刘彩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7-1214,共8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在低温、低功率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本征硅薄膜,研究了硅烷浓度(CS)对薄膜微结构、光电特性及表面钝化性能的影响.将本征硅薄膜作为钝化层应用到氢化纳米晶硅/晶硅(nc-Si:H/c-Si)...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在低温、低功率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本征硅薄膜,研究了硅烷浓度(CS)对薄膜微结构、光电特性及表面钝化性能的影响.将本征硅薄膜作为钝化层应用到氢化纳米晶硅/晶硅(nc-Si:H/c-Si)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中,研究了硅烷浓度和薄膜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硅烷浓度的降低,本征硅薄膜的晶化率、氢含量、结构因子、光学带隙和光敏性等都在过渡区急剧变化;本征硅薄膜的钝化性能由薄膜的氢含量及氢的成键方式决定.靠近过渡区的薄膜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和光敏性,氢含量最高,带隙态密度低,且主要以Si H形式成键,对硅片表现出优异的钝化性能,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大幅提高.但是,当薄膜的厚度过小时,会严重影响其钝化质量.本实验中,沉积本征硅薄膜的最优硅烷浓度为6%(摩尔分数),且当薄膜厚度为~8 nm时,所制备电池的性能最好.实验最终获得了开路电压为672 m V,短路电流密度为35.1 m A·cm-2,填充因子为0.73,效率为17.3%的nc-Si:H/c-Si SHJ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硅薄膜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界面钝化 少子寿命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下载PDF
取向碳纳米管阵列的等离子体复合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易明 张海燕 +3 位作者 朱清锋 陈雨婷 陈列春 杨大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0-474,共5页
采用热丝和射频等离子体复合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用旋涂法制备负载催化剂的硅片衬底,以CH4为碳源制备出取向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还原时间和不同N i(NO3)2浓度下制备的催化剂基片和取向碳纳米管阵列薄膜进行形貌分析... 采用热丝和射频等离子体复合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用旋涂法制备负载催化剂的硅片衬底,以CH4为碳源制备出取向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还原时间和不同N i(NO3)2浓度下制备的催化剂基片和取向碳纳米管阵列薄膜进行形貌分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碳纳米管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H2-N2气氛中热还原后硅片上的催化剂粒径均匀,排列致密,利用该法制备的碳纳米管为竹节型多壁碳纳米管,管径分布均匀,管长约5μm.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垂直于硅片衬底生长,生长排列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取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碳纳米管阵列 热丝射频等离子体复合化学气相沉积 旋涂法
下载PDF
射频PECVD方法生长含氢非晶碳膜的结构及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明 蔺增 +1 位作者 王凤 巴德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45-1748,共4页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含氢非晶碳膜.采用Raman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在栓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薄膜在不同载荷与滑动速度下的摩擦学...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含氢非晶碳膜.采用Raman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研究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在栓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薄膜在不同载荷与滑动速度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含氢非晶碳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特征,薄膜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薄膜与不锈钢球对磨时显示出良好的抗磨减摩性能;薄膜的抗磨减摩性能同对磨件表面上形成的转移膜以及摩擦过程中薄膜结构的石墨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含氢非晶碳膜 结构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High rate deposition of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films by high-pressure radio frequenc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被引量:1
8
作者 ZHOU BingQing ZHU MeiFang +4 位作者 LIU FengZhen LIU JinLong ZHOU YuQin LI GuoHua DING K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371-377,共7页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μc-Si:H)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high- pressure radio-frequency (13.56 MHz)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f-PECVD) with a screened plasma. The deposition rate ... Hydrogenate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μc-Si:H)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by high- pressure radio-frequency (13.56 MHz)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f-PECVD) with a screened plasma.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crystallinity varying with the deposition pressure, rf power, hydrogen dilution ratio and electrodes distance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optimizing the deposition parameters the device quality μc-Si:H films have been achieved with a high deposition rate of 7.8 /s at a high pressure. The Voc of 560 mV and the FF of 0.70 have been achieved for a single-junction μc-Si:H p-i-n solar cell at a deposition rate of 7.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frequenc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f-PECVD)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FILM high rate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Radiofrequency field enhanced chemical ionization with vacuum ultraviolet lamp for miniatur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被引量:1
9
作者 Lijuan Zhou Jichun Jiang +5 位作者 Kun Zhao Jinxu Li Chenxin Wu Haiyang Li Di Tian Keyong Ho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07-710,共4页
It is difficult to rapidly and on-line detect trac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miniature massspectrometry due to its limited sampling volume at slow pumping speed.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new radiofrequency f... It is difficult to rapidly and on-line detect trac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miniature massspectrometry due to its limited sampling volume at slow pumping speed.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new radiofrequency field enhanced chemical ionization source (RF-ECI) with vacuum ultraviolet (VUV)lamp by coupling radiofrequency electric field and direct-current field togeth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benzene, toluene, hydrogen sulfide and other compounds increased by 2-3orders of magnitude under the introduction of RF-ECI comparing to traditional single photon ionization(SPI).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gent ion of O2+ realized the charge transfer reaction chemical ionization,and the RF-ECI effectively expanded the detection range of the VUV lamp based SPI. The VUV lamp hasinherent advantages in the on-site analytical instrument for its small size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and the VUV lamp based RF-ECI miniatur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TOFMS) has a limit-of-detection for H2S as low as 0.0571 mg/m3,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 used widely in the field of on-site rapidanalv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frequency field enhanced chemical ionization Vacuum ultraviolet lamp Single photon ionization Miniatur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On site analysis
原文传递
微晶硅薄膜材料的沉积以及微结构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林睿 周炳卿 +1 位作者 张丽丽 李海泉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在较高的射频功率和沉积气压条件下,通过改变硅烷浓度和衬底温度等参数,以Corning7059玻璃为衬底制备微晶硅薄膜材料。通过拉曼光谱和光暗电导的测试等方法对薄膜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 采用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在较高的射频功率和沉积气压条件下,通过改变硅烷浓度和衬底温度等参数,以Corning7059玻璃为衬底制备微晶硅薄膜材料。通过拉曼光谱和光暗电导的测试等方法对薄膜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沉积参数对微晶硅薄膜材料的微结构以及光电特性的影响,并讨论了它们的相关性。解释了结构与光电特性的变化规律,以表面扩散的机理讨论了结晶过程。实验表明,硅烷浓度和衬底温度这两个参数对于微晶硅薄膜材料的微结构及其光电特性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参数之间存在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硅薄膜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微结构 光电特性
下载PDF
纳米硅粒子的表面氧化及其光致发光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威 徐焕钦 +3 位作者 徐艳梅 王新占 路万兵 傅广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7-352,共6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晶硅粒子,并对其溶液发光的稳态和瞬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稳态光致发光结果显示,新制备的纳米硅粉体表现为峰值位于440 nm附近的蓝色发光,经长时间氧化后,该波段发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出...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晶硅粒子,并对其溶液发光的稳态和瞬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稳态光致发光结果显示,新制备的纳米硅粉体表现为峰值位于440 nm附近的蓝色发光,经长时间氧化后,该波段发光强度显著增强,并且出现另一峰值位于750 nm附近的红色发光带。不同波长激发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谱的分析表明,纳米硅粒子蓝色发光归因于粒子内部载流子的带-带跃迁过程,衰减时间在纳秒量级,氧化造成该波段发光衰减时间常数增加。氧化后出现的红色发光来源于载流子经由表面缺陷态的辐射复合,该发光衰减寿命微秒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粒子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光致发光
下载PDF
磁激励RF-PECVD法低温制备类金刚石薄膜及其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琦 杨保和 朱珊珊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32-1336,共5页
采用磁激励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M-RF-PECVD)方法,室温下分别在玻璃和Si(100)衬底上制备类金刚石(DLC)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Raman光谱对不同沉积条件下制备的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强为30... 采用磁激励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M-RF-PECVD)方法,室温下分别在玻璃和Si(100)衬底上制备类金刚石(DLC)薄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Raman光谱对不同沉积条件下制备的薄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强为30 Pa、入射功率为50 W、CH4/Ar=5/90、衬底温度为40℃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含氢DLC薄膜表面平整、结构致密,膜基结合度良好,薄膜中以sp3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激励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 低温 类金刚石(DLC) 声表面波(SAW) 气体传感器
原文传递
过渡区p型氢化硅氧薄膜结构和光电特性的研究
13
作者 李同锴 徐征 +2 位作者 赵谡玲 徐叙瑢 薛俊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35-242,共8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二氧化碳(CO_2)、氢气(H_2)、硅烷(SiH_4)和乙硼烷(B_2H_6)作为气源,制备出一系列p型氢化硅氧薄膜.利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暗电导测试,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流量对薄膜材料结构和...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二氧化碳(CO_2)、氢气(H_2)、硅烷(SiH_4)和乙硼烷(B_2H_6)作为气源,制备出一系列p型氢化硅氧薄膜.利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暗电导测试,研究了不同二氧化碳流量对薄膜材料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从纳米晶相向非晶相转变的过渡区P层.研究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流量从0增加到1.2 cm^3·min^(-1),拉曼光谱的峰值位置从520 cm^(-1)逐渐移至480 cm^(-1).材料红外光谱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流量的增加,薄膜中的氧含量逐渐增加,氢键配置逐渐由硅单氢键转换为硅双氢键.P层SiO:H薄膜电导率从3S/cm降为8.3×10^(-6)S/cm.所有p型SiO:H薄膜的光学带隙(Eopt)都在1.82—2.13 eV之间变化.在不加背反射电极的条件下,利用从纳米晶相向非晶相转变的过渡区P层作为电池的窗口层,且在P层和I层之间插入一定厚度的缓冲层,制备出效率为8.27%的非晶硅薄膜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过渡区p层 硅氧薄膜 光学带隙
下载PDF
Ni/MgO催化剂下碳纳米管的生长特性
14
作者 孙佳 李明吉 +2 位作者 李红姬 黄保坤 杨保和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5-859,共5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RF-PECVD),以Ni/MgO为催化剂,在Si基片上生长了碳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Raman光谱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对不同的MgO含量下制备的碳纳米管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RF-PECVD),以Ni/MgO为催化剂,在Si基片上生长了碳纳米管,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Raman光谱以及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对不同的MgO含量下制备的碳纳米管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gO含量的增加,从碳纳米洋葱转化为碳纳米管,其直径逐渐变小、均匀,碳纳米管纯度提高,结晶性能越好;碳纳米管顶端形成开口或闭口的碳洋葱纳米结构,而管的主干区域则存在催化剂,并且随着MgO含量的增加,呈现纳米颗粒转化为纳米线的趋势;MgO含量为50%时,部分碳纳米管的外壁剥离,形成了单原子石墨层,长度达到7nm,并在碳纳米管内部填充了Ni纳米线,其长度有6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射频等离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 NI MGO
原文传递
硼掺杂比对p型微晶硅薄膜生长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李新利 马战红 +3 位作者 任凤章 柳勇 孙浩亮 卢景霄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63-767,共5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硼不同掺杂比系列的p型微晶硅薄膜。采用光发射谱仪对薄膜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原位表征,采用喇曼光谱和椭圆偏振光谱仪对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硼掺杂比的增加,SiH*,Hα和H...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硼不同掺杂比系列的p型微晶硅薄膜。采用光发射谱仪对薄膜的沉积过程进行了原位表征,采用喇曼光谱和椭圆偏振光谱仪对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硼掺杂比的增加,SiH*,Hα和Hβ的发射峰强度都呈现出先快速减小然后达到稳定状态的特点。在硼小剂量掺杂时,硼的催化作用促进了薄膜的晶化;但是随着硼掺杂比的进一步增加,薄膜的晶化率下降。在薄膜生长过程中,薄膜的沉积速率和生长指数β均随掺杂比的增加而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硼不仅促进了薄膜生长还加速了薄膜的粗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微晶硅薄膜 硼掺杂 原位表征 生长机理
下载PDF
射频等离子体功率参数对硅基发光薄膜生长与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邵宇光 杨沁玉 +4 位作者 王德信 石建军 徐金洲 郭颖 张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SiH4和Ar的混合气体为源气体,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硅基发光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利用发射光谱(OES)对薄膜等离子体生长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射频功率的增加,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Hβ谱线强度激增,薄膜的红外光谱中Si—O键在1095cm-1处振动吸收峰强度减小,Si—Si键在613cm-1处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加,说明射频功率增加加剧了硅烷的裂解与氧化硅的还原,提高了薄膜结晶度和纳米晶粒的融合度,并降低了沉积薄膜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 硅基发光薄膜 生长与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