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君 王义刚 +1 位作者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研究 遥感影像分析 粒度特征 东沙 辐射沙脊群
下载PDF
江苏海洋环境与沿海经济发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大奎 《水资源保护》 CAS 2003年第6期19-21,共3页
根据多年对江苏省海岸研究,提出江苏淤泥质平原岸外古长江三角洲受潮流辐射改造,形成岸外海底沙脊群及沙脊之间的潮流通道,经多种方法研究测算,得出其中主要的潮流通道具有稳定性、良好的地质基础、古地理条件及强大的动力条件的结论,... 根据多年对江苏省海岸研究,提出江苏淤泥质平原岸外古长江三角洲受潮流辐射改造,形成岸外海底沙脊群及沙脊之间的潮流通道,经多种方法研究测算,得出其中主要的潮流通道具有稳定性、良好的地质基础、古地理条件及强大的动力条件的结论,可建设为深水航道深水港。同时分析了洋口港将是江苏沿江开发的延伸,对江苏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海洋环境 海岸线 辐射沙洲 洋口港 深水航道
下载PDF
江苏中部海岸晚第四纪沉积物的粒度与磁化率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德政 夏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0-220,共11页
对位于江苏中部海岸的07SR01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了粒度与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北半球晚更新世气候与相对海面变化以及该孔年代框架和沉积相的研究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的古环境变化。研... 对位于江苏中部海岸的07SR01钻孔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了粒度与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北半球晚更新世气候与相对海面变化以及该孔年代框架和沉积相的研究认识,进一步揭示了研究区的古环境变化。研究表明,MIS 5晚期至MIS 3时期,江苏中部海岸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的环境演化:(1) MIS 5晚期为较高海面、较强水动力的潮汐河口(边滩、河床)阶段(36.10~26.65 m),该阶段沉积物主要受古长江物源影响,粒度粗,分选性波动大(0.55~2.35),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极正偏的窄峰(主峰位于3Φ附近)且"拖细尾",磁化率较高且波动小[(5.81~42.16)×10^(-8) m^(3)·kg^(-1)],与砂组分(<4Φ)呈强正相关;(2) MIS 4-3时期为冷干转为暖湿、海面先下降后上升和较弱水动力的淡水与滨岸湖沼阶段(26.65~15.77 m),该阶段沉积物细,分选性稳定(1.51~3.03),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正偏的宽峰(主峰位于4.75Φ附近),磁化率低且稳定[(6.46~20.04)×10^(-8) m^(3)·kg^(-1)],主要与粗粉砂组分(4~5Φ)呈弱正相关;(3) MIS 3时期为较高海面、较强水动力的潮汐河口(分流河道)阶段(15.77~0 m),该阶段沉积物受MIS 3苏北古黄河的影响增强,粒度较粗,分选性波动大(0.94~2.82),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极正偏的窄峰(主峰位于3.75Φ附近)且"拖细尾",磁化率较高且波动大[(10.21~57.25)×10^(-8) m^(3)·kg^(-1)],与砂和粗粉砂组分(<5Φ)呈弱正相关。揭示海岸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组合指标的古环境指示意义,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指示意义的形成机理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粒度 磁化率 古环境 晚第四纪 江苏中部海岸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悬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耀中 冯卫兵 《水道港口》 2010年第3期157-163,共7页
为了探明南黄海海域悬沙场的特征,以指导港口建设,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将平面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天气图和水文测验数据联系起来,构建了平面二维悬浮泥沙模型。首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求出实测含沙量与水动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把潮流模型和... 为了探明南黄海海域悬沙场的特征,以指导港口建设,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将平面二维潮流数值模型、天气图和水文测验数据联系起来,构建了平面二维悬浮泥沙模型。首先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求出实测含沙量与水动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把潮流模型和风场计算值代入此关系式,最后求出该海域含沙量平面分布。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波浪掀沙和水流输沙是整个海域宏观水动力特征;西洋潮流水道处于冲刷状态,有利于深槽的维持;含沙量等值线与等水深线形状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人工神经网络 辐射沙脊群 南黄海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of wave transformation over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on continental shelf of South Yellow Sea 被引量:2
5
作者 Yao-zhong YANG Wei-bing FE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0年第1期36-46,共11页
According to a deformed mild-slope equation derived by Guang-wen Hong and an enhanced numerical method, a wave refraction-diffraction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takes tidal level change and the high-order bathy... According to a deformed mild-slope equation derived by Guang-wen Hong and an enhanced numerical method, a wave refraction-diffraction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takes tidal level change and the high-order bathymetry factor into account has been developed. The deformed mild-slope equation is used to eliminate the restriction of wave length on calculation steps. Using the hard disk to record data during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the enhanced numerical method can save computer memory space to a certain extent, so that a large-scale sea area can be calculated with high-resolution grids. This model was applied to wave field integral calculation over a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some features of the wave field: (1) the wave-height contour lines are arc-shaped near the shore; (2) waves break many times when they propagate toward the shore; (3) wave fiel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ides of Huangshayang are different; and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distribution match the terrain feature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the region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suggests that it is a feasible way to analyze wave refraction-diffraction effects under natural sea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 transform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South Yellow Sea
下载PDF
江苏中部海岸西洋潮流通道区域晚更新世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辉 夏非 +2 位作者 张永战 高抒 李家彪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与古长江的交互影响,其古地貌与沉积地层等研究尚显不足。利用该区多次采集获得的长约380 km的浅层地震剖面数据,结合钻孔资料,分析了西洋浅部地震层序,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洋潮流通道区域在平均海面以下33~49 m处,存在一个强振幅、中频率、高连续性的区域性反射界面,与对比钻孔中滨岸沼泽沉积的顶面相对应,代表一个不整合的古地貌面;该界面深度的空间插值结果反演的古地貌面与下伏的沟槽状切割-充填反射结构,揭示了数条沿NE方向延伸的古水道,并集中分布于古地貌面北部相对低洼的区域,为南黄海内陆架晚更新世某古水系的一部分;该古地貌面系末次冰消期的海侵冲刷面,其上覆是全新世滨浅海沉积,下伏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洪泛平原或滨岸沼泽或充填下切古河道或古潮道等沉积。对该区域性反射界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弄清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体系演化历史,提升对辐射沙脊群形成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 古地貌 古水系 晚更新世 辐射沙脊群 南黄海
下载PDF
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夏季表层流场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粲 汪亚平 +6 位作者 高建华 李炎 高抒 钟耀照 张继才 吴雄斌 周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2-610,共9页
利用2011年7月的高频地波雷达观测与现场同步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风场资料,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夏季表层余流特征.结果表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近岸海域的表层余流向海辐散,外围海域的夏季表层余流向北.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近岸海域表层余流... 利用2011年7月的高频地波雷达观测与现场同步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风场资料,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夏季表层余流特征.结果表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近岸海域的表层余流向海辐散,外围海域的夏季表层余流向北.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近岸海域表层余流的辐散格局主要受潮波与沙脊群水下地形的相互作用影响,外围海域夏季的北向表层余流格局主要受风场的控制.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的余流场为南黄海西部夏季浒苔迁移和平面分布的解释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余流 辐射沙脊群 北向流 浒苔
下载PDF
大范围波浪传播数学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耀中 冯卫兵 《水道港口》 2010年第2期83-89,共7页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范围广阔、海底地形变化剧烈。在传统缓坡方程基础上建立的波浪传播数学模型难以计算该海域的波浪场。为了解决此问题,文章在洪广文推导的缓坡方程推广形式的基础上,改进了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大范围波浪传播数学...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范围广阔、海底地形变化剧烈。在传统缓坡方程基础上建立的波浪传播数学模型难以计算该海域的波浪场。为了解决此问题,文章在洪广文推导的缓坡方程推广形式的基础上,改进了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大范围波浪传播数学模型。运用波数矢无旋性方程,将缓坡方程转化为波作用守恒方程和光程函数方程,从而消除了波长对计算步长的限制。运用硬盘同步记录法,把求解时所需要的内存用量转化为硬盘用量,从而可以运用高分辨率网格计算大范围海域。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的应用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大范围、复杂水下地形的波浪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传播 数学模型 辐射沙脊群 南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潮流通道的浅部沉积层序及其形成演化再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夏非 张永战 刘德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6,共14页
晚第四纪以来,黄河、长江都曾经江苏中部海岸注入南黄海,河海交互作用形成一系列沉积,全新世海侵后发育岸外辐射沙脊群。沙脊群西北部、由岸滩与沙脊所夹持的西洋潮流通道,位于北侧废黄河三角洲和南侧长江三角洲两大地貌单元间的过渡区... 晚第四纪以来,黄河、长江都曾经江苏中部海岸注入南黄海,河海交互作用形成一系列沉积,全新世海侵后发育岸外辐射沙脊群。沙脊群西北部、由岸滩与沙脊所夹持的西洋潮流通道,位于北侧废黄河三角洲和南侧长江三角洲两大地貌单元间的过渡区,成为揭示不同大河交互作用下的海岸、陆架晚第四纪沉积层序模式的重要窗口。最近通过更多晚第四纪钻孔对比和浅层地震剖面集成研究发现:①由于混乱的测年结果和陆相硬黏土层对比不当,造成之前基于07SR01孔和Y1孔构建的辐射沙脊群西洋潮流通道浅部沉积(标高-60 m以内)的年代框架有误,其主体应是晚更新世沉积且发育两个沉积旋回,末次冰盛期硬黏土层多被潮流侵蚀而缺失,表层全新世沉积厚度在水下沙脊处基本不足10 m,其余普遍不足5 m,甚至缺失;②仅在西洋西北段稳定分布的浅层地震单元U3指示了MIS 3古黄河三角洲的南缘,自晚更新世以来西洋所在的江苏中部海岸可能深受古黄河物源的影响,这尚需在西洋西北段的关键位置钻取新孔,并结合已有浅层地震剖面和东南段钻孔来进一步研究证实。提出下一步工作将基于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已有控制性浅层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格架的三维可视化、提取地震单元和反射界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已有及新增控制性钻孔的沉积学和年代学研究,构建可靠年代框架、判识大河物源,并参考邻区钻孔资料,来探明西洋潮流通道的浅部沉积层序,反演其形成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江苏中部海岸 辐射沙脊群 潮流通道 沉积层序 晚第四纪
下载PDF
江苏沿海围垦对辐射沙脊群非使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成 陈爽 +1 位作者 李广宇 相景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29,941,共6页
江苏辐射沙脊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潮间带辐射状沙脊群,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在江苏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围垦沿海滩涂迅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18×104hm2围填海工程,工程的实施将会使沙脊群生物... 江苏辐射沙脊群是世界上最大的潮间带辐射状沙脊群,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在江苏沿海大开发的背景下,围垦沿海滩涂迅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并规划在2020年前完成18×104hm2围填海工程,工程的实施将会使沙脊群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降低。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量化了2011年沙脊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保护的支付意愿,利用非使用价值损失评估方法,计算围垦对自然景观的损失为64.07亿元,生物多样性价值损失为8.36~9.31亿元,得出围填海对景观价值的损失明显高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损失。同时将沙脊群非使用价值损失纳入沿海围垦的成本效益分析,得到益本比应小于1.50,低于《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规划研究报告》的结论(2.15),表明现行的围垦效益分析夸大了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资源耗损和退化所造成的损失,本文研究反映的围垦开发活动成本效益更趋合理。此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实施海洋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依据,对江苏沿海开发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非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 景观保存 围垦 成本-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底质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嵘 张永战 +1 位作者 夏非 赵善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为研究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泥沙输运、地形变化和物质来源,探求黄河、长江迁移的南北界及其输运入海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沙脊群的演变趋势与潮滩的淤涨潜力,对辐射沙脊群海域获取的117个底质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端元组分分析(EMM... 为研究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泥沙输运、地形变化和物质来源,探求黄河、长江迁移的南北界及其输运入海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沙脊群的演变趋势与潮滩的淤涨潜力,对辐射沙脊群海域获取的117个底质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端元组分分析(EMMA),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以粉砂质和砂质沉积为主,区域分异明显,北部的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粉砂质分布区,辐射沙脊群北部以砂质粉砂、中部以粉砂质砂为主,沙脊以细砂质沉积为主,南部粉砂质含量增加。EMMA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和长江泥沙对研究区底质分布影响突出;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向南和东北方向输运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沉积物向北输运显著,沙脊群中部的细砂质沉积物有向南一直输运到如东—吕四近岸的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调查结果比较,研究区泥质沉积减少,沉积物粗化明显,侵蚀调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底质粒度 端元组分分析(EMMA) 物源 废黄河水下三角洲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被引量:4
12
作者 相景昌 陈爽 +1 位作者 余成 李广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3-732,共10页
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在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评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支付卡式调查问卷,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 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主要指生物多样性在环境和生态系统方面的服务功能,非使用价值评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支付卡式调查问卷,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在允许零支付意愿(WTP=0)的问卷引导方式、以个人为支付单位,以及规避零支付意愿、以家庭为支付单位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居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付意愿,进而推算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公众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允许WTP=0情况下,受访者的平均支付意愿为96.2元·(a·人)^-1;规避WTP=0中,平均支付意愿为232.96元·(a·户)^-1,两者差异在可接受范围内;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为每年5.32~5.92×10^8元.同时,受访者收入、对生物多样性及其受用海工程影响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居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收入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综合开发空间协调与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条件价值法 支付意愿 非使用价值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沉积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演变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羽涵 殷勇 +1 位作者 夏非 邹欣庆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4-575,共12页
通过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铁板沙11DT06钻孔的沉积相序列、^14 C测年数据、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并与该海域北翼潮流通道11DT01孔、里磕脚11DT02孔对比,重建了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11DT06孔自... 通过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苦水洋海域铁板沙11DT06钻孔的沉积相序列、^14 C测年数据、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并与该海域北翼潮流通道11DT01孔、里磕脚11DT02孔对比,重建了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11DT06孔自上而下揭示了4个沉积序列:S1(潮流沙脊层)、S2(潮滩层)、S3(陆相硬黏土层)和S4(高潮滩层).MIS 3阶段以来苦水洋海域经历了潮滩(ca.44~25ka BP)、洪泛平原(陆相硬黏土层,ca.25~12ka BP)、滨岸沼泽与潮滩(ca.12~7ka BP)和水下沙脊-潮流通道(ca.7ka BP至今)等一系列环境演变过程.铁板沙潮流沙脊主要由细砂和粉砂质细砂组成,而MIS 3阶段与早全新世的潮滩沉积主要由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组成,分选性总体都较差,基本都为正偏态,表明沉积物粒度分布都存在细尾部分,这正是潮流沉积物的一大特点,与洪泛平原相的硬黏土层存在明显差异,指示了主控沉积动力环境的不同.苦水洋海域三个钻孔测试获得的11个AMS 14 C和2个OSL测年数据显示了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地区测年结果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潮流通道 环境演变 14 C测年 光释光测年 南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相景昌 陈爽 +1 位作者 燕月 李广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在系统分析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生态系统特征,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价值法、成果参照法、估算模型等方法对生态系统的渔业生产、气体与气候调节、污染物处理、初级生产... 在系统分析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基础上,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生态系统特征,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价值法、成果参照法、估算模型等方法对生态系统的渔业生产、气体与气候调节、污染物处理、初级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维持及科研教育等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44.76×108元,相当沿岸区县GDP的10.24%;各类服务功能大小依次为渔业生产22.95×108元/a、氧气供给20.36×108元/a、气候调节37.87×108元/a、污染物处理99.45×108元/a、初级生产力48.09×108元/a、物种多样性15.03×108元/a、科研教育1.01×108元/a;污染物处理服务功能突出,占总价值的40.63%,渔业生产服务具有一定优势,占总价值的9.38%。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空间开发和生态补偿提供依据。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得值是一个偏低的保守值,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
原文传递
南黄海沙脊群空间开发的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
15
作者 张姗姗 顾云娟 张落成 《海洋经济》 2013年第6期39-45,共7页
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调动海岸带海洋生态保护区地方政府和居民保护海洋生态的积极性,对实现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开发利用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意愿... 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调动海岸带海洋生态保护区地方政府和居民保护海洋生态的积极性,对实现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开发利用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利益相关者类型及对海洋生态补偿的态度和认知。结果显示: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周边居民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较强,海洋生态补偿需求旺盛,78.5%的受访者支持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在居民受偿及支付意愿分析方面,居民最能接受的海洋生态补偿方式是门票和船票反哺,对于生态补偿的受体,受访者普遍认为是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受访者对保护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的自然景观态度特别积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态度不够积极;政府、当地居民、当地渔民和开发公司等关键利益相关者均是海洋生态补偿的积极拥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补偿 利益相关者 南黄海辐射沙脊 支付意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