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成人桡动脉增强指数 被引量:6
1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2 位作者 刘德军 吴红梅 骆雷鸣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观察我国健康成年人各年龄段桡动脉增强指数(AI)值与性别的关系以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健康人标准筛选出正常健康成人2456名(男性1192名,女性1264名),年龄18~89(43.1±13.4)岁,采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 目的观察我国健康成年人各年龄段桡动脉增强指数(AI)值与性别的关系以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健康人标准筛选出正常健康成人2456名(男性1192名,女性1264名),年龄18~89(43.1±13.4)岁,采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测量法测量桡动脉波形。结果健康人群桡动脉AI均值为(74.2±15.0)%,女性的桡动脉AI均值(79.5±13.1)%明显高于男性[(68.6±14.9)%,P<0.01]。无论健康男女,桡动脉AI均与年龄呈正相关(男:r=0.526,女:r=0.545,P<0.01)。根据AI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本文得出不同年龄段男女桡动脉A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论健康成人桡动脉AI值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女性AI值高于男性,应按照不同年龄段建立男女各自的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人群 桡动脉增强指数 动脉僵硬度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反射波增强指数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文彦 王璐 +3 位作者 姚阳 徐礼胜 周树然 张良钰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8期21-24,29,共5页
探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AIr)及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Diastolic Augmentation Index,AI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AIr和AId有相同影响的因素。本文采集... 探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 Augmentation Index,AIr)及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Diastolic Augmentation Index,AI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AIr和AId有相同影响的因素。本文采集133名健康人的数据,使用澳大利亚At Cor公司的Sphygmo Cor Px脉搏波形分析系统采集颈、股动脉的压力波形;使用中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的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桡动脉压力波形;然后对波形进行去噪、特征提取,并计算PWV、AIr和AId。通过统计分析,发现cf-PWV与AIr之间显著相关(R=0.5,P<0.001),cf-PWV与AId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0.15,P=0.0908);心率是AIr和AId的共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波传导速度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桡动脉舒张期增强指数 心率
下载PDF
北京地区4985例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2 位作者 刘德军 吴红梅 骆雷鸣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可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研究AI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地区参加查体的4985名经知情同意的研究对象(男性2417名、女性2568名),年龄18~96(50.94±14.7... 目的反射波增强指数(AI)可作为反映动脉硬化的有效指标,研究AI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北京地区参加查体的4985名经知情同意的研究对象(男性2417名、女性2568名),年龄18~96(50.94±14.73)岁,采用科林HEM-9000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测量法检测左侧桡动脉脉搏波波形。结果4985名受检者中有1964例(39.4%)高血压病患者,557例(11.2%)糖尿病患者和2430例(48.7%)血脂异常患者。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舒张压、吸烟、心率、身高、腰围、空腹血糖是女性桡动脉AI值的相关因素;在男性,AI还与血清总胆固醇有关。女性的AI值(83.18±12.36)%显著高于男性(71.93±15.22)%,P〈0.01。结论桡动脉AI值不仅与年龄、血压、心率、血糖、吸烟有关,还与身高、腰围、血脂相关,在将AI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指数时,应考虑这些造成混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动脉僵硬度 动脉硬化 人群研究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德军 叶平 +3 位作者 肖文凯 骆雷鸣 吴红梅 蔡小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8-721,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rA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北京地区参加健康调查的T2DM患者480例,男212例,女268例,年龄27~92(61.5±11.7)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rAI)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北京地区参加健康调查的T2DM患者480例,男212例,女268例,年龄27~92(61.5±11.7)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216例。检测身高、体重、心率、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等指标,采用科林HEM-9000AI自动检测仪检测左侧桡动脉rAI,并分析T2DM患者和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与rAI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rAI与年龄、收缩压、脉压、LDL-C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心率、空腹血糖、OGTT2h血糖呈负相关;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I与年龄、脉压呈正相关,与身高、体重、心率、舒张压、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女性rAI均高于男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rAI与性别(β=0.1,P<0.05)、年龄(β=0.1,P<0.05)、身高(β=-0.3,P<0.01)、心率(β=-0.5,P<0.01)和平均动脉压(β=0.1,P<0.01)独立相关,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AI与年龄(β=0.2,P<0.01)、身高(β=-0.3,P<0.01)、心率(β=-0.6,P<0.01)独立相关。结论性别、年龄、身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是T2DM患者rAI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血压对降低T2DM患者的动脉僵硬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桡动脉增强指数 糖尿病 2型 人群研究
下载PDF
桡动脉增强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男性冠心病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岚 李广平 +2 位作者 刘彤 富华颖 郑心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桡动脉增强指数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男性有冠心病者和无冠心病者外周血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变化及影响桡动脉增强指数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欧姆龙HEM-9000AI桡动脉波形分析仪对122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进行桡动脉脉... 目的研究桡动脉增强指数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对男性有冠心病者和无冠心病者外周血压和中心动脉压的变化及影响桡动脉增强指数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欧姆龙HEM-9000AI桡动脉波形分析仪对122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进行桡动脉脉搏波分析,分别获得外周血压指标和中心动脉压、桡动脉增强指数,中心动脉的脉压;以及临床、生化和超声资料。结果在无冠心病者中,女性桡动脉增强指数值大于男性(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桡动脉增强指数的因素包括性别、心率、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和主动脉内径。在男性冠心病者中,中心动脉脉压、桡动脉增强指数要高于无冠心病者(P值分别为0.015和0.034),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桡动脉增强指数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中心脉压和外周脉压有关,且与前三者相关性良好。结论在无冠心病者中,女性桡动脉增强指数值高于男性;男性冠心病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高于无冠心病者,但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关,故用桡动脉增强指数来预测一般人群中是否患冠心病时要考虑心功能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增强指数 中心动脉压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宁 林洪丽 +4 位作者 李龙凯 赵光本 周娜 张瑜 姜雪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9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颈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心脏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4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EM9001AI测定AI,半定量计算AAC,彩色多普勒测定IMT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房室瓣口舒张早期E波的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A波的峰值流速(A)比值(E/A)、射血分数(EF)。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I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AI与AAC正相关性(r=0.435,P<0.05),与IMT正相关性(r=0.458,P<0.05),与LVDd(r=0.537,P<0.01),LVPW(r=0.469,P<0.05),LVMI(r=0.59,P<0.01),IVS(r=0.478,P<0.01)正相关,而与舒张功能指标E/A(r=-0.523,P<0.01)及EF(r=-0.534,P<0.01)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性别、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AAC、IMT以及LVDd、LVPW、LVMI、IVS是AI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增强指数与腹主动脉钙化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和心脏功能具有相关性,多种因素影响AI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增强指数 腹主动脉钙化指数 颈动脉内膜厚度 心脏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
下载PDF
桡动脉增强指数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郭力鹏 许青宗 +1 位作者 刘晓洁 姜一农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8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增强指数(AIR)在评价冠心病发生中的敏感性,研究AIR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8例患者被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非狭窄组,脉搏波检测装置计算受检者AIR。结果各病变组AIR值均高... 目的探讨桡动脉增强指数(AIR)在评价冠心病发生中的敏感性,研究AIR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8例患者被冠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及非狭窄组,脉搏波检测装置计算受检者AIR。结果各病变组AIR值均高于非冠脉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AIR值随冠脉狭窄的程度增大而增加。AIR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的相关因素对比显示,冠脉病变、吸烟、Cre等与AIR正相关,P<0.01。结论 AIR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危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桡动脉增强指数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桡动脉增强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及动脉僵硬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2 位作者 骆雷鸣 刘德军 吴红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31-835,共5页
目的 探讨桡动脉增强指数(rAI)与心血管病危险及动脉僵硬度相关性。方法 北京地区4985例(男2417例,女2568例),年龄18 ~96(50.9±14.7)岁,测量左侧rAI;应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 目的 探讨桡动脉增强指数(rAI)与心血管病危险及动脉僵硬度相关性。方法 北京地区4985例(男2417例,女2568例),年龄18 ~96(50.9±14.7)岁,测量左侧rAI;应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CFPWV)和颈-桡动脉PWV(CRPWV)。并对其中没有心血管病的人群应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和中国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评分分别计算个体心血管病风险。结果 女性的rAI显著高于男性[(83.18±12.36)%比(71.93±15.22)%,P<0.01]。相关分析rAI无论与两种心血管评分还是与CFPWV、CRPWV均有显著相关性;当校正了年龄、舒张压、吸烟、心率、身高、腰围及空腹血糖后rAI仍与Framingham评分及中国心血管评分有相关性,其中男、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17、0.09和0.12、0.08(P值均<0.05),rAI仅与CFPWV有相关性(男女分别为r=0.14、0.10,P<0.01),而与CRPWV无相关性。在相对年老的人群中(>50岁)rAI与心血管病危险评分及PWV的相关性减弱。结论 rAI可能是一种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及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有价值工具;作为危险分层的工具,rAI可能更适用于相对年轻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桡动脉增强指数
原文传递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极微量白蛋白尿与动脉弹性及血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书霞 姜一农 +2 位作者 王蕾 陶贵周 路岩 《医学与哲学(B)》 2012年第10期24-26,32,共4页
本文通过研究极微量白蛋白尿(MAU)与ABPM、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p75)的相关性,探讨极微量MAU对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早期损害的意义。对EH患者分析ACR的相关因素。以ACR分组,得出收缩压(SBP)及昼夜节律等在三组间... 本文通过研究极微量白蛋白尿(MAU)与ABPM、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p75)的相关性,探讨极微量MAU对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早期损害的意义。对EH患者分析ACR的相关因素。以ACR分组,得出收缩压(SBP)及昼夜节律等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AIp75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rAIp75及血肌酐等与ACR有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示DSBP及病程等是独立因素(P<0.05)。本文证实合并MAU的EH患者与rAIp75及24hSBP等正相关,指出极微量MAU可能对评价EH亚临床靶器官早期损害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下载PDF
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与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研究
10
作者 贾佳 刘严 +5 位作者 齐丽彤 范芳芳 刘志科 霍勇 张岩 陈大方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市首钢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桡动脉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关系,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北京市首钢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检查,通过数学转换获得心率为75次/min时的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标准校正值(rAI_(P75))。分析在无ASCVD证据的调查对象中2型糖尿病与rAI_(P75)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 946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5.90±8.63)岁,其中2 475例(35.63%)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 550例(22.32%)。rAI_(P75)的±s为(80.29±11.90)%。相对于非糖尿病人群[(80.25±11.92)%],2型糖尿病人群具有高的rAI_(P75)水平[(80.46±11.84)%],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β=0.214 0,P=0.532 7)。在对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情况、高血压、高脂血症因素进行控制后,2型糖尿病患者rAI_(P75)升高显著(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β=0.757 6,P=0.018 7)。在亚组分析中,在男性、年轻组、无高血压组和现在不吸烟组中得到类似的结果。结论本次调查的无ASCVD证据的社区居民中2型糖尿病与rAI存在相关关系,2型糖尿病组的rAI水平显著升高,且主要体现在男性及低危(年龄小于55岁、无高血压、不吸烟)人群中。这提示在男性及低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应定期监测rAI,关注ASCV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孝湘 程幼夫 +3 位作者 王林 杨华 李昆 刘玉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artery augmenta-tion index of reflected wave,rAI)的变化,探讨血压与rAI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2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和120例EH患者(按照血压的...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dialartery augmenta-tion index of reflected wave,rAI)的变化,探讨血压与rAI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2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者和120例EH患者(按照血压的不同分为EH1级组、EH2级组、EH3级组,每组各40例)的rAI值。结果 rAI值:对照组<EH1级组<EH2级组<EH3级组,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I随血压的增高而升高,检测rAI有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是反映高血压动脉僵硬度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脉弹性 桡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