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运动想象疗法在脑肿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书静 王俊玲 宋俊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3期2490-2492,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肿瘤手术后病人脑氧饱和度(rScO2)、早期自理能力及四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行脑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短期运动想象疗法对脑肿瘤手术后病人脑氧饱和度(rScO2)、早期自理能力及四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行脑肿瘤手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短期运动想象疗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rScO_(2)、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及干预前后上下肢肌力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及第5天观察组病人rScO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水平Ⅲ级及以上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提高rScO2水平及早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效果优于常规干预,但对四肢肌力的短期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运动想象疗法 脑肿瘤 脑氧饱和度 早期自理能力 肌力
下载PDF
脑氧饱和度及颅内压监护对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作用的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金科 兰青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探讨更好的甘露醇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ICP<30mm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每次用125、250ml的20%甘露醇治疗1d,总的剂量不变。同时应...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探讨更好的甘露醇使用方法。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ICP<30mm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每次用125、250ml的20%甘露醇治疗1d,总的剂量不变。同时应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颅内压监护仪持续监测rScO2、ICP,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rScO2开始变化、出现峰值的时间都较ICP早。ICP<25mmHg时,125ml组比250ml组一天中ICP、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25mmHg<ICP<30mmHg时,125ml组比250ml组一天中ICP维持<20mmHg、rScO2维持在正常范围的时间长(P<0.01)。结论ICP<30mmHg时,125ml剂量的甘露醇多次使用能够更好地缓解脑水肿。rScO2对缺血缺氧比较敏感,比ICP更能反映颅脑外伤后脑灌注、脑缺血缺氧等代谢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治疗作用 rsco2 局部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线光谱仪 重型颅脑损伤 20%甘露醇 颅内压监护仪 正常范围 ICP 脑缺血缺氧 变化规律 使用方法 研究对象 方法选择 持续监测 分析比较 脑外伤后 代谢状况 治疗后 时间 脑水肿
下载PDF
新型近红外线连续、实时观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脑氧饱和度改变
3
作者 周书元 李成辉 贾乃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应用新型近红外光谱MRs300(near-infrared-spectroscopy)连续监测体外循环期间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了解脑氧合功能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脑氧饱和度 近红外线监测 rsco2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镁离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文川 李世亭 +1 位作者 徐顺清 张天锡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及其对脑细胞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GCS>8分35例,GCS≤8分50例,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者一个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的临床疗效。结果85例ACI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且降低程度与脑伤程度呈正相关;GCS≤8分者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者;低镁血症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者明显多于对照组;24h内给予硫酸镁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镁离子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且它价廉、安全,来源丰富,故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外伤 镁离子 脑血管痉挛 脑血氧饱和度 血清镁离子浓度 急性颅脑外伤 急性期 GCS>8 正常对照组 GOS评分 脑血氧饱和度 脑血管痉挛 低镁血症
原文传递
Trendelenburg体位下人工气腹对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颅内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云亮 李皓 +4 位作者 米卫东 曹江北 张璇 宋玉祥 张宏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长时间的Trendelenburg体位下人工气腹对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以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 目的探讨长时间的Trendelenburg体位下人工气腹对老年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以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连续监测r ScO2,明确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的情况;超声无创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 ONSD),间接反映颅内压。通过术中连续监测rScO2、ONSD、有创MAP、HR和动脉血气等指标以及术后使用谵妄量表评估谵妄,分析长时间的Trendelenburg体位下气腹对大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随着头低位和气腹时间的延长,rScO2逐渐升高,由基础值的(66.3±5.2)%逐渐增加到头低位开始后的(7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头低位30 min后MAP由基础值的(83.7±7.0)mmHg升高至(99.6±10.1)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头低位120 min后ONSD由基础值的(3.9±0.3)mm增加到(4.6±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恢复平卧位后三者均下降到基础值左右。术后随访发现2例(5%)谵妄。结论 Trendelenburg体位下人工气腹导致老年患者大脑过度灌注,头低位120 min后颅内压升高明显;术后患者发生谵妄可能与年龄、头低位时间相关;围术期监测rScO2和测量ONSD对老年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个体化的血压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ndelenburg体位 人工气腹 局部脑氧饱和度 视神经鞘直径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患者rScO_(2)及S100β蛋白和NSE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乔丽梅 李亚雄 +3 位作者 王小燕 刘源 字云峰 陈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监测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及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ND关系。方法记录65例拟行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全主动脉弓(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监测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及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ND关系。方法记录65例拟行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诱导后(T_(1))、体外循环(CPB)开始(T_(2))、深低温停循环(T_(3))、复温到36℃(T_(4))、停CPB 1 h(T_(5))、术毕(T_(6))的rScO_(2)值并分析;于诱导后(T_(a))、复温到36℃(T_(b))、停CPB 1 h(T_(c))、6 h(T_(d))、24 h(T_(e)),用ELISA法检测血浆S100β和NSE浓度。术前、拔管当天及术后7 d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并分组为PND组和非PND组并进行比较。结果PND发生率为44.6%。T_(2)时两组患者rScO_(2)值低于T_(1)(P<0.05);T_(3)、T_(6)时PND组患者的rScO_(2)值低于T_(1)时和非PND组(P<0.05);PND组患者rScO_(2)较基础值下降最大百分比(rScO_(2)%_(max))高于非PND组(P<0.05);rScO_(2)%_(max)的临界值为>9.89%,曲线下面积(AUC)为0.658(95%CI:0.525~0.791),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8.3%及75.0%。T_(c)、T_(d)时PND组S100β和NSE浓度高于非PND组(P<0.01);PND组患者在T_(c)、T_(d)时S100β浓度较Ta明显升高(P<0.001),在T_(b)~T_(e)时NSE浓度升高(P<0.01)。结论全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后PND的发生与rScO_(2)下降及S100β和NSE水平升高有关。术中rScO_(2)%_(max)>9.89%可作为PND发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主动脉弓置换并支架象鼻术 局部脑氧饱和度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机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璜 李萌萌 +5 位作者 孟令超 房晓燕 解群 郝薏晴 陈小红 冉明梓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后血压变化对机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循环变化与组织灌注之间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肝射频消融术患者91例,应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创检测仪监测患者... 目的通过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后血压变化对机体组织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循环变化与组织灌注之间的调节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肝射频消融术患者91例,应用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创检测仪监测患者左前额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及左前臂肱桡肌氧饱和度(regional muscle oxygen saturation,rSmO_(2))。常规全身麻醉诱导,记录患者入室(T_(0))、吸氧5 min(T_(1))及气管插管5 min(T_(2))后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rSmO_(2)及rScO_(2),观察麻醉后循环变化对患者肌肉及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影响。结果与T_(0)和T_(1)相比,T_(2)时MAP[(88.63±11.36)mmHg比(99.05±11.03)mmHg、(98.53±11.04)mmHg,1 mmHg=0.133 kPa]、HR[(59.78±8.76)次/min比(72.15±9.57)次/min、(71.85±7.29)次/min]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50.95±9.90)比(95.37±3.00)、(94.96±2.91)]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T_(1)时rSmO_(2)[(68.24±3.65)%比(66.71±3.67)%]及T_(1)和T_(2)时的rScO_(2)[(65.69±3.00)%、(66.98±3.77)%比(63.91±3.71)%]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相比,T_(2)时rSmO_(2)降低[(66.35±4.80)%]而rScO_(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SmO_(2)相比,T_(0)和T_(1)时rScO_(2)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14例发生诱导后低血压。非低血压与低血压患者相比,在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低血压患者相比,诱导后低血压患者的T_(2)时MAP和rSmO_(2)更低[(75.13±12.51)mmHg比(91.08±9.29)mmHg,(63.71±8.35)%比(66.83±3.72)%],ΔMAP和ΔrSmO_(2)更高[24.71(23.37,32.43)%比6.65(4.10,9.03)%,4.07(2.88,6.36)%比1.52(0.00,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肌肉及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动态观察发现,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rScO_(2)无明显影响,但对rSmO_(2)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动脉压 脑氧饱和度 脑血流自动调节 神经血管耦合
下载PDF
脑氧饱和度监测用于指导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脑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宝伟 孙立 +1 位作者 时文珠 米卫东 《北京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监测用于指导脑氧供需平衡在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脑保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7例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监测rScO_2、动脉血气分析、桡动脉压和... 目的探讨围术期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监测用于指导脑氧供需平衡在巨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脑保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37例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监测rScO_2、动脉血气分析、桡动脉压和心输出量等,以rScO_2为主要观察指标进行临床干预,改善和维护患者术中脑氧供需平衡。结果肿瘤切除过程中rScO_2较切除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有效的临床干预,肿瘤切除后rScO_2与切除中比较显著提高(P<0.05);2例患者循环波动大,rScO_2监测数值低于50%,术后出现苏醒延迟和癫痫发作。结论术中rScO_2监测对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的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面监测与有效调控是患者良好转归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腹膜后肿瘤 局部脑氧饱和度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和神经损伤标志物与术后谵妄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俊辉 高洁 孟宪慧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和神经损伤标志物与术后谵妄(POD)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剔除3例,根据患者术后3 d内发生POD情况将其分...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和神经损伤标志物与术后谵妄(POD)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0例,剔除3例,根据患者术后3 d内发生POD情况将其分为POD组(15例)和非POD组(NPOD组,42例)。术中应用近红外光谱仪连续监测患者rScO_(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计算动脉-脑组织氧饱和度差(da-rScO_(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_(0))、麻醉诱导后10 min(T_(1))、CPB开始即刻(T_(2))、CPB结束时(T_(3))、术毕(T_(4))、入重症监护室(ICU)时(T_(5))、术后1 d(T_(6))、术后2 d(T_(7))和术后3 d(T_(8))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比较两组以上观测数据并分析其与POD发生的关联性。结果两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病因、合并症、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基础血氧饱和度、rScO_(2)基线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OD组比较,POD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脑灌注时间、CPB时间较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组术中rScO_(2)降低的幅度>25%持续时间显著长于NPOD组(P<0.05)。在CPB过程中,POD组平均动脉压最小值和rScO_(2)最小值小于NPOD组,而da-rScO_(2)最大值以及da-rScO_(2)>50%持续时间、da-rScO_(2)>40%持续时间、rScO_(2)<50%持续时间、rScO_(2)<40%持续时间均显著大于N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0)~T_(8)时两组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和NSE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POD组上升幅度更大。在T_(2)~T_(8)时间点,POD组的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均高于NP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CPB过程中更长的rScO_(2)降低幅度>25%持续时间、rScO_(2)<40%持续时间和da-rScO_(2)>50%持续时间,以及更高水平的血清S100β和NSE是促进POD发生的危险因素(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术后谵妄 脑组织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麻醉诱导期间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盛芳 金凤 +1 位作者 谭文斐 佟盛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手术患者从麻醉开始至诱导后30 min,由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麻醉下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4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3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队列研究,评估从麻醉诱导开始到诱导后30... 目的研究乳腺癌手术患者从麻醉开始至诱导后30 min,由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麻醉下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_(2))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4月于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3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队列研究,评估从麻醉诱导开始到诱导后30 min过程中rScO_(2)的变化。将患者额头左右两侧的rScO_(2)值取平均值,以便根据FORE-SIGHT数据直接确定脑氧合。同时测量麻醉诱导后30 min内每分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红蛋白浓度(Hb)和心输出量(CO)。结果7 min时的平均rScO_(2)为81.7%,高于基线时(67.3%)和15 min时的平均rScO_(2)(68.3%)。在麻醉诱导的前7 min内,平均rScO_(2)与PaO_(2)显著相关。结论在麻醉诱导过程中,rScO_(2)的变化在7 min时达到峰值,可能与PaO_(2)的增加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rsco_(2) 麻醉诱导 PaO_(2)
下载PDF
不同年龄儿童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福文雅 张建敏 +3 位作者 强志鹏 任艺 赵欣 王立芳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781-783,78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的变化,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儿60例,按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脊柱侧弯矫正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_(2))的变化,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行脊柱侧弯矫正术的患儿60例,按年龄分为A组(≤6岁,20例)和B组(>6岁,40例)。分析两组麻醉诱导插管后(T_(1))、俯卧位后(T_(2))、切皮后(T_(3))、植入椎弓根螺钉(T_(4))、截骨(T_(5))、矫形(T_(6))和术毕(T_(7))7个时间点的双侧rScO_(2),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260.0 ml比680.0 ml)、晶体液使用量[(917.5±282.5)ml比(1671.3±478.0)ml]、手术时间(139.0 min比244.0 min)和麻醉时间(195.0 min比300.5 min)均低于B组,且A组术中自体血量低于B组(148.0ml比34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时A组LrScO_(2)和RrScO_(2)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LrScO_(2)和RrS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低龄患儿较年长患儿截骨时rScO_(2)下降明显,需加强术中脑保护,以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局部脑氧饱和度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