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shrimp paste during fermentation based on electronic nose,SPME-GC-MS and HS-GC-IMS 被引量:29
1
作者 Ying Li Li Yuan +4 位作者 Huijie Liu Hongying Liu Yue Zhou Miaonan Li Ruichang Ga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Traditionally fermented shrimp paste has a long fermentation period and is susceptible of external factors,which leads to unstable quality and limits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Therefo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Traditionally fermented shrimp paste has a long fermentation period and is susceptible of external factors,which leads to unstable quality and limits it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Therefo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flavor changes in the shrimp paste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screen out the key volatile aroma components in the shrimp paste to control the flavor quality of the shrimp paste products.The overall odor profile was detected by the electronic nose.A total of 106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 the shrimp paste samples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tages were identified by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and 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The main aroma components alcohols,aldehydes,pyrazines and other substance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A total of 17 key volatile aroma components in shrimp paste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tage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relative aroma activity value(ROAV)method.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 nose,SPME-GC-MS and HS-GC-IMS coul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chang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shrimp paste at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tages,which help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shrimp paste flavor formation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e flavor quality of shrimp paste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shrimp paste Electronic nose SPME-GC-MS HS-GC-IMS roav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结合ROAV分析评价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风味品质 被引量:24
2
作者 杜勃峰 丁筑红 +2 位作者 李达 陈思奇 肖仕芸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80,共5页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的香气组成。综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皱椒辣椒粉的香气组成。综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皱椒辣椒粉关键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3种加工方式下的皱椒辣椒粉共检出77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直接粉碎鉴定出42种,传统炒制鉴定出37种,电热焙烤鉴定出44种。ROAV值结果表明:壬醛、苯乙醛、己酸己酯、戊酸乙酯、愈创木酚这些物质为几种皱椒辣椒粉共有且ROAV>1,是皱椒辣椒粉的重要风味物质。对8类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香气综合评分得出电热焙烤组得分最高,其次是传统炒制组和直接粉碎组,表明电热焙烤能有效提升皱椒辣椒粉的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椒 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roav
下载PDF
金枪鱼鱼白的植物乳杆菌发酵脱腥增香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忠白 明庭红 +8 位作者 董丽莎 韩姣姣 孙婷婷 何珊 张迪骏 黄健 周君 李晔 苏秀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金枪鱼鱼白来改善其风味,研究脱腥增香的效果,为水产品加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特征风味雷达图来确定新鲜鱼白和发酵不同时间的鱼白及其发酵液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趋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 目的: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金枪鱼鱼白来改善其风味,研究脱腥增香的效果,为水产品加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特征风味雷达图来确定新鲜鱼白和发酵不同时间的鱼白及其发酵液的挥发性物质变化趋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这个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感觉阈值,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发酵鱼白的主体风味成分。结果:PCA和雷达图显示新鲜鱼白与发酵鱼白的气味差异明显,发酵液的气味变化相对较小,较稳定。通过GC-MS在新鲜鱼白、种子发酵液、发酵12 h、24 h、36 h和48 h的鱼白及其发酵液中分别检测出22,13,12,23,35,34,11,13,15,17种挥发性物质。经过发酵的鱼白中庚醛、己醛、1-辛烯-3-醇等具有腥味的物质减少,具有奶香气味的己酸、2,3-丁二酮、乙偶姻等物质含量增加。这些物质是发酵鱼白中的主体风味物质。结论:植物乳杆菌发酵鱼白24 h后,其风味得到改善,脱腥增香的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鱼白 植物乳杆菌 固相微萃取 气-质谱联用仪 相对气味活度值
原文传递
高值海水鱼糜熟制后挥发性风味的分析及对比 被引量:16
4
作者 丁浩宸 阮东娜 +2 位作者 江银梅 许刚 黄建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3-169,共7页
研究白姑鱼糜、铜盆鱼糜、金线鱼糜和飞鱼鱼糜熟制后挥发性风味的异同。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对4种高值海水鱼糜熟制后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电子鼻和感官风味评价,对整体挥发性风味进行识... 研究白姑鱼糜、铜盆鱼糜、金线鱼糜和飞鱼鱼糜熟制后挥发性风味的异同。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对4种高值海水鱼糜熟制后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电子鼻和感官风味评价,对整体挥发性风味进行识别和评定。4种熟制鱼糜的关键风味成分主要是醛类和硫醚类化合物。熟制铜盆鱼糜关键风味成分包括二甲基二硫醚、3-甲基丁醛等,熟制金线、飞鱼鱼糜关键风味成分包括二甲基三硫醚、二甲基二硫醚和其他醛类,而熟制白姑鱼糜关键风味成分中无含硫化合物。电子鼻分析中,传感器阵列对熟制铜盆鱼糜的响应值显著大于其他样品,且响应值雷达图轮廓也有别于其他鱼糜。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均表明白姑、金线鱼糜的熟制风味具有相似性,但与铜盆鱼糜和飞鱼鱼糜的熟制风味差异显著。感官风味评价表明,熟制铜盆鱼糜的鱼香味较佳,熟制白姑、金线鱼糜的气味描述强度轮廓较相似,而熟制飞鱼鱼糜油脂味和鱼腥味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糜 挥发性风味 气质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电子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作欧李果酒的品质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菁 赵璐 +2 位作者 肖世娣 薛逸轩 张惠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2-48,55,共8页
本文采用浸泡法、鲜汁发酵和熟汁发酵三种工艺制作欧李果酒,旨在获得品质最佳的酿造工艺。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比较了三种制作工艺欧李果酒的颜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 本文采用浸泡法、鲜汁发酵和熟汁发酵三种工艺制作欧李果酒,旨在获得品质最佳的酿造工艺。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比较了三种制作工艺欧李果酒的颜色、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涩味,并进行了感官品评。结果表明:浸泡酒呈宝石红色,香气特征主要表现为果实的香气,涩味最淡,在色泽和澄清度上较好但酒体单薄且偏酸。两种发酵型酒呈桃红色,增加了以己酸乙酯为主的代谢香气,鲜汁发酵酒挥发性香气种类多,熟汁发酵酒相对含量最高。鲜汁发酵酒口感持久但涩味偏重;熟汁发酵酒在香气浓郁度、香气质量、口感质量和整体平衡性方面均为最佳,口感细腻柔顺、涩味适口,综合品质最佳。因此,熟汁发酵整体品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果酒 相对气味活度值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品质
下载PDF
螺蛳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慧慧 卢建媚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8期115-119,共5页
以新鲜螺蛳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螺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萃取和鉴定,并运用相对气味活度法(ROVA)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总体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新鲜螺蛳中共鉴定出40挥发性风味成... 以新鲜螺蛳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螺蛳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萃取和鉴定,并运用相对气味活度法(ROVA)评价挥发性风味成分对总体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新鲜螺蛳中共鉴定出40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醛类、酮类、醇类、硫醚类、呋喃类、吡嗪类、噻唑类等。其中,螺蛳的关键风味成分物质有以下6种(ROAV≥1):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醇、异戊醛、反-2-壬烯醛、己醛、苯甲醛。另外,庚醛、2,3-丁二酮、反-2-辛烯醛、正庚醇、2-戊基呋喃、3-辛酮、正戊醛、柠檬烯、二甲基二硫醚对总体风味也具有重要贡献(0.1=ROA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螺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关键风味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法
下载PDF
肉鸭胸肌特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同 杨悠悠 +6 位作者 刘大鹏 于思梦 郭占宝 胡健 赵金山 周正奎 侯水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2-413,共12页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胸肌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 roav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ROAV法表征不同处理的原味油茶籽油风味物质 被引量:3
8
作者 关继华 汤星月 +2 位作者 吴建文 黎贵卿 陆顺忠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8-306,共9页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和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表征了压榨前炒籽、压榨前蒸籽、压榨后煮油等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F-OCO、S-OCO、B-OCO)中的风味物质。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共包括醇...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和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表征了压榨前炒籽、压榨前蒸籽、压榨后煮油等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F-OCO、S-OCO、B-OCO)中的风味物质。三种处理方式所得原味油茶籽油共包括醇类(0.33%~5.69%)12种、酯类(10.94%~16.50%)20种、酸类(0.63%~6.76%)14种、酮类(1.50%~6.76%)5种、烷烃类(0.61%~3.00%)13种、烯烃类(6.94%~19.63%)7种、酚类(1.21%~2.42%)1种、醛类(26.19%~52.32%)6种、杂环类化合物(11.81%~42.84%)28种。PCA结果显示三种不同处理方式得到的原味油茶籽油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差异明显。三种处理方式所得的原味油茶籽油共鉴定出106种风味物质,ROAV结果表明三种原味油茶籽油中关键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差异。炒籽后压榨的原味油茶籽油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正己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庚酸、己酸、庚醛、苯甲醛等8个;蒸籽后压榨的原味油茶籽油鉴别出38个化合物,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2-戊基呋喃、γ-十二内酯、正辛醛、1-辛烯-3-醇、正己醛、D-柠檬烯、γ-辛内酯、苯乙烯等9个;压榨后煮制的原味油茶籽油鉴别出75个化合物,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γ-十二内酯、正己醛、正辛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醇、D-柠檬烯等7个。该结果为油茶籽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味油茶籽油 压榨前炒籽 压榨前蒸籽 压榨后煮制 HS-SPME-GC-MS roav
下载PDF
不同三穗鸭蛋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于沛 王修俊 +5 位作者 刘林新 杨丽平 陈颜红 聂黔丽 杨万云 姚碧琼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6-222,242,共8页
为研究两种养殖方式及品种对贵州三穗鸭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三种鸭蛋(农户散养的三穗麻鸭蛋、企业规模养殖的三穗麻鸭蛋、企业规模养殖的纯白鸭鸭蛋)的风味物质组成及差... 为研究两种养殖方式及品种对贵州三穗鸭蛋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三种鸭蛋(农户散养的三穗麻鸭蛋、企业规模养殖的三穗麻鸭蛋、企业规模养殖的纯白鸭鸭蛋)的风味物质组成及差异,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方法分析不同风味物质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三种鸭蛋中分别检出33种、29种、24种风味物质。三穗麻鸭蛋(农户散养)与纯白鸭鸭蛋(企业规模养殖)的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三穗麻鸭蛋(企业规模养殖)的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乙醇、3-甲基丁醛、戊醛、己醛、庚醛、苯甲醛、辛醛、壬醛、癸醛乙醚、丁醚、2-戊酮、2-庚酮、2-壬酮、苯乙烯、十二烷、十三烷、1-辛烯、甲基环戊烷为三种鸭蛋共有的风味物质。结合ROAV分析得到:对三种鸭蛋的整体风味贡献程度较大的风味物质均为壬醛、3-甲基丁醛、戊醛、己醛、庚醛、辛醛、癸醛、2-壬酮。以农户散养的方式养殖的三穗麻鸭蛋的风味成分最丰富,风味品质要好于三穗麻鸭蛋(企业规模养殖),其脂香味和蛋腥味较突出。两种品种相同的三穗麻鸭蛋的整体风味好于纯白鸭鸭蛋(企业规模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方式 品种 三穗麻鸭蛋 纯白鸭鸭蛋 roav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全脂乳粉在不同水合工艺下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媛 靳春平 +7 位作者 贾志磊 付永猛 安保森 徐飞鸿 付瑞东 王萍 邹强 李启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7-305,共9页
为了优化全脂乳粉水合工艺,探究低温水合对复原乳风味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为了优化全脂乳粉水合工艺,探究低温水合对复原乳风味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考察全脂乳粉单段水合(55℃水合30 min)和两段水合(55℃水合30 min后4℃水合4、8、12 h)工艺条件下复原乳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并利用ROAV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挥发性物质对复原乳的风味贡献。结果表明:四组复原乳样品共鉴定出醇、醚、呋喃等9大类挥发性物质共68种,十二醇、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式-2-壬醛为四组复原乳共有的特征风味物质,醛类化合物对复原乳特征风味的贡献大于其他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单段水合复原乳与两段水合复原乳进行了良好区分,增加工序4℃水合工艺有利于降低1-辛烯-3-醇、十二醇、反式-2-癸烯醛造成的异味,其中4℃水合8 h最有利于提升复原乳有益风味,为最佳水合工艺。该结果为工业化复原乳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 复原乳 挥发性物质 roav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SBSE-GC-MS的紫芽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军 吕海鹏 +2 位作者 马婉君 石亚丽 林智 《中国茶叶》 2021年第6期46-53,58,共9页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6个代表性紫芽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芽茶中具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数目高于对照绿茶;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E,E)-2,4...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6个代表性紫芽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芽茶中具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数目高于对照绿茶;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E,E)-2,4-庚二烯醛、水杨酸甲酯、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对乙酰氨基苯酚等化合物是紫芽茶中含量最丰富的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表明,β-大马士酮、β-紫罗酮、反式-2,4-癸二烯醛、2-己烯醛、α紫罗酮和芳樟醇等6种香气成分可能是紫芽茶中一些关键的致香成分;另外,1-辛烯-3-醇、二氢猕猴桃内酯、正己醛、正癸醛、β-环高柠檬醛、反式-2-壬醛、正庚醛、β-环柠檬醛和正辛醛等9种成分可能对紫芽茶的整体香气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芽茶 挥发性分析 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性值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分析不同茶树品种晒红茶的香气成分 被引量:4
12
作者 汤海昆 杨方慧 +5 位作者 张艳梅 夏丽飞 孙云南 邓国 张俊 仝佳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0-268,共9页
为揭示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探讨较为合适制作晒红茶的茶树品种,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10个茶树品种的香气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各品种所制晒红茶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所制的晒红茶呈香物质组成、相对含量... 为揭示晒红茶的香气成分及探讨较为合适制作晒红茶的茶树品种,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10个茶树品种的香气成分,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各品种所制晒红茶的主体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所制的晒红茶呈香物质组成、相对含量及ROAV值存在巨大差异。10个品种所制的晒红茶均以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且在醇类物质中均以芳樟醇的相对含量最高。ROAV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10个品种晒红茶中均以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但芳樟醇仅作为关键呈香物质之一,并非贡献最大的物质。清水3号、73-11、群体种、云抗10号、云茶普蕊、云抗37号及73-8均为β-紫罗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长叶白毫及云抗14以β-紫罗兰酮对呈香贡献度最高,云抗43号则以1-甲基萘对呈香贡献度最高。本研究从香气成分的角度明确了清水3号、73-11及群体种更适合制作晒红茶,为云南红茶品质提升及晒红茶筛选适制性茶树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晒红茶 香气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蜜桃乌龙复合茶中“桃香”关键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丽丽 王佳童 +2 位作者 朱荫 施江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天然花果与传统茶组合能够显著提升复合茶的风味丰富度,蜜桃乌龙复合茶兼具乌龙茶与桃的特征性风味品质,深受茶叶消费者追捧,目前针对市售蜜桃乌龙复合茶特征风味品质形成机理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天然花果与传统茶组合能够显著提升复合茶的风味丰富度,蜜桃乌龙复合茶兼具乌龙茶与桃的特征性风味品质,深受茶叶消费者追捧,目前针对市售蜜桃乌龙复合茶特征风味品质形成机理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14个具有典型“桃香”属性的蜜桃乌龙复合茶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出14个醇类、3个酚类、3个含氮杂环类、6个含氧杂环类、8个内酯类、14个醛类、16个酮类、8个烯类、5个有机酸类和41个酯类化合物,其中γ-癸内酯(16.75%)、γ-十一烷酸内酯(11.72%)、芳樟醇(10.31%)、δ-癸内酯(10.23%)、乙酸叶醇酯(5.28%)、γ-辛内酯(4.77%)、反式β-紫罗酮(3.30%)是较为重要的挥发性成分。此外,感官审评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结果表明,反式β-紫罗酮、大马士酮、芳樟醇、δ-癸内酯、乙酸异戊酯、γ-十一烷酸内酯、乙酸叶醇酯和正己酸乙酯是蜜桃乌龙复合茶关键风味贡献化合物,并通过与桃香精油的香气成分比对进一步分析其对桃香的贡献。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复合茶香气品质化学的理论基础,为传统茶与天然花果跨界利用及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桃乌龙复合茶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桃香
下载PDF
玫瑰提取物特征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安皓南 张凤梅 +4 位作者 李振杰 桑应华 刘春波 张玲 徐俊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63-568,共6页
对玫瑰花特征香气组分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为卷烟加香工艺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利用95%乙醇对玫瑰花进行渗漉提取,以卷烟感官质量评价为导向,采用大孔树脂和凝胶色谱等技术制备玫瑰花特征香气组分,并应用于烟丝加香,结... 对玫瑰花特征香气组分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为卷烟加香工艺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利用95%乙醇对玫瑰花进行渗漉提取,以卷烟感官质量评价为导向,采用大孔树脂和凝胶色谱等技术制备玫瑰花特征香气组分,并应用于烟丝加香,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相对香气活力值(ROAV)分析关键香气成分.大孔树脂30%乙醇洗脱部分具有明显的玫瑰香气特征,且能较好地改善卷烟香气、协调风格;玫瑰主要香韵组分中含有香叶基丙酮、苯乙醇、5-羟甲基糠醛等清甜香及花香特征香气成分.玫瑰辅香包括β-紫罗兰酮、棕榈酸等木香、酯香香韵特征成分.玫瑰花的特征香气是以清甜香和花香为主,同时辅以木香和酯香;玫瑰特征风味组分应用到烟丝加香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使卷烟的抽吸口感得到明显改善,并凸显卷烟的清甜香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卷烟加香 感官评价 香韵特征 相对香气活力值
下载PDF
ROAV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工艺下烧鸡风味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俊锋 孙加刚 戴阳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新制作工艺烧鸡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风味物质进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新制作工艺烧鸡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酮类、醇类、芳香烃类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不同烧鸡的风味得到了较好区分,新工艺中经过烘烤步骤的烧鸡整体上挥发性风味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鸡 roav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口虾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4
16
作者 毛奇为 郭晨 +2 位作者 武俊瑞 宁建婷 岳喜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4-18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以口虾蛄为试材,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本研究优化了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加盐量等HS-SPME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萃取头65μm PDMS/DVB,时间50 min,温度5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以口虾蛄为试材,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本研究优化了萃取头、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加盐量等HS-SPME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萃取头65μm PDMS/DVB,时间50 min,温度50℃,加盐量0.16 g/mL。对口虾蛄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共检出52种成分,包括酸类10种,N/O/S类化合物5种,醛类9种,芳香类6种,烃类6种,萜类6种,醇类4种,酯类4种,酮类2种。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口虾蛄的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其包括(E)-2-癸烯醛、月桂醛、1-辛烯-3-醇、2,3-辛二醇、2-乙酰基吡啶、三甲胺、壬醛、柠檬烯、戊醛、苯甲醛、萘、肉豆蔻醛,苯乙醛、2,3-丁二酮、2-十二醇、2-癸酮、庚醛、苯丙噻唑和2-乙酰噻唑共1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挥发性风味成分 roav
下载PDF
HP-SPME-GC-MS结合ROAV分析新疆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主要挥发性成分
17
作者 毛红艳 于明 +1 位作者 祖力皮牙·买买提 岳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0-649,共10页
为了解新疆小麦面粉挥发性成分组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12个小麦品种的挥发性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 为了解新疆小麦面粉挥发性成分组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测定12个小麦品种的挥发性物质构成,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分析新疆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中的关键香气成分构成差异。结果表明,12个小麦面粉样品中共鉴定出14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烷烃类50种,烯烃类8种,醛类13种,醇类28种,酮类16种,酯类7种,酸类4种,苯类9种,其他化合物8种。ROAV分析发现不同小麦品种面粉主要挥发性物质有12种:己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E,E)-2,4-壬二烯醛、1-辛烯-3-醇、2-正戊基呋喃、正己醇、1-壬醇、6-甲基-5-庚烯-2-酮、3-辛烯-2-酮、γ-壬内脂。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春小麦、冬小麦分别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 HP-SPME-GC-MS roav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SHS-GC-MS技术结合ROAV分析翅果油挥发性成分
18
作者 陈品品 庄卫东 +4 位作者 马晓娟 刘靓 汤红玲 尤桂春 苏建春 《东南园艺》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翅果油挥发性成分并评价其关键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静态顶空(SHS)采集翅果油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翅果油中初步鉴定出52种挥发性... 【目的】研究翅果油挥发性成分并评价其关键香气成分。【方法】采用静态顶空(SHS)采集翅果油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翅果油中初步鉴定出5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正壬酸(13.19%)、正丁基环戊烷(11.12%)、己酸(8.52%)和3-甲基环戊醇(7.22%)等,以烷烃类、醇类、脂肪酸类和醛类为主。经ROAV评价,翅果油的关键风味化合物有11种,香味贡献最大的化合物是2,4-壬二烯醛,其次是反式-2-庚烯醛和γ-辛内酯。这些化合物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翅果油的独特气味。【结论】研究确定了翅果油的挥发性成分和关键风味物质,可为翅果油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果油 静态顶空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大柳叶”旱烟特征致香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玲 赵英良 +5 位作者 桑应华 谢志强 赵红梅 徐俊驹 刘亚宾 杨洪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95-700,共6页
对“大柳叶”旱烟特征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旱烟烟叶香味物质栽培技术及卷烟加工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于感官评价,采用感官辅助凝胶色谱(GPC)分离“大柳叶”旱烟烟叶的浸膏,得到不同香韵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分析各组... 对“大柳叶”旱烟特征致香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为提高旱烟烟叶香味物质栽培技术及卷烟加工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于感官评价,采用感官辅助凝胶色谱(GPC)分离“大柳叶”旱烟烟叶的浸膏,得到不同香韵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分析各组分的香气成分,结合相对香气活力值(ROAV)进行关键香气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PC分离烟叶浸膏得到了9个(F1~F9)组分,其中F2~F8具有明显香韵特征,具有明显香韵特征的组分可按清香,甜香,花香,酒香,酸香,干草香进行香韵特征区分,能较好的反映“大柳叶”旱烟不同的香韵特征,且各组分的关键致香成分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吻合.旱烟“大柳叶”香气风格以清香香韵为主,辅以酸香、花香、蜜甜香等香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烟 感官辅助凝胶色谱(GPC) roav 香韵特征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基于GC×GC-TOF-MS法分析黄焖羊肉中的挥发性物质
20
作者 杜云 张玉斌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对3种黄焖羊肉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并进行分类对比,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和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在三种黄焖...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GC-TOF-MS)对3种黄焖羊肉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并进行分类对比,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其差异挥发性化合物和关键呈香物质。结果表明:在三种黄焖羊肉产品中分别鉴定出206种、170种16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烃类及其他类化合物。结合PLS-DA模型筛选了98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P<0.05且VIP>1),进一步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VA)分析,有16种气味活度>1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共有的关键香气化合物有2-壬烯醛、2-辛烯醛、庚醛、1-辛烯-3-酮、2-十一酮、2,3-丁二酮、2-戊基呋喃和2,3,5-三甲基吡嗪。研究结果提供了三种黄焖羊肉产品挥发性物质的全面信息,并分析了特征挥发性物质及关键呈香物质,为建立黄焖羊肉制品的风味特征及品质评价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焖羊肉 挥发性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相对气味活度 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