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DNA-ITS在植物病原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0
1
作者 刘春来 文景芝 +1 位作者 杨明秀 李永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文章综述了rDNA序列结构特点及ITS序列在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鉴定、分子检测、病害诊断及土壤中病原真菌的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rdna-its PCR技术 植物病原真菌 分子检测
下载PDF
砀山梨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抑菌药剂筛选 被引量:59
2
作者 吴良庆 朱立武 +3 位作者 衡伟 叶振风 刘刚 史苏湘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750-3758,共9页
【目的】明确近年来严重危害砀山梨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方法】对6个取自不同梨品种上的病果、病叶样本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单孢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 【目的】明确近年来严重危害砀山梨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研究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方法】对6个取自不同梨品种上的病果、病叶样本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单孢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并结合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采用常用杀菌剂分别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处理,观测其化学抑制效果。【结果】从不同病斑上分离出了6个纯化菌株,其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形态特征相似;用上述纯培养菌株接种于健康果实和叶片上,又引起与田间原标本相同的病害症状;通过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分析,6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且该致病菌与台湾枣(Taiwan jujube)炭疽菌株(Colletotrichum sp.EXMQ-1;登录号FJ233185)、日本超市水果(Japanese fruit)炭疽菌株(Glomerella cingulata;登录号AB219012)和凤梨草莓(Fragaria ananassa)炭疽菌株(C.gloeosporioides;登录号EU200455)的rDNA-ITS序列一致;430g·L-1戊唑醇水悬浮剂等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100%;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8种药剂处理,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率为0。【结论】危害砀山梨的炭疽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的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有性阶段为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常用药剂对该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砀山梨 炭疽病 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 抑菌药剂
下载PDF
转录间隔区(ITS)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分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43
3
作者 牛庆丽 罗建勋 殷宏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别是核糖体DNA(rDNA)上18S和28S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由于它在生物种和亚种间变异较大,从而可以用来进行动物原虫种间以及株间的分类鉴定。因此,在分子分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ITS作为分子标记在寄生虫分子分类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its 寄生虫 分子标记 应用
下载PDF
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鉴定 被引量:37
4
作者 闵晓芳 邓伯勋 +1 位作者 陈丽锋 余慧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3-656,730,共5页
青霉菌是柑橘类水果采后优势致病菌,也可使多种果蔬腐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与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病原真菌的鉴定通常... 青霉菌是柑橘类水果采后优势致病菌,也可使多种果蔬腐烂。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为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Wehmer)与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病原真菌的鉴定通常采用传统形态学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用rDNA-ITS分子标记分析和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不同产地分离获得的能引起柑橘贮藏期间腐烂的8株青霉菌(L﹑Q﹑PL﹑PQ﹑CL﹑CQ﹑PTY-1﹑PTY-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柑橘采后腐烂的青霉菌除指状青霉(P.digitatum Sacc.)外,还有扩展青霉[P.expansum (Link) Thom],波兰青霉(P.polonicum Thom),黄青霉(P.chrysogenum Thom)等多种青霉。为柑橘采后致病青霉的快速鉴定及其病害的及早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致病真菌 青霉 rdna-its
下载PDF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内生真菌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0
5
作者 卢萍 Dennis Child +3 位作者 赵萌莉 Dale R Gardener 吕桂芬 韩国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重要毒草,实验结合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其内生真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的白色菌落,后菌体分泌黑褐...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重要毒草,实验结合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了其内生真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小花棘豆内生真菌生长缓慢,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辐射状生长的白色菌落,后菌体分泌黑褐色的色素物质,分生孢子近圆柱形,有粗且比孢子壁厚的暗色横隔膜,隔膜数1-5个。10个菌株的5.8S rDNA/ITS序列与内生真菌Embellisia sp.L12株的序列高度相似。推测该内生真菌属于Embelli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棘豆 内生真菌 5.8S rdna/its 分生孢子
下载PDF
ITS序列结合培养特征鉴定梨树腐烂病菌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旭丽 康振生 +1 位作者 黄丽丽 杨鹏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7-527,共11页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ambiens和V.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AB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sa ceratosperma rdna-its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茶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4
7
作者 刘威 叶乃兴 +5 位作者 陈玉森 连玲丽 刘伟 金珊 赖建东 谢运海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从福建地区不同品种茶树上分离获得ZHG、WSX、WHG、FTG、ZTG、AHD、WRG、SLH等8株能侵染茶树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SLH菌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余7个菌... 从福建地区不同品种茶树上分离获得ZHG、WSX、WHG、FTG、ZTG、AHD、WRG、SLH等8株能侵染茶树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SLH菌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其余7个菌株均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fructicola为能侵染茶树的新记录种炭疽菌,将其ITS序列与寄主分别为油茶、茉莉和番石榴等木本植物的9株炭疽菌的ITS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茶树的7个C.fructicola菌株种内存在碱基突变或缺失,且与寄主为茶树、油茶、茉莉等植物的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遗传距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olletotrichumfructicola 鉴定 系统发育 rdna-its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柑橘采后腐烂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丁香精油对其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解淑慧 邵兴锋 +2 位作者 王可 张兴龙 王鸿飞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9,I0001,共7页
【目的】为了确定浙江宁海本地柑橘优势腐败菌及丁香精油对其的抑菌效果,【方法】从自然腐烂的柑橘上分离优势菌,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丁香精油对优势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目的】为了确定浙江宁海本地柑橘优势腐败菌及丁香精油对其的抑菌效果,【方法】从自然腐烂的柑橘上分离优势菌,采用传统真菌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并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丁香精油对优势菌的抑菌效果。【结果】结果表明,浙江宁海本地柑橘分离所得6株真菌分别为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柑橘链格孢(Alternaria citri)、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近玫色锁掷孢酵母(Sporidiobolus pararoseus)和卡利比克毕赤酵母(Pichia caribbica);其中P.digitatum和C.cladosporioides是优势腐败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丁香精油对P.digitatum和C.cladosporioides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51 mL·L-1和0.57 mL·L-1;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6 mL·L-1和3 mL·L-1。【结论】丁香精油可以抑制柑橘采后主要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优势菌 分离鉴定 rdna-its 丁香精油
下载PDF
利用ITS1和ITS4通用引物扩增香蕉枯萎病菌核酸片段鉴定其生理小种 被引量:33
9
作者 曹永军 程萍 +3 位作者 喻国辉 黎永坚 杨紫红 周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7期1098-1102,共5页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 利用真菌核糖体rDNA区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采集自香蕉的13株镰刀菌包括18S rDNA部分序列、ITS1-5.8S-ITS2全部序列和28S rDNA部分序列的片段,通过BLAST序列比对分析,确定13株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最大简约法,以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EU151490)]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GQ376116)]为外群,将13株菌的序列与BLAST检索获得的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oxysporum f.sp.Cubense)相应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3株菌与NCBI登录的4个尖镰孢古巴专化型菌株一起被分成3个亚群,亚群聚类结果与回接鉴定结果及文献报道的生理小种结果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rdnaits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周玉霞 程栎菁 +4 位作者 张美鑫 翟立峰 洪霓 王国平 王利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0-146,F0004,共8页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腐烂病 苹果腐烂病 rdna-its 致病力
下载PDF
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郜海燕 肖尚月 +3 位作者 陈杭君 黎云龙 刘瑞玲 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7-334,共8页
霉变是导致蓝莓采后损失、货架期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定蓝莓贮藏期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对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蓝莓产区发病果实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LMA、LMB、LMC1、LMC2和LMC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 霉变是导致蓝莓采后损失、货架期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确定蓝莓贮藏期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对浙江省杭州市安吉县蓝莓产区发病果实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株病原真菌(LMA、LMB、LMC1、LMC2和LMC3)。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B.cinerea、T.viridescens、P.cecidicola、P.polonicum和P.expansum。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5株病原菌适宜生长条件为:蓝莓汁-葡萄糖培养基,25~30℃;菌株LMA、LMC1和LMC2的最适碳源为果糖,菌株LMB和菌株LMC3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蔗糖和可溶性淀粉;菌株LMA、LMC1和LMC2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株LMB和LMC3的最适氮源为酵母浸出粉。光照对菌株LMA、LMC1和LMC2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影响,而对菌株LMB和LMC3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采后病害 分离鉴定 rdna-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广西仓储烟叶霉变微生物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28
12
作者 晏卫红 黄思良 +3 位作者 朱桂宁 李有志 黄福新 周兴华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6,共7页
为了查清广西各烟叶仓库中引起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烟叶霉变调查。并在广西钟山、富川、柳州、南宁、武鸣的烟仓采集霉变烟叶标本,经分离、致霉性测定,选取发生普遍的9株曲霉,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 为了查清广西各烟叶仓库中引起烟叶霉变的微生物类群,进行了烟叶霉变调查。并在广西钟山、富川、柳州、南宁、武鸣的烟仓采集霉变烟叶标本,经分离、致霉性测定,选取发生普遍的9株曲霉,进行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等研究。鉴定结果分别为: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 repens var.repens)、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谢瓦散囊菌(E.chevalieri)、菌核曲霉(A.sclerotio-rum)、中文名称不详(A.elegans)、米曲霉原变种(A.oryzae var.oryzae)、黑曲霉(A.niger)、孔曲霉(A.ostianus)和聚多曲霉(A.sydow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霉变 分类鉴定 核糖体DNA—its 曲霉
下载PDF
栀子叶斑病及其病原的鉴定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学顺 付艳平 +4 位作者 秦乐业 李勋远 向青锋 曾国柱 姜道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 首次报道在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上存在由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引致的叶斑病。从湖北省长阳县采集到栀子叶斑病病害标本,并利用柯赫氏法则证实该病由真菌GJ-1菌株所引致;根据GJ-1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的分析、比较,证实GJ-1菌株属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teyaert)真菌;GJ-1菌株的ITS序列与P.gracilis的ITS同源性达100%,因此推定它属于P.grac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叶斑病 拟盘多毛孢属 核糖体DNA-its
下载PDF
馆藏纸质书画文物上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14
作者 唐欢 王春 +2 位作者 范文奇 周理坤 马冠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霉菌污染会影响馆藏纸质书画的保存和展示。对书画污染菌进行分离及鉴定,有助于提高文物霉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传统的纯培养法从遭受霉菌污染的馆藏纸质书画表面分离得到8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 霉菌污染会影响馆藏纸质书画的保存和展示。对书画污染菌进行分离及鉴定,有助于提高文物霉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利用传统的纯培养法从遭受霉菌污染的馆藏纸质书画表面分离得到8株霉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r DNA转录间隔区序列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测序分析。结果表明:8株霉菌分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根霉属(Rhizopu)和木霉属(Trichoderma)。研究结果可为馆藏纸质书画文物防霉剂的研发和文物霉菌的综合防治提供靶标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书画 文物 分离与鉴定 rdna-its
下载PDF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迎迎 李敏 +4 位作者 高兆银 章武 杨冬平 陈亮 胡美姣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66,共8页
【目的】明确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火龙果炭疽病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 【目的】明确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火龙果炭疽病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供试菌株ITS序列为576bp,与平头炭疽菌(登录号:HQ896482、AF451899)、辣椒炭疽菌(登录号:JX910365、HQ271465)的同源性均达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平头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产孢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60℃处理10min;菌丝适宜生长pH为4~9,最适pH为8,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产孢pH为4;最适碳源为蔗糖和D-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和蛋白胨,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铵有利于该菌产孢;连续光照和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黑暗则有利于该菌产孢。【结论】引起海南省火龙果果实炭疽病的另一种病原菌是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Schw.)Andrus&Moore],该菌不仅侵染火龙果果实,还能侵染大豆豆荚和番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炭疽病 平头炭疽菌 rdnaits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甘肃小麦禾谷孢囊线虫rDNA-ITS和28SrDNA-D2/D3区序列特征及ITS-RFLP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叶文兴 徐秉良 +1 位作者 彭德良 黄文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5,共8页
禾谷孢囊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通用引物对甘肃、河南、安徽禾谷孢囊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省7个种群、河南1个... 禾谷孢囊线虫是危害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通用引物对甘肃、河南、安徽禾谷孢囊线虫群体28SrDNA-D2/D3区和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利用UPG-MA方法分析了甘肃省7个种群、河南1个种群、安徽1个种群的禾谷孢囊线虫群体D2/D3区和ITS区的系统发育关系;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7个甘肃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甘肃的禾谷孢囊线虫rDNA-D2/D3区片段长度约为780bp,rDNA-ITS片段长度约为1040bp。7个甘肃禾谷孢囊线虫群体、1个河南安阳群体、1个安徽蚌埠群体的D2/D3区和新西兰的H.aucklandica群体亲缘关系很近;其ITS区同澳大利亚的H.australis、北京通州的H.avenae(AY148382)的亲缘关系很接近。RFLP分析表明,9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共产生了22个酶切片段,不同酶切的RFLP分布型在7个种群间没有差异。甘肃省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rDNA-ITS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与中国的C型群体相近,但不同于欧洲的A型群体和印度的B型群体。这是首次报道甘肃CCN种群分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孢囊线虫 核糖体基因D2/D3区 核糖体基因its its-RFLP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Epichloё属内生真菌的分布及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欣 李熠 +4 位作者 魏宇昆 王银华 林枫 任安芝 高玉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904-2910,共7页
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分布的羽茅6个地理种群的染菌率进行了调查,采集种子并从中分离得到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选取其中的19株进行rDNA-ITS片段的扩增、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样地羽茅种群内生真菌感染率除西乌旗为9... 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分布的羽茅6个地理种群的染菌率进行了调查,采集种子并从中分离得到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选取其中的19株进行rDNA-ITS片段的扩增、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样地羽茅种群内生真菌感染率除西乌旗为96.7%外,其他5个样地均为100%,表明内生真菌侵染羽茅并非偶然现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共生关系。(2)ITS和5.8S序列得到的N-J树显示,相对于Epichloё属的其他参考菌株,不同地理种群羽茅中的内生真菌聚为一类,形成一个具有97%支持强度的分支。由此推测,不同地理种群羽茅中的内生真菌具有相同的起源点。(3)结合形态观察结果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羽茅内生真菌种群的优势种亲缘关系较近,可能起源于同一种内生真菌;但由于其地理分布广、气候差异大、群落类型差别也较大,从而造成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形态上的分化以及种群间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茅 内生真菌 系统发育 rdna-its
下载PDF
蓝莓果实黑斑病的病原鉴定及植物精油抑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王丹 张静 +3 位作者 翟浩 张倩 关惠 辛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84-2391,共8页
为明确山东泰安产区蓝莓采后黑斑病病原菌,通过传统真菌形态学、rDNA-ITS序列分析,结合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选用肉桂皮、百里香、丁香、柠檬草和玫瑰草5种植物精油对A.alternata进行熏... 为明确山东泰安产区蓝莓采后黑斑病病原菌,通过传统真菌形态学、rDNA-ITS序列分析,结合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选用肉桂皮、百里香、丁香、柠檬草和玫瑰草5种植物精油对A.alternata进行熏蒸抑菌试验,通过体外抑菌活性筛选出最优的精油类别和作用浓度。体外抑菌结果表明, 5种植物精油对链格孢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肉桂皮精油对A.alternata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分别为0.03μL·mL-1和0.06μL·mL-1。体内接种抑菌试验发现,0.03μL·mL-1肉桂皮精油可有效降低蓝莓果实的发病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对照组菌丝光滑平整,而经肉桂皮精油处理组,菌丝表面形态受到严重破坏,出现粗糙、褶皱等变形现象。本研究可为山东产区蓝莓贮藏期黑斑病的预防和绿色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黑斑病 rdna-its 植物精油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苦瓜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振东 袁高庆 +3 位作者 黎起秦 秦健 蒋雅琴 黄如葵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5,共10页
对分离获得的32株苦瓜枯萎病菌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苦瓜枯萎病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omordicae),这些菌株可以侵染苦瓜和瓠瓜幼苗,但不侵染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 对分离获得的32株苦瓜枯萎病菌菌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苦瓜枯萎病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omordicae),这些菌株可以侵染苦瓜和瓠瓜幼苗,但不侵染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对苦瓜枯萎病菌菌株的rDNA—ITS区(ITS1、5.8S和ITS2)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长度均为456bp;聚类分析表明测序菌株与镰刀菌属中尖孢镰刀菌不同专化型的菌株聚为一群。利用RAPD标记技术分析苦瓜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苦瓜枯萎病菌株与其他葫芦科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9~0.99,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5时,供试的48个菌株分成10个类群(G1-10)。在RAPD聚类树中所有苦瓜枯萎病菌株聚在一个分支上(G,群),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92~1.00,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且菌株的聚群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 rdna-its RAPD-PCR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娜 马雅军 +1 位作者 代光辉 王喆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的...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41和406 bp,rDNA-ITS1 GC含量为41.13%,rDNA-ITS2 GC含量为46.80%(闵行区株和金山区株)或46.55%(浦东新区株),rDNA-ITS序列在种内保守性很高,种间差异性与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分子特征证实研究的黄瓜霜霉病病原菌为古巴拟霜霉菌;黄瓜白粉病菌的rDNA-ITS1和rDNA-ITS2长度分别为136和89 bp,GC含量分别为59.56%和66.29%,rDNA-ITS序列在研究材料中保守,与瓜类单囊壳(Sphaerotheca cucurbitae)完全相同,但与形态鉴别的结果Sphaerotheca fuliginea差异高达4.5%,提示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需进一步澄清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黄瓜白粉病菌 核糖体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