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考论
1
作者 文廷海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9-72,共4页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文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谷梁传注疏》 引书 考论
下载PDF
《周易·系辞传》引经考论
2
作者 顾明佳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8-73,共6页
《周易·系辞传》引述经文的爻例共有19则,体现了作者关于自然、社会、政治、人生等众多极具价值的思想: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政治观,包括统治者应当谨言慎行,为政当"有位"、"有民"、"有辅",治国当居... 《周易·系辞传》引述经文的爻例共有19则,体现了作者关于自然、社会、政治、人生等众多极具价值的思想:从统治者角度出发的政治观,包括统治者应当谨言慎行,为政当"有位"、"有民"、"有辅",治国当居安思危;简单质朴而深刻的哲学观,包括从"才德称位"引发哲学内外因辩证法的思考,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辞传 引经 政治观 哲学观
下载PDF
从《大猎赋》引用书籍看李白的知识架构与创作路径
3
作者 齐清仙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4-49,共6页
李白《大猎赋》引用书籍异常丰富,经统计,其共引经书8种20次、史书12种32次、子书11种28次、集部文献34篇97次,从中可见李白渊博的知识架构:他熟读儒家经典,尤重《诗经》;博览各类史书、子书,思想驳杂;少年好赋,较多引用司马相如、扬雄... 李白《大猎赋》引用书籍异常丰富,经统计,其共引经书8种20次、史书12种32次、子书11种28次、集部文献34篇97次,从中可见李白渊博的知识架构:他熟读儒家经典,尤重《诗经》;博览各类史书、子书,思想驳杂;少年好赋,较多引用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作品,熟悉集部典籍。由李白“三拟《文选》”还可窥见其由赋入诗、循序渐进的创作路径:先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后在活学活用基础上自铸伟词,最后超越前贤,终至诗仙境界。概言之,光赞盛美,是李白大赋的第一宗旨;作赋以求闻达,是他早年寄托人生理想与抱负的途径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大猎赋》 引用书籍 知识架构 创作路径 光赞盛美
下载PDF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考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廷海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6-109,113,共5页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文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文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谷梁传注疏》 引书 考论
下载PDF
《吕氏春秋》高注所引书目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志林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东汉高诱在注《吕氏春秋》时,常用的一种注解方式是引用古书,用以佐证其说。通过考察注文中所引书目,可以蠡测高诱时代的著书及其流传情况,并探求其在文献学上的价值。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书目
下载PDF
曹丕诗赋引《诗》用《诗》及其《诗》学意义
6
作者 张莹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2-92,共11页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 曹丕现存诗51首,赋29篇,这些作品引《诗》用《诗》频率高达103次。其中《风》55次,《大雅》11次,《小雅》34次,《颂》3次,体现了他对《诗经》尤其是《风》《雅》的熟悉和重视。这样的引《诗》用《诗》偏好,与曹丕独特而复杂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表现了曹丕强烈的人君思贤之忧,彰显了曹丕个体独特而浓郁的身心孤独和矛盾体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曹丕心怀苍生的崇高理想,表明他对《诗经》抒情言志功能的接受和肯定。其中所蕴含的抒情性目的和政治性目的,正是窥探曹丕诗赋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在传统经学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曹丕以人君这一特殊身份提供文学外部条件,并在诗赋中广泛而频繁地引《诗》用《诗》,不仅是对《诗经》言志传统、抒情功能的继承和发展,还在引《诗》篇目、频率、题材、形式及目的等方面呈现出与汉代不同的风貌,进一步扩大了引用范围。这些实践对汉魏之际文人继承《诗经》传统、扩大引《诗》用《诗》范围、助推《诗经》的传播有着积极的先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诗赋 引《诗》 用《诗》 《诗》学意义
下载PDF
曹操创作对引《诗》传统的发展及其文学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振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5,共9页
从曹操创作的保存至今的作品统计来看,共引《诗》26次。曹操的引《诗》,有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继承,但在引《诗》的形式、语境、情感参与方式和程度等方面,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发展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直接引用的形式减少了... 从曹操创作的保存至今的作品统计来看,共引《诗》26次。曹操的引《诗》,有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继承,但在引《诗》的形式、语境、情感参与方式和程度等方面,对前代文人引《诗》传统的发展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直接引用的形式减少了,概括性引用的形式增多了;实用性引用的比例减小了,文学性引用的比例增大了,引用的情感色彩与审美特征增强了。这对当时文人与以后文人引《诗》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原因在于他既深受传统因素制约,又深受时代新思想的洗礼。所以,从历史的维度进行审视,在对我国古代文人引《诗》传统的传承发展上,曹操创作中的引《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引《诗》传统 直接引用 文学性引用
下载PDF
礼坏乐崩与《诗》应用的变迁:从歌《诗》、赋《诗》到引《诗》——以《左传》文本为考察核心
8
作者 施春华 王贞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4-90,共7页
西周初期的《诗》集诗歌、音乐与舞蹈为一体,应用于各类正式典礼场合。然而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崩坏,国家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王室权威不断下降,导致原本用于国家大型典礼的《诗》也逐渐失去了应用的场合。春秋时期,诸侯国... 西周初期的《诗》集诗歌、音乐与舞蹈为一体,应用于各类正式典礼场合。然而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崩坏,国家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王室权威不断下降,导致原本用于国家大型典礼的《诗》也逐渐失去了应用的场合。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聘问往来取代了以天子为中心的各类政治典礼,成为当时政治生活的主流,《诗》的应用和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本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繁复模式开始逐步简化和瓦解,乐、舞的元素逐步消退,而《诗》的文本意义开始逐步凸显,以适应政治社交场合的实际需要。春秋时期《诗》的应用变迁历程,完整映射了西周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礼乐制度的消亡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诗经》 歌《诗》 赋《诗》 引《诗》
下载PDF
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重新理解《大学》《中庸》的诗学路径
9
作者 许春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7,共10页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 《大学》《中庸》的作者及思想旨趣,是长期困扰儒学思想史的学术难题。21世纪以来学界对其中引诗现象的关注,开辟了一种重新理解的可能路径。《大学》《中庸》中引诗与释文之间的连接词、核心词,是一种向思想形态转换或递进的“文眼”,推动诗文融入了《大学》《中庸》的思想世界;《大学》《中庸》的思想取向,是选取诗文的价值依据;引诗诗文的递次引证,与《大学》《中庸》道德境界的升进理路是一致的。《大学》《中庸》的引诗方式,更贴近于《孟子》为代表的“释义”引诗传统,这种释义规则与引诗传统,为推进解决困扰学术界的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重新理解的诗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义规则 引诗传统 《大学》 《中庸》 诗学路径
下载PDF
郭璞的《诗》学面貌及成因——以其诗文引《诗》用《诗》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曹琳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2期131-143,190,共14页
以往人们通过考察郭璞《尔雅注》引《诗》来认识郭璞的《诗》学面貌,而对郭璞诗文引《诗》、用《诗》的情况较少关注。考察郭璞诗文所用《诗》学材料,并与其注书引《诗》的特点相对照,可见郭璞《诗》学特征乃以《毛诗》学为主,间涉三家... 以往人们通过考察郭璞《尔雅注》引《诗》来认识郭璞的《诗》学面貌,而对郭璞诗文引《诗》、用《诗》的情况较少关注。考察郭璞诗文所用《诗》学材料,并与其注书引《诗》的特点相对照,可见郭璞《诗》学特征乃以《毛诗》学为主,间涉三家《诗》说,既注重《诗》的字句本义,亦重视《诗》的经学功能。郭璞在其著述中所呈现的《诗》学面貌,受到两晋时期经学环境,郭璞的学术背景,其与晋元帝、明帝及琅琊王氏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郭璞对《毛诗》的取舍和对三家《诗》的借鉴,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治《诗》态度;郭璞在注书中更注重《诗》的字句本义而在诗文中更注重《诗》的经学功能,这一不同侧重体现了其《诗》学面貌的非单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璞 《诗》学 魏晋《诗》学史 引《诗》
原文传递
“以意逆志”:从读书方法到解释学境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海文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5-32,共8页
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 到了孟子的时代,在《诗经》的几种应用形式中,"听《诗》"十分罕见了,"赋《诗》"日渐式微了,惟有"引《诗》"硕果仅存。孟门师生"引《诗》"相当普遍,孟子由此在批评"断章取义"的基础上,提出解读《诗》篇必须"以意逆志"。"以意逆志"迟早地、必然地聚焦于"逆"之一环,只要这个时刻来了,"真切"就是对于"逆"最真切的"翻译"。践履孟子说的"以意逆志",于一般读者而言,理当放弃"中心"之类概念,让更有理解力度的"互动"概念挺身而出;但是,当读者化身作者之后,其真切地逼近《诗》篇之"志",也只是作为自己的"支援意识",它们终归要服从于自己的"集中意识"——所谓"意"也。惟有这样理解,"以意逆志"才会成为一种上乘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心向往之但又未必能够抵达的解释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诗》 断章取义 以意逆志 互动 读者化身作者之后 读书方法 解释学境界
下载PDF
孟子引论《诗》之研究
12
作者 林苹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孟子》和《诗经》都是儒家重要经典。本文以《孟子》为蓝本,统计其所涉《诗》的数量,探讨孟子引《诗》、论《诗》的观点和方法,揭示孟子诗说理论与用诗实践的矛盾所在。
关键词 孟子 引《诗》 论《诗》 政教实践
下载PDF
汉代文人诗歌引《诗》考论
13
作者 叶文举 张凤芝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汉代文人诗歌创作对《诗》的篇名、成词甚至成句直接加以引入,或作变式融入,特别是创造性地吸收了《诗》的情境和意象入诗,改变了文人过多重视《诗》的思想性状况,从而转向了与对《诗》文学性挖掘并重的境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创作... 汉代文人诗歌创作对《诗》的篇名、成词甚至成句直接加以引入,或作变式融入,特别是创造性地吸收了《诗》的情境和意象入诗,改变了文人过多重视《诗》的思想性状况,从而转向了与对《诗》文学性挖掘并重的境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学创作对《诗经》经学性的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文人诗歌 引《诗》
下载PDF
汉简《神乌傅》引《诗》考述
14
作者 董立梅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9-22,34,共5页
尹湾汉简《神乌傅》是至今为止出土的诗赋类简牍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篇赋作。《神乌傅》文中多处引《诗》,引《诗》范围与汉四家《诗》多有异同。很显然,汉代传《诗》,除了四家《诗》以外,还有其他的传《诗》系统。《齐诗》说以青蝇污白... 尹湾汉简《神乌傅》是至今为止出土的诗赋类简牍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篇赋作。《神乌傅》文中多处引《诗》,引《诗》范围与汉四家《诗》多有异同。很显然,汉代传《诗》,除了四家《诗》以外,还有其他的传《诗》系统。《齐诗》说以青蝇污白喻恶妇以谗言破家,《毛诗》说、《鲁诗》说以青蝇比谗佞。据此看来,《神乌傅》所用《诗》说与《齐诗》说最为相近。《神乌傅》引《诗》既是先秦两汉引《诗》文学传统的继续,也是汉代儒学兴盛、经学发展的产物,并寄寓了作者浓烈的身世之悲,对身处末世人生际遇的感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乌傅》 异文 《诗》说 汉代《诗》学 引《诗》意蕴
下载PDF
荀子经典诠释的实践性品格——从荀子用《诗》说起
15
作者 刘延福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84-288,共5页
荀子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儒家经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荀子》不仅大量征引《诗》等儒家经典,在征引及诠释过程中将儒家的实用精神投射进去,这使得他的经典诠释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在用《诗... 荀子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儒家经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荀子》不仅大量征引《诗》等儒家经典,在征引及诠释过程中将儒家的实用精神投射进去,这使得他的经典诠释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在用《诗》时所提出的"隆礼义而杀《诗》、《书》"及"为其人以处之"的观点,是对其道德实践与经世致用实践性品格的最好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引《诗》 经典诠释 实践性品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