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粘弹性准静态、动态问题的数值解法 被引量:7
1
作者 沈亚鹏 李录贤 王晓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65-272,共8页
本文综述了自60年代以来粘弹性体在准静态、动态下应力、变形的数值解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所取得的进展,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粘弹性 材料力学 高聚物
下载PDF
联合载荷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贺平平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45,共6页
考虑惯性载荷,建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轴承动刚度。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析不同载荷及转速对轴承的接触状态及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径向载荷,较小的轴向载荷及过高的转速会使部分球与沟道分离,接触... 考虑惯性载荷,建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模型,计算轴承动刚度。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析不同载荷及转速对轴承的接触状态及动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径向载荷,较小的轴向载荷及过高的转速会使部分球与沟道分离,接触球数量减少,对轴承轴向刚度影响较小,但会导致轴承径向刚度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拟静力学 接触 动刚度
下载PDF
角接触球轴承打滑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黄贤振 朱会彬 +1 位作者 姜智元 姜睿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31-1738,共8页
轴承打滑易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传统的轴承打滑分析方法认为轴承参数是确定的,而在实际工况中轴承参数具有随机性,从而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针对此问题,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提出一个角接触球轴承打滑行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基于轴承拟静... 轴承打滑易造成轴承的早期失效,传统的轴承打滑分析方法认为轴承参数是确定的,而在实际工况中轴承参数具有随机性,从而造成较大的分析误差.针对此问题,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提出一个角接触球轴承打滑行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基于轴承拟静力学分析和试验打滑判据得到轴承的打滑临界平面,以轴承是否打滑为判别条件,建立轴承打滑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了可靠性灵敏度分析,评价轴承各参数对打滑现象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轴承滚动体直径的变化对轴承打滑现象影响最大,轴承内、外圈沟道直径和曲率半径的变化对其影响次之,接触角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该研究为防止轴承打滑引起早期失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打滑 拟静力学 KRIGING模型 可靠性
下载PDF
高速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 被引量:6
4
作者 路春雨 刘少军 戴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文中根据Hertz弹性接触理论分别建立了零转速和高速工况下四点接触球的力学模型;针对高速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数值求解初值难以确定和不易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ewton-Raphson理论的高速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 文中根据Hertz弹性接触理论分别建立了零转速和高速工况下四点接触球的力学模型;针对高速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数值求解初值难以确定和不易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Newton-Raphson理论的高速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的数值求解算法,并给出了迭代变量取值范围及收敛因子的选取原则.为了降低求解难度,文中通过对高速四点接触球轴承力学模型进行数学变形,使得未知量的个数减少了一半.为了解决求解规模较大非线性方程组时经常出现卡死现象的问题,文中通过优化算法解决卡死现象,并提高了计算效率.文中算法计算结果与Jones程序结果的比较表明,调整收敛因子可控制文中算法的收敛性和收敛速度,从而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轴承 载荷分布 拟静力学 数值求解
下载PDF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求解的改进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高峰 贺平平 +1 位作者 李艳 税琳棋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3-619,共7页
采用无滚道控制假设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模型,针对传统Newton-Raphson算法在数值求解上述模型时出现初值难以确定、迭代过程不收敛以及收敛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Newton-Raphson的改进算法。引入中间变量,减少了未知量数目,并对非... 采用无滚道控制假设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模型,针对传统Newton-Raphson算法在数值求解上述模型时出现初值难以确定、迭代过程不收敛以及收敛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Newton-Raphson的改进算法。引入中间变量,减少了未知量数目,并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分步求解,降低了选取初值的难度;在改进Newton-Raphson算法中引入迭代修正因子,并采用二分法对迭代修正因子进行优化,缩短了收敛时间;通过矩阵变换,简化了雅克比矩阵的求解过程。B7008C轴承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优于传统的算法,采用该算法可有效降低角接触球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数值求解的难度并提高收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拟静力学 数值求解 迭代修正因子 矩阵变换
下载PDF
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谢黎明 马家起 +1 位作者 靳岚 杨忠泮 《轴承》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5,27,共6页
为分析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刚度特性,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求解成对轴承的非线性方程组,计算成对轴承刚度矩阵。并以成对安装的7210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在2种安装布局下转速、径向力、轴向力、预紧力... 为分析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的刚度特性,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模型。通过求解成对轴承的非线性方程组,计算成对轴承刚度矩阵。并以成对安装的7210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分析在2种安装布局下转速、径向力、轴向力、预紧力对成对轴承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安装布局下成对轴承轴向和径向刚度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背靠背安装时成对轴承角刚度远大于面对面安装时的角刚度;背靠背安装时成对轴承刚度随径向力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面对面安装时成对轴承径向和轴向刚度随径向力增大而减小,角刚度逐渐增大;背靠背安装时成对轴承刚度随轴向力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面对面安装时成对轴承径向刚度随轴向力增大而减小,轴向刚度先减小后增大,角刚度逐渐增大;2种安装布局下成对轴承刚度随预紧力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成对安装 拟静力学 动刚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高速数控机床主轴用陶瓷轴承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国强 王玉金 《陶瓷》 CAS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陶瓷滚动轴承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阐述了陶瓷球轴承的运动学。
关键词 数控机床 主轴 陶瓷轴承 球轴承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混合陶瓷球轴承的热混合润滑性能分析
8
作者 朱鹏娟 刘晓玲 +2 位作者 周亚林 何文卓 郭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5-215,共11页
轴承工业将陶瓷用于航空、机床主轴等极端条件,为研究混合陶瓷球轴承的混合润滑机制,在拟静力学建模及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平均流量模型,建立了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热混合润滑模型,采用膜厚比与粗糙峰接触载荷比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各滚... 轴承工业将陶瓷用于航空、机床主轴等极端条件,为研究混合陶瓷球轴承的混合润滑机制,在拟静力学建模及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平均流量模型,建立了混合陶瓷角接触球轴承的热混合润滑模型,采用膜厚比与粗糙峰接触载荷比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各滚动体的润滑状态,并研究了热效应、接触角和环境黏度对混合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条件下的油膜厚度、平均摩擦系数要比等温条件下的小。与钢制轴承相比,混合陶瓷球轴承的接触工况更好,更适合在高速条件工作;当λ<1且La>4.6%,接触副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当λ≥1且La≤4.6%,接触副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单一滚动体-套圈接触不能全面反映轴承的润滑性能,需要基于拟静力学进行多个滚动体的混合润滑分析,以准确判断轴承的混合润滑性能。存在一合适的接触角,使得角接触球轴承的混合润滑性能最佳。润滑油环境黏度越高,平均摩擦系数越小,润滑状态由边界润滑向混合润滑过渡。较钢制球轴承,混合陶瓷球轴承可以减小摩擦系数,但会增大粗糙峰接触载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润滑 拟静力学 混合陶瓷球轴承 热效应
原文传递
滚道椭圆化对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接触特性及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贺平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95-201,共7页
针对制造公差和装配误差导致轴承滚道的椭圆化变形,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滚道的径向偏差。依据赫兹接触理论和滚道控制理论,在考虑惯性载荷的情况下,建立联合载荷下角接触球轴承滚道椭圆化的拟静力学模型,研究外轨道椭圆化对轴承接触特性... 针对制造公差和装配误差导致轴承滚道的椭圆化变形,分析了角接触球轴承滚道的径向偏差。依据赫兹接触理论和滚道控制理论,在考虑惯性载荷的情况下,建立联合载荷下角接触球轴承滚道椭圆化的拟静力学模型,研究外轨道椭圆化对轴承接触特性的影响机制;用改进的L-P理论估算轨道椭圆化轴承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滚道椭圆化程度越大,部分滚动体的接触参数发生突变越剧烈,轴承的接触刚度和疲劳寿命越小;滚道椭圆化对疲劳寿命影响较显著,沿椭圆长轴方向施加径向载荷时轴承寿命降低较慢。该研究为多工况下轴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道椭圆化 拟静力学 接触特性 疲劳寿命
下载PDF
铁路货车轴承温升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曌凯 王健 +2 位作者 王世杰 张占立 李江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67-5075,共9页
热轴故障是铁路货车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类型,为降低列车热轴故障的发生率,有必要对铁路货车轴承温升特性进行研究。在铁路货车轴承拟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法,建立铁路货车轴承摩擦功耗计算模型,基于传热学理论,对铁路货车轴承系统... 热轴故障是铁路货车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类型,为降低列车热轴故障的发生率,有必要对铁路货车轴承温升特性进行研究。在铁路货车轴承拟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法,建立铁路货车轴承摩擦功耗计算模型,基于传热学理论,对铁路货车轴承系统进行传热分析,建立铁路货车轴承温升仿真模型,研究轴承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对铁路货车轴承温升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设计温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3.8%,轴承系统温升最高点位于第二列内圈大挡边与滚子球基面接触位置,轴承温升随着载荷、转速和内圈大挡边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滚子球基面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研究成果对铁路货车轴承的设计、使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货车轴承 拟静力学 摩擦功耗 温升模型
下载PDF
Deformable Permanent Ferroelectric or Ferromagnetic Media
11
作者 Michael Grinfeld Pavel Grinfeld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23年第10期3061-3074,共14页
In the framework of continuum mechanics, one of possible consistent definitions of deformable permanent magnets is introduced and explored. Similar model can be used for ferroelectric substances. Based on the suggeste... In the framework of continuum mechanics, one of possible consistent definitions of deformable permanent magnets is introduced and explored. Similar model can be used for ferroelectric substances. Based on the suggested definition, we establish the key kinematic relationship for the deformable permanent magnet and suggest the simplest master system, allowing to analyze behavior of such 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electric and Ferromagnetic Media Thermodynamic Consistency The Aleph Tensor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f Electro- and Magnetostatics and quasi-statics
下载PDF
新型井下牵引器步进机构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相宇 李美求 +2 位作者 苏红莉 张思 胡开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104,共7页
针对井下牵引器步进机构滚珠丝杠副做运动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并未考虑滚动体惯性载荷的问题,采用矢量分析法对滚珠丝杠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其轴向运动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球轴承拟静力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往复作业的实际工况,建立了只... 针对井下牵引器步进机构滚珠丝杠副做运动分析的传统计算方法并未考虑滚动体惯性载荷的问题,采用矢量分析法对滚珠丝杠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其轴向运动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球轴承拟静力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往复作业的实际工况,建立了只受纯轴向力的滚珠丝杠副拟静力学简化分析模型,解出相关影响参数,并研究了不同轴向载荷和转速下步进机构的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丝杠轴向移动速度曲线呈现负正弦变化趋势,且转速对其影响显著,轴向载荷一定时,转速与轴向移动速度成倍增长;而对比轴向载荷的影响就略小,一定转速下,在机构的带载能力范围内,随着轴向载荷的递增,轴向移动速度会产生极小的差值;与传统计算方法对比,该轴向速度数值及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出入。研究结果对于牵引器在水平井井下作业的精确进给和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牵引器 步进机构 矢量分析 拟静力学 动态特性 负正弦变化
下载PDF
高速机床轴承温升分析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江山 袁勇 +2 位作者 郝大庆 陈后清 张占立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136,共8页
高速机床中的轴承摩擦热会引起滚动体变形、“烧轴”等现象,进而导致轴承疲劳寿命降低,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以高速角接触球轴承7003C为例,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轴承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局部法建立轴承的摩擦功耗计... 高速机床中的轴承摩擦热会引起滚动体变形、“烧轴”等现象,进而导致轴承疲劳寿命降低,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以高速角接触球轴承7003C为例,在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拟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轴承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局部法建立轴承的摩擦功耗计算模型;在传热学的基础上分析轴承系统传热,建立热传递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轴承系统温升模型并进行温升仿真,分析转速、轴向力、润滑油温度对轴承系统温升的影响规律。最后,设计温升试验并与理论仿真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轴承转速增加、轴向力增大均会使轴承系统温升增加,钢球处温升最高,其次是内圈,最后是外圈;润滑油温度对轴承系统温度变化有重要作用。利用高速轴承温升试验机对轴承外圈温度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最大误差率为11.66%,验证了理论计算与模型仿真的合理性,为研究轴承疲劳寿命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拟静力学 生热量 温升模型 温升试验
下载PDF
高速滚子轴承的结构参数对润滑状态的影响
14
作者 董金龙 倪真真 马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3,共5页
针对D1842936N1Q1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子轴承高速重载的应用工况,提出一种将轴承拟静力学分析和热弹流润滑分析相集成的数值算法,打破二者在各自领域的局限性,以提高轴承数值计算的精确度。通过对集成分析和试验的最小膜厚对比可知:集成分... 针对D1842936N1Q1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子轴承高速重载的应用工况,提出一种将轴承拟静力学分析和热弹流润滑分析相集成的数值算法,打破二者在各自领域的局限性,以提高轴承数值计算的精确度。通过对集成分析和试验的最小膜厚对比可知:集成分析与试验数据基本相同,证明算法可行。并通过数值算法分析了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子轴承的滚子数量、滚子有效长度和径向游隙对弹流润滑膜厚和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滚子轴承 拟静力学 热弹流 润滑特性
下载PDF
内圈倾斜对圆柱滚子轴承承载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简伯臣 董惠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7-21,共5页
针对中低速圆柱滚子轴承在负载作用下内圈的倾斜,运用拟静力学方法对轴承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根据圆柱滚子轴承元件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滚子和内圈五自由度几何关系模型,计算滚子综合变形,运用切片技术计算轴承接触力,分析了倾斜状态下,轴... 针对中低速圆柱滚子轴承在负载作用下内圈的倾斜,运用拟静力学方法对轴承承载性能进行研究。根据圆柱滚子轴承元件几何关系,分别建立滚子和内圈五自由度几何关系模型,计算滚子综合变形,运用切片技术计算轴承接触力,分析了倾斜状态下,轴承承载性能和滚子与套圈接触力及接触力波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倾斜角增大,滚子与内外圈接触力先减小后增加,滚子最大变形缓慢增大并趋于稳定;不同径向力下的最大接触力缓慢增大,且径向力越大,最大接触力波动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内圈倾斜 五自由度 切片技术 拟静力学 承载性能
下载PDF
轴对称含液多孔弹性体拟静力问题的解法
16
作者 赵一鸣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8-34,共7页
本文利用积分变换法求出含液多孔弹性体在轴对称条件下的小变形拟静力问题的通解,具体给出了皮肤表层软组织在表面分布力作用下的边值问题的解,计算所得的加载瞬时和平衡状态时的中心位移分别与不可压缩和可压缩单相弹性体的位移值相同... 本文利用积分变换法求出含液多孔弹性体在轴对称条件下的小变形拟静力问题的通解,具体给出了皮肤表层软组织在表面分布力作用下的边值问题的解,计算所得的加载瞬时和平衡状态时的中心位移分别与不可压缩和可压缩单相弹性体的位移值相同,证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软骨 拟静力 多孔弹性体 本构方程
下载PDF
深沟球轴承-转轴系统回转运动建模与分析
17
作者 冯晓飞 王德伦 《机械工程师》 2022年第1期28-30,33,共4页
以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从轴承组件的几何关系、载荷约束关系入手,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分析深沟球轴承-转轴系统回转运动精度的拟静力学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零部件结构参数、材料的物理属性及工况载荷等因素对于轴系回转运动的影响,并着... 以深沟球轴承为研究对象,从轴承组件的几何关系、载荷约束关系入手,建立了一种可用于分析深沟球轴承-转轴系统回转运动精度的拟静力学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零部件结构参数、材料的物理属性及工况载荷等因素对于轴系回转运动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载荷的大小与位置对轴承-转轴系统回转运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轴承对称布置的双轴承支承结构轴系,轴向载荷与径向载荷的变化对轴系的轴向位移误差影响较大,当载荷施加位置位于转轴中间时,轴系的回转精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沟球轴承 轴系 回转精度 拟静力学
下载PDF
考虑离心膨胀的双级串联轴承油膜刚度和阻尼
18
作者 胡晶 李聪 +3 位作者 张邦成 乔晓利 张心明 周笑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01-1611,共11页
轴承的弹流润滑状况与其动态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轴承弹流润滑特性的精准计算是轴承转速分析及可靠性设计的关键。为探究双级串联轴承的油膜刚度和阻尼特性,建立了考虑离心膨胀效应后的双级串联轴承拟静力学与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即离... 轴承的弹流润滑状况与其动态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轴承弹流润滑特性的精准计算是轴承转速分析及可靠性设计的关键。为探究双级串联轴承的油膜刚度和阻尼特性,建立了考虑离心膨胀效应后的双级串联轴承拟静力学与弹流润滑分析模型,即离心膨胀影响模型,分析了离心膨胀效应对双级串联球轴承油膜刚度和阻尼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级串联轴承一、二级轴承的内接触油膜刚度和阻尼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考虑离心膨胀后,油膜刚度有所增加,阻尼减小,且变化率的幅度随转速增加而增大。在邻近高速工况时,考虑离心膨胀的因素能提高计算精度,而一旦转速达到高速区域,离心膨胀效应的影响几乎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双级串联轴承 弹流润滑 离心膨胀 拟静力学
原文传递
考虑热变形影响的主轴轴承动态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洁 李松生 +1 位作者 袁伟 陈晓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7-486,共10页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高速工况下内部易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升过高而引起轴承零件热变形,导致轴承内部沟道曲率中心与球中心几何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动力学状态的问题,基于轴承分析的拟静力学理论,考虑了轴承内部摩擦功耗生热和轴承零... 针对角接触球轴承高速工况下内部易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升过高而引起轴承零件热变形,导致轴承内部沟道曲率中心与球中心几何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动力学状态的问题,基于轴承分析的拟静力学理论,考虑了轴承内部摩擦功耗生热和轴承零件的热变形。利用热网络法划分主轴单元热网络节点,定义节点之间的热阻抗,建立了稳态热网络模型。分析了不同工作转速和载荷下各节点温升导致的轴承零件的热变形,得出了轴承动态特性和热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分析研究了轴承内部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轴承工作转速和载荷的变化,考虑热变形和不考虑热变形时的轴承接触载荷和接触角有显著不同,高速条件下轴承内部的热变形对轴承的动态特性影响巨大,是轴承在正常使用期间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修正拟静力学模型 动态特性 热特性 热变形
原文传递
高速主轴系统热特性分析与实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驰 杨军 +3 位作者 赵亮 梅雪松 施虎 王新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92-2102,共11页
为了在设计阶段避免高速主轴在实际加工中由于温升过高可能会引起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构建高速主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A)进行瞬态热-结构耦合分析.但传统热特性分析模型中,没有考虑结合面间接触热导致仿真精度较低,该有限元模型考虑接... 为了在设计阶段避免高速主轴在实际加工中由于温升过高可能会引起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构建高速主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A)进行瞬态热-结构耦合分析.但传统热特性分析模型中,没有考虑结合面间接触热导致仿真精度较低,该有限元模型考虑接触热导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利用Weierstrass-Mandelbrot函数表征轴承表面的粗糙形貌,利用功率谱法与粗糙表面形貌数据对分形参数进行辨识,并提出接触力学模型以计算用于接触热导建模的接触参数.最终,提出几何-力学-热综合预测模型计算结合面间的接触热导,有效避免统计学方法的不准确性与实验测量法通用性不强的缺陷.利用电机效率分析与轴承拟静力学分析法,分别求解电机与轴承热功率.由雷诺数判定流体的流动状态,并依据努塞尔数计算主轴部件的对流换热系数.将上述边界条件施加到该有限元模型对温度场与热变形进行仿真,并进行热特性实验验证该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有限元模型的仿真精度明显优于不考虑接触热导的热特性分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主轴 轴承拟静力学分析 接触热导 温度场 热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