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被引量:96
1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共5页
应用 2 92个 L emont/特青 F1 3 重组自交系 (RIL s)和 2 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 /宽、体积和容重 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 RIL 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涉及籽粒... 应用 2 92个 L emont/特青 F1 3 重组自交系 (RIL s)和 2 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 /宽、体积和容重 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 RIL 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 ,而涉及籽粒品质的容重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到影响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主效 QTL 48个和互作位点 38对 ,这些 QTL解释了各性状 5 5 %以上的表型变异。80 %以上的主效 QTL呈现一因多效或生理相关。QGl3和 QGl2等通过籽粒体积间接影响粒重 ,L emont增效等位基因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良 ,而 QGw5、QGt1和 QGv7的特青增效等位基因增加粒重同时降低籽粒容重及品质。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不同 QTL的重组 ,有望在增加粒重的同时改善籽粒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籽粒品质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标记辅助选择 相关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90
2
作者 韩龙植 高熙宗 朴钟泽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3-198,共6页
综述了水稻低温发芽力 ,幼苗期、孕穗期和开花期耐冷性等遗传研究概况和近年来在水稻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s)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
关键词 基因定位 水稻 耐冷性 数量性状位点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耐热性的QTL定位及耐热性与光合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59
3
作者 曹立勇 赵建根 +3 位作者 占小登 李登楼 何立斌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应用典型的籼粳交组合IR6 4×Azucena花药培养的DH群体及其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 ,在田间及温室高温条件下对该DH群体的结实性状进行考查 ,采用QTLmapper 1.0软件检测控制结实率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QTL。在第1、3、4、8和 11等 5... 应用典型的籼粳交组合IR6 4×Azucena花药培养的DH群体及其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 ,在田间及温室高温条件下对该DH群体的结实性状进行考查 ,采用QTLmapper 1.0软件检测控制结实率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QTL。在第1、3、4、8和 11等 5条染色体上 ,共检测到 6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 ,其中位于第 1、3染色体的 2个加性效应QTL来自父本Azucena的等位基因 ,它们是耐热的QTL ,能分别提高结实率 9.5 0和 6 .46个百分点 ,其贡献率分别为 19.15 %和 2 86 %;位于其余 3条染色体的 4个加性效应的QTL来自母本IR6 4的等位基因 ,它能提高结实率 4.33~ 10 .37个百分点 ,在第 1、2、3、4、5、7、8、11等 8条染色体之间还检测到 8对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 ,其贡献率为 2 .2 7%~ 8.13%。同时还对水稻分蘖盛期和抽穗期进行了光合速率的测定 ,发现抽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与耐热性呈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热性 QTL定位 耐热性 光合速率 相关性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分析
下载PDF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遗传基础的QTL剖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兰进好 褚栋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利用玉米强优势组合(Mo17×黄早四)自交衍生的191个F2单株构建了由SSR和AFLP标记组成的分子连锁图谱。F2进一步自交产生的184个F2∶3家系用于调查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值。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相应的作图软件QTLma... 利用玉米强优势组合(Mo17×黄早四)自交衍生的191个F2单株构建了由SSR和AFLP标记组成的分子连锁图谱。F2进一步自交产生的184个F2∶3家系用于调查株高和穗位高的表型值。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相应的作图软件QTLmapper/V2.0,分别定位了7个株高和6个穗位高QTL;检测到18对控制株高和13对控制穗位高的上位性效应位点;同时发现了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的6个株高和8个穗位高单位点标记区域以及4对株高和4对穗位高上位性效应区域。分析了各种遗传因素在株高和穗位高遗传基础中的相对作用大小,指出了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是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重要遗传基础。并对所定位的QTL的真实性、株高和穗位高的关系以及研究结果对分子育种的启示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株高 穗位高 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遗传基础
下载PDF
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代换片段的QTL鉴定 被引量:50
5
作者 刘冠明 李文涛 +2 位作者 曾瑞珍 张泽民 张桂权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95-1400,共6页
利用以台中 6 5为受体、窄叶青和低脚乌尖为供体培育的 10个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 ,对代换片段上2 1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进行了鉴定。 10个代换片段的总长度为 2 30 0 0cM ,占水稻基因组总长度的 12 6 2 %。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 利用以台中 6 5为受体、窄叶青和低脚乌尖为供体培育的 10个水稻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 ,对代换片段上2 1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进行了鉴定。 10个代换片段的总长度为 2 30 0 0cM ,占水稻基因组总长度的 12 6 2 %。通过t测验比较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的表型差异 ,以P≤ 0 0 0 1为阈值 ,在 10个代换片段上共鉴定出 17个性状的 5 7个QTL ,平均每个性状鉴定出 3.35个 ,这些QTL分布于第 1、3、5、7、8、10和 12染色体上。 5 7个QTL的加性效应百分率在 1 10 %~ 89 73%之间 ,其中 15个QTL的加性效应百分率大于 10 % ,30个QTL在 3%~ 10 %之间 ,12个QTL小于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下载PDF
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QTL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51
6
作者 陈庆全 余四斌 +1 位作者 李春海 牟同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5-321,共7页
【目的】通过对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的遗传研究,为水稻耐热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个籼稻品种T219(对高温敏感)和T226(耐高温)为亲本构建的20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利用人工气候室... 【目的】通过对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的遗传研究,为水稻耐热种质资源的利用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2个籼稻品种T219(对高温敏感)和T226(耐高温)为亲本构建的202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2年的高温处理试验,对RILs在抽穗开花期的耐热性状进行了主效应QTL以及QTL上位性分析。【结果】利用181个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标记,构建了覆盖水稻全基因组1559.6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3cM的遗传连锁图谱。2年共检测到7个抽穗开花期耐热性主效应QTL以及7对上位性QTL。2004和2005年分别检测到3个和4个QTL,共解释29%和37.3%的表型变异。其中,qHt2、qHt3、qHt8和qHt12的耐热等位基因来自T226,而qHt9a和qHt9b的耐热等位基因来源于T219。位于第1、2、4、11和12染色体上4对QTL间以及位于第2、3、4、7、8和9染色体上的3对QTL间分别存在互作效应。【结论】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受多个具有加性效应的基因控制,基因的效应比较小,基因间还存在互作效应。位于第3染色体的RM570-RM148标记位点(qHt3)在2年中同时检测到,可用于水稻耐热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开花期 耐热性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下载PDF
Natural Variation in OsPRR37 Regulates Heading Date and Contributes to Rice Cultivation at a Wide Range of Latitudes 被引量:50
7
作者 Bon-Hyuk Koo Soo-Cheul Yoo +7 位作者 Joon-Woo Park Choon-Tak Kwon Byoung-Doo Lee Gynheung An Zhanying Zhang linjie Li Zichao Li Nam-Chon Paek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877-1888,共12页
Heading date and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are fundamental traits that determine rice adaptation to a wide range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s.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using ... Heading date and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are fundamental traits that determine rice adaptation to a wide range of geographic environments.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mapping and candidate gene analysis using whole- genome re-sequencing, we found that Oryza sativa Pseudo-Response Regulator37 (OsPRR37; hereafter PRR37) is respon- sible for the Early heading7-2 (EH7-2)/Heading date2 (Hd2) QTL which was identified from a cross of late-heading rice 'Milyang23 (M23)' and early-heading rice 'H143'. H143 contains a missense mutation of an invariantly conserved amino acid in the CCT (CONSTANS, CO-like, and TOC1) domain of PRR37 protein. In the world rice collection, different types of nonfunctional PRR37 alleles were found in many European and Asian rice cultivars. Notably, the japonica varieties harboring nonfunctional alleles of both Ghd7/Hd4 and PRR37/Hd2 flower extremely early under natural long-day condi- tions, and are adapted to the northernmost regions of rice cultivation, up to 53~ N latitude. 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effects of PRR37 and Ghd7 alleles on heading date are additive, and PRR37 down-regulates Hd3a expression to suppress flowering under long-day condit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atural variations in PRR37/Hd2 and GhdT/ Hd4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of rice cultivation to temperate and cool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heading dat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natural variation Ghd7 OsPRR37.
原文传递
玉米SSR连锁图谱构建与株高及穗位高QTL定位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志明 赵茂俊 +1 位作者 荣廷昭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1-344,共4页
用玉米自交系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构建连锁图谱,并通过1年2点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考察玉米229个F2:4家系成株期的株高和穗位高。所建连锁图谱上共拟合146个SSR标记位点,覆盖基因组1666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4cM。用复合区... 用玉米自交系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构建连锁图谱,并通过1年2点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考察玉米229个F2:4家系成株期的株高和穗位高。所建连锁图谱上共拟合146个SSR标记位点,覆盖基因组1666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4c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8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第2、3、4.5和8染色体;3个控制穗位高的QTL位点,位于第4染色体。单个株高QTL的贡献率变幅为6.67%-11.59%,单个穗位高QTL贡献率变幅为10.46%-1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分子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QTL) 株高 穗位高 玉米
下载PDF
水稻生长早期耐冷性QTL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4 位作者 曹桂兰 张媛媛 安永平 芮钟斗 高熙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 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并进行了F3 代家系的生长早期耐冷性鉴定和QTL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耐冷性、分蘖期耐冷性和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等生长早期耐冷性在F3 代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2:3 代20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并进行了F3 代家系的生长早期耐冷性鉴定和QTL分析。结果表明,幼苗期耐冷性、分蘖期耐冷性和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等生长早期耐冷性在F3 代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第1、5、9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幼苗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qCTS1 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最大,达15.5%;在第2、3、7、9、11 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分蘖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各1个,而每个QTL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均较低;在第1、2、11、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低温下幼苗生长能力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qGAS2 和qGAS12 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6.6%和42.9%,是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性 QTL分析 幼苗期 表型变异 幼苗生长 分蘖期 水稻 染色体 作图群体 低温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冷性QTLs的分子定位 被引量:37
10
作者 詹庆才 曾曙珍 +2 位作者 熊伏星 齐藤浩二 加藤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1,共5页
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条件.以籼稻品种二九青和粳稻品种Yukihikari杂交后自交8代得到的79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用89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用4种低温处理21d的幼苗... 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条件.以籼稻品种二九青和粳稻品种Yukihikari杂交后自交8代得到的79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用89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用4种低温处理21d的幼苗高度作为耐冷性指标,对RIL群体进行了耐冷性分析.4种温度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其中2个QTLs在4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检测到,1个QTL在三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6个QTLs在2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而1个QTLs却只能在1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s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从4.85%到22.47%.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04和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RM160位点,在4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表达,是对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QTLs,可作为苗期耐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冷性 微卫星标记 QTL分析
下载PDF
水稻种子低氧发芽力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侯名语 江玲 +1 位作者 王春明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3-488,共6页
利用 35份水稻品种资源 ,评价了在不同水深、温度等低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 ,表明水温 30℃、水深 0 .2m下黑暗萌发 5d为最佳鉴定方法 ,并以此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的芽长为鉴定指标 ,评价了 35 9份水稻品种低氧发芽力地区间、籼粳间的... 利用 35份水稻品种资源 ,评价了在不同水深、温度等低氧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 ,表明水温 30℃、水深 0 .2m下黑暗萌发 5d为最佳鉴定方法 ,并以此条件下水稻种子萌发的芽长为鉴定指标 ,评价了 35 9份水稻品种低氧发芽力地区间、籼粳间的差异。进一步利用 81个Kinmaze/DV85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了水稻低氧发芽力数量性状位点分析 ,在第 1、2、5、7染色体上检测到 5个低氧发芽力QTL ,其中第 5染色体上存在 2个QTL ,各QTL的贡献率为 10 .5 %~ 19.6 %。同时进行上位性分析 ,检测到 3对互作位点 ,分别位于第 2、3、5、11染色体上 ,其中位于第 3染色体上标记C5 6 3-X182之间的位点与第 5染色体上标记R830 -X2 0 8之间的位点的互作贡献率高达 4 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低氧发芽力 QTL定位 上位性效应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下载PDF
基于SSSL的水稻重要性状QTL的鉴定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芳明 朱海涛 +4 位作者 丁效华 曾瑞珍 张泽民 李文涛 张桂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7-456,共10页
目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是通过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的,只含有来自供体亲本的一个染色体片段,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相同的品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SSSL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重要性状的QTL。方法以32个SSSL为材料,随机区组试... 目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是通过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的,只含有来自供体亲本的一个染色体片段,遗传背景与受体亲本相同的品系。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SSSL检测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重要性状的QTL。方法以32个SSSL为材料,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4个季节中对水稻22个重要性状的QTL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9个QTL,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1号染色体上。其中的18个QTL能够在2次以上重复检出,稳定性较好的QTL占检出QTL的30.5%,大多数农艺性状的QTL效应较小、稳定性较差。不同的性状,QTL稳定性不同,千粒重、粒长、谷粒长宽比、抽穗天数等性状的QTL较稳定。稳定性好的QTL,不仅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而且受环境影响较小。结论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可以有效地对水稻重要性状的QTL进行多年多季的稳定性分析。水稻大多数重要农艺性状QTL的不稳定性,反映了水稻生长发育过程的可塑性,可能是通过栽培措施使水稻品种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水稻灌浆期耐热害的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朱昌兰 肖应辉 +3 位作者 王春明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以粒重感热指数[(适温粒重-高温粒重)/适温粒重×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对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效、上位性数量...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以粒重感热指数[(适温粒重-高温粒重)/适温粒重×100]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对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主效、上位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及其与环境的互作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灌浆期耐热性主效QTL,分别位于第1、4和7染色体上,LOD值为8.16、11.08和12.86,贡献率8.94%、17.25%和13.50%。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标记C1100-R1783之间的QTL,没有显著的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表明在不同环境和遗传背景中的表达较为稳定,在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其耐热性等位基因来自亲本Kasalath,高温热害时可减少粒重损失3.31%。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R1613-C970之间的QTL和第7染色体标记C1226-R1440之间的QTL,耐热性等位基因来自亲本Nipponbare,分别可减少粒重损失2.38%和2.92%。这两个QTL均具有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其中第7染色体上的QTL还和其他基因位点有互作。检测到8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QTL,分布于第1、2、3、5、7、8、10和12染色体上。没有检测到上位性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定位 灌浆期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互作 水稻 粒重 上位性 染色体 加性 遗传背景
下载PDF
植物耐低磷胁迫的遗传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4
作者 丁广大 陈水森 +2 位作者 石磊 蔡红梅 叶祥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3-744,共12页
土壤中总磷的含量很高,但其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浓度往往很低,因此,缺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由于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机制以应对低磷胁迫。随着分子生物... 土壤中总磷的含量很高,但其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磷浓度往往很低,因此,缺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由于磷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机制以应对低磷胁迫。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在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相继克隆了大量参与植物体内磷动态平衡调控的基因,其中包括磷转运子、转录因子、非编码的小RNA及其它低磷胁迫诱导基因等。这些基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复杂的植物耐低磷胁迫遗传调控网络。另外,利用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思路,大量与植物磷效率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也被定位出来。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植物耐低磷胁迫的遗传调控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上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磷胁迫 植物响应 基因 数量性状位点 遗传调控
下载PDF
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后基因组时代数量遗传领域的挑战 被引量:10
15
作者 莫惠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31,共8页
回顾了100多年来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发展。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长期落后于质量性状的研究,主要是对其遗传基础缺乏必要的了解。20世纪80年代开始,DNA分子标记的大量开发,提供了遍布于基因组的位置参照点,促进了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的迅... 回顾了100多年来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发展。数量性状的遗传研究长期落后于质量性状的研究,主要是对其遗传基础缺乏必要的了解。20世纪80年代开始,DNA分子标记的大量开发,提供了遍布于基因组的位置参照点,促进了数量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的迅速发展。迄今至少已对68个生物种的很多数量性状(包括动、植物的重要经济性状和人类疾病)作过全基因组的数量性状座位(QTL)扫描,建立了QTL图谱。但是一般地说,QTL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DNA片断,往往含有多个基因。遗传基础的进一步研究应当从QTL到数量性状基因(QTG),再从QTG到相应于等位基因的数量性状核苷酸(QTN),逐步深入下去。这是后基因组时代数量遗传领域的主要挑战。基因组上数以万计的DNA序列变异(例如SNP)以及模式生物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已为这种准确的遗传剖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遗传基础或结构 数量性状座位 数量性状基因 数量性状核苷酸 准确作图
下载PDF
水稻芽期与幼苗前期耐碱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33
16
作者 程海涛 姜华 +4 位作者 薛大伟 郭龙彪 曾大力 张光恒 钱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19-1727,共9页
利用包含120个株系的籼粳交来源(春江06/TN1)的加倍单倍体群体,在Na2CO3胁迫下,以发芽期和幼苗前期的相对发芽势等10个性状作为耐碱性评价指标,进行水稻耐碱性的QTL定位。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显著正相关,相对苗高... 利用包含120个株系的籼粳交来源(春江06/TN1)的加倍单倍体群体,在Na2CO3胁迫下,以发芽期和幼苗前期的相对发芽势等10个性状作为耐碱性评价指标,进行水稻耐碱性的QTL定位。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率显著正相关,相对苗高、相对根数和相对根长之间显著正相关。采用QTLNetwork统计软件共定位到14个加性QTL和13个上位性QTL。在第3染色体RM251~ RM3280间有2个QTL,在第7染色体RM3286~RM1279区域有3个QTL;在第1、2和7染色体同一位置同时检测到2个上位性QTL,在第12染色体RM1246~RM5199之间集中了4个上位性QTL,耐碱数量基因表现出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现象。耐碱性盐QTL可能包括两类,一类与K+、Na+等离子胁迫有关,另一类与高pH胁迫有关。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都具有一些耐碱基因,可以通过有性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优良的耐碱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碱性盐胁迫 数量基因座位 DH群体
下载PDF
关于超级稻品种培育的资源和基因利用问题 被引量:31
17
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1 位作者 庄杰云 吴伟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超级稻育种是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化,其本质是资源或基因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利用。为给超级稻育种提供思路,回顾和分析了超级稻育种中的资源及基因综合利用现状,包括籼粳基因渐渗及利用、栽培稻产量QTL累加及利用、野生稻产... 超级稻育种是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深化,其本质是资源或基因及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综合利用。为给超级稻育种提供思路,回顾和分析了超级稻育种中的资源及基因综合利用现状,包括籼粳基因渐渗及利用、栽培稻产量QTL累加及利用、野生稻产量及抗病基因发掘及利用、株型和根系相关基因的发掘及遗传改良等。指出由于真正能用于超级稻育种的有利基因及连锁标记还不多,水稻基因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支撑超级稻分子育种,目前的超级稻育种仍以常规杂交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主。需要进一步发掘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基因,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广适性或绿色超级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渐渗 产量 数量性状座位 超级稻 育种
下载PDF
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宫李辉 高振宇 +1 位作者 马伯军 钱前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7-605,共9页
水稻(Oryza sativa)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粒重和长宽比等,是构成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阐明水稻粒形遗传控制的机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粒形的遗传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遗传,相对于单一基... 水稻(Oryza sativa)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粒重和长宽比等,是构成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阐明水稻粒形遗传控制的机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粒形的遗传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遗传,相对于单一基因控制的性状,研究要相对复杂。该文综述了水稻粒形的遗传特点、QTL定位和基因克隆,并展望了粒形遗传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形 数量遗传 QTL 水稻
原文传递
水稻根系活力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滕胜 曾大力 +4 位作者 钱前 国广泰史 藤本宽 黄大年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以典型籼粳交 (窄叶青 8号 /京系 17) F1 代花培加倍的 DH群体为材料 ,在抽穗期用 TTC法考察根系活力。利用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根系活力进行 QTL 分析 ,在第 4染色体的 RG4 4 9和 RG80 9之间检测到一个QTL。用 Epis... 以典型籼粳交 (窄叶青 8号 /京系 17) F1 代花培加倍的 DH群体为材料 ,在抽穗期用 TTC法考察根系活力。利用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根系活力进行 QTL 分析 ,在第 4染色体的 RG4 4 9和 RG80 9之间检测到一个QTL。用 Epistat软件分析影响根系活力的单个位点和位点间的互作 ,结果在 RG80 9附近检测到一个单基因 ,并检测到 2个条件型互作和 4对互适型互作 ,这些位点分布在第 1、2、4、7、8、9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水稻 根系活力 数量性状位点 非等位基因互作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Oryza rufipogon and O. sativa Introgression Lines and Assessment for Yield-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被引量:30
20
作者 Lubin T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71-884,共14页
Introgression lines population was effectively used in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identifying favorable genes, discovering hidden genetic variation, evaluating the action or interaction of QTLs in multi... Introgression lines population was effectively used in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identifying favorable genes, discovering hidden genetic variation, evaluating the action or interaction of QTLs in multiple conditions and providing the favorabl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for plant breeding and genetic research. In this study, an advanced backcross and consecutive selfing strategy was used to develop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which derived from an accession of Oryza rufipogon Griff. collected from Yuanjia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s the donor, and an elite indica cultivar Teqing (O. sativa L.), as the recipient. Introgression segments from O. rufipogon were screened using 179 polymorphic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 markers in the genome of each IL. Introgressed segments carried by the introgression lines population contained 120 ILs covering the whole O. rufipogon genome. The mean number of homozygous O. rufipogon segments per introgression line was about 3.88. The average length of introgressed segments was approximate 25.5 cM, and about 20.8% of these segments had sizes less than 10 cM. The genome of each IL harbored the chromosomal fragments of O. rufipogon ranging from 0.54% to 23.7%, with an overall average of 5.79%. At each locus, the ratio of substitution of O. rufipogon alleles had a range of 1.67-9.33, with an average of 5.50. A wide range of alterations in morphological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introgression lines population. Using single-point analysis, a total of 37 putative QTLs for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were detected at two sites with 7%-20% explaining the phenotypic variance. Nineteen QTLs (51.4%) were detected at both sites, and the alleles from O. rufipogon at fifteen loci (40.5%) improved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in the Teqing background. These O. rufipogon-O, sativa introgression lines will serve as genetic materials for identifying and using favorable genes from common wil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on wild rice cultivated rice introgression lines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yield-related trai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