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研究——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跨国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静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5,共10页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启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市场波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受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延缓了经济衰...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启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市场波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受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延缓了经济衰退和刺激了经济复苏。本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查了各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效果。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缘起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及美、欧、英、日四个经济体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宽松 央行资产负债表 传导机制
原文传递
中药及其组分配伍的整合作用研究实践与进展 被引量:45
2
作者 陶丽 范方田 +4 位作者 刘玉萍 沈存思 王爱云 陈文星 陆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明确中药(方剂)复杂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机制,但几十年来大部分中药的确切机制仍没有被阐明。原因一,中药的靶点不是西方人所理解的病的靶点,而是证的靶点。证强调疾病表型之间的关联,故中药的靶点是联...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明确中药(方剂)复杂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机制,但几十年来大部分中药的确切机制仍没有被阐明。原因一,中药的靶点不是西方人所理解的病的靶点,而是证的靶点。证强调疾病表型之间的关联,故中药的靶点是联系的靶点,组合的靶点;原因二,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是一种有效单体,而是多种成分的有效组方。方是在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配伍和加减而建立的,是有规律和规则的,相应的中药不是孤立地作用于病的靶点而是系统地作用于证的靶点。西医有可以治疗该疾病相应靶点的药物,那么中医就有该证相应组合靶点的复方。目前认为,中药配伍的意义在于通过由特定活性物质群介导的多靶点、多途径整合作用发挥方证对应的终末效应。同时将中药配伍筛选为有效组分配伍,利用有效组分配伍阐明中药整合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普遍研究模式。而在传统的实验药理上,融合数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的定量药理学、逆向药理学、多向药理或网络药理学有助于理解中医药在治疗复杂性疾病中体现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组分配伍 定量药理 逆向药理 网络药理 配伍机制 整合作用
下载PDF
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展及其机理讨论 被引量:45
3
作者 施斌 唐朝生 +1 位作者 王宝军 姜洪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8,共7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获得的粘性土龟裂网络的几何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龟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温度效应十分明显。温度越高,... 通过试验,研究了粘性土在不同温度下龟裂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对不同温度下获得的粘性土龟裂网络的几何结构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龟裂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温度效应十分明显。温度越高,龟裂形貌越简单,龟裂条纹越宽,而在较低的温度下,龟裂的形貌比较复杂,龟裂条纹纤细且间距较密,表面比较破碎;从粘土矿物双电层理论对龟裂的形成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在试验中还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大部分龟裂都呈垂直或近似垂直相交,被龟裂分割出的区块形状多以四边形为主,其它多边形较少;最后提出了龟裂研究的下一步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土 龟裂 温度 定量分析 龟裂机理
下载PDF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纤维混杂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黎 曹明莉 冯嘉琪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3-853,共11页
通过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加不同力学性能、尺寸、功能的混杂纤维以产生正混杂效应,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FRCC)可获得较单一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更优的性能.首先对HFRCC的纤维混杂方式分类、强度和韧性的纤维混杂效应量化... 通过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加不同力学性能、尺寸、功能的混杂纤维以产生正混杂效应,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HFRCC)可获得较单一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更优的性能.首先对HFRCC的纤维混杂方式分类、强度和韧性的纤维混杂效应量化分析进行了综述,接着对混杂效应机理、HFRCC的强度和韧性的计算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就HFRCC试验研究、混杂效应定量分析和机理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纤维混凝土 纤维混杂效应 定量分析 增强机理
原文传递
融合注意力机制与BERT+BiLSTM+CRF模型的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 被引量:19
5
作者 任媛 于红 +6 位作者 杨鹤 刘巨升 杨惠宁 孙哲涛 张思佳 刘明剑 孙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41,共7页
在渔业标准文本中,定量指标识别对标准内容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常用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对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融合注意力机制与BERT+BiLSTM+CRF(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 在渔业标准文本中,定量指标识别对标准内容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常用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对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融合注意力机制与BERT+BiLSTM+CRF(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Conditional Random Field,来自转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模型的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渔业标准中定量指标拆分为指标名、指标值、单位、限制词4类实体,通过分析渔业标准语料的特点发现位置信息对指标名等实体识别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利用BERT模型中位置向量信息提高指标名等实体的识别效果,其次采用BiLST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学习渔业标准文本定量指标中长序列语义特征,然后再将注意力机制与BERT+BiLSTM模型进行融合以解决长序列语义稀释问题,最后利用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条件随机场)层得到预测序列标签。试验结果表明,融合注意力机制与BERT+BiLSTM+CRF模型的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准确率为94.51%、召回率为96.37%、F1值为95.43%,研究表明,该方法解决了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由指标名、指标值、单位、限制词组成的渔业标准定量指标,是一种有效的渔业标准定量指标识别方法,可为农业、医学、生物等其他领域定量指标命名实体识别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标准 模型 定量指标 BERT 注意力机制 BiLSTM 命名实体识别
下载PDF
构造软煤电性参数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云刚 魏建平 刘明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80,共4页
利用Eview软件的数理统计功能,采用均方差回归分析方法对构造软煤电性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灰分、水分和视密度是影响煤电阻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电阻率随着灰分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分和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孔隙率... 利用Eview软件的数理统计功能,采用均方差回归分析方法对构造软煤电性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灰分、水分和视密度是影响煤电阻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电阻率随着灰分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分和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孔隙率和挥发分对电阻率影响较小;介电常数随着灰分和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挥发分、水分和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煤中的水分和灰分加强了煤的导电性,煤的相对介电常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煤的变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软煤 电性参数 定量分析 影响机理 均方差
下载PDF
重构大学院系和职能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文祥 赵辉 《煤炭高等教育》 2004年第6期38-40,共3页
中国高等学校对校内机构和员工的年度考核即通常所谓“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评价,大多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以定性为主进行。由于体系笼统,界线模糊,准确测度困难,加之各类参与人员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的介入,考核结果... 中国高等学校对校内机构和员工的年度考核即通常所谓“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的评价,大多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以定性为主进行。由于体系笼统,界线模糊,准确测度困难,加之各类参与人员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的介入,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存在问题,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的奖惩和分配自然也存在问题。安徽理工大学的定量考核办法,希望在机制上有所突破,减少目前高校内部考核存在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量化考核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下载PDF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传禹 姚丽姗 +1 位作者 杜腓利 徐明良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概括玉米茎腐病的分布与危害、致病菌的类别与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的分布与鉴定,介绍玉米抗茎腐病的遗传、抗病基因和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数量抗性位点研究...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概括玉米茎腐病的分布与危害、致病菌的类别与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的分布与鉴定,介绍玉米抗茎腐病的遗传、抗病基因和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数量抗性位点研究与应用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茎腐病 数量抗性 抗病机制
原文传递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和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赖奇 罗学萍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硫酸和高锰酸钾,通过化学插层氧化-破碎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 以鳞片石墨为原料,采用硫酸和高锰酸钾,通过化学插层氧化-破碎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测试手段对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发现230 nm附近的紫外可见光谱可以把氧化石墨烯与氧化石墨进行区分。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可对氧化石墨烯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这一方法可获得氧化石墨烯制备的较优条件。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不连续的π-π*共轭体系为主的结构特点是其紫外光谱在230 nm附近产生多个强度不同的吸收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氧化石墨烯 定量 紫外 机理
原文传递
Effect of cooling rate during quench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property of nickel-based superalloy FGH96 被引量:13
10
作者 Ye-fei Feng Xiao-ming Zhou +1 位作者 Jin-wen Zou Gao-feng Ti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93-499,共7页
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during quench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property of nickel-based superalloy FGH96 was investigated. Three groups of samples were quenched continuously with three fixed cooling rates... The effect of cooling rate during quenching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property of nickel-based superalloy FGH96 was investigated. Three groups of samples were quenched continuously with three fixed cooling rates, respectively, then subjected to a creep test under a constant load of 690 MPa at 700℃. Clear differences in size of secondary γ′ precipitates, creep properties and substructure of creep-tested samples were observe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among cooling rate, the size of secondary γ′ precipitates, and steady creep rate was constructed. It was found that with increasing cooling rate, the size of secondary γ′ precipitates decreases gradually, show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of secondary γ′ precipitates and the cooling rate obeys a power law, with an exponent of about –0.6, and the creep rate of steady state follows a good parabola relationship with cooling γ′ precipitate size. For 235℃/min, FGH96 alloy exhibited very small steady creep rate. The density of dislocation was low, and the isolated stacking fault was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mechanism. With decreasing cooling rates, the density of dislocation increased remarkably, and deformation microtwinning was the dominant deformation process. Detailed mechanisms for different cooling rat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cooling RATE secondaryγ′precipitates STEADY creep RATE deforma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注CO_2置换/驱替煤中甲烷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宏民 许东亮 陈立伟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42,共5页
煤层注CO_2促排瓦斯主要包含气体置换和流动驱替两种作用机理,但在注气过程中哪种机理占主导地位,能否将这两种机理剥离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注CO_2促排煤中甲烷的机理及其主导地位,进行了低应力载荷条件下分层预压成型煤样注C... 煤层注CO_2促排瓦斯主要包含气体置换和流动驱替两种作用机理,但在注气过程中哪种机理占主导地位,能否将这两种机理剥离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研究注CO_2促排煤中甲烷的机理及其主导地位,进行了低应力载荷条件下分层预压成型煤样注CO_2置换/驱替煤层甲烷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置换和驱替最初246 min内,出气口没有检测到CO_2气体,注入的CO_2气体全部驻留在煤体中,没有随气流排出,宏观表现为仅有置换作用而没有驱替作用。在之后的1 180 min内,注入的CO_2气体一部分继续驻留在煤体中,另一部分随气体流出,宏观表现为既有置换作用又有驱替作用,置换作用减弱,驱替作用增加的过程。在注气实验后期,随着注气时间的增加,煤体中CO_2逐渐吸附平衡,驱替作用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截止到实验结束时,整个阶段过程中,置换作用累计贡献率为53.32%,驱替作用累计贡献率为46.68%,置换作用累计贡献率大于驱替作用累计贡献率,随着注气不断进行驱替作用累计贡献率会逐渐上升,会出现超过置换作用累计贡献率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气 置换效应 驱替效应 定量 机理
下载PDF
Quantitative measuring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intensive use in ChinaQuantitative measuring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intensive use in China 被引量:12
12
作者 LI Guangdong FANG Chuanglin PANG Bo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5期858-874,共17页
Land use issue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ing force to limit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Urban and rural rapid expansion depletes valued 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 exten... Land use issue is an important constraining force to limit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Urban and rural rapid expansion depletes valued 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 extensive use pattern might cause a serious waste of land resources. The study on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land intensive use (LIU) in China at the county level is a key tool for effective LIU practice and policy-making. This paper uses OLS model, Spatial Panel Lagged model and Spatial Panel Error model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s of five class factors and 17 variables supported by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MATLAB. And a comprehensive data set was devel- oped including physical geography and socio-economic information of 2286 counties. Meanwhil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LIU has discussed by means of 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 are slightly superior to OLS model in terms of signifi- cance and confidence level.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se models indicate that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loc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polic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LIU of counties. The variabl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re less significant than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An ignored variable of historical factor, however, became the best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future, the LIU at the county level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new situation by enhancing favorable factors and reducing disadvantageous ones, which can be acquired by improving the entire level and qual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e argued that an efficient and complete land market and operating system should be built to reflect market-oriented activities at the first place, then, differential LIU regula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ments should be optimized according to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meantime, we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lo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when conducting LIU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intensive use national territory quantitative measure influencing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econometrics models GIS COUNTY China
原文传递
外源激素ABA影响新疆荒漠盐生植物异子蓬异型种子萌发机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曹婧 李晓荣 +3 位作者 王翠 王璐 兰欣欣 兰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666-6677,共12页
以新疆荒漠盐生植物异子蓬(Suaeda aralocaspica)异型种子为材料,通过外源ABA直播(长时间)与浸种(短时间)处理分别研究不同浓度(0、0.5、1.0、5.0、10.0μmol/L)ABA对异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与萌发相关的AB... 以新疆荒漠盐生植物异子蓬(Suaeda aralocaspica)异型种子为材料,通过外源ABA直播(长时间)与浸种(短时间)处理分别研究不同浓度(0、0.5、1.0、5.0、10.0μmol/L)ABA对异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定量PCR技术分析与萌发相关的ABC转运蛋白基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基因和DNA修复和转录因子基因在5.0μmol/L ABA处理下的表达规律,探讨外源ABA影响异子蓬异型种子萌发差异的机制。结果显示:(1)外源ABA直播处理下,褐色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黑色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浓度被促进,较高浓度被显著抑制;短时间浸种处理,能够同时促进异型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且随ABA浓度增加促进效应增强。(2)直播萌发后,褐色种子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不变或降低表达(除了DNA修复和转录因子基因在8 h显著升高),黑色种子与对照相比均上调表达(除了ABC转运蛋白基因在8h显著下调);短时间浸种萌发后,褐色种子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比对照显著升高,黑色种子中升高不明显。基因表达规律与种子萌发结果趋势一致,暗示ABA浸种可能触发了异子蓬种子萌发内在机制并对随后的萌发过程产生促进作用。而黑色种子对ABA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萌发响应,可能是其幼苗能抵御荒漠地区逆境环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异子蓬 异型种子 种子萌发 定量PCR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水稻产量数量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继平 祁澎 林鸿宣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7-1015,共9页
粒重、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大要素,也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重点.这些性状都是遗传复杂的数量性状.近十年来,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克隆了一批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本文将简要介... 粒重、每穗粒数和每株穗数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大要素,也是水稻育种改良的重点.这些性状都是遗传复杂的数量性状.近十年来,水稻数量性状遗传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克隆了一批控制水稻产量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本文将简要介绍产量性状相关QTL的功能与作用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揭示产量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也将有力推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数量性状 QTL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自然变异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林 何祖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6-1078,共13页
水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自然变异,这些自然变异是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水稻育种筛选的主要目标.近些年,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水稻自然变异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 水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自然变异,这些自然变异是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水稻育种筛选的主要目标.近些年,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水稻自然变异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水稻自然变异的特点及相应分析方法,并强调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今后水稻自然变异挖掘中的意义;对最近10年来报道的抽穗期、产量元件及抗逆和驯化相关性状自然变异的分子机制及驯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说明;结合这些自然变异的分子特征,总结了利用不同变异类型改良现有品种的方法,为今后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自然变异 数量性状 分子机制 育种
原文传递
基于无损弹塑性模型的混凝土损伤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金玉 王向东 +1 位作者 徐道远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9-661,共3页
通过对混凝土σ-ε全曲线的损伤机理分析,比较了理想无损弹塑性模型与实际混凝土材料的σ-ε全曲线,并基于此得到了一种简便的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在此方程中损伤量仅取决于相对应力水平.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通过对混凝土σ-ε全曲线的损伤机理分析,比较了理想无损弹塑性模型与实际混凝土材料的σ-ε全曲线,并基于此得到了一种简便的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在此方程中损伤量仅取决于相对应力水平.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 定量分析 无损弹塑性模型 荷载 温度
下载PDF
兰姆塔康抽水蓄能电站粉砂岩崩解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进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6期70-76,共7页
本文在多种试验的基础上,对侏罗系普拉威汉组粉砂岩的崩解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崩解指标与塑性指数、干容重、孔隙比、初始饱和度及岩石粒度成分等的量化表达关系。
关键词 崩解指标 崩解机理 量化研究 差异膨胀 结构缺陷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过程化与量化考评方法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阙清贤 罗如为 成运 《计算机时代》 2022年第6期116-118,122,共4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线上“超星网络”理论学习平台和线下“教学考”实践操作平台,双平台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对这些学习数据进行量化和可视化。采用线上线下全过程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使用线上“超星网络”理论学习平台和线下“教学考”实践操作平台,双平台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对这些学习数据进行量化和可视化。采用线上线下全过程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线上课程完课率低、线下课程没事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化管理 量化管理 混合式教学 考评机制
下载PDF
清热解毒口服液中6个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与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雪亚 李泽运 +3 位作者 张潇 文伟豪 袁永亮 田鑫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37-1545,共9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6个成分含量,并对以上成分展开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柱(50 mm×2.1 ...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中的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6个成分含量,并对以上成分展开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其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柱(50 mm×2.1 mm, 2.6μm),流动相采用0.3%甲酸水溶液-0.3%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40℃,进样体积为2μL。质谱方法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方法学验证包括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等;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TTD、KEGG、Cytoscape等数据库或平台,收集成分-靶点-代谢通路-疾病信息,并绘制药理作用网络图。结果:方法学验证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龙胆苦苷、黄芩苷分别在0.050~5.000、0.049~4.900、0.050~5.000、0.010~1.020、0.052~5.150、0.052~5.1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个厂家各3个不同批号清热解毒口服液黄芩苷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1.0 mg·mL),然而栀子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哈巴苷等成分呈现较大含量差异,必要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以上成分通过IL-17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NF-κB信号通路、抗叶酸耐药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等通路,发挥其抗炎、抗流感、治疗上呼吸道疾病、发热、烦躁口渴等方面的作用。结论:建立的UPLC-MS/MS快速、准确可用于清热解毒口服液质量控制,网络药理学研究工作初步揭示了其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为清热解毒口服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口服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定量分析 网络药理学 机制研究
原文传递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机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厉运杰 赵宣 +1 位作者 王利 陶常法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599,共4页
分析容量衰减机理,对优化电池体系十分重要。研究23 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 分析容量衰减机理,对优化电池体系十分重要。研究23 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容量衰减的机理。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及界面组分。利用电化学微分电压曲线(DVA)及扣式半电池测试,对高温循环后的电池容量衰减机理进行量化分析。失效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整体结构没有被破坏,正极活性物质颗粒表面出现裂纹,负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厚,有机锂化合物占比增大。DVA结果表明,可循环锂损失(LLI)和活性物质结构损失(LAM)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4.82%和25.18%。扣式半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负极SEI膜和死锂、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正极结构损失分别占全电池容量衰减的77.13%、1.83%和2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 高温循环 定量分析 失效机理 容量衰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