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塔中地区志留系古油藏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双文 刘洛夫 +2 位作者 李超 姜振学 庞雄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3-819,共7页
引进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的油藏分布特征,着重探讨了古油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的志留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可动油气藏,而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 引进定量颗粒荧光技术,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的油藏分布特征,着重探讨了古油藏叠合连片分布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塔中地区的志留系在晚期成藏过程中没有形成过叠合连片的大规模的可动油气藏,而只在局部构造上形成规模较小的、独立的油气藏。塔中4和塔中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在地质时期都曾成过藏,但均遭破坏;塔中117井柯坪塔格组上三亚段和塔中31井柯坪塔格组上一亚段仅在后期充注过程中有油气聚集成藏;塔参1井在第一期油气充注过程中曾形成过较大的古油藏,而晚期充注过程中则未聚集成藏。研究还表明,志留系储层是好的输导层,地质时期中有烃类运移通过。中央断垒带为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路径和有利场所,在下一步的志留系勘探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 古油藏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利用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研究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 被引量:5
2
作者 郝鹏 臧春艳 +4 位作者 贺银军 宋修章 赵伟 秦冠男 何俊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4-170,共7页
基于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的成藏过程反演对含油气系统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储层定量荧光等技术和方法,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油水... 基于流体历史分析技术的成藏过程反演对含油气系统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包裹体岩相学、均一温度、储层定量荧光等技术和方法,对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油水界面变迁,再结合生烃史和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研究了北部陡坡带沙河街组储层的油气成藏史。结果显示,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具有2 期源自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油气充注,第Ⅰ期充注时间为7 Ma,表现为褐色低熟的轻-中质单一液相烃类包裹体;第Ⅱ期开始于 2 Ma,沙河街组烃源岩大量生烃,表现为浅蓝色荧光的中质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为主要成藏期。储层定量荧光样品光谱峰大多体现古油层荧光光谱特征,油藏规模较大,后期由于构造活动油藏泄漏,形成现今 3 885 m 典型的油水界面。黄河口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构造活动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的时间匹配决定了研究区两期充注,后期为主的成藏特点。新构造运动后期,古油藏规模减小,形成了现今油藏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储层定量荧光技术 油水界面 充注期次 油气成藏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基于颗粒荧光定量技术的油气运移路径——以车排子凸起沙湾组砂岩输导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田琨 殷进垠 曾溅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9,3-4,共8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的油气来源于东侧的昌吉凹陷和南侧的四棵树凹陷,分析连接烃源岩与油气藏的砂岩输导层的输导特征和性能,结合颗粒荧光定量技术测定的QGF指数变化趋势和光谱特征,追踪沙湾组砂岩输导层油气运移路径.结果表明:...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的油气来源于东侧的昌吉凹陷和南侧的四棵树凹陷,分析连接烃源岩与油气藏的砂岩输导层的输导特征和性能,结合颗粒荧光定量技术测定的QGF指数变化趋势和光谱特征,追踪沙湾组砂岩输导层油气运移路径.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湾组一段东侧和沙湾组二段南侧砂体于地质历史时期发生油气运移;排612—排609井、排606—排602井一带和排8井区为沙一段油气由东南至西北方向的优势运移路径,与红车断裂带共同构成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的高效通道;优势运移路径指向的西北地区继承性构造高部位的岩性、地层和岩性—构造等圈闭是未来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砂岩输导层 颗粒荧光定量技术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应用定量颗粒荧光恢复莫索湾凸起侏罗系油气充注史 被引量:3
4
作者 麻伟娇 王然 +1 位作者 王峰 李秀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4-529,共6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凸起,在白垩纪处于构造背斜的高部位,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然而目前很少证据证明莫索湾凸起曾经聚集古油藏。选取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盆参2井区典型探井莫深1井,通过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下侏罗统三工河组24个... 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凸起,在白垩纪处于构造背斜的高部位,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然而目前很少证据证明莫索湾凸起曾经聚集古油藏。选取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盆参2井区典型探井莫深1井,通过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下侏罗统三工河组24个岩屑样品进行精细对比和分析,结合录井资料、构造发育、生排烃史和油气成藏期次,恢复了盆参2井区油气藏复杂的充注过程。结果表明,三工河组二段在白垩纪存在古油藏,油水界面深度为4 456 m,古近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油藏泄漏,油水界面深度上升至4 412 m,而在新近纪,侏罗系烃源岩再次充注油气,导致现今油水界面深度为4 440 m,低于古近纪油水界面,同时还使没有古油藏的三工河组一段砂体聚集了油气。研究结果为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油藏成藏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凸起 三工河组 定量颗粒荧光 油气成藏期次 充注历史
下载PDF
应用颗粒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玛河气田成藏演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白振华 宋岩 +3 位作者 姜振学 赵孟军 方世虎 张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6-319,共4页
根据颗粒荧光光谱分析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玛河气田的油气成藏演化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玛河气田早期存在成熟原油的充注,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现今的凝析油气藏是由于后期大量高成熟天然气的注入... 根据颗粒荧光光谱分析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玛河气田的油气成藏演化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玛河气田早期存在成熟原油的充注,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古油藏,现今的凝析油气藏是由于后期大量高成熟天然气的注入,导致原先的古油藏发生"蒸发分馏"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现今的气水界面也是古油水界面在保持古油藏布局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的逐渐向上调整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河气田 古油藏 颗粒荧光光谱分析技术 油水界面 蒸发分馏 成藏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