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ed quantitative angiographic an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parameters predicting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 de novo lesions in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被引量:8
1
作者 Tak W. Kwan YANG Song +7 位作者 XU Bo Jack Chen XU Tian YE Fei ZHANG Jun-jie TIAN Nai-liang LIU Zhi-zhong CHEN Shao-li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3期4249-4253,共5页
Backgrou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giographic o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variables a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in patients with singl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lesion has not been st... Backgrou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giographic or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variables a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in patients with singl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 les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best cutoff value of angiographic and IVUS parameters for defining FFR 〈0.80 in patients with LAD lesion. Methods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alysis, IVUS and FFR measurements were undergone in 169 patients with single LAD lesion, The best angiographic and IVUS cutoff value and their predictive value for FFR 〈0.80 were compared using area under the receiver-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AUC) in overall patients or in subgroups stratified by lesion sites. Results FFR 〈0.80 was found in 99 lesions (58.6%). Minimal lumen area (MLA), and plaque burden (PB) were two predictors of FFR 〈0.80. Lesion length had less value in predicting FFR 〈0.80. The cutoff value of PB and MLA for FFR 〈0.80 was 75.4% and 3.03 mm2. MLA and PB had similar high diagnostic value for proximal (cutoff value 3.04 mm2 and 76.5%) and distal LAD lesion (2.82 mm2 and 80.6%). Combination of MLA (2.82 mm2) and PB (80.6%) had increased diagnostic value for distal LAD lesion. Conclusions MLA and plaque burden had equivalent diagnostic value for FFR 〈0.80 when lesion localized in LAD.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ombination of MLA and plaque burden for distal LAD lesion was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alysis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receiver operator curve
原文传递
定量血流分数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甘鹏 杨峻青 +8 位作者 郑君惠 谈文开 庄健 张群 刘勇东 刘勇 费洪文 黄美萍 黄育铭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43-247,253,共6页
目的探讨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0.80时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日至2018年3月7日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探讨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0.80时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日至2018年3月7日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调取出已经进行FFR检查的患者52例,分析人员在盲法下分析血管的QFR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的数值。采用Clopper-Pearson计算QFR与FFR的相关性;以FFR为“金标准”,计算QFR与QCA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使用SPSS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QFR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共有52例患者(52条血管)入选了本研究,以FFR的数据为“金标准”,QFR的同阴性和同阳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Q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95%CI:72.2~92.6)vs.61.1%(95%CI:48.1~74.1),P=0.005]。QF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Q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85.7%vs.57.1%,P<0.05;特异性:87.5%vs.67.7%,P<0.05)。QFR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1.8%、90.0%、6.86和0.16;QC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4.5%、70.0%、1.77和0.63。QF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QCA(66.8 vs.47.2),提示QFR的诊断效能比QCA更高。Clopper-Pearson计算QFR与FFR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79(P<0.01)。结论QFR和FFR在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QFR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高于QCA,在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诊断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功能学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预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单支病变致血流储备分数<0.80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许田 葛震 +3 位作者 张俊杰 叶飞 田乃亮 陈绍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年第5期284-28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探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血管内超声(IVUS)预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0的最佳临界值。方法连续入选169例LAD单支病变的患者,分别测定QCA、IVU... 目的本研究旨在针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探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血管内超声(IVUS)预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0的最佳临界值。方法连续入选169例LAD单支病变的患者,分别测定QCA、IVUS和FFR。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建立QCA和IVUS测定值预测FFR<0.80的价值。结果 99例患者(58.6%)FFR<0.80。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斑块负荷(PB)是预测FFR<0.80的两个独立因子。病变长度预测FFR<0.80的价值较小。MLA和PB预测总体LAD病变的FFR<0.80的临界值分别为3.03mm2和75.4%。MLA和PB对LAD近端(临界值分别为3.04 mm2和76.5%)及远端(临界值分别为2.82 mm2和80.6%)病变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联合MLA(2.82 mm2)和PB(80.6%)对于诊断远端LAD具有更大的意义。结论当病变局限在LAD时,MLA和PB预测FFR<0.80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联合MLA和PB对预测远端LAD病变的功能学意义具有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内超声 血流储备分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指标定量血流分数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衍 刘雨薇 +1 位作者 王一彪 曾玉杰 《中国医药》 2022年第5期764-767,共4页
冠状动脉的功能学评估在指导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运重建中具有关键作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近年来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与指南推荐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相比,QFR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已... 冠状动脉的功能学评估在指导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运重建中具有关键作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近年来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与指南推荐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相比,QFR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已在大量研究中得到证实。此外,临床试验也成功将QFR的临床应用推向了新的高潮。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就QFR的测量、诊断性能以及当前临床应用及预后评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CT-FFR及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不良结局的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军 吴勇 +3 位作者 黄虹 王鹏 吴清华 乔红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斑块定量分析预测非阻塞性冠心病(CAD)患者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的非阻塞性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CCTA斑块定量分析指标,即斑块长度、狭窄程度、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斑块负荷(PB)和重塑指数(RI)及CT-FFR。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CCTA各参数与MAC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基于CCTA不同参数建立的不良结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43例(19.8%)发生MACE,174例(80.2%)未发生MACE;中位随访间隔为24(16,30)个月。CCTA显示,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的狭窄程度更重〔(44.3±3.8)%比(39.5±2.5)%〕,斑块总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斑块总体积(mm^(3)):275.1(197.1,376.9),非钙化斑块体积(mm^(3)):161.5(114.5,307.8)比117.9(77.7,185.5)〕,PB和RI更大〔PB:50.2%(42.1%,54.8%)比45.1%(38.2%,51.7%),RI:1.19(0.93,1.29)比1.03(0.90,1.22)〕,CT-FFR值更低〔0.85(0.80,0.88)比0.92(0.87,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体积〔风险比(HR)=1.005,95%可信区间(95%CI)为1.025~4.866〕、PB≥50%(HR=3.146,95%CI为1.443~6.906)、RI≥1.10(HR=2.223,95%CI为1.002~1.009)和CT-FFR≤0.87(HR=2.615,95%CI为1.016~6.732)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基于CCTA狭窄程度+CT-FFR+定量斑块特征(非钙化斑块体积、RI、PB)建立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91,95%CI为0.87~0.95〕对不良结局的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建立的模型(AUC=0.63,95%CI为0.54~0.71)和基于CCTA狭窄程度+CT-FFR建立的模型(AUC=0.71,95%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指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强 张权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9-1135,共7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指标已用于评价病变血管生理功能、判断病变严重程度进而指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血运重建。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一种有创的功能学指标,其有效性已被大量文献所证实,但因其具有一定局限性,... 近年来,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指标已用于评价病变血管生理功能、判断病变严重程度进而指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血运重建。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一种有创的功能学指标,其有效性已被大量文献所证实,但因其具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在FFR的基础上产生了瞬时无波形比值(iFR)、定量血流分数(QFR)等多种新型功能学评价指标。这些功能学评价指标各具特色,尽管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该文主要对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价指标的特点,FFR、iFR和QFR这三类功能学评价指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能力、优缺点,其他新型功能学评价指标,以及功能指标临床预后评价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指导临床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特定的功能学评价指标或联合使用解剖学和功能学评价指标建立血运重建模式以减少假阳性和(或)假阴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功能学评价指标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形比值 定量血流分数 血运重建
下载PDF
第二代定量血流分数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准确度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明明 黄育铭 +6 位作者 贾乾君 杨峻青 吴全敏 陈联胜 谈文开 费洪文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 探讨第二代定向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2)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血流储备分数(fr... 目的 探讨第二代定向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2)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因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而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的患者资料,分析血管的QFR2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的数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计算QFR2与FFR的相关性。以FFR为“金标准”,计算QFR2与QCA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探讨QFR2在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方面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163例患者(178条血管),以FFR的数据为“金标准”,QFR2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QCA(95.51%vs. 61.24%,P<0.01),QFR2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QCA(敏感度:85.45%vs. 50.91%,P<0.01,特异度:100.00%vs. 65.85%,P<0.01)。QFR2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93.89%。QFR2诊断能效明显优于QCA(AUC:0.96vs. 0.66,P<0.01)。QFR2与FFR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71(P<0.01)。结论 QFR2诊断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的准确度高,在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功能学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基于血流储备分数角度评估定量血流分数的准确性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婉硕 汪敏 陈琳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新型功能学评估方法现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学评估技术,目前已有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所致心肌缺血准确性及可行性方面的临床价... 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新型功能学评估方法现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学评估技术,目前已有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所致心肌缺血准确性及可行性方面的临床价值。相比传统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QFR具备操作简便、省时、低成本等优势。该文对FFR和QFR诊断准确性的对比及临床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旨在探讨QFR有无可能替代FFR成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手段并指导临床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功能学评估 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定量血流分数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9
作者 李佳玮 程兆云 +3 位作者 李正玉 陈乾坤 赵豪 张世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1-275,共5页
近年来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评估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血流储备分数(FFR)是目前公认的评估病变血管狭窄生理学意义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且使用的压力导丝存在创伤风险,故而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定量血流分数(QFR)与FFR在... 近年来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评估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血流储备分数(FFR)是目前公认的评估病变血管狭窄生理学意义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复杂且使用的压力导丝存在创伤风险,故而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定量血流分数(QFR)与FFR在诊断效能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在临床实践中更加便捷、安全,能够弥补FFR的不足之处。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进展,对QFR的原理、临床应用、优势和限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原文传递
血管内超声测定定量血流分数对临界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策略的价值
10
作者 李军 马晓海 邱威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8-281,286,共5页
目的结合血管内超声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介入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靶血管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 目的结合血管内超声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在评估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介入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2—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接受靶血管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的患者110例,基于IVUS结果定量测定靶血管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斑块负荷(PB)等参数。利用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数据,对接受治疗的靶病变血管计算定量血流分数(QFR)。以IVUS结果为依据,评价QFR对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及对行介入手术策略的价值。结果筛选临界病变并行IVUS检查110例,其中IVUS图像伪影严重13例,血管严重迂曲18例,造影显示全程病变或图像质量不佳24例,最终共计入组患者55例、靶血管55支。以IVUS管腔面积≤3 mm^(2)或IVUS管腔面积≤4 mm^(2)并且IVUS斑块负荷≥70%,作为血管显著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患者QFR值为0.75±0.12,MLA为(3.32±0.74)mm^(2),PB为(70±9)%。QFR值≤0.800时与IVUS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缺血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56,P<0.01,95%CI 0.452~0.860)。QFR的敏感度为0.853,特异度为0.810,阳性预测值为87.9%,阴性预测值为77.3%;MLA和QFR值之间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r=0.566,P<0.01)。PB和QFR值之间存在轻度负相关关系(r=-0.371,P<0.01)。结论QFR对冠脉临界病变狭窄治疗决策的指导具有良好的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冠脉CT血管造影斑块人工智能定量参数与血流储备分数的关系
11
作者 姚庆东 张呈兵 +3 位作者 付军 王鹏 龙斌 刘海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89-2494,共6页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 目的 探讨冠脉CT血管造影(CCTA)斑块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与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怀疑冠心病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7~81岁,平均(58.1±11.9)岁,均行CCTA检查。将图像传输至数坤软件并对冠脉血管标记、斑块分析、计算相应FFR-CT值。斑块AI参数包括长度、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最狭窄程度(MLD)、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脂类体积及占比、纤维体积及占比、钙化体积及占比。FFR-CT≤0.8定义为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或心肌缺血。评估斑块参数与FFR-CT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冠脉血流储备异常(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及模型预测准确率。结果 8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胸痛(39例,占46.4%)与胸闷(27例,占32.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FR-CT与MLA呈正相关(r=0.49,P <0.000 1),与长度、体积、脂类体积、纤维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呈负相关(r=-0.44、-0.56、-0.40、-0.36、-0.42、-0.40,P <0.05),其中与MLD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60,P <0.000 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体积、MLA、MLD、脂类体积、纤维脂肪体积、纤维体积、钙化体积等参数是FFR-CT≤0.8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经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D是FFR≤0.8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CI:1.034~1.133,P=0.001),预测模型为logit(P)=0.079X1-4.052,X1为MLD值,预测准确率为85.2%。斑块长度、MLD、脂类体积、纤维体积及钙化体积诊断冠脉血流动力学异常(FFR-CT≤0.8)的AUC分别为0.796、0.886、0.711、0.754、0.69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47.83%、73.91%、73.90%、52.17%、60.87%与92.11%、73.68%、60.53%、84.21%、89.47%,5种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6,灵敏度与特异度为73.91%、71.05%。结论 冠脉斑块AI参数与FFR-CT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MLD是FFR-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CT血管造影 斑块定量分析 血流储备分数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外科血运重建手术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聪 赵洋 +9 位作者 张魁 闫鹏云 党海明 刘韬帅 宋跃 郑居兵 李扬 吴立松 曹剑 董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程度,指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血运重建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一病房择期行单纯CABG的154例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定量血流分数(QFR)评估冠状动脉功能性狭窄程度,指导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血运重建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一病房择期行单纯CABG的154例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提示狭窄的病变血管进行QFR分析,获得病变血管功能性狭窄情况,外科医师术前对QFR分析结果不知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及近期临床结局并总结分析。结果1年后冠状动脉CTA显示,功能性显著病变(QFR<0.8)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为5.5%,非功能性显著病变(QFR≥0.8)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率为15.6%。随访发现,心绞痛分级在发生与未发生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QFR分析的功能性非显著病变的冠状动脉发生旁路移植血管闭塞的风险高于功能性显著病变血管,对于QFR提示阴性病变的冠状动脉,动脉旁路移植血管发生闭塞的风险比静脉旁路移植血管更高。这一发现与临床预后并无明显关联,非显著病变血管的旁路移植血管通畅或闭塞的患者均未发现过多心绞痛发作或冠状动脉重复干预的情况。QFR指导冠状动脉外科手术策略选择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流储备分数
原文传递
定量血流分数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席悦 黄美萍 +2 位作者 黄育铭 丘庆华 谈文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但收缩功能正常,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在诊断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超声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但收缩功能正常,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检查的患者110例。根据FFR测量值分为心肌缺血组(FFR≤0.80,n=52)和对照组(FFR>0.80,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用QFR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两种工具分析造影图像,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评价QFR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FFR作为参考标准,QFR的诊断效能均明显高于QCA,其中准确率[83.6%(95%CI:75.5~89.5)vs. 59.1%(95%CI:49.7~67.8)]、敏感度[75.0%(95%CI:61.7~84.9)vs. 46.2%(95%CI:33.3~59.5)]、特异度[91.4%(95%CI:81.0~96.7)vs. 70.7%(95%CI:57.9~80.9)]、阳性预测值[88.6%(95%CI:75.6~95.5)vs.58.5%(95%CI:43.4~72.3)]及阴性预测值[80.3%(95%CI:69.0~88.3)vs. 59.4%(95%CI:47.6~7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FR与QCA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721 vs. 1.577,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74 vs.0.761。QFR与QCA诊断心肌缺血的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CI:0.88~0.98)和0.67(95%CI:0.58~0.76)(Z=5.167,P<0.0001)。结论 QFR比QCA能更灵敏、早期识别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在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
14
作者 詹耀坤 陈晨阳 +3 位作者 盛喆 覃思润 朱灿 曹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98-701,共4页
定量血流分数(QFR)是新兴的无创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与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FR)相比,QFR具有无创、无药物诱发副作用、无昂贵导丝、可重复性高、流程便捷和耗时少等优点,在冠心病的研究中不断凸显其诊断和预后价值。左主干病变是冠... 定量血流分数(QFR)是新兴的无创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与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FR)相比,QFR具有无创、无药物诱发副作用、无昂贵导丝、可重复性高、流程便捷和耗时少等优点,在冠心病的研究中不断凸显其诊断和预后价值。左主干病变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高危分类人群,未经优化的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治疗策略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影响冠心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如何提升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治疗效果是心血管病医师的一大挑战。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相关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QFR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利用QFR对左主干病变进行细致的功能学评估,并指导和优化治疗手段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QFR的基本原理和QFR在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左主干病变
下载PDF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and non-hyperemic indices:Essential tools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15
作者 Amine Mamoun Boutaleb Chadi Ghafari +1 位作者 Claudiu Ungureanu Stéphane Carlie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0期2123-2139,共17页
Hemodynamical evaluation of a coronary artery lesion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tep to assess its functional impact.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received a class I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 Hemodynamical evaluation of a coronary artery lesion is an important diagnostic step to assess its functional impact.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received a class I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angiographically moderate stenosis.FFR 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fers improvement of the therapeutic strategy,deferring unnecessary procedures for lesions with a FFR>0.8,improving patients'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Post intervention,an optimal FFR>0.9 post stenting should be reached and>0.8 post drug eluting balloons.Non-hyperemic pressure ratio measurements have been valid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with a common threshold of 0.89.They might overestimate the hemodynamic significance of some lesions but remain useful whenever hyperemic agents are contraindicated.FFR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 reference for invasive assessment of ischemia.We illustrate this review with two cases introducing the possibility to estimate also non-invasively FFR from reconstructed 3-D angiograms by quantitative flow ratio.We conclude introducing a hybrid approach to intermediate lesions(DFR 0.85-0.95)potentially maximizing clinical decision from all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ional flow measurements Coronary artery physiology quantitative flow reserve Non-hyperemic pressure ratios
下载PDF
Non-invasive Angiographic-bas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Technical Development,Clinical Implications,and Future Perspectives
16
作者 Joyce Peper Michiel L.Bots +1 位作者 Tim Leiner Martin J.Swaans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3年第3期423-433,共11页
New non-and less-invasiv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procedural and operator related burden of th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for the assessment of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stenosis in the coronary... New non-and less-invasiv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procedural and operator related burden of th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for the assessment of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stenosis in the coronary arteries.Virtual FFR-techniques can obviate the need for the additional flow or pressure wires as used for FFR measurements.This review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s and validation of the virtual FFR-algorithms,states the challenges,discusses the upcoming clinical trials,and postulates the future role of virtual FFR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diagnostic accuracy physiology guid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下载PDF
定量血流分数与血流储备分数诊断错配的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刘晓晴 高传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397-402,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诊断错配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FFR检查的患者进行离线QFR分析,分别以0.80为临界值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7例患者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定量血流分数(QFR)与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诊断错配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FFR检查的患者进行离线QFR分析,分别以0.80为临界值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37例患者分为四组:FFR(+)QFR(+)、FFR(+)QFR(-)、FFR(-)QFR(+)、FFR(-)QFR(-)。比较四组间基线数据、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QFR和FFR诊断错配的预测因素。结果离线QFR和FFR功能分类的一致率为81.01%,273例病变分类一致,64例病变分类不一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FR≤0.80时QFR错配预测因素为较小的直径狭窄百分比(DS%)(OR=0.837,95%CI 0.774~0.904,P<0.01)和较短的病变长度(LL)(OR=0.931,95%CI 0.893~0.971,P=0.001);FFR>0.80时QFR错配预测因素为较大的年龄(OR=1.055,95%CI 1.003~1.111,P=0.039)、较大的DS%(OR=1.240,95%CI 1.131~1.360,P<0.01)及较长的LL(OR=1.057,95%CI 1.025~1.090,P<0.01)。结论病变的DS%和LL是QFR与FFR诊断错配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血流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 冠心病
下载PDF
基于血流储备分数标准评估冠状动脉CT、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在中重度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晓娇 侯爱洁 +1 位作者 罗德锋 栾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状动脉CT(CTA)、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门诊行冠脉CTA筛查40例患者(共52处病变,狭窄为50%~99%)纳入到本项研究,入院后均... 目的基于血流储备分数(FFR)评估冠状动脉CT(CTA)、血管内超声(IVUS)、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经门诊行冠脉CTA筛查40例患者(共52处病变,狭窄为50%~99%)纳入到本项研究,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完成FFR、IVUS、QCA的检测,记录50个病变的最小管腔直径(MLD),直径狭窄百分比(%DS),最小管腔面积(MLA)和面积狭窄百分比(%AS)及压力衰减情况。利用线性分析,ROC曲线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以FFR为标准评估CTA、IVUS、QCA在中重度病变中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MLD和%DS方面,CTA跟FFR的相关性最强;但对于MLA和%AS,IVUS与FFR的相关性最强,特别在%AS中表现明显。ROC曲线和Kappa检验得出:在MLD和%DS方面,QCA和IVUS、CTA相比准确性最高[ROC AUC:MLD(0.778、0.753、0.728),%DS(0.791、0.725、0.672)],CTA与IVUS、QCA所测得MLD准确度相似;在MLA、%AS中IVUS得准确性最高(ROC AUC:0.74、0.865),其次为CTA(ROC AUC:0.664、0.763)。IVUS在%AS测得的最佳切点46%,CTA测得的最佳切点68%,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度至重度病变中,QCA、CTA和IVUS检测与FFR相关,其中CTA的相关性高。IVUS在MLA和%AS中的相关性和诊断精准度最高。CTA在MLD和%DS中有和QCA及IVUS相似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定量分析 冠状动脉CTA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陆再丽 李超中 +2 位作者 夏洁 吴雨竹 赵然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60-2964,共5页
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居于首位,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病死率十分重要。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冠脉的病变程度。血流储备分数(blood flow reserve fraction,FFR)是目前评价冠状... 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居于首位,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病死率十分重要。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冠脉的病变程度。血流储备分数(blood flow reserve fraction,FFR)是目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功能的参考标准。但其是一项有创的检查,操作复杂、价格昂贵、血管扩张药物相关副作用多、可重复性差等诸多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与影像学相关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临床中。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blood flow fraction,QFR)、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OCT-based optical flow ratio,OFR)成为了研究的热点。OFR作为一种较新的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将对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临床价值和研究进展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 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影像来源血流储备分数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新央 吴献鹏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血流储备分数是有创评估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金标准,但额外压力导丝以及充血试剂的使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计算生理学技术的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影像来源的血流储备分数得到快速发展,能在避免压力导丝和充血试剂... 血流储备分数是有创评估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金标准,但额外压力导丝以及充血试剂的使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计算生理学技术的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影像来源的血流储备分数得到快速发展,能在避免压力导丝和充血试剂使用的同时,实现依据解剖学影像完成冠状动脉的功能学评估。定量血流分数、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以及基于血管内超声的血流储备分数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因此,本文将对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定量血流分数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 基于血管内超声的血流储备分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