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回交或F_(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被引量:67
1
作者 盖钧镒 王建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2-409,共8页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或F_(2∶3)家系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 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或F_(2∶3)家系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数量性状 SG-PG遗传模型 鉴定 混合分布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66
2
作者 俞存根 陈全震 +2 位作者 陈小庆 宁平 郑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0-417,共8页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5、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5、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32°00′N,127°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类约有139种,隶属14目、56科、105属,其中日本红娘鱼、绿鳍鱼、六丝矛尾虎鱼、细条天竺鱼、海鳗、黑、星康吉鳗、小黄鱼、前肛鳗、短吻舌鳎、棘头梅童鱼等25种鱼类占鱼类总渔获量的84.18%,是调查海域桁杆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而其它种类的渔获量较少。不同季节的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相差较大,而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较少。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从不同区域的渔获率分布趋势来看,春、夏、秋季的鱼类渔获率都以江外渔场最高,其次是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居第三,而杭州湾河口区的鱼类渔获率明显偏低。冬季鱼类渔获率分布趋势与春夏秋季不同,以长江口渔场为最高,其次是舟山渔场,而江外渔场和杭州湾河口区渔获率明显偏低。与以往(20世纪60年代初)调查结果相比,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鱼类种数组成、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50
3
作者 李春干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 为摸清广西红树林的数量分布 ,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以自然海湾为研究单位 ,对广西红树林的空间分布、群落类型和覆盖度、树高等级等林分结构进行了分析评价 .结果表明 ,红树林在宏观上沿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 ,在 14 89 64km海岸线中 ,间断距离 <2km的红树林岸段占海岸线总长度的 75 7% ;14个海湾中有 10个海湾的红树林岸线率≥ 80 % ;红树林分布由海岸 (堤 )向外海延伸 50~ 10 0 0m ,最远外延达 2 82 0m ;74 4%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堤外侧 ;桐花树群落 (Comm .Ae 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秋茄—桐花树群落 (Comm .Kandeliacandel,Aegicerascornic ulatum)和白骨壤 +桐花树群落 (Comm .Avicenniamarina ,Aegicerascorniculatum )为优势群落 ;61 9%的红树林覆盖度≥70 % ;78 1%的红树林平均高度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数量分布 林分结构 广西
下载PDF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 被引量:49
4
作者 徐兆礼 蒋玫 +3 位作者 晁敏 王云龙 袁骐 陈亚瞿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4,共7页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55.5%,占饵料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4.8%;秋季丰度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湾海峡海域;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其中,大陆沿岸水和东海外海水交汇区丰度值较其它混合区高。本次调查东海北部(29°~32°N、125°E以西)水域桡足类丰度约为20年前同期的1/3;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的平面分布往往取决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teconcina)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subcrassus)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桡足类 数量分布 海洋资源 生态特征 分数量 群落特征 种类组成 优势种
下载PDF
三亚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45
5
作者 尹健强 张谷贤 +2 位作者 谭烨辉 黄良民 李开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共9页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 根据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在三亚湾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已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118种和浮游幼虫11个类群,其中桡足类种数最多,其次为水母类。调查区的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内湾类群、暖温带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广布暖水外海类群等4个生态类群,并以后二者的种类占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优势种的季节演替不明显,以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占主导地位。浮游动物生物量季节变化显著,呈单周期型,秋季为高峰期,春季为低谷期。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为129mg·m-3,除秋季外,平面分布比较均匀。毛颚类的数量居首位。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密度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变化 数量分布
下载PDF
亚洲象分布、数量、栖息地状况及种群管理 被引量:32
6
作者 赵宇 金崑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0,共6页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 全世界野生亚洲象的数量约为5万只,分布于全球13个国家。亚洲象喜栖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集中在各国气候湿润地带且多呈跨境分布。亚洲象适宜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是各分布国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栖息地面积减少带来的亚洲象死亡、人象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经济问题凸显,各国就解决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问题和缓解人象冲突问题提出了相关办法并拟定了共同行动方案。文中从亚洲象在世界各分布国的数量、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程度的现状、人象冲突问题及各国针对保护亚洲象正在和将要计划实施的种群管理措施等方面介绍亚洲象相关信息,以期为科学管理和保护亚洲象种群提供详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数量分布 栖息地 种群管理
原文传递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及与渔场的关系 被引量:30
7
作者 徐兆礼 崔雪森 黄洪亮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521,共7页
根据2001年6-7月在北太平洋152°E~171°W、39°~42°N水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均值为92.12mg·m-3(0.81~1035.68mg·m-3),其中中部(160°~180°E、... 根据2001年6-7月在北太平洋152°E~171°W、39°~42°N水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调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均值为92.12mg·m-3(0.81~1035.68mg·m-3),其中中部(160°~180°E、39°~42°N)及西经水域(170°~178°W、40°~41°N)为113.51mg·m-3,西部水域(152°~157°E、41°~43°N)为22.89mg·m-3;桡足类丰度居首(42.11%),其次为海樽类(30.91%);伪细真哲水蚤(Eucalanuspseudattenuatus)、太平洋哲水蚤(Calanuspacifica)和软拟海樽(Doliolettagegenbauri)为主要优势种。甲壳类的分布与柔鱼中心渔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心渔场位于浮游动物总生物量高密集区(250~500mg·m-3)和甲壳类的最高丰度区(50~100ind·m-3)内或边缘区;头足类幼体分布于磷虾类和端足类的高丰度区(10~25ind·m-3)内或边缘水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数量分布 北太平洋 柔鱼 渔场关系
下载PDF
厦门黄厝海区文昌鱼的分布及其与底质的关系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秋麟 何明海 +2 位作者 邵合道 张士三 黄敏芬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85-189,共5页
本文根据1989年3月在厦门黄厝海区进行的文昌鱼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文昌鱼的分布及其与底质的关系,探讨了文昌鱼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问题。
关键词 厦门市 海区 文昌鱼 分布 底质
下载PDF
渤海水母类生态的初步研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 被引量:26
9
作者 马喜平 高尚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3-540,共8页
水母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根据 1 959年以来在渤海进行的几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资料 ,对渤海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共记录到水母类 4 1种 ,其中水螅水母 35种 ,钵水母 4种 ,栉水母 ... 水母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群。根据 1 959年以来在渤海进行的几次较为全面的调查资料 ,对渤海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共记录到水母类 4 1种 ,其中水螅水母 35种 ,钵水母 4种 ,栉水母 2种。主要以近岸低盐类型为主 ,高盐种类少并且出现时间短。渤海水母类密度的季节变化有 3个高峰 ,出现在冬季 ,夏季和秋季 ,分别由八斑芮氏水母、酒杯水母属、和平水母属、五角水母构成。渤海水母类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特点 ,冬季和夏季以莱州湾密度最高 ,春季为渤海湾最高 ,秋季为中央海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季节变化 渤海
下载PDF
杭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25
10
作者 谢旭 俞存根 +4 位作者 周青松 李德伟 叶深 郑基 余求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663,共8页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 采用底层拖网法,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数量分布的指标,进行了杭州湾调查海域2012年5月(春季)、10月(秋季)2个季节的鱼类种类组成、区系特点、数量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1)杭州湾海域春、秋两季共获得并鉴定出的鱼类有31种,隶属于9目15科,其中以石首鱼科和■虎鱼科的种类为最多,各有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6.7%;鳀科鱼类次之,有4种,占总种数的13.3%,优势种有睛尾蝌蚪■虎鱼、龙头鱼、刀鲚、棘头梅童鱼;(2)根据鱼类适温性可将该海域的鱼类分为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3种适温类型,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暖水性种类次之,而冷温性种类极少,仅有1种;(3)根据其生态习性,可分为河口性、沿岸性和近海性3种生态类群;(4)渔获数量分布规律是春季在调查海域的内侧或者说中西部较高,而湾口较低,秋季则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秋季 杭州湾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小庆 俞存根 +3 位作者 胡颢琰 郑基 黄备 王婕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34-1844,共11页
依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在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时,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总丰度及中华... 依据2006年8月(夏)、2007年1月(冬)、5月(春)和11月(秋)在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29°30′-31°30′N,124°3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时,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总丰度及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等主要种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季(555.87ind./m3)>夏季(270.87ind./m3)>秋季(138.39ind./m3)>冬季(127.70ind./m3);其水平分布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中华哲水蚤为广温广盐种,春季数量最大且分布均匀,大部分海域丰度≥100.00ind./m3;夏季丰度急剧下降,主要分布在30°00′N以南海域;秋、冬季丰度较低,无明显高密集区。精致真刺水蚤为热带种,以夏、冬季丰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沿岸水与外海高盐水交汇区和调查海域的南北两端;春、秋季丰度较低且分布均匀。百陶箭虫、肥胖箭虫分别属于暖水种和热带大洋性种,冬、春季丰度都很低,无明显密集区,夏、秋季丰度较大。百陶箭虫主要分布在盐度梯度较大、外海高盐水与沿岸水的交汇区,肥胖箭虫则主要分布在外海高盐水与沿岸水交汇区的靠高温高盐水一侧,其分布与外海高温高盐水的消长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暖流指示种。温盐和水系消长变化是影响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丰度水平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渔场 浮游动物 丰度 数量分布
下载PDF
天山北坡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性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泓瑾 刘琳 +5 位作者 张正勇 刘亚 田浩 康紫薇 王统霞 张雪莹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4-1259,共16页
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成因和机制、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地处西北干旱区且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以... 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时空关联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成因和机制、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及保护生态环境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地处西北干旱区且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的天山北坡为研究区,基于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以夜间灯光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等共同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分析2000—2018年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的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二者的时空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①2000年以来天山北坡平均人类活动强度(0.11)较低,整体呈阶梯式缓慢上升趋势(0.0024 a^(-1)),其中人类活动强度较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增加滞后1~2 a。②天山北坡年均地温为7.18℃且呈显著升温态势,变化率(0.02℃·a^(-1))约为全球的2.33倍,春季显著增温(0.068℃·a^(-1))对整体升温的贡献最大;受高程和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性状的显著影响,研究区地温空间上呈南低北高特征。③天山北坡人类活动区人类活动强度与地表温度显著正相关,呈东强西弱分布特征,其空间分异与相关性的表达受到人类活动范围、表现形式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农林种植、城市绿化和植树造林等与植被相关的人为干预能够有效减弱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增温。本文不仅为人类活动强度的精细刻画提出了新思路,更可为区域人地协调和统筹发展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定量表征 夜间灯光数据 人口分布 关联分析 天山北坡
原文传递
黄、东海春秋季磷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荣 陈亚瞿 +1 位作者 左涛 王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9期31-38,共8页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l...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latifrons)占优势。这3个优势种有各自的分布区,分别代表着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太平洋磷虾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分布在黄海中央和东海北部的低温高盐水域。其在两个航次中的高丰度(>1000ind·m-2)区都有底层冷水(<12℃)出现。中华假磷虾分布在长江冲淡水及其南北两侧的近岸低盐(24~33.5)水域。秋季航次最高丰度为280ind·m-2,出现在长江口,盐度仅24~27。宽额假磷虾仅见于秋季航次,分布在黑潮和台湾暖流影响下的高温(>21℃)高盐(>33.5)水域,最高丰度为160ind·m-2。其它6种磷虾数量稀少,除小磷虾(Euphausianana)外均为暖水性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虾 数量分布 水团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的浮游植物 被引量:22
14
作者 尹健强 黄晖 +3 位作者 黄良民 林永水 李开枝 练健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4,共7页
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沿岸现代珊瑚礁。根据2004年8月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和数量分布等,以期为珊瑚礁生态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有108种... 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是唯一的中国大陆沿岸现代珊瑚礁。根据2004年8月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和数量分布等,以期为珊瑚礁生态系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有108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34属85种、甲藻门10属21种、蓝藻门1属2种,浮游植物的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浮游植物大致划分为近岸低盐类群、近海广布类群和外海高温高盐类群等3个生态类群;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nitzschioides、奇异菱形藻Nitzschiaparadoxa等8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3.448和0.655,总体分布比较均匀;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平均值为93×104cells/m3,其中硅藻类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密集于灯楼角南面的A断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珊瑚礁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头足类(Cephalopod)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21
15
作者 覃涛 俞存根 +2 位作者 陈全震 宁平 郑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0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头足类资料,用渔获率作为头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该海域的头足类种类组成... 根据2006年8月、2007年1月、5月和11月4个季节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29°30′N—32°00′N,127°00′E以西)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头足类资料,用渔获率作为头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该海域的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海域共鉴定头足类25种,隶属于3目8科9属。以浅海种类为主,渔获量以长蛸、短蛸较高,分别占头足类总渔获量的34.93%、30.06%,另外,神户枪乌贼、双喙耳乌贼等也占有一定比例。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季,以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为较高,春季以长江口渔场和江外渔场相对较高,秋季头足类在舟山渔场的出现率高于长江口渔场,但是平均渔获率以长江口渔场为最高。冬季调查海域的头足类数量不多,分布较分散,仅在长江口渔场的个别站位有出现。与以往的调查结果比较,该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优势种类——日本无针乌贼已严重衰退,从优势种类更替为浅海小型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足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渍化状况的数值分类 被引量:18
16
作者 白由路 李保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13,共6页
本文通过GPS定位的网格取样和Q型聚类等方法,研究了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特征与水平分布.结果表明:根据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构型,可将整个黄淮海平原的剖面特征分为4大类,即表聚型、 底聚型、中聚型和平衡型.... 本文通过GPS定位的网格取样和Q型聚类等方法,研究了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特征与水平分布.结果表明:根据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剖面构型,可将整个黄淮海平原的剖面特征分为4大类,即表聚型、 底聚型、中聚型和平衡型.从其占聚类剖面的数量而言,它们分别占总聚类剖面数的约30%、5%、13%和52%.黄淮海平原各种土壤盐分剖面类型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其中表聚性剖面主要分布在徐淮及滨海地区,底聚剖面主要分布在原来盐渍化严重的豫东黄泛平原,中聚剖面主要分布在黑龙港下游地区.其它为平衡型剖面.这类剖面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山前平原土壤盐分淋溶区、鲁西南土壤盐分通体积聚区和浅层咸水影响下的土壤盐分平衡区.整个黄淮海平原土壤剖面中脱盐与积盐比例约为2∶1.所以土壤盐分以脱盐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土壤盐分 数值分类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梨F_1代群体果实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赵亚楠 欧春青 +3 位作者 王斐 张艳杰 马力 姜淑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11-1818,共8页
以‘苹果梨’与‘八月红’及其210株F1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倾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可溶性固形... 以‘苹果梨’与‘八月红’及其210株F1杂交后代为材料,对其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等6个性状的遗传倾向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4个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符合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另2个性状呈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的多峰分布。各性状在后代中的变异系数分布在9.13%~58.41%之间,其中最小和最大的分别为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遗传传递力分布在54.91%~126.81%之间,其中最弱和最强的分别为果实大小和果肉硬度。果实大小、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呈趋中变异趋势;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呈高亲遗传趋势;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呈超高亲遗传趋势。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大小与果心大小及果肉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果肉硬度对果实大小直接作用最大;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与果形指数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间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直接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性状 数量性状 正态分布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夏季的浮游动物 被引量:20
18
作者 尹健强 黄晖 +2 位作者 黄良民 李开枝 练健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138,共8页
2004年8月在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分别使用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和浮游幼虫19个类群(或类型),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达45种。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约3/4的种类... 2004年8月在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分别使用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和浮游幼虫19个类群(或类型),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达45种。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约3/4的种类属于终身浮游生物,1/4属于阶段性浮游生物。中小型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两种网具采集的浮游动物总种数、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中小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相当显著,而大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不明显。用浅水Ⅱ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总密度平均值为5270ind/m3,是浅水Ⅰ型网的110倍。桡足类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72.45%,其次幼虫占23.41%。浮游动物密度呈斑块状分布,最高达16257ind/m3,底质为珊瑚礁的测站的浮游动物数量一般较多。优势种主要是中小型种类和底栖动物的幼虫,如强额孔雀哲水蚤、蔓足类无节幼虫、细长腹剑水蚤、驼背隆哲水蚤、无节幼虫、双壳类面盘幼虫、桡足幼体、简长腹剑水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州半岛 珊瑚礁 夏季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南沙群岛重要珊瑚礁水域鱼类资源数量分布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永振 陈丕茂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1-656,共6页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7座珊瑚礁水域不同作业方式的鱼类资源相对丰盛度差别较... 1998年3-5月和1999年5-6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3种作业方式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7座珊瑚礁水域不同作业方式的鱼类资源相对丰盛度差别较大,其中刺网以永暑礁最高,手钓以华阳礁最高,延绳钓以南薰礁最高;同时,刺网和手钓不同水深区域鱼类资源的相对丰盛度也不相同,其中刺网以11~30m区域最高,手钓以10m以浅和51~80m区域较高;分析认为,造成礁区之间鱼类相对丰盛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初级生产力,而是生态环境因素,主要是礁盘形态和大型海藻的数量。另外,各礁区水域的优势类群有明显不同,这主要与洞穴的大小和数量、大型海藻及珊瑚的种类和数量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分布 相对丰盛度 鱼类资源 珊瑚礁 南沙群岛
下载PDF
作物重要数量性状基因鉴定与应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20
作者 潘学彪 张亚芳 +1 位作者 左示敏 陈宗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5,共6页
多数重要的农艺性状特别是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的鉴定和利用目前尚存在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现针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其问题包括:应该区别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不同QTL在育种价值上的差异;必需进一... 多数重要的农艺性状特别是经济性状属于数量性状。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的鉴定和利用目前尚存在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科学问题,现针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其问题包括:应该区别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不同QTL在育种价值上的差异;必需进一步解决大批量、快速、准确地获取数量性状值的问题;QTL初步定位结果必需验证,验证的方法应更加快速有效;标记辅助数量性状育种的前提是必需明确有利数量基因在高育种价值材料的分布。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QTL验证 QTL分布 标记辅助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