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36量表应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被引量:312
1
作者 王山 樊文洁 +5 位作者 俞婉琦 李剑 徐丹戈 曹红艳 奚颖 李秀央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 评价SF-36量表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为选择合适的健康测量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使用SF-36量表进行入户调查,利用Spearman-Brown系数和Cronbach's α 系数评价量表分半信度和内部一... 目的 评价SF-36量表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质量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为选择合适的健康测量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抽样方法,使用SF-36量表进行入户调查,利用Spearman-Brown系数和Cronbach's α 系数评价量表分半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集合效度实验和区分效度实验成功率评价量表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采用相关分析和非参数检验以自评健康状况为标准进行标准关联效度分析,结构效度评价采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SF-36量表应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质量评价具有良好的分半信度(R=0.94)和内部一致性信度(除"躯体疼痛"和"精力"维度外,Cronbach's α 系数为0.70~0.91),量表集合效度(定标成功率为88.57%)、区分效度(定标成功率为90.61%)和准则效度(γs=0.56,评分与自评健康状况相一致)良好,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对数据拟合度较差(拟合优度指数为0.721,调整拟合优度指数为0.682,比较拟合指数为0.731,残差均方和平方根为0.084,近似误差均方为0.098),提示结构效度欠佳。结论 SF-36量表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存质量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集合效度、区分效度和标准关联效度,但结构效度欠佳,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对相应条目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SF-36量表 城市化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39
2
作者 张春梅 张小林 +1 位作者 吴启焰 李红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2,共7页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城镇化进程的2个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清其间的关系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二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然后基于改进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两者之...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城镇化进程的2个方面,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认清其间的关系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二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测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测度,然后基于改进的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逐渐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城镇化质量滞后规模程度较大的滞后型经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协调型向城镇化质量超前规模程度较大的超前型转变;②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和规模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存在着明显的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江苏省城镇化规模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现象值得关注,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分类指导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规模 协调性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质量研究 被引量:138
3
作者 何平 倪苹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8,共8页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的城镇化进程给中国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对以往研究进行了综述,建立了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及31个省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被引量:111
4
作者 薛德升 曾献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也被忽略。本文提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建立了衡量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对1995、2000、2005、2010和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尽管城镇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乡村人口,但城镇化并非城镇人口独有的社会过程。2城乡两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在省域尺度上正逐步形成差异明显的空间格局。3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省市乡村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已经超越部分内地省市城镇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建议更新对城镇化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探索在城镇化发达的地区调整城—乡二元体制的新途径,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评价 现代生活指数 空间差异 中国
原文传递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09
5
作者 李江苏 王晓蕊 +1 位作者 苗长虹 刘佳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7,共8页
在回顾已有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新近的城镇化质量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01—2010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 在回顾已有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新近的城镇化质量分段函数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2001—2010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状况进行评价,主要结论为:1各地市城镇化质量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的持续增长,而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城乡统筹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波动变率较大,反映出城镇化质量"重形式轻内涵"。2各地市的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态势,至2007年,河南省所有地市全部摆脱弱度失调,进入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阶段。3各地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协调度的地域差异较大。郑州、洛阳、平顶山、鹤壁、焦作、三门峡、济源七地市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协调度较高,商丘、周口、驻马店、濮阳等地市协调度较低。4当前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整体协调水平较低。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协调的地市数量分别为1、6、7、4,低度协调和弱度协调的地市数量占全省地市数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质量 协调度 河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城市化质量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判定分析 被引量:101
6
作者 王德利 方创琳 +1 位作者 杨青山 李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3-650,共8页
通过探析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建立包括城市基础实力、城市化发展协调度、城市化发展可持续水平3个维度的31个指标体系及城市化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城市化发展"质"、"量"协调性测度模型,利用联合国法修正改革开放... 通过探析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内涵,建立包括城市基础实力、城市化发展协调度、城市化发展可持续水平3个维度的31个指标体系及城市化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城市化发展"质"、"量"协调性测度模型,利用联合国法修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根据1978~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及2008年各省最新统计数据,基于对城市化质量的测度,判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及2008年省际城市化发展速度的适度性。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数逐渐增大,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协调性渐好,城市化发展速度略显滞后;省际城市化发展质量指数差异明显,从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降低,城市化发展类型可分为质量过度滞后型、质量滞后型、协调型、速度滞后型及速度过度滞后型5种类型;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真实水平,城市规模与城市化质量亦不存在对应关系;中国城市化质量各个领域发展均衡性明显不足,城市基础实力是当前城市化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动力,省域城市化发展质量较高及"质"、"量"协调性较好的地区仍存在许多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发展质量 城市化发展速度 联合国法 协调性 中国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雄安新区生态质量评估 被引量:96
7
作者 杨江燕 吴田 +5 位作者 潘肖燕 杜海童 李金鹿 张利 门明新 陈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7-284,共8页
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多方位、客观、准确、快速测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从绿度、湿度、热度、干度4方面分别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WET)、地表温度(LST)、归... 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多方位、客观、准确、快速测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本研究从绿度、湿度、热度、干度4方面分别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湿度指数(WET)、地表温度(LST)、归一化建筑-土壤指数(NDBSI) 4个分量指标,采用基于ENVI平台的主成分分析技术集成所选指标,基于新型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1995—2015年雄安新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95、2004和2015年,雄安新区的RSEI均值分别为0.724、0.710、0.682,生态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1995—2015年间,研究区RSEI主要由4、5级向1、2、3级转变,生态质量改善和恶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8.9%和20.9%,生态改善区域主要位于雄县东部和南部,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域大面积的林地和园地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严格保护,生态质量恶化区域主要位于城镇外围以及白洋淀周边,原因在于白洋淀水域面积的锐减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RSEI与各分量指标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04,均高于各分量指标间的平均相关系数,表明RSEI能较好地综合各分量指标信息,全面准确反映研究区生态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生态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城市化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北京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3
8
作者 冯舒 孙然好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67-4179,共13页
城市生境质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分析2000—2015年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借助In 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评估了北京市4个时期(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 城市生境质量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分析2000—2015年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并借助In 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评估了北京市4个时期(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区域(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发展新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境退化程度和生境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从2000年到2015年,建设用地增加了近40%,耕地、湿地是其快速扩张的主要来源,城市发展新区的建设用地增加了60%;(2)主要的生态用地(林地、草地、湿地)所占比例总体增加了5.71%,但是总体景观结构异质性减弱,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大;(3)生境质量总体下降了2%,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境质量总值逐渐升高;生境退化度逐渐增加,最严重的区域在城市功能拓展区以及平原-山区交界地带。对区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有益探索,为今后进一步城市景观格局的构建和优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城市化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和健康发展 被引量:66
9
作者 简新华 罗钜钧 黄锟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6,共12页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中国现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推进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人口非农化、土地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建设和管理滞后于... 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中国现在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推进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城镇化滞后于人口非农化、土地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建设和管理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突出,"两个非农化和城镇化"不协调,存在"被城镇化"、"大跃进"城镇化现象、"贵族化"倾向,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镇化的地区差异较大,城镇建设滞后,城市生存条件不佳,环境质量不优。解决的主要途径是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协调"两个非农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产业以支撑城镇化,实现"三化同步";加快中西部城镇化步伐,形成新的城市群"增长极";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深化城乡二元制度改革以创新制度;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严格控制城镇规划,加强城镇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中国城镇化 城镇化健康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发展质量研究评述 被引量:63
10
作者 陈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10,共6页
我国城镇化在高速推进中,质量问题引人关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总结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即除了需要健全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 我国城镇化在高速推进中,质量问题引人关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和研究对象、质量评价模型展开研究,总结提高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措施,即除了需要健全城镇体系、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外,还需要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城乡全面的统筹和协调,展开劳动力资源的"二次开发",提高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能力,发挥各地根植性优势,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战略 评价模型
下载PDF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Shanghai's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被引量:53
11
作者 HUXue-Feng WUHe-Xin HUXing FANGSheng-Qiong WUchen-Ju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soils in the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were monitor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gradation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o reveal the ways of heavy metal accum...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soils in the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were monitor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degradation due to rapid urbanization and to reveal the ways of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soil during rapid urban spraw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ils in this district were commonly contaminated by Pb, Zn and Cd. Evaluated with a geo-accumulation index (Igeo), the rate of Pb contamination in soils was 100% with 59% of these graded as moderate-severe or severe; Zn contamination reached 59% with 6% graded as moderate-severe or severe; and Cd contamination was over 50%, with one site graded as moderate-severe and another severe-extremely severe.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oils around the Shanghai metropolis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raffic, industrial production, wastewater irrigation and improper disposal of solid wastes. Because of continuing urbaniza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around the metropoli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ly planned and carefully managed. Also the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vegetable production bases in this area should be monitored regularly, with vegetables to be grown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s and types of soil cont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MINATION heavy metals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urbanization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王怡睿 黄煌 石培基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7,共8页
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在Arc 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出城镇化质量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并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从城镇化质量动态变化来看,2... 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在Arc GIS等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得出城镇化质量体系综合评价结果,并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从城镇化质量动态变化来看,2003—2013年中国城镇化质量逐年升高,各区域增速明显,增长轨迹相似,但发展较不平衡,各地区差异较大。从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来看,中国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城镇化质量分区具有显著的阶梯性。中国城镇化质量时空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衡量城镇化质量3个子系统发展速度不同,其中城市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对城镇化质量贡献作用较大,城乡统筹质量持续低迷,不增反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综合评价体系 时空演变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RSEI模型的生态质量评估及城镇化影响——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杭鑫 罗晓春 +1 位作者 曹云 李亚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9-229,共11页
利用2000和2017年Landsat5/TM和Landsat8/OLI影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结合2000-2017年南京市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南京及其特色生态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7年,南京市RSEI平均值由0.626... 利用2000和2017年Landsat5/TM和Landsat8/OLI影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结合2000-2017年南京市气象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南京及其特色生态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2000-2017年,南京市RSEI平均值由0.626降至0.618;将RSEI值分成差、较差、一般、良和优5个等级,良好以上面积占比由61. 0%降至57.1%,较差以下等级面积占比略有上升;与2000年相比,2017年南京市生态质量变好的面积占比为34.5%,变差的为34.7%,30.8%的面积基本不变,其中,主城区的生态质量明显好转,生态质量好转的面积超过了变差的面积,而新城区和郊区生态质量明显恶化,生态质量变差的面积超过了好转的面积;在3个生态保护区中,紫金山生态质量明显好于老山和江心洲;城镇化率与RSEI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1。城市化进程总体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使良好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持甚至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城镇化 南京市
原文传递
区域视角下中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49
14
作者 徐素 于涛 巫强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展正逐步从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本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与新趋势,以区域为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设施建设、生... 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展正逐步从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本文根据城市化发展的新内涵与新趋势,以区域为视角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起我国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的评估体系,并以长三角地区县级市为例进行城市化质量的实证分析,继而对该体系中五个子系统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质量与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的解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县级市 评估体系 长三角
下载PDF
湖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5
15
作者 丁镭 刘超 +2 位作者 黄亚林 陈昆仑 曾克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0-178,共9页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有10个,并在月份上表现出"U型"特征,冬季的1月和12月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其次,湖北省的城市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转移趋势,SO2的污染重心由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等地区,逐步向荆州、宜昌以及鄂东南的黄石、鄂州转移;NO2和PM10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个别受工业污染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影响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如武汉、宜昌、鄂州、黄石等地区。面板计量检验表明,建成区面积、汽车拥有量两个解释变量对空气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SO2和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因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湖北省城市空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减排的大背景下,未来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落实涉气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污染排放 时空演化 城市化 湖北省
原文传递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德利 赵弘 +1 位作者 孙莉 杨维凤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23,共8页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 城市化质量 城市化水平 演变规律 协调性
原文传递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尹鹏 王富喜 段佩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1-579,共9页
以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区(未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耦合机理基础上,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水平,运用... 以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区(未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耦合机理基础上,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熵值法测算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具有相对起伏的动态变化特征,纯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规模效率水平较低,城镇化质量逐年递增但增速趋缓,子系统大小依次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空间城镇化。(2)中国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耦合度以拮抗耦合阶段为主,协调度以勉强协调类型为主,呈现较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广东耦合协调度最高,青海耦合协调度最低。(3)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与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的前5位障碍指标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镇人口比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子系统的障碍度明显高于城镇化质量子系统障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效率 城镇化质量 人的城镇化 物的城镇化
下载PDF
城镇化质量测度与现实价值 被引量:32
18
作者 朱鹏华 刘学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128,共14页
在科学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测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质量整体显著提升。1978年城镇化质量指数仅为11.65,2015年已增至84.5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质量经历了快速起步、波动徘徊、... 在科学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测评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质量整体显著提升。1978年城镇化质量指数仅为11.65,2015年已增至84.5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质量经历了快速起步、波动徘徊、低速增长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其中,2007年之后城镇化质量进入快速提升期。从变化率来看,中国城镇化质量已超过城镇化水平。城镇发展质量指数起步最低、增长速度最快、水平最高;城乡协同程度指数起步最高、增长速度最慢、水平最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影响中国城镇化质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新型城镇化 城乡统筹发展
下载PDF
生境质量对城镇化的时空响应——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32
19
作者 白立敏 冯兴华 +1 位作者 孙瑞丰 高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7-1277,共11页
生境质量是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响应,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行。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在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及生态模型分析基础上,从网格尺度对长春市景观格局、生境质量及其样带进行时空特征分析... 生境质量是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响应,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行。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在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及生态模型分析基础上,从网格尺度对长春市景观格局、生境质量及其样带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生境质量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长春市景观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低值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聚合度指数高值区则在市域东部及南部呈现片状格局。2000-2015年,长春市生境质量呈退化趋势且空间异质性显著,大致呈现出"东高西低"分布态势,建设用地扩张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生境质量退化起到主导作用;不同样带内生境质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水域整体变化相对较小,而山脉、城市扩张及交通的变化频度及幅度处于较高水平。坡度及高程等自然因素基本塑造了长春市生境质量整体分布格局,而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等城镇化要素与生境质量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为缓解城镇化带来的生态压力、促进生境质量的回升,本研究提出防止大黑山脉林区滥砍乱伐、以生态手段修复生境退化地区,提升城镇建成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镇"精明增长",设定丘陵地带耕地红线、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差异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城镇化 景观格局 地理加权回归(GWR) 长春市
原文传递
东北老工业地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空间格局——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宋宇宁 韩增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45,共6页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的关系是判断城镇化是否健康发展的主要依据。在界定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简化的象限图识别方法,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的关系是判断城镇化是否健康发展的主要依据。在界定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进行测度,并基于简化的象限图识别方法,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时间断面,分析了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两者间的关系的变化以及当前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2004—2011年,辽宁省各市的城镇化质量—规模关系基本保持不变,但偏离程度增大,各市面临的质量—规模不匹配问题值得关注。②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着以"沈—大"交通线为界的分异,城镇化质量—规模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东西分异。因而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时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规模 空间格局 辽宁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