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质量管理在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
作者 龚丽燕 韦晓君 +2 位作者 贾旭升 樊茵迪 赵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年第10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观察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6年1—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共计15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1—6月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对... 目的观察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6年1—6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共计15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1—6月ICU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6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主要从标准化护理流程、上呼吸道规范管理及手卫生3个方面进行持续的质量改善。比较改善前后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口腔护理合格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差异。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上半年VAP发生率为5.07‰,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下降6.42‰,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改善后口腔护理合格率(93.17%)高于改善前(5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后手卫生依从性(93.67%)高于改善前(6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可操作性强,易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持续质量改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发生率
原文传递
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乌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5期160-162,共3页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在我院血站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人群2 00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质量改进护理,分析其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 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在我院血站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人群2 00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质量改进护理,分析其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站的采血护理过程中,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和采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春月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2期167-169,243,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至我站参与无偿献血的5809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份为基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采血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服务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至我站参与无偿献血的5809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年份为基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采血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报废情况(含不良反应的报废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液报废率为1.02%,较对照组的1.94%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3%,较对照组的0.87%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6,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04±1.98)分,较对照组的(83.26±2.16)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6,P<0.05)。结论血站采血护理过程当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采集质量,同时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血工作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服务 血液报废率 血液采集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纠正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牟爱华 赵建明 +1 位作者 庞玉洪 张小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作用。方法横断面调查了解2013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21例MHD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的作用。方法横断面调查了解2013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21例MHD患者血清钙、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情况,应用PDCA的方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应用(act)],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为期6个月,观察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MHD患者2014年6月的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指标,并与改进前对比。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我院血透中心MHD患者血钙、磷、钙磷乘积、iPTH等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均超过改进前。血钙平均水平由(2.13±0.23)mmol/L升至(2.22±0.23)mmol/L;血磷平均水平由(1.96±0.71)mmol/L降至(1.70±0.58)mmol/L;钙磷乘积平均水平由(51.58±18.49)mg2/d L2降至(46.65±16.20)mg2/d L2,iPTH平均水平由(440.82±427.00)ng/m L降至(361.40±340.70)n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代谢 血液透析 持续质量改进 达标率
下载PDF
应用PDCA管理提高监护仪完好率效果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孔德友 范琳琳 +2 位作者 王东哲 吴海燕 赵杨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DCA)管理对提高监护仪完好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医院现有1119台监护仪的维护与巡查,针对监护仪存在的心电波形异常、无创血压与血氧测量异常、电池失效、维护保养延迟等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PDCA管理,对主要故...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DCA)管理对提高监护仪完好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医院现有1119台监护仪的维护与巡查,针对监护仪存在的心电波形异常、无创血压与血氧测量异常、电池失效、维护保养延迟等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PDCA管理,对主要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对监护仪运用PDCA管理实施质量改进后,其完好率与质量改进前相比,由92.35%提升至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5,P<0.05)。结论:应用PDCA强化监护仪设备管理,可有效提高监护仪的完好率,保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和管理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明循环(PDCA) 监护仪 原因分析 质量改进 完好率
下载PDF
新常态护理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娜 林玉彩 +3 位作者 王嘉宇 刘芳 马晓智 李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新常态护理模式管理对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按照常规护理方式的进行护理手术室设备作为对照组,并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 目的探讨新常态护理模式管理对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按照常规护理方式的进行护理手术室设备作为对照组,并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本院按照新常态护理方法护理的手术室设备作为试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两组设备的合格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器械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输液泵、呼吸机、监护仪、关节镜和C形臂合格率为85.37%、84.00%、90.48%、82.28%、80.00%,对照组分别为46.34%、60.00%、69.05%、54.43%、56.00%,两组输液泵、监护仪、关节镜和C形臂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异物残留、管制药物外泄、器械丢失和贵重器械损害率分别为4.48%、3.23%、3.23%、1.61%,对照组分别为22.58%、12.90%、16.13%、4.84%,两组设备异物残留、管制药物外泄、器械丢失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一般、不满意例数分别为53、7、2例,对照组为38、11、13例,两组患者手术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常态护理模式管理可以降低手术设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贵重器械损害率,提高患者手术满意程度,有利于改进手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护理 手术室 持续质量改进 满意率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频 曾碧新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检验科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改进和控制模式制定出解决方案,实施流程改进,分别评估和比较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前后的结果满...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检验科设备的管理工作中,采用改进和控制模式制定出解决方案,实施流程改进,分别评估和比较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前后的结果满意度以及各项检验标本不达标率。结果:管理后,各科室和患者对检验科检验结果满意度明显更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管理后的健康体检标本不达标率、门诊患者的标本不达标率及住院患者的标本不达标率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检验样本的合格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检验科 满意度 达标率
下载PDF
鲜湿米粉品质改良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建 康建平 +5 位作者 张星灿 杨健 白菊红 华苗苗 钟雪婷 吴淼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6期57-61,共5页
鲜湿米粉是我国南方的传统米制主食,属于高含水量产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品质较难保证。选择以马铃薯变性淀粉、焦磷酸钠、卵磷脂、海藻酸钠作为鲜湿米粉加工中的品质改良剂,以鲜湿米粉蒸煮损失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比较上述4种品质改良... 鲜湿米粉是我国南方的传统米制主食,属于高含水量产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品质较难保证。选择以马铃薯变性淀粉、焦磷酸钠、卵磷脂、海藻酸钠作为鲜湿米粉加工中的品质改良剂,以鲜湿米粉蒸煮损失率及感官评价为指标,比较上述4种品质改良剂不同添加量对鲜湿米粉的品质影响。以此为基础设计正交实验,发现在添加马铃薯变性淀粉5%(干物质质量分数,下同)、焦磷酸钠0.4%、卵磷脂0.4%、海藻酸钠0.3%时,鲜湿米粉蒸煮损失率为1.3%,感官评分为91.4分,在同等条件下达到最佳。然后,以断条率、蒸煮损失率、透色比、糊化度为指标,未添加品质改良剂的鲜湿米粉为对比样,以单因素实验中最适添加量添加品质改良剂制作鲜湿米粉、正交实验中最佳复合添加量添加品质改良剂制作鲜湿米粉,进行对比实验。以最佳添加量添加复合品质改良剂制作的鲜湿米粉断条率降低到1.7%,蒸煮损失率降低到1.3%,透射比提高到0.836,糊化度提升到92.1%,在对比实验中品质改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品质改良 蒸煮损失率 断条率
下载PDF
物流企业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质量改善与定价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霍艳芳 何莹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7,共7页
在质量改善的前提下,以物流企业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了质量改善程度对需求量和成本的影响,针对网络购物商品的退货问题,构建了以商品加价率以及物流服务价格为决策变量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 在质量改善的前提下,以物流企业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考虑了质量改善程度对需求量和成本的影响,针对网络购物商品的退货问题,构建了以商品加价率以及物流服务价格为决策变量的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利润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算例分析,得到价格与质量改善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双方企业的合作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并得到实现帕累托改进的服务定价区间;然而,过高的质量改善程度将会导致成本大幅度上升,压缩了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所提高的利润空间,服务定价区间的缩小使得物流企业在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讨价还价中丧失一部分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供应链 商品质量 物流服务质量 质量改善 退货率
原文传递
检验护理品管圈在降低血液样本异常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伟腾 李润青 +3 位作者 赵志鹏 毕重阳 沈犁 赵秀英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运用QCC手法降低血液样本异常率,以减少分析前错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近2年的异常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检验科与护理部组建品管圈(QCC)前后的异常指标的改善,验证QCC手法及改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820844支血液样本中异... 目的运用QCC手法降低血液样本异常率,以减少分析前错误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近2年的异常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检验科与护理部组建品管圈(QCC)前后的异常指标的改善,验证QCC手法及改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820844支血液样本中异常样本为2581支,按血液样本异常原因占比从高到低排序,前五位为:溶血(37.27%)、凝固(33.90%)、样本量不足(13.29%)、容器错误(5. 97%)、脂血(4.49%),其次为样本类型错误(2. 17%)、输液同侧采血(0. 81%)、条码错误(0. 70%)及其他错误(1. 40%);血液样本异常率按来源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新生儿科(2. 83%,3.5 sigma)、急诊科(0.64%,4.0 sigma)、ICU(0.51%,4.1 sigma),外科(0.48%,4.1 sigma)、妇产科(0.44%,4.2 sigma)、内科(0.39%,4.2 sigma)、体检中心(0.20%,4. 4 sigma)、门诊部(0.06%,4. 8 sigma); QCC实施前血液样本异常率为0.40%(4.2 sigma),实施后下降到0.26%(4.3 sigma),改善幅度为35%。结论 人为因素是引起血液样本异常的主要因素,运用QCC手法,检验与护理进行跨部门协作可有效降低血液样本异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样本 持续质量改进 合格率 品管圈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进芳 高炳谏 谢小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1期171-172,175,共3页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部分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共计3118例,随机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每组包含献血者1559例。对比组献血者接受常规采血护理... 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站进行无偿献血的部分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共计3118例,随机分为对比组与观察组,每组包含献血者1559例。对比组献血者接受常规采血护理,观察组献血者在常规采血护理基础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组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比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比组献血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的风险,减少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站采血护理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基于提高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对应率的家庭医生服务改革成效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斌 陈晓燕 +2 位作者 陆海峰 栾伟 李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3-467,共5页
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居民签约量不断扩大,但配套措施不完善、居民"签而不约"的问题依然存在。建立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做实家庭医生服务的根本。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 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居民签约量不断扩大,但配套措施不完善、居民"签而不约"的问题依然存在。建立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是做实家庭医生服务的根本。上海市闵行区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巩固现有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基础上,将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向有效服务转变,探索提高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对应率的家庭医生服务改革。主要做法包括:推行"三优化两延时"模式(优化全科医生排班、宣传模式、门诊挂号和叫号信息系统,延时电话咨询服务时间和工作日午间服务时间并开设周末门诊);居民签约后实施药品供应"两多政策"(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开具药品种类和数量多),落实长处方、延伸处方优势服务;推动绩效与考评机制"双改革",拉开家庭医生门诊接诊签约居民与非签约居民的绩效差距,下发质量简报,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落实考核反馈。改革实施1年后(2019年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就诊率、家庭医生门诊签约居民就诊率、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延处方率分别达到了38.53%、31.99%、87.03%,较改革初始(2018年7月)分别提高了30.54、26.98、60.02个百分点。同时,家庭医生服务资源利用情况、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旨在对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革做法、成效及进一步的工作重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他地区提高签约服务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服务质量改进 就诊对应率 卫生保健改革
下载PDF
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经连芳 李燕 +3 位作者 韦秋芬 谭伟 姚丽平 莫艳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0期3358-3361,共4页
目的研究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改进前组)及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之后的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158例早产儿(改进后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包括两... 目的研究母乳喂养质量改进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改进前组)及实施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之后的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158例早产儿(改进后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包括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一般资料、NEC发生率、改进前后的效果等。结果改进后组NEC发生率明显低于改进前组(3.8%vs.10.0%)(P<0.05);改进后,母亲母乳喂养率升高,早产儿体重较改进前增长明显,静脉营养时间较改进前缩短,全肠道喂养时间较改进前提前,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改进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喂养的时龄及首次母亲母乳喂养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能够降低NEC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质量改进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生率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医院ICU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多...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医院ICU治疗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研究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工作质量评分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疗用具、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消毒隔离、防护用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理想,可以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ICU 多重耐药菌 消毒隔离 感染率 手卫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芳明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12期70-71,共2页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将80例无偿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来血站的无偿献血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来血站的无偿献血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有1例无偿献血者血液...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将80例无偿献血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来血站的无偿献血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来血站的无偿献血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有1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对照组中有1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两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中有1例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8例无偿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中有5.0%的无偿献血者表示不满意,有20.0%的无偿献血者表示满意,有75.0%的无偿献血者表示非常满意;对照组中有20.0%的无偿献血者表示不满意,有22.5%的无偿献血者表示满意,有57.5%的无偿献血者表示非常满意。两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沟通能力为(96.72±1.76)分,比对照组(78.55±1.85)分高(P<0.05)。实验组的服务水平为(98.58±1.67)分,比对照组(79.78±1.91)分高(P<0.05)。在血站采血护理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可减少血液报废率,提高无偿献血者的满意率,减少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血站 采血护理 无偿献血者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目标性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慧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315,共2页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ICU常见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并评价改进后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ICU 2007年6月-2010年6月接诊的887例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管理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ICU的总感染率下降... 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ICU常见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并评价改进后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ICU 2007年6月-2010年6月接诊的887例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管理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ICU的总感染率下降为10.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降为7.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下降为23.9%,导尿管相关性感染下降为10.8%;医护人员理论和技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通过结合目标性监测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使得医护人员的能力和医疗质量得到提高,感染率得到较好控制,持续性质量改进在ICU目标性监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目标性监测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率
原文传递
持续质量改进加强NICU母乳喂养管理及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永芳 《系统医学》 2018年第23期96-98,共3页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加强NICU母乳喂养管理及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并据此得出结论。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NICU住院早产儿103例,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1月间接收的NICU住院早产儿9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加强NICU母乳喂养管理及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并据此得出结论。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NICU住院早产儿103例,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8年1月间接收的NICU住院早产儿9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对NICU住院早产儿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方式,观察组成立CQI小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对NICU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对NICU住院早产儿的母乳喂养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恰当方法提出整改措施,统计分析这类新生儿的日平均母乳喂养率和月平均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母乳喂养日龄、喂养程度及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静脉营养支持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耐受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提升家属母乳喂养意识,对NICU早产儿的健康质量有提升作用,通过采集、接收、储存等各环节,加强母乳喂养的质量管理,提升母乳喂养率的同时,提升母乳喂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NICU住院早产儿 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管理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金英 路志红 俞雪静 《医院管理论坛》 2014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后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品管圈活动,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明显提... 目的通过品管圈小组活动,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为主题,进行现状及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后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经品管圈活动,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品管圈活动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均有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优化了手术科室工作流程,提高了首台手术开始的准时率,也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各科成本,节约能源,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科室首台手术 准时率
下载PDF
我国质量提升率测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涵婷 宋明顺 +2 位作者 程龙生 郑素丽 蒋晶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214,共12页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提取质量要素构建"技术进步-资本增长-质量提升"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贝叶斯插补法测算1998-2017年的质量提升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会拉动质量提升,质量提...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提取质量要素构建"技术进步-资本增长-质量提升"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贝叶斯插补法测算1998-2017年的质量提升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会拉动质量提升,质量提升会提高产品异质性进而形成高质量贸易关系,显著促进对外贸易额增长。但会增加能源消耗,亟待转变能源结构;第二,质量提升率均值5.11%,呈现阶梯式上升态势,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利于要素流通、要素质量提升,从而获取更高水平的要素收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在保障要素供给质量、提高配置效率和均衡供需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质量提升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值16.82%、均值8.84%,低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增长的贡献率,但趋势上存在交互影响和互补作用,质量提升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显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贝叶斯估计 贝叶斯插补法 质量提升率 经济增长贡献率
原文传递
Quality monitoring in colonoscopy: Time to act 被引量:3
20
作者 Mary A Atia Francisco C Ramirez Suryakanth R Gurud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5年第4期328-335,共8页
Colonoscopy is the gold standard test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colonoscopy as opposed to other screening modalities i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herapy by removal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Colonoscopy is the gold standard test for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colonoscopy as opposed to other screening modalities is the ability to provide therapy by removal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at the time of detection. However, colonoscopy may miss clinically important neoplastic polyps. The value of colonoscopy in reducing incide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is dependent on many factors including, the patient, provider, and facility level. A high quality examination includes adequate bowel preparation, optimal colonoscopy technique, meticulous inspection during withdrawal, identification of subtle flat lesions, and complete polypectomy. Considerable variation among institutions and endoscopists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 attempt to diminish this disparity, various approaches have been advocat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onoscopy. The overall impact of these interventions is not yet well defined. Implementing optim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subsequentl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se endeavors in improvement of quality will be essential to augment the utility of colonosco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OSCOPY quality improvement Cecalintubation rate ADENOMA detection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