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与多层螺旋CT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福庆 路凯 +4 位作者 兰国宾 郝泽普 马宇 戴士林 马龙 《现代医学》 2019年第6期687-692,共6页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于本院经手术确诊的41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髋关节常规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检测并比较坐...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于本院经手术确诊的41例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术前均行髋关节常规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检测并比较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应用受试者作业特征曲线(ROC)分析IFS与QFS在不同检查中的诊断价值,并观察影像学检测结果。结果:MRI检出率为95. 12%,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75. 61%(P<0.05);MRI与多层螺旋CT检测IFS和Q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IFS和QFS值均显著低于健侧(P<0.05);ROC曲线显示,在MRI和多层螺旋CT中IFS诊断价值均较QFS高,其中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的IFS和QFS最佳界限值分别为12.22mm和8.04mm,多层螺旋CT诊断患者的IFS和QFS最佳界限值分别为13.31mm和8.63mm。结论: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诊断中MRI检出率较多层螺旋CT高,其中IFS和QFS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原文传递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2
作者 向以四 魏中强 李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价值。方法:将临床及MRI共同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IFI组,并分析其MRI图像特点。另选取34名无临床症状患者作为对照。测量两组坐骨股骨间隙(IFS)及股方肌间隙(QFS)。利用独立样本... 目的:探讨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价值。方法:将临床及MRI共同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IFI组,并分析其MRI图像特点。另选取34名无临床症状患者作为对照。测量两组坐骨股骨间隙(IFS)及股方肌间隙(QFS)。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IFS及QFS的差异,并用ROC确定IFS及QFS诊断界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的IFI患者的IFS和QFS的差异。结果:IFI组共计50名患者69例髋,其中50例表现为股方肌卡压伴水肿,9例表现为股方肌卡压伴部分撕裂,8例表现为单纯股方肌卡压和2例表现为单纯股方肌水肿。IFI患者的IFS和QFS分别为15.04±4.20mm和7.33±3.20mm,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76±4.92mm(t=-12.198,P<0.0001)及11.91±4.52mm(t=-12.058,P<0.0001)。IFS及QFS诊断界值分别是17mm和9mm,相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0.9%、70.2%、85.4%及0.928;97.1%,73.9%,84.7%及0.932。不同年龄组IFI患者的IFS及QFS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方肌出现形态和(或)信号异常为MRI诊断IFI可靠征象,参考IFS及QFS的诊断界值对IFI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股骨撞击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评估ARCO不同分期内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双侧坐骨股骨间隙的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彦芳 张泽坤 +3 位作者 桑辉 王勇 贾丽英 张欲翔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ARCO不同分期内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 space,IFS)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单侧ONFH患者(试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双侧髋关节... 目的分析ARCO不同分期内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 space,IFS)的变化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单侧ONFH患者(试验组)、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双侧髋关节MRI图像,按照ARCO标准将单侧ONFH患者进行分期,测量所有髋关节的IFS、股方肌间隙(quadratus femoris space,QFS)和颈干角(cervicodiaphyseal angle,CCD)。应用Kruskal-Wallis one-way test检验检测对照组髋关节、试验组股骨头坏死侧髋关节及试验组正常侧髋关节IFS、QFS、CCD的差别,应用配对t检验检测试验组内双侧髋关节间IFS、QFS、CCD的差别。结果试验组正常侧IFS[(21.16±7.09)mm]、QFS[(12.36±6.82)mm]小于对照组[IFS:(26.04±6.15)mm,QFS:(20.01±7.09)mm]及试验组坏死侧[IFS:(25.18±5.50)mm,QFS:(19.52±5.31)mm],试验组正常侧CCD[(137.74±3.88)°]大于对照组[(131.02±5.01)°]及试验组坏死侧[(132.40±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坏死侧IFS、QFS及CCD与对照组均无差别。57例单侧ONFH患者中ARCOⅠ期10例、Ⅱ期17例、Ⅲ期18例、Ⅳ期12例。ARCOⅠ、Ⅱ期的股骨头正常侧IFS[(17.49±6.33)mm(Ⅰ期)、(24.24±7.29)mm(Ⅱ期)]、QFS[(12.46±6.42)mm(Ⅰ期)、(14.93±6.78)mm(Ⅱ期)]、CCD[(134.56±6.06)°(Ⅰ期)、(131.94±9.08)°(Ⅱ期)]与坏死侧[(Ⅰ期IFS:(22.34±5.31)mm,QFS:(16.04±5.21)mm,CCD:(135.16±7.62)°;Ⅱ期IFS:(25.32±7.25)mm,QFS:(19.64±5.29)mm,CCD:(132.06±5.88)°]均无差别;而ARCOⅢ期的股骨头正常侧IFS[(19.76±7.97)mm]、QFS[(14.93±6.78)mm]均小于坏死侧IFS[(24.47±6.26)mm]、QFS[(19.64±5.29)mm],正常侧CCD[(135.76±5.70)°]大于坏死侧[(129.64±2.42)°];ARCOⅣ期的股骨头正常侧IFS[(23.17±6.86)mm]、QFS[(17.11±7.33)mm]亦均小于坏死侧IFS[(28.57±5.23)mm]、QFS[(22.88±6.24)mm],正常侧CCD[(137.63±7.62)°]大于坏死侧[(132.76±6.05)°]。结论单侧ARCOⅢ、Ⅳ期ONFH患者的正常侧髋关节IFS和QFS会减小,其并发坐骨股骨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ARCO分期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股骨颈干角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MRI表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千超 王胜林 +2 位作者 仇恒志 白雪冬 曹宏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目的:总结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的IFIS 84个髋关节(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髋关节116个(对照组)的MRI图像,通过轴位T1WI序列测量两组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 目的:总结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的IFIS 84个髋关节(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髋关节116个(对照组)的MRI图像,通过轴位T1WI序列测量两组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坐骨结节间距,并通过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序列观察股方肌形态及信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对照组IFS及QFS((2.36±0.47)cm、(1.58±0.39)cm)明显大于病例组((1.56±0.42)cm、(0.89±0.24)cm),对照组坐骨结节间距((10.51±1.53)cm)小于病例组((11.39±1.01)c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髋关节IFS与QF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3,P <0.05;坐骨结节间距与IFS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3,P <0.05。在IFIS患者中,股方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及水肿。所测全部数据中,中青年组IFS、QFS宽度((2.09±0.55)cm,(1.32±0.47)cm)均大于老年组((1.90±0.58)cm,(1.19±0.39)c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之间坐骨结节间距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FS和QFS变窄,同时股方肌出现变形、水肿,是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典型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方肌间隙 髋部疼痛 坐骨 股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RI在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史丽娜 辛鸿婕 +2 位作者 田庆华 杜悦 吴春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 IFIS)的价值。方法 30例IFIS患者(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MRI平扫,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坐骨股骨间隙宽度(ischial femoral space, IFS)、股方肌间隙(q... 目的探讨MRI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 IFIS)的价值。方法 30例IFIS患者(观察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MRI平扫,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坐骨股骨间隙宽度(ischial femoral space, IFS)、股方肌间隙(quadratus femoris space, QFS)、坐骨角、坐骨间距;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FS与QFS、坐骨角和坐骨间距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IFS、QFS、坐骨角、坐骨间距诊断IFIS的效能;分析MRI图像,观察股方肌的形态和信号。结果观察组IFS[(9.43±3.01)mm]、QFS[(5.61±2.32)mm]较对照组[(22.08±6.64)、(17.57±5.89)mm]小(P<0.05),坐骨角[(131.39±6.60)°]和坐骨间距[(125.11±14.39)mm]较对照组[(128.09±6.06)°、(105.96±16.29)mm]大(P<0.05)。观察组IFS与QFS呈正相关(r=0.924,P<0.001),与坐骨角、坐骨间距呈负相关(r=-0.240,P=0.030;r=-0.445,P=0.004)。当IFS、QFS、坐骨角、坐骨间距分别以12.81 mm、9.51 mm、128.13°和113.14 mm为最佳截断值时,诊断IFIS的AUC分别为0.970(95%CI:0.936~1.004,P<0.001)、0.991(95%CI:0.978~1.004,P<0.001)、0.662(95%CI:0.526~0.798,P=0.026)、0.818(95%CI:0.649~0.987,P=0.002),灵敏度分别为87.70%、93.00%、66.75%和80.00%,特异度分别为95.50%、100.00%、72.70%和81.80%。MRI图像上,观察组股方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卡压变形,对照组股方肌未见明显形态和信号异常。结论 IFS、QFS变窄及股方肌信号异常对IFIS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双侧髋关节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发生率的MRI分析
6
作者 张欲翔 张泽坤 +4 位作者 桑辉 王勇 沈向楠 李电成 宋彦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患者60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40例、... 目的探讨MRI诊断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可能性。方法选取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患者60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25例(对照组)的髋关节MR图像,采用横轴位T1WI测量所有髋关节的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是否发生IFI,应用Kruskal-Wallis one-way test检验检测对照组、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及不一致组组间髋关节IFS、QFS的差别,应用卡方检验检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不一致组组内双侧髋关节IFI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IFS坏死程度较轻侧(20.85±6.22)mm、较重侧(24.13±6.61)mm,QFS坏死程度较轻侧(15.71±6.17)mm、较重侧(18.52±6.41)mm;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组内IFS左侧(24.83±7.57)mm、右侧(25.26±7.20)mm,QFS左侧(19.23±6.95)mm、右侧(19.18±6.79)mm;对照组内IFS(26.36±7.35)mm、QFS(19.79±5.87)mm。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一致组的双侧IFS、QFS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IFS及QFS小于坏死程度较重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一致组内双侧髋关节IF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股骨头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IFI的发生率(20.0%)高于坏死程度较重侧(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一致患者的双侧髋关节IFI的发生率无差别,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程度不一致组内坏死程度较轻侧髋关节IFI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双侧坐骨股骨间隙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彦芳 张欲翔 +5 位作者 寇晨光 张泽坤 赵建 贾丽英 桑辉 王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90-249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髋关节坐骨股骨间隙(IFS)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单侧ONFH患者的髋关节MRI图像,轴位T1WI上测量双侧髋关节的IFS、股方肌间隙(QFS),轴位T2WI上观察双侧股方肌形态及水肿程度,判断是否... 目的探讨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患者双侧髋关节坐骨股骨间隙(IFS)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单侧ONFH患者的髋关节MRI图像,轴位T1WI上测量双侧髋关节的IFS、股方肌间隙(QFS),轴位T2WI上观察双侧股方肌形态及水肿程度,判断是否合并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应用配对t检验检测双侧髋关节间IFS、QFS的差别,应用卡方检验检测双侧髋关节IFI发病率的差别。结果39例患者,共78个髋关节,男23例,女16例,年龄28~82岁。股骨头正常侧的IFS(22.4±8.7 mm)、QFS(16.8±7.9mm)小于股骨头坏死侧的IFS(25.9±5.8mm)、QFS(19.6±6.3mm)(P<0.05);股骨头正常侧髋关节伴发IFI者12例(30.7%),股骨头坏死侧髋关节伴发IFI者3例(7.7%),双侧髋关节同时发病者1例(2.6%),股骨头正常侧髋关节IFI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坏死侧。结论单侧ONFH患者中股骨头正常侧髋关节更容易伴发I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原文传递
QFS/FO/CCD值与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关系及诊断效能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洋 杨莹 唐文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2808-2811,2816,共5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测定股方肌间隙(QFS)、股骨偏心距(FO)、股骨颈干角(CCD)值与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的关系及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测定股方肌间隙(QFS)、股骨偏心距(FO)、股骨颈干角(CCD)值与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的关系及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扫描检查,评估QFS、FO、CCD值;利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QFS、FO、CCD值与ARCO分期的关系,以患者是否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QFS、FO、CCD值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QFS、F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C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ARCO分期升高,QFS、FO明显降低,CC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塌陷组患者QFS、FO水平均明显低于股骨头坏死未塌陷组,CCD水平明显高于股骨头坏死未塌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QFS、FO与ARCO分期均呈明显正相关,CCD与ARCO分期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FS、FO、CCD预测患者股骨头坏死塌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90%,且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9。结论MRI测定QFS、FO、CCD值与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呈明显相关,且各指标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诊断效能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方肌间隙 股骨偏心距 股骨颈干角 股骨头坏死 ARCO分期 股骨头坏死塌陷
下载PDF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影像学研究现状
9
作者 周永刚 蔡跃增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4期897-900,共4页
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相关解剖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髋关节及腹股沟区疼痛拓宽诊断思路。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01-01-2020-12-31,... 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的相关解剖及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髋关节及腹股沟区疼痛拓宽诊断思路。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01-01-2020-12-31,以"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影像学""坐骨股骨间隙"和"股方肌间隙"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纳入标准:(1)经典文献;(2)与影像专业密切相关。剔除标准:(1)综述类;(2)研究资料缺失或质量较差;(3)研究方法存在疑问,结论真实性不可靠。最终纳入27篇文献。结果表明,IFI使坐骨结节与股骨小转子间间隙变窄,其内走行的股方肌受压、变形、水肿和(或)周围软组织肿胀而引起的髋部及腹股沟区非特异性疼痛。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由于骨盆解剖学特点,更易受累。X射线平片、CT、MRI和超声在诊断及评估IFI方面各具优势。股方肌形态改变及其信号异常、坐骨股骨间隙和股方肌间隙变窄,是诊断IFI的重要指标。髋关节和腹股沟区疼痛是多种疾病均可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若排除常见责任病灶外,疼痛仍不能缓解,应考虑IFI的可能。MRI是诊断IFI最重要的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 股方肌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联合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游斌 蓝艺婷 +3 位作者 黄秀珠 吴航 高慧晶 林恒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联合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81髋),根据股骨头塌陷情况(X线摄片)分为非塌陷... 目的探究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联合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81髋),根据股骨头塌陷情况(X线摄片)分为非塌陷组38例(47髋)和塌陷组29例(34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IFS、QFS及各象限和总坏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ROC评估IFS、QFS和总坏死体积百分比联合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髓水肿、ARCO分期、坏死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塌陷组比较,塌陷组IFS、QFS及各象限和总坏死体积增大(P<0.05),象限PIM坏死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ARCO分期Ⅱ期、坏死形态周围型、骨髓水肿、IFS、QFS、总坏死体积百分比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检验结果提示,IFS、QFS、总坏死体积百分比均与股骨头坏死塌陷呈正相关关系(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IFS、QFS和总坏死体积百分比联合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能(AUC=0.832)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时,其预测敏感度、特异性依次为73.52%、87.22%,临界点依次为16.98 mm、14.65 mm、11.12%。结论磁共振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参数IFS、QFS联合总坏死体积百分比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效能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坐骨股骨间隙 股方肌间隙 股骨头总坏死体积百分比 股骨头坏死 塌陷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