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溯源析流知微见著——中国历代琴论研究的意义阐释
1
作者 王瑞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古琴艺术被誉为“艺术的哲学,哲学的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的代表,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以及思想等深度融合,见证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中国艺术品格和中... 古琴艺术被誉为“艺术的哲学,哲学的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古典音乐的代表,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以及思想等深度融合,见证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形成了具有中国艺术品格和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琴学文化及其艺术。学术界一般将关于琴学文化及其艺术的理论阐释统称为“琴论”。通过对当代“琴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与学术关照,藉此揭示和阐发琴学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以贯之的根脉源流关系及其内在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学 琴论 琴学思想 统一性
下载PDF
“声音之道”与“自写性情”:广陵琴学性情论发微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明 徐靖松 《云梦学刊》 2022年第6期103-109,共7页
受儒家乐教思想影响,传统琴学观念中的“性情”论往往专注于古琴音乐的“修身”与“节情”功能。广陵琴派在继承传统“性情”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本体论意义,阐发了“声音之道源于性情”这一琴学命题。广陵琴僧吸收禅宗顿悟思想,指出琴... 受儒家乐教思想影响,传统琴学观念中的“性情”论往往专注于古琴音乐的“修身”与“节情”功能。广陵琴派在继承传统“性情”论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本体论意义,阐发了“声音之道源于性情”这一琴学命题。广陵琴僧吸收禅宗顿悟思想,指出琴乐有“自写性情”之意义,对传统琴论“排佛”思维具有颠覆性意义。广陵琴论突破了传统琴论“律身律心”的单一功能指向,发扬了琴人的主体个性,丰富了传统琴学“性情”论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学 广陵派 性情论 琴僧
下载PDF
历时性维度下的古琴艺术探微
3
作者 吴淑奕 金红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在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古琴的形制、曲谱、技艺及理论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其社会功能从国家礼器和文人雅乐的转化。古琴艺术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系,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古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古琴所特有的... 在将近三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古琴的形制、曲谱、技艺及理论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其社会功能从国家礼器和文人雅乐的转化。古琴艺术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系,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古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古琴所特有的“减字谱”“打谱”特点,使古琴艺术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给予了充足的创作空间,正是一代代琴人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古琴艺术得到了传承与弘扬。从大历史与个体的时间维度考察古琴艺术,可以从古今之变中洞察古琴的艺术价值及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性 礼乐 打谱 再创作 琴学
下载PDF
论北宋理学家的琴学义理观——以邵雍、周敦颐、张载的琴学义理观为例
4
作者 雍树墅 《朱子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81-293,共13页
古琴作为儒家乐教思想的一种载体,其发展命运与儒家思想的兴衰程度是成正比的,儒学兴则琴学义理盛。北宋理学家不乏通音律、擅抚琴者,他们通过闻道、悟道、乐道的方式去探寻琴学义理。邵雍提出“以琴洗心”的琴学义理观,认为以“无弦琴... 古琴作为儒家乐教思想的一种载体,其发展命运与儒家思想的兴衰程度是成正比的,儒学兴则琴学义理盛。北宋理学家不乏通音律、擅抚琴者,他们通过闻道、悟道、乐道的方式去探寻琴学义理。邵雍提出“以琴洗心”的琴学义理观,认为以“无弦琴”洗心,“心垢”自去而变化气质,其“心”便可得“正”。周敦颐提出“淡”“和”琴学义理观,主张用“淡而不伤,和而不淫”的琴乐去“宣八风之气”,“平天下之情”;张载提出“知乐成性”的琴学义理观,认为“知乐”便可“成性”,主张通过“以乐激善”来变化人的“气质之性”而养护人的“天地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理学 琴学义理 变化气质 乐教
原文传递
刘基《拟连珠》哲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宏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8-62,共5页
刘基《拟连珠》思想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辩证法等先秦元典文献,充分体现了刘基作为"一代文宗"而有的"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为学风格与理论旨趣。《... 刘基《拟连珠》思想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辩证法等先秦元典文献,充分体现了刘基作为"一代文宗"而有的"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为学风格与理论旨趣。《拟连珠》的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一般理论原理,又涵括了人性论、修养论、治国论、人才观等中国传统哲学要义。刘基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是建构在先秦子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具有"先秦诸子学"的秉性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拟连珠》 哲学 先秦子学
下载PDF
1950年代对“活教育”理论的批判——以陈鹤琴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刚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14,共14页
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贯串了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过程。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30、40年代非常有影响的儿童教育理论,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受到批判。面对不断的反复批判,陈鹤琴不得不清理、反思、... 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贯串了20世纪50年代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过程。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是20世纪30、40年代非常有影响的儿童教育理论,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受到批判。面对不断的反复批判,陈鹤琴不得不清理、反思、检讨自己的“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虽存在理论上的因袭杜威主义的局限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缺点,但是,它提出的人的现代化命题、尊重儿童主体性、培育儿童个性等主张,仍然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活教育 陈鹤琴研究
下载PDF
汉至唐宋琴的士人化与琴学的审美倾向
7
作者 宋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3,共8页
琴在先秦就进入宫廷,成为宫廷主要乐器之一。汉代以后,有流行于民间、盛行于士人的倾向。这是因为琴不同于八音中的其他乐器,从一产生,就因为其便于携带和琴曲适于独奏的特点,很适合私人备用和演奏。所以琴极容易成为士人常备的乐器,蓄... 琴在先秦就进入宫廷,成为宫廷主要乐器之一。汉代以后,有流行于民间、盛行于士人的倾向。这是因为琴不同于八音中的其他乐器,从一产生,就因为其便于携带和琴曲适于独奏的特点,很适合私人备用和演奏。所以琴极容易成为士人常备的乐器,蓄琴至晚到汉代就已经成为士人的雅趣,自汉至宋名士善琴者甚多。更为重要的是魏晋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琴因此而成为士人隐居以求志、独居而养心、标榜士人风流的工具。蓄琴私人化和琴事的士人化,必不可免地使琴学染上士人的观念和情趣,形成了崇尚琴的中和之美、欣赏琴曲清远风格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学 士人 中和 清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