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气”学说研究60年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艳丽 王秀秀 韩金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299-2303,共5页
文章回顾了近60年来国内外"气"学研究的过程,并对今后"气"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结果显示,气学说研究历经气的内涵争论、气实质探索到气学说研究的低谷,近年来逐渐聚焦气的"场"假说。
关键词 气学说 现代化研究 现状 趋势
下载PDF
基于气论的经络实质探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章文春 吴选辉 刘争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33-5536,共4页
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理论支柱之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我国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至今已呈现出多学科领域的发展,涉及物理学、神经学、生物化学、分子生... 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理论支柱之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我国学者对"经络实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至今已呈现出多学科领域的发展,涉及物理学、神经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方向由人体血管、淋巴、神经逐渐转至分子层面,并推衍到能量、生物场等领域。文章则是从气论——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入手,并以诸多的现代科学实验为佐证,提出了筋膜间隙气道理论来阐释经络的实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实质 筋膜 气束 中医生命观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 多学科 气论
原文传递
基于术数阴阳及气论阴阳探讨阴升阳降的科学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磊 许小敏 +5 位作者 卢志伟 刘永琦 朱向东 张利英 李程豪 张艳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15-2417,共3页
阴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因天人相应,所以人体内的清阳之气轻升而在上,浊阴之气重降而在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 阴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因天人相应,所以人体内的清阳之气轻升而在上,浊阴之气重降而在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这些理论告诉我们:阳主升发而在上,阴主沉降而在下,这是阴阳的本性。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着和"阳主升,阴主降"相反的现象和生理活动,如,云雨的形成、气候的更迭、水火的既济、气血互化、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肾相交、中医药治则治法、中医药升降配伍等。笔者通过认真深入的研究后认为,阴升阳降也是阴阳运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文章通过术数阴阳以及气论阴阳两方面阐释阴升阳降理论的科学性,以期为学术及临床上对阴阳理论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升阳降 术数 气论 科学性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真气”本根论思想形成脉络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翎笙 贺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9-274,共6页
真气是《黄帝内经》气学本根论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与历史渊源。"真"字本义指"珍珠在贝中逐渐凝聚成形"的过程,从而引申表达为"朴素、未经雕饰的本性"。战国道家著作《道德经》《庄子》最... 真气是《黄帝内经》气学本根论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独特的哲学内涵与历史渊源。"真"字本义指"珍珠在贝中逐渐凝聚成形"的过程,从而引申表达为"朴素、未经雕饰的本性"。战国道家著作《道德经》《庄子》最早在论述本根论思想时大量使用"真"字,成为真气的哲学起源;又在战国末期"道气合一"思潮影响下,"真"字哲学内涵与气论完成了理论融合。现存最早的"真气"复合词出现于西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继承道家对"真"的本根性认识,并补充了真气在个体生命活动各方面的具体体现,建立起真气本根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气 本根论 气论 道气合一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雁 赵君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07-1410,共4页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宇宙万物的相通,相合与统一。因此,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产生于这一思想背景下的中医学正是融汇了这种具有整体观念的哲学思想而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宇宙万物的相通,相合与统一。因此,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产生于这一思想背景下的中医学正是融汇了这种具有整体观念的哲学思想而形成的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中西医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医学 哲学 天人合德 气论 天人同道 天人相应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王庆国“通平致和”学术思想解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萌 王庆国(指导)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王庆国教授提出“通平致和”学术思想,认为“凭证立法”实则是根据病机立法,“方从法出”实则是在病机立法基础上进行的遣方用药。主张病机与气宜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气是病机与治法相互连接的纽带。中医“八法”乃针对气失常度而设。通... 王庆国教授提出“通平致和”学术思想,认为“凭证立法”实则是根据病机立法,“方从法出”实则是在病机立法基础上进行的遣方用药。主张病机与气宜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气是病机与治法相互连接的纽带。中医“八法”乃针对气失常度而设。通平两大法则的区别只在切入点不同,分别针对气机与气立而设,目标是帮助人体恢复和谐状态。并较为详细地解析了气论原理,以及麻辛附子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等经方的组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平致和 气论 名医经验 王庆国
原文传递
运气理论对失眠的辨证论治 被引量:9
7
作者 陆素琴 陆淑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965-968,共4页
失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睡眠类疾病,睡眠障碍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失眠推荐采用认知行为(CBT-I)疗法,以及催眠、抗焦虑等处方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本文综述以阴阳开阖枢运气理论,... 失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睡眠类疾病,睡眠障碍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失眠推荐采用认知行为(CBT-I)疗法,以及催眠、抗焦虑等处方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安全可靠的优势,本文综述以阴阳开阖枢运气理论,以及《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为辨证大纲,浅谈运用三因司天方和《伤寒论》经方治疗失眠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理论 阴阳开阖枢 六经病欲解时 失眠
下载PDF
从“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浅论不孕症的病机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月娇 徐莲薇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60-5162,共3页
《黄帝内经》提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认为气机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保证脏腑气机调和、阴血化生的根本。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其功能的实现需要气血调达、脏腑相合、冲任通畅、胞宫充养,而气机升降... 《黄帝内经》提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认为气机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保证脏腑气机调和、阴血化生的根本。女子有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其功能的实现需要气血调达、脏腑相合、冲任通畅、胞宫充养,而气机升降出入的的正常运动是实现经、带、胎、产功能的关键所在。不孕症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多有气机失常的临床表现,结合气机运动理论与不孕症临床特点,可认为气机升降失常是不孕症的重要发病机制。若气机运行失常,则肝气不舒、脾气不健、心气不畅、肾气不调,血瘀于络或营血亏虚,终致冲任失调、胞宫失养、难以种子于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气机 理论探讨 中医学
原文传递
《黄帝内经》气学说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邓萍 赵吉超 +1 位作者 章文春 杨光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9-1302,共4页
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且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深厚土壤,有“道即元气”说、“精气”说等,包含了“形而上”之道的非实体客观存在和“形而下”之器的实体客观存在。这部分内容普遍存在于中医的各家著作之中。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 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且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深厚土壤,有“道即元气”说、“精气”说等,包含了“形而上”之道的非实体客观存在和“形而下”之器的实体客观存在。这部分内容普遍存在于中医的各家著作之中。文章通过对《黄帝内经》中道、心、天及气的物质性,气的升降出入,五运六气等阐述,得出《黄帝内经》中气学说的内容既吸收了传统文化气学说的精华,有“形而上”层面的论述,亦有作为“形而下”层面的论述,前者如古代的内证体察修炼“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后者如《庄子》中气化思想的体现“人有五脏化五气”等;也有对气学说的创新发展,如营卫之气的产生与运行规律,综合起来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学说 元气 精气 五运六气 中医内证体察
原文传递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死亡观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华华 刘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21,共3页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 道家死亡观为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重要组成。道家死亡观以自然主义道论为理论前提,富有超越性,反对以儒家为代表的"悦生恶死"的传统死亡观,以"生死齐一"实现对死亡恐惧的心理克服和超越;以与"道"的相合程度指出"安时处顺"和"不死不生"超越死亡的两种境界及对应的操作途径。道家死亡观以对儒家的消解为特色,与儒家互补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死亡 生死齐一 气化论
下载PDF
当代中医科研现状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亚飞 张其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哲学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也能为中医科研提供可借鉴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当代的中医科研交叉于人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总体可分为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两个方向,前者主要引进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后者主要使用中国哲学、传统科学的研... 哲学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也能为中医科研提供可借鉴的思维方式与方法论。当代的中医科研交叉于人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总体可分为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两个方向,前者主要引进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后者主要使用中国哲学、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哲学的审视下,二者各有优势与欠缺,只有在中医思维的基础上推进传统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实现二者优势互补与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中医科研的价值与意义。现象学视域的引入有助于多维、深度诠释中医学,比较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同异,实现中西思想的会通,是值得借鉴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研究 哲学 气论 人文学 自然科学 现象学
原文传递
从人体之气的生成谈气论证构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张旸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606-5608,共3页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其本质是客观存在的非实体场性物质。文章从气的本质出发,对人体之气的生成过程做了初步梳理,阐明了饮食物在人体内由形而下的实体物质转化为形而上的场性物质“气”的转化...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其本质是客观存在的非实体场性物质。文章从气的本质出发,对人体之气的生成过程做了初步梳理,阐明了饮食物在人体内由形而下的实体物质转化为形而上的场性物质“气”的转化过程。不仅在气论证构的逻辑体系中得到了自洽,且于“气的本质”角度重新梳理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之气的生成”的相关论述,为中医气学说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之气 气学说 气论证构 形气神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基于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关系探讨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病理机制
13
作者 刘雪娇 贾越博 +3 位作者 杨珂鸣 叶丽亚·叶尔太 蒋凯林 凌江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14-18,32,共6页
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之间存在共性,气与能量同为万物之原,二者均以先后天之精(气)为生成原料,并以升降出入为运动形式。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生与气虚脾胃运化不足、气滞脾胃运化不畅有关,基于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的相关性,认为... 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之间存在共性,气与能量同为万物之原,二者均以先后天之精(气)为生成原料,并以升降出入为运动形式。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生与气虚脾胃运化不足、气滞脾胃运化不畅有关,基于气学理论与线粒体能量学的相关性,认为线粒体能量供应不足及流动异常均会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其病理机制为与能量供应不足相关的缺氧、肠上皮细胞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和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异常,以及与能量流动异常相关的线粒体膜变化和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气学理论 气机升降 线粒体 能量代谢 中医理论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关于“气”的几点浅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长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85-5589,共5页
气论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核心理论,“以时为正”的观念是气论产生的关键。文章对形气关系进行探析,认为物有形,气无形,气与形构建万物,并且气物交融而生象,象介乎无形和有形之间。基于此,提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3条路径:有形物质世界的认识,... 气论是中华传统学术的核心理论,“以时为正”的观念是气论产生的关键。文章对形气关系进行探析,认为物有形,气无形,气与形构建万物,并且气物交融而生象,象介乎无形和有形之间。基于此,提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3条路径:有形物质世界的认识,无形之气的认识,对事物“象”层面的认识。文章还对气论与物理学量子力学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认为量子力学归根结柢属于物质科学,与同心念相通的气学属于两个本质不同的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 形气关系 无形之气 神气关系
原文传递
中医气论的本质是关系本体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公佑 程旺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1期24-26,共3页
学界在对中医气论的阐释中常将气作为核心,把“气”当作具有第一性的“实体实在”。这种观点非常容易产生原子论和实体主义倾向,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相违背。现代科学的进展和中医学实践证明,原子论和实体主义的思想实际上并不符合客观... 学界在对中医气论的阐释中常将气作为核心,把“气”当作具有第一性的“实体实在”。这种观点非常容易产生原子论和实体主义倾向,与中医学的临床实践相违背。现代科学的进展和中医学实践证明,原子论和实体主义的思想实际上并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情况。若是从系统科学中“关系实在”的视角来看,作为“关系实在”的气化才应该是气论的核心,气论的本质应该是关系本体论。确定中医学理论在现代语境之中的定位,有助于深入发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并可促进中医现代化,由此来推动中医学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 关系实在 关系本体论 系统论 中医现代化
下载PDF
中医气论的内涵与出路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萌 张迪 +1 位作者 许宗颖 张冬梅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21期79-80,F0003,共3页
气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运动出发而形成的自然哲学理论,是中国古典式的“量子力学”。它以运动的根源为“气”,将运动的原因归为“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分为“精气神”。引入气论之后,中医学对于人体、疾病、诊疗策略、天... 气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运动出发而形成的自然哲学理论,是中国古典式的“量子力学”。它以运动的根源为“气”,将运动的原因归为“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分为“精气神”。引入气论之后,中医学对于人体、疾病、诊疗策略、天人关系的认识得以全面升华,还形成了诸多先进观念。通过分析道家文献如《道德经》、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以及《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论述,系统阐发了气论的内涵、中医气论的内容、近现代的气论解读、气论与数术、礼制的交融,认为应当厘清上述关系,使中医气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论 《道德经》 《黄帝内经》 数术 礼制
下载PDF
《千金翼方·禁经》防疫法的气学说组场机制探析
17
作者 廖旌邑 刘争强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6-1928,共3页
组场是吸收传统气学说的理论精华,结合广大群众的气学实践和时代需求所创新的一项高端技术。文章从组场的涵义及组场的3个步骤(聚气、同步和指令)入手,重点对《千金翼方·禁经》中《禁瘟疫时行第七》的防疫法理论做了简要探析,揭示... 组场是吸收传统气学说的理论精华,结合广大群众的气学实践和时代需求所创新的一项高端技术。文章从组场的涵义及组场的3个步骤(聚气、同步和指令)入手,重点对《千金翼方·禁经》中《禁瘟疫时行第七》的防疫法理论做了简要探析,揭示了《千金翼方·禁经》防疫法的科学内涵,说明了组场技术的历史渊源,旨在从较为科学合理的角度认识古代禁经防疫法,继承和丰富中医学文化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场技术 《千金翼方》防疫法 《禁经》防疫法 气学说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从气论治探析
18
作者 和翔宇 王国华 +1 位作者 郝秀芳 申钿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及其相应病理产物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因肝、脾、肾病变多由气机逆乱引起,故治疗时多由调节气机入手,以求平衡脏腑,恢复生殖轴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功能失调,及其相应病理产物导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因肝、脾、肾病变多由气机逆乱引起,故治疗时多由调节气机入手,以求平衡脏腑,恢复生殖轴功能正常。本文总结团队从气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从发病机理到用药思路进行了归纳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学说 气机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殖轴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气学理论探讨自噬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19
作者 徐慧超 武荣林 +5 位作者 蒋子文 王海军 曹玉霞 郝健亨 李让钱 冀来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63-3367,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在全球持续快速升高,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自噬与肠道菌群、机体免疫、遗传因素等IBD常见发病机制关系密切,是IBD相关研究的新视角。文章以中医气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现代研究结果为证据支撑,从IBD的发病因素、...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在全球持续快速升高,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自噬与肠道菌群、机体免疫、遗传因素等IBD常见发病机制关系密切,是IBD相关研究的新视角。文章以中医气学理论为理论基础,现代研究结果为证据支撑,从IBD的发病因素、自噬的生物学特性、自噬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中医气学理论在IBD和自噬中的体现四大方面探讨了自噬在IBD中的作用,以期为自噬治疗IBD的研究及中医气学理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气学理论 炎症性肠病 自噬
原文传递
明代心学的心气关系与一元论哲学建构——以王阳明、湛若水、刘宗周为中心
20
作者 王梦玉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15,共9页
气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唯物、唯心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心、气往往被视为对立的两个概念,心学与气学亦被划分为对立的学派。事实上,“气”这一中国哲学传统概念,具有丰富的面向,不能仅将其理解为形而下的物质性存在。气为明... 气论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在传统的唯物、唯心主义的理论框架下,心、气往往被视为对立的两个概念,心学与气学亦被划分为对立的学派。事实上,“气”这一中国哲学传统概念,具有丰富的面向,不能仅将其理解为形而下的物质性存在。气为明代心学建构一元论体系的重要范畴,亦是抵挡佛教或王学末流玄虚之风的理论基石。王阳明虽认为气之“至灵至明而为心”,在其重视价值世界的视域下,气更多视为心之流行,为良知学提供实然性的基础。湛若水继承白沙重气的理论传统,以气为理论基点,建构一元论心学体系,主张“气之精灵中正处即心”,在万物统一于气的基础上强调心对气的主宰性。刘宗周师承许远孚,受甘泉一脉以气言心的影响,认为“心即气之聚于人者”,人心亦可由气参与天地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心学 气论 一元论 王阳明 湛若水 刘宗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