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净化装置病毒净化效率试验中病毒滴度测定方法比较
1
作者 马向东 叶智坚 +3 位作者 张文欢 覃芳敏 赵爽 朱吉兴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27-329,334,共4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在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病毒净化效率试验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气溶胶染菌,分别使用噬斑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PCR)和结合细胞培养的qPCR法(ICC-qPCR)3种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对5款不同类型空气净化... 目的比较3种不同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在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病毒净化效率试验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气溶胶染菌,分别使用噬斑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PCR)和结合细胞培养的qPCR法(ICC-qPCR)3种病毒滴度测定方法,对5款不同类型空气净化装置的一次净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高压静电净化装置、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的净化效率,3种方法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1);紫外线净化装置和高效过滤器的净化效率,qPCR法的检测灵敏性高于与其他2种方法(P<0.01),ICC-qPCR法耗时最短(约5 h),重复性好,RSD值小于其他2种方法,最低为0.01%。结论ICC-qPCR法适用范围广、用时短、结果稳定性高,适用于通风系统用净化装置病毒净化效率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系统 净化装置 净化效率 噬菌体MS2 噬斑 qpcr ICC-qpcr
原文传递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2
作者 李珏 王银环 +5 位作者 王庭璋 张林爽 陈欢 李钧 郑小玲 王知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098,共8页
目的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简称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旨在建立一种能够... 目的通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简称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旨在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PCR方法。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子生物学信息,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所特有的多个候选序列片段,设计能同时检出2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同时探索了LAMP法、基于PCR的SYTO 9染料法及Taqman探针法3种检测方法,优化筛选出最佳退火温度,并采用39株实验菌株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检测方法开展了验证研究。结果采用LAMP法无法实现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有效检出,采用SYTO 9染料法和TaqMan探针法可以实现对20多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有效检出,而TaqMan探针法扩增效率更高,检测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更好,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TaqMan探针快速检测方法,相较于LAMP法和SYTO 9染料法,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敏感性高等优点,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群 TAQMAN探针 qpcr
原文传递
液体培养法与qPCR法对检测猪鼻支原体灵敏度比较
3
作者 薛少华 吕紫欣 +3 位作者 张鑫杰 戴爱玲 杨小燕 俞国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为了比较《中国药典》已收录但相当耗时的液体培养法和未收录但相对快速的荧光定量PCR(qPCR)法对支原体检测的灵敏度,试验分别在猪鼻支原体生长的对数期(48 h)、稳定期(96 h)和衰亡期(144 h)取样,将样品10倍系列稀释后,使用液体培养法和... 为了比较《中国药典》已收录但相当耗时的液体培养法和未收录但相对快速的荧光定量PCR(qPCR)法对支原体检测的灵敏度,试验分别在猪鼻支原体生长的对数期(48 h)、稳定期(96 h)和衰亡期(144 h)取样,将样品10倍系列稀释后,使用液体培养法和qPCR法对各个稀释度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的样品加入体积分别为0.5 mL和5μL),以比较二者的灵敏度。结果显示:在存活支原体占比高的对数期和稳定期,液体培养法比qPCR法的检测灵敏度高约100倍;而在死亡支原体占比大幅增加的衰亡期,结果则相反,qPCR法反而比液体培养法的检测灵敏度高约1 000倍。当把对数期样品高速离心浓缩约100倍后再用qPCR法检测,其检测灵敏度比浓缩之前提高了约100倍。上述结果表明:影响液体培养法和qPCR法相对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各自体系中不同的样品加入体积和样品中存活支原体的比例,而由于前一因素导致的两种方法灵敏度的差异,可以通过高速离心浓缩的方法缩小,使两种方法的相对灵敏度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鼻支原体 液体培养 qpcr 检测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姚红 任晋宏 +3 位作者 侯宇芯 王禹璇 薛慧清 李青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与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搜集肝癌靶点,Venny相映射黄芪抗肝癌的作用靶点,String数...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与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搜集肝癌靶点,Venny相映射黄芪抗肝癌的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肝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及“黄芪-成分-通路-肝癌”相互作用网络,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分析。Surflex-Dock软件对黄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MTT法检测槲皮素、毛蕊异黄酮、山奈酚、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及华良姜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RT-qPCR法验证华良姜素对TP53、MAPK1、AKT1、IL6、MAPK8与VEGFA基因表达相对水平。本研究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涉及202个作用靶点及其100条KEGG信号通路,GO分析为487条生物功能。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可能是通过TP53、MAPK1、AKT1、IL6、MAPK8与VEGFA等关键靶点起到抗肝癌作用。分子对接表明靶点与成分有一定的结合性。MTT表明华良姜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其他五个成分。RT-qPCR验证不同浓度的华良姜素对6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为上调趋势,与KEGG通路分析所涉及基因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黄芪治疗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验证黄芪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肝癌 作用机制 MTT RT-qpcr
下载PDF
基于ARMS-qPCR技术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方法的建立及临床验证
5
作者 郭琳璇 吴文慧 +3 位作者 潘翠园 张占会 谢龙 蒋析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9-544,共6页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方法(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ARMS-qPCR)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并验证其诊断性能。根据ARMS-qPCR引物设计原则,针对 SLC25A13的保...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方法(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ARMS-qPCR)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并验证其诊断性能。根据ARMS-qPCR引物设计原则,针对 SLC25A13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人工合成纯合突变型质粒及200份已测序验证的人外周血核酸样本建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ARMS-qPCR检测体系及其Sanger测序体系,并应用提取自另外其他200份人外周血的核酸样本验证此体系的诊断效能,所获结果与作为金标准的Sanger测序结果对比,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ARMS-qPCR体系可准确区分 SLC25A13基因野生型及携带c.2T>C突变型;利用该方法检测人外周血中 SLC25A13 c.2T>C突变状态,其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性为100%。200份外周血样本中,携带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8份(4%),非携带者192份(96%)。综上,本研究建立的ARMS-qPCR测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有助于希特林蛋白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qpcr 外周血 希特林蛋白缺陷病
原文传递
啮齿类肝炎病毒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马鑫宇 官月婵 +3 位作者 吴爽靖 谢明学 毕研伟 寸韡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8-671,677,共5页
目的建立啮齿类肝炎病毒(rodent hepacivirus,RHV)感染大鼠模型。方法将体外转录获得的RHV rn1亚型(RHV-rn1)基因组全长RNA经大鼠肝内和尾静脉两种注射途径给药,于不同时间点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RTqPCR法检测RHV-rn1基因组拷贝数。... 目的建立啮齿类肝炎病毒(rodent hepacivirus,RHV)感染大鼠模型。方法将体外转录获得的RHV rn1亚型(RHV-rn1)基因组全长RNA经大鼠肝内和尾静脉两种注射途径给药,于不同时间点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RTqPCR法检测RHV-rn1基因组拷贝数。将肝脏注射感染病毒大鼠的血清(P0代RHV-rn1)经尾静脉注射进行大鼠个体传代,共传3代,获得P1、P2、P3代RHV-rn1。RT-qPCR法检测接种P0代RHV-rn1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RHV-rn1在体内传至P3代时大鼠不同脏器/组织及各代病毒血清的RHV-rn1基因组拷贝数。用不同剂量(10^(1)、10^(2)、10^(3)、10^(4)、10^(5)copies/μL)的P3代RHV-rnl经尾静脉感染大鼠,检测血清中的RHV-rn1基因组拷贝数。结果肝内注射组大鼠于注射后2 d出现高滴度病毒血症,至注射后14 d RHV-rn1基因组拷贝数开始稳定,约10^(6)copies/μL,可持续至49 d;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至28 d未检测到病毒血症。接种P0代RHV-rn13 d后,大鼠血清中RHV-rn1基因组拷贝数为10^(5)copies/μL,随后逐渐上升,至14 d时,维持约在10^(6)copies/μL。RHV-rn1在体内传至P3代时,大鼠肝脏中的RHV-rn1基因组拷贝数达10^(7)copies/mg,高于其他组织器官1000倍以上。P1、P2、P3代RHV-rn1的拷贝数分别为1.12×10^(7)、7.5×10^(6)、1.65×10^(7)copies/μL。RHV-rn1半数感染的拷贝数为10^(2).5 copies。结论体外转录获得的RHV RNA经肝脏注射可使大鼠出现高滴度病毒血症,形成慢性感染,获得的RHV-rn1具有嗜肝性,且感染性较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RHV感染的大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肝炎病毒 大鼠 RT-qpcr 基因组拷贝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