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梨形环棱螺60日龄6个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5
1
作者 颜元杰 金武 +5 位作者 闻海波 马学艳 薛婷 孙成飞 何义进 邴旭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为了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生长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利用3个群体随机交配的69个全同胞家系(1 204个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幼螺达到60日龄时,测量它们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6个生长性状,并利用... 为了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生长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利用3个群体随机交配的69个全同胞家系(1 204个个体)作为选育基础群体。幼螺达到60日龄时,测量它们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6个生长性状,并利用贝类标签进行个体标记。结果显示: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这6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 372±0. 078,0. 389±0. 080,0. 408±0. 081,0. 395±0. 080,0. 443±0. 085,0. 444±0. 086。这6个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 878~0. 955和0. 848~0. 967。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60日龄生长性状有足够的遗传方差,可以对它们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这6个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较紧密,可以通过对体质量进行选择,同时改良其它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生长性状 遗传力 遗传相关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11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武 曹静越 +4 位作者 马骋 马学艳 吕国华 闻海波 顾若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了解国内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山东微山湖、江苏高邮湖、上海明珠湖、浙江淳安、安徽黄陂湖、湖北长湖、江西仙女湖、湖南耒水、贵州夜郎湖、广西千亩湖、广东榕江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国内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群体的遗传特征,利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山东微山湖、江苏高邮湖、上海明珠湖、浙江淳安、安徽黄陂湖、湖北长湖、江西仙女湖、湖南耒水、贵州夜郎湖、广西千亩湖、广东榕江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察杂合度(Ho)为0.434~0.674,期望杂合度(He)为0.772~0.90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756~0.885,这1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遗传变异中有94.84%来自群体内,5.16%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_(st)=0.052)。浙江淳安群体和江苏高邮湖遗传距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三种环棱螺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但小琴 程果 +3 位作者 文衍红 罗福广 黄杰 王卫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与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本研究采用多种形态度量法,对梨形、铜锈与角形环棱螺的外部形态可量性状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环棱螺成体中,梨形环棱螺的体高和体宽均大于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而铜锈环棱螺和角形环棱螺在体高上差异不大,但在体宽上角形环棱螺显著大于铜锈环棱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高达92.62%,这三个主成分主要反映躯体外部轮廓、体高和体宽,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5.06%,表明躯体外部轮廓是区分三种环棱螺类的主要依据。判别分析结果显示,角形环棱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率高达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铜锈环棱螺(B.aeruginosa) 角形环棱螺(B.angularia) 形态比较
下载PDF
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高建明 许国东 吕锡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4-798,共5页
通过模拟实际封闭水域的室内水质净化装置,研究了水体生物与多孔混凝土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形成的综合生态效应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水质净化效果可通过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悬浮固体浓度(SS)... 通过模拟实际封闭水域的室内水质净化装置,研究了水体生物与多孔混凝土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形成的综合生态效应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多孔混凝土综合生态效应的水质净化效果可通过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悬浮固体浓度(SS)的去除量进行评价.试验表明:附着生长在多孔混凝土上的黄花水龙、杂藻、螺蛳以及微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统,6周后可使水体中TP的去除率均达到95%,TN的去除率达72.5%,CODMn去除率达到75%.提出了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的机理,即多孔混凝土作的多孔结构为水体中的生物提供了附着生长的空间,为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其形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水质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生态效应 水质净化 螺蛳 水生植物
下载PDF
铜对梨形环棱螺抗氧化酶活性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清顺 侯建军 +2 位作者 刘香江 罗洁璇 熊邦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725,共9页
本实验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分别为0、0.005、0.01、0.02、0.05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还... 本实验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分别为0、0.005、0.01、0.02、0.05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以探讨Cu2+对梨形环棱螺的氧化损伤及其防御作用的机理,并为水环境Cu2+污染的早期诊断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Cu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CAT、SOD、GST、GSH和MT均有明显影响,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SOD在前4天、CAT在前3天酶活性总体上表现出诱导趋势,GST在前4天酶活性处于诱导状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下降,到第5天时表现出抑制趋势;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增长,至14d时,0.005mg/L剂量组酶活性维持在正常值附近波动,0.01mg/L剂量组酶活性被诱导,0.02mg/L剂量组酶活性在肝脏中表现为诱导而在鳃中则被抑制,0.05mg/L剂量组酶活性被抑制。肝脏和鳃GSH含量的变化与GST相似,在短时间内表现出诱导效应,肝脏GSH在暴露的前5天、鳃GSH在暴露的前4天均处于诱导状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0.005mg/L剂量组表现出诱导,0.05mg/L剂量组则受到抑制。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各剂量组在0.5d被极显著诱导,随后MT含量出现起伏波动,有上升和下降,至第14天时达到一稳定水平。其中,0.01mg/L剂量组肝脏的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被极显著地诱导(p<0.01),0.01mg/L剂量组的鳃组织MT除第10天外也被极显著诱导(p<0.01)。在暴露14d时,除0.05mg/L剂量组的肝脏MT外,其余处于极显著诱导状态(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谷胱甘肽 金属硫蛋白 梨形环棱螺
下载PDF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纯螺蛳腹足肌酶解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夏树华 王璋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利用 DA201-C 大孔吸附树脂对螺蛳腹足肌酶解产物进行脱盐及糖原分离。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时,洗脱组分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及 ACE 抑制活性随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依次用25%和 75%乙醇进行阶段洗脱时,脱糖率为78.59%,... 利用 DA201-C 大孔吸附树脂对螺蛳腹足肌酶解产物进行脱盐及糖原分离。结果表明,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时,洗脱组分的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及 ACE 抑制活性随乙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依次用25%和 75%乙醇进行阶段洗脱时,脱糖率为78.59%,脱盐率为93.79%;酶解糖原比碱提糖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而纯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 大孔吸附树脂 ACE抑制活性 糖原
下载PDF
螺蛳腹足肌的酶解工艺 被引量:13
7
作者 夏树华 王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97,共7页
以螺蛳的腹足肌部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几种酶对螺蛳蛋白的作用效果,选择了一种新型酶Proleather FG-F。以水解度和蛋白质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对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CE酶抑... 以螺蛳的腹足肌部分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几种酶对螺蛳蛋白的作用效果,选择了一种新型酶Proleather FG-F。以水解度和蛋白质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对酶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CE酶抑制活性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蛳 腹足肌蛋白 酶水解ACE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对养殖池塘水质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峰 谢从新 +2 位作者 张念 吕元蛟 李瑞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8,共7页
在底面半径10 cm、高35 cm的圆柱型玻璃柱中研究了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对养殖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试验用水为养殖池塘水,平均水温30.5℃。梨形环棱螺平均体重(1.91±0.27)g、体长(... 在底面半径10 cm、高35 cm的圆柱型玻璃柱中研究了不同密度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对养殖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及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试验用水为养殖池塘水,平均水温30.5℃。梨形环棱螺平均体重(1.91±0.27)g、体长(1.96±0.13)cm、体宽(1.32±0.21)cm,放养密度为287.86、590.28、1 237.03 g/m2。各处理组DO均不同程度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降频率与放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2=0.8568,P〈0.05);pH则出现小幅波动,维持在7.76~9.63,且各处理组p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梨形环棱螺对TN、NH+4-N、悬浮物和叶绿素a去除效果显著,除NH+4-N外,去除率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组去除率:TN为14.41%、29.43%、32.88%,NH+4-N为15.65%、11.38%、19.92%,悬浮物为40.22%、59.78%、73.91%,叶绿素a为1.59%、10.59%、26.60%。梨形环棱螺生物量与氨氮释放通量呈指数关系(y1=0.4147e0.0017 x1;R2=0.8221,P=0.092),与活性磷酸盐释放通量呈多项式关系(y2=-7.6×10-7x22+0.0013 x2-0.1141;R2=0.9913,P=0.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密度 水质 沉积物
下载PDF
金鱼藻、环棱螺及其组合处理对水生附着生物含量和氮、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兰策介 王备新 +2 位作者 陈开宁 陈爱卿 姜丽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42-2047,共6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及其组合3种处理对水生附着生物干质量(附着生物干质量与底栖藻类Chl-a)、总氮(TN)、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及其组合3种处理对水生附着生物干质量(附着生物干质量与底栖藻类Chl-a)、总氮(TN)、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和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鱼藻对水生附着生物干重和Chl-a含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95.62%(P<0.01)和32.31%(P<0.05),环棱螺对二者的去除率为65.69%(P<0.05)和46.19%(P<0.01),组合对二者的去除率为70.07%(P<0.05)和70.16%(P<0.01);(2)金鱼藻、环棱螺及其组合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8%、15.27%和20.48%,对NO3--N为22.34%、18.33%和10.66%,对NH4+-N为37.88%、13.98%和25.72%,对TP为53.12%、8.38%和41.97%;(3)金鱼藻与环棱螺在脱氮除磷时表现出正、负相互作用,负交互作用一定程度地促进了N、P浓度的升高。鉴于水体景观质量的提高和富营养化控制,同时使用沉水植物和螺类有利于水体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环棱螺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蚂蟥与梨形环棱螺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凡国 史红专 +3 位作者 王嘉 刘宏 郭巧生 龚飞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15-1918,共4页
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ICP-AE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蚂蟥、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总蛋白、粗脂肪、总糖、无机元素、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和分析蚂蟥与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的营养成分,为蚂蟥人工饲... 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ICP-AE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蚂蟥、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总蛋白、粗脂肪、总糖、无机元素、氨基酸的含量,比较和分析蚂蟥与梨形环棱螺体液和全肉中的营养成分,为蚂蟥人工饲料的研究以及资源开发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蚂蟥、螺蛳体液、螺蛳全肉中总蛋白量分别为65.01%,32.12%,43.31%,粗脂肪的量分别为5.317%,8.828%,4.896%,蚂蟥总蛋白、粗脂肪、总糖的量与螺蛳体液和全肉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蚂蟥、螺蛳体液和全肉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氨基酸和无机元素,三者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32.6,221.59,40.78 mg.g-1,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7.51,14.5,32.03 mg.g-1,抗氧化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8.81,5.91,9.73 mg.g-1;蚂蟥、螺蛳体液和全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前3位均为Glu(谷氨酸)、Asp(天冬氨酸)、Leu(亮氨酸),钙(Ca)、磷(P)、镁(Mg)等大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微量元素锌(Zn)、硅(Si)、铁(Fe)的含量排列很相似。实验结果提示可以考虑将蚂蟥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开发,同时可为其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蟥 梨形环棱螺 氨基酸 无机元素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镧在底泥及底栖生物螺蛳中的积累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勤海 胡志强 +1 位作者 叶兆杰 叶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通过140La放射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在底泥及底栖生物螺蛳(梨形环棱螺,Belamyapurificata)中的分布和积累作用。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在底泥中较易积累,并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36%左右)、... 通过140La放射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在底泥及底栖生物螺蛳(梨形环棱螺,Belamyapurificata)中的分布和积累作用。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在底泥中较易积累,并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36%左右)、铁锰结合态(26%左右)及有机结合态(14%左右)形态存在;螺蛳对镧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各部位镧的积累量依次为:内脏囊>螺壳>头足部;高浓度(10mg/L)处理组底泥及螺蛳中镧的积累量明显高于低浓度(2mg/L)处理组,但富集能力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底泥 螺蛳 富集 积累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3个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武 马学艳 +3 位作者 闻海波 邹军 薛婷 何义进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32期135-139,共5页
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 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梨形环棱螺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性别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决定系数
下载PDF
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静 宋光同 +4 位作者 汪翔 佘磊 武松 吴明林 丁凤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708-11709,11842,共3页
[目的]弄清螺蛳改良水体的效果,并为虾蟹、甲鱼等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均水温为22.8℃、曝气的情况下,以富营养化的池塘水作为试验用水,进行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螺蛳对TN、TP没有显著的... [目的]弄清螺蛳改良水体的效果,并为虾蟹、甲鱼等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平均水温为22.8℃、曝气的情况下,以富营养化的池塘水作为试验用水,进行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改善水质的研究。[结果]螺蛳对TN、TP没有显著的去除效果;投放10、20、40个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35.39%、33.93%、29.57%和38.29%、25.69%、19.39%,对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8.67%、36.14%、34.96%和38.93%、35.20%、33.08%。[结论]投放一定密度的铜锈环棱螺及梨形环棱螺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不同密度螺蛳改善水体环境的效果不同。建议与沉水植物共存,达到螺-草互利作用进而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梨形环棱螺 去除效率 密度 影响效果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凝集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吉强 李清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81-283,共3页
通过Sepharose4B-甲状腺球蛋白亲和层析,从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体内分离到的一种凝集素,不连续PAGE显示其为单一的蛋白质谱带.它能凝集兔、猪、鸭等动物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人的A、B... 通过Sepharose4B-甲状腺球蛋白亲和层析,从梨形环棱螺Bellamyapurificata体内分离到的一种凝集素,不连续PAGE显示其为单一的蛋白质谱带.它能凝集兔、猪、鸭等动物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人的A、B、O及AB型血的红细胞和固定后的兔红细胞.其凝集活力可被1.0mol/L的乳糖、半乳糖和60g/L的甲状腺球蛋白抑制,但不能被碱性硼酸缓冲液抑制.对温度变化敏感,有较宽的最适pH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凝集素 理化性质 软体动物
下载PDF
螺蛳中几种糖类物质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树华 王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7-111,共5页
以不同的工艺从螺蛳的软体部分中提取出多糖或糖原组分,并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用酶法提取螺蛳粗多糖并分析单糖组成,用碱法提取中性糖即糖原并用酶法测定其分支化结构参数,对酸性糖即糖胺聚糖进行了分离与鉴定。
关键词 螺蛳 多糖 提取 酶法提取 糖类物质 单糖组成 结构参数 分离与鉴定 软体部分 酶法测定 碱法提取
下载PDF
梨形环棱螺保护酶分子标志物在大运河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缠民 冯照军 李宗芸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2,共5页
运用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研究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 运用室内模拟法、样点笼内放养法和直接采样法研究京杭大运河不同污染程度环境对梨形环棱螺内脏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组织抗氧化保护酶系统的SOD、POD、CAT活性是指示污染的敏感指标,其监测结果与水质化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CAT活性在临界范围内随着污染程度加深,抑制作用加强。POD活性在污染环境中被激活,但各时间段的增幅不尽相同。SOD活性变化不稳定,较适合作为短时间内的监测指标。比较而言,这3种测定保护酶分子标志物活性的试验方法以样点笼内放养法最优,直接采样法最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梨形环棱螺 保护酶 分子标志物 污染评价
下载PDF
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Sr的浓集与分布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舜华 钟创光 +1 位作者 赵小奎 张奕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本文报道了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 Sr的浓集与分布的过程 ,大瓶螺 (Am pullariagigasSpix) 4h开始便迅速浓集90 Sr并转至螺体各个部位 ,小个体各器官组织对90 Sr的浓集系数大于大个体 ,刚孵化的幼螺在 1 5min内便对90 Sr有浓集作用 ,... 本文报道了两种淡水腹足类动物对90 Sr的浓集与分布的过程 ,大瓶螺 (Am pullariagigasSpix) 4h开始便迅速浓集90 Sr并转至螺体各个部位 ,小个体各器官组织对90 Sr的浓集系数大于大个体 ,刚孵化的幼螺在 1 5min内便对90 Sr有浓集作用 ,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石螺 (Bellarnyapurificata)对90 Sr于 4h开始有吸收浓集作用 ,但其浓集系数低于大瓶螺 ,在各自积累高峰期大瓶螺的贝壳对90 Sr的浓集系数为石螺的 1 4倍。两种母螺的卵和子螺的90 Sr比活度均高于同时间两种螺贝壳的比活度 ,说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生态系统 浓集 分布 大瓶螺 石螺 锶90 生物学特性 放射生态学
下载PDF
五氯酚钠对梨形环棱螺的毒理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元川 侯建军 +2 位作者 陈亚琼 舒晓 夏晓芬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采用在体暴露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五氯酚钠(Na-PCP)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和96 h)下对梨形环棱螺的急性毒性,以及Na-PCP对肝脏、鳃和腹足中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a-PCP对梨形环棱螺的半致死浓度为0.411 mg/L,... 采用在体暴露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五氯酚钠(Na-PCP)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72和96 h)下对梨形环棱螺的急性毒性,以及Na-PCP对肝脏、鳃和腹足中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a-PCP对梨形环棱螺的半致死浓度为0.411 mg/L,安全浓度为0.0411 mg/L;在Na-PCP暴露下,梨形环棱螺肝脏中单位蛋白AK活性在低浓度下被诱导增长,在高浓度下则出现被抑制的现象,鳃和腹足中单位蛋白AK活性伴随Na-PCP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且腹足中下降幅度相对鳃中较大。试验结果表明AK活性可以作为指示五氯酚钠对梨形环棱螺毒理效应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钠 梨形环棱螺 急性毒性试验 毒理效应 精氨酸激酶
下载PDF
蚂蟥与螺蛳耗氧率、窒息点相关性及最适投喂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蒙蒙 史红专 +2 位作者 郭巧生 王嘉 戴道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790-2793,共4页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不同质量蚂蟥和螺蛳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生物量测定法研究不同投喂方式对蚂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蚂蟥和螺蛳耗氧量与质量呈正相关(P<0.05),窒息点随质量增大而增大(P<0.05)。蚂蟥耗氧率...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不同质量蚂蟥和螺蛳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生物量测定法研究不同投喂方式对蚂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蚂蟥和螺蛳耗氧量与质量呈正相关(P<0.05),窒息点随质量增大而增大(P<0.05)。蚂蟥耗氧率与质量呈负相关,螺蛳耗氧率随质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投喂方式对蚂蟥终末质量、SGR,WGR和死亡率影响不显著,对进食比例影响显著(P<0.05)。蚂蟥最适投喂频率为3 d投喂1次,应根据蚂蟥和螺蛳各阶段耗氧量及窒息点,结合养殖密度、水体面积以及换水频率,科学合理计算出螺蛳的投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蟥 梨形环棱螺 耗氧率 窒息点 投喂方式
原文传递
梨形环棱螺6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分析
20
作者 李珂 马学艳 +3 位作者 杨轲 陈琬雯 金武 闻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150-156,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地理种群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遗传特征,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选取了安徽芜湖(ASY)、江苏淮安(CX)、广西南海(GZT)、江苏江阴(JY)、江苏常州(RS)、广西柳州(ZZR)6个地区的梨形环棱螺样本...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内不同地理种群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的遗传特征,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选取了安徽芜湖(ASY)、江苏淮安(CX)、广西南海(GZT)、江苏江阴(JY)、江苏常州(RS)、广西柳州(ZZR)6个地区的梨形环棱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核苷酸多态性(π)为0.005976~0.007760。其中GZT群体和ASY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更高,而ZZR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RS群体与GZT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分离,ZZR群体与ASY种群之间分离较小,其余种群之间分离均不明显,说明梨形环棱螺种群虽然分布广,但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形环棱螺 群体结构 群体遗传学 遗传多样性 SNP分子标记 遗传育种 遗传分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