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红艳 董美华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实验组采用低瓶高调法,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并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3%,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低...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实验组采用低瓶高调法,观察其穿刺成功率,并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3%,经χ2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低瓶高调法明显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方法 头皮 注射 静脉内
下载PDF
双侧穿刺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保玉 李学民 +7 位作者 滕涛 赵定良 刘俊英 郑宏伟 陈阳 武志刚 赵仲伟 肖斌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共收治OVCF患者136例(172个椎体),均采用PKP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治疗。术中记录注入骨水泥的量,术后72h及3个月...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特点与疗效。方法共收治OVCF患者136例(172个椎体),均采用PKP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治疗。术中记录注入骨水泥的量,术后72h及3个月随访时观察VAS评分的改善率、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率、患者日常活动功能障碍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72个椎体均穿刺成功,骨水泥在椎体内左右对称均匀分布。手术时间为30~40min/椎,无穿刺并发症。骨水泥注射量3.0—6.0(3.3±0.2)ml/椎。无骨水泥渗漏及栓塞等并发症。术后72hi(2.4±1.5)分]及3个月随访时[(1.1±1.0)分]的疼痛VAS评分较术前[(8.2±1.3)分]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个月时的改善程度较术后72h更明显(P〈0.01);术后72h[(76.9±5.4)分]及3个月随访时[(93.2.4-5.2)分]的日常活动能力BI评分较术前[(52.4±6.5)分]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个月时的改善程度较术后72h更明显(P〈0.01)。结论经皮穿刺双侧注入小剂量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方法 骨黏合剂 骨质疏松 并发症 脊柱骨折 外科学 脊柱骨折 病因学 脊柱骨折 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方法 气囊扩张术 方法
原文传递
浅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文洁 《临床护理杂志》 2008年第5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穿刺术/方法
下载PDF
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鹏 陈挺 +4 位作者 章杨 高连升 傅伟明 张建民 刘凤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6-382,共7页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 目的:评估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技术在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4年1-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治疗的34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双靶点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同科住院并接受传统单靶点单通道方法行立体定向脑内血肿排空术的27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单靶点组)进行比较,评估其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双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1.7~89.5mL,平均(38.6±19.2)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5分,平均(9.6±3.2)分;单靶点组术前血肿量17.7~83.4mL,平均(40.1±18.1)mL,GCS3~13分,平均(9.1±2.9)分,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靶点组术后24h残余血肿量1.8~20.1mL,平均(11.1±4.2)mL,清除率(73.1±5.4)%;单靶点组术后24h残余血肿量4.2~30.9mL,平均(18.5±5.3)mL,清除率(55.1±5.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1个月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为3~50d,平均住院日12.6d,单靶点组术后住院天数2~49d,平均住院日14.2d。结论:双靶点单通道和多轴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技术应用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平均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外科学 血肿/外科学 穿刺术/方法 立体定位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离心穿刺方法在静脉穿刺难度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倩 彭永海 《中国校医》 2017年第11期844-845,共2页
目的总结60例输液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进行离心静脉穿刺的护理经验。方法离心组60例输液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采用离心静脉穿刺,向心组采用向心静脉穿刺。结果离心组1次输液成功率95%,渗漏率3.3%;向心组1次静脉输液成功率86.7%,渗漏率... 目的总结60例输液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进行离心静脉穿刺的护理经验。方法离心组60例输液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采用离心静脉穿刺,向心组采用向心静脉穿刺。结果离心组1次输液成功率95%,渗漏率3.3%;向心组1次静脉输液成功率86.7%,渗漏率20%。结论离心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高,漏针率低,减少再次穿刺的痛苦;易于固定,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方法 输注 静脉内
原文传递
老年外伤性纵隔气肿外科处理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延明 李卫杰 高萍 《北京军区医药》 2000年第1期38-39,共2页
我院自1983年12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老年外伤性纵隔气肿31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外伤性纵隔气肿 外科手术 治疗 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附九例报告)
7
作者 傅华群 邓高月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5-27,共3页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其中3例进行了灌注溶石治疗。结果:术后24 h,全组病例临床症状缓解,3例危重患者休克基本纠正;引流术后72 h,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例溶石患者中2例胆石消失,1例结石变小。... 采用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9例,其中3例进行了灌注溶石治疗。结果:术后24 h,全组病例临床症状缓解,3例危重患者休克基本纠正;引流术后72 h,全部病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例溶石患者中2例胆石消失,1例结石变小。对其临床意义及穿刺、置管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外科手术 穿刺术 引流术
下载PDF
多功能医用吸取器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陈聪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20期3058-3058,3060,共2页
目的研究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可靠、卫生、使用方便、环保的胸腹腔积液的穿刺抽吸器具。方法将其与传统胸腹腔穿刺包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多功能医用吸取器具有安全可靠、卫生、使用方便、环保4个方面的明显优势。结论作为一种... 目的研究寻找一种更加安全、可靠、卫生、使用方便、环保的胸腹腔积液的穿刺抽吸器具。方法将其与传统胸腹腔穿刺包的性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多功能医用吸取器具有安全可靠、卫生、使用方便、环保4个方面的明显优势。结论作为一种新产品,建议在临床上试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方法 胸部 腹腔 外科学
下载PDF
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鸿志 陈永权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854-85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超声可视化下进行椎管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lsevier,查找有关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临床超声可视化下进行椎管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lsevier,查找有关超声辅助与传统盲探在椎管内麻醉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到2018年10月,并采用stata1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33篇研究文献入选。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盲探组比较,超声辅助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低(RR=0.481,95%CI:0.376~0.614,P<0.001),穿刺次数较少(WMD=-0.938,95%CI:-1.069^-0.808,P<0.001),首次穿刺成功率较高(RR=1.240,95%CI:1.132~1.357,P<0.001),穿刺时间较少(WMD=-2.253,95%CI:-2.936^-1.570,P<0.001),然而定位时间较长(WMD=2.559,95%CI:1.167~3.951,P<0.001)。结论超声辅助下的椎管内麻醉能够显著提高椎管内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推广,但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穿刺/方法 麻醉 脊椎 超声检查 解剖标志 超声辅助 META分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10
作者 关宏 李海梅 +2 位作者 王燕红 宗从明 黄蕾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8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2种不同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钝针组(n=30)和锐针组(n=100),2组... 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2种不同穿刺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期间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钝针组(n=30)和锐针组(n=100),2组均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锐针组给予锐针绳梯穿刺法,钝针组施行钝针扣眼穿刺法。观察2组汉密尔顿焦虑(MAHA)量表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I)量表评分。观察2组临床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钝针组M AHA、VAS量表评分低于锐针组(P<0.05或P<0.01),GQOLI量表评分高于锐针组(P<0.01)。钝针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锐针组(P<0.05),且渗血发生率低于锐针组(P<0.05)。钝针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锐针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效果更确切,同时配合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紧张状态和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法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焦虑状态 钝针穿刺 并发症
下载PDF
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玉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穿刺方式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实... 目的: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不同穿刺方式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将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2例,参照组患者实行顺血流针斜面向上穿刺法,分析对比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重复循环值等指标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不同穿刺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疗效显著,但顺血流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法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方法 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方法在老年肝脓肿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汤甜 何自倩 唐一植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9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一步穿刺法与两步穿刺法在老年肝脓肿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肝脓肿患者,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一步法组和两步法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一步穿刺法与两步穿刺法在老年肝脓肿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肝脓肿患者,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一步法组和两步法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一步法组和两步法组的穿刺时间分别为(10.83±1.58)min和(14.10±1.2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8,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36/40)和100%(40/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P<0.05)。一步法组术后出血、术中疼痛及导管引流不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40)、17.5%(7/40)和5.0%(2/40),两步法组分别为5.0%(2/40)、7.5%(3/40)和5.0%(2/40),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1.93±0.41)d和(1.95±0.38)d,血常规恢复时间分别为(3.08±0.82)d和(3.00±0.67)d,脓腔消失时间分别为(7.83±1.22)s和(7.75±0.26)d。两组术后出血、术中疼痛及导管引流不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血象恢复时间及脓腔消失时间及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老年肝脓肿患者,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改善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一步穿刺法耗时短,而两步法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的优点,但两种穿刺方法均为较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介入 肝脓肿 老年患者 穿刺方法
下载PDF
穿刺部位及方法对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利芸 《西部医学》 2011年第2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部位及方法与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胺酮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及胺碘酮浓度、注射时间不同时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炎发生率较其他部位要低,微...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部位及方法与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胺酮进行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穿刺部位、穿刺方法及胺碘酮浓度、注射时间不同时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颈外静脉炎发生率较其他部位要低,微泵注药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其他方式,注药时间长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短者,胺碘酮浓度高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于低浓度者,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不同穿刺部位及方法与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关性较大,应引起重视,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部位 穿刺方法 胺碘酮 静脉炎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刺孔时间和刺孔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卫东 毛剑婷 +1 位作者 程萱 宋吉玲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浙江省内黑木耳“全日光”栽培模式下,开展不同刺孔时间和刺孔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旨在为黑木耳精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刺孔时间处理中,以10月中上旬进行刺孔的试验组菌丝恢复生长快、出耳整齐、污染率低... 在浙江省内黑木耳“全日光”栽培模式下,开展不同刺孔时间和刺孔方式对黑木耳生长发育影响的试验,旨在为黑木耳精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不同刺孔时间处理中,以10月中上旬进行刺孔的试验组菌丝恢复生长快、出耳整齐、污染率低、产量高;而在9月中下旬刺孔则表现较差。不同刺孔方式处理中,随着刺孔数量的增多,流耳率增高、产量降低;刺孔的孔径越大产量越高,且菌棒失水脱袋情况也越多。综合分析,黑木耳刺孔时间应选择10月中上旬,刺孔数230~270个、孔径0.5 cm为最佳刺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刺孔时间 刺孔方式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角度穿刺法联合四分之一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徐智 王洪翠 沈红飞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角度穿刺法联合四分之一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江苏盛泽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7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72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104... 目的:评估不同角度穿刺法联合四分之一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江苏盛泽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7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72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104例为观察组,采用不同角度穿刺法联合四分之一定位法。观察两组新生儿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皮下出血、疼痛评分[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eonatal facial coding system,NFCS)、操作性疼痛(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NIPS)]、疼痛面容及啼哭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束时NFCS评分及NIPS评分低于穿刺时,观察组穿刺时及结束时NFCS评分、NI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面容及啼哭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面容及啼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均高于穿刺时,观察组结束时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穿刺法联合四分之一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利于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桡动脉采血 不同角度穿刺法 四分之一定位法 采血成功率 疼痛评分
下载PDF
四种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正蓉 刘学惠 罗燕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不同深静脉置管方法在肿瘤科的应用比较,以便更好的将深静脉置管等应用于临床,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我科2007年8月-2008年8月所完成的92例患者(其中颈外静脉25例、锁骨下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P... 目的不同深静脉置管方法在肿瘤科的应用比较,以便更好的将深静脉置管等应用于临床,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我科2007年8月-2008年8月所完成的92例患者(其中颈外静脉25例、锁骨下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PICC 21例),对4种方法各自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外静脉组为76%,锁骨下静脉组为77.3%(介入下),股静脉组为70.8%,PICC组为76.2%;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因其易操作、成本低、易观察、价格适中,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在肿瘤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方法
下载PDF
不同穿刺方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7期123-125,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法经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动脉采血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30°-45°角斜面进针和90°角进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及皮...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手法经桡动脉穿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动脉采血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采用30°-45°角斜面进针和90°角进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疼痛感及皮下淤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961,P=0.005);观察组疼痛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56,P=0.023);观察组皮下淤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56,P=0.037);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37,P=0.04)。结论垂直进针法对组织损伤小,可提高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方法 桡动脉采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镜穿刺与有关神经血管的位置关系
18
作者 秦小云 王伯钧 +1 位作者 陆明琛 骆耐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为颞下颌关节内窥镜在临床上使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颞下颌关节内窥镜穿刺进路的三种常用方法的穿刺通道与面神经和颞浅血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前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颧支最近,为1.5&... 目的:为颞下颌关节内窥镜在临床上使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解剖观察了颞下颌关节内窥镜穿刺进路的三种常用方法的穿刺通道与面神经和颞浅血管的位置关系。结果:前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颧支最近,为1.5±1.4mm,下外侧穿刺径路距面神经颞支及颞浅血管最近,分别为8.6±3.3mm和2.4±1.4mm。结论:只要避免粗暴操作,三种常用穿刺法的穿刺径路损伤面神经、颞浅血管的危险性是很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镜 穿刺法 面神经 颞浅血管 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