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朗谬尔探针诊断直流脉冲等离子体 被引量:1
1
作者 蓝加平 孙奉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77-81,共5页
采用朗谬尔双探针对工作频率为1 kHz、占空比为15%的直流脉冲等离子体在气体分别为空气、氨气和氩气,脉冲电压为600 V,压强为109 Pa条件下进行了诊断,得到了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在一个脉冲周期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采用空气放电时测量... 采用朗谬尔双探针对工作频率为1 kHz、占空比为15%的直流脉冲等离子体在气体分别为空气、氨气和氩气,脉冲电压为600 V,压强为109 Pa条件下进行了诊断,得到了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在一个脉冲周期内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采用空气放电时测量了辐射光强在一个脉冲周期内的变化情况.并对脉冲激励下的等离子体内参数的响应特殊现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 朗谬尔探针 诊断
下载PDF
65Mn钢脉冲等离子体爆炸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国霞 陆磊 +3 位作者 倪斌 谭敦强 余玖明 陆德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8-92,共5页
采用脉冲等离子体爆炸表面改性技术(PPT)对65Mn钢进行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经改性处理前后样品的组织、形貌、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PPT改... 采用脉冲等离子体爆炸表面改性技术(PPT)对65Mn钢进行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经改性处理前后样品的组织、形貌、相结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PPT改性处理后,在65Mn钢表面形成了不同厚度的改性层;该过程中65Mn钢材料的表层发生α-Fe相向γ-Fe相的转变,且因渗氮效应生成FeN和Fe_2N相。经PPT改性处理后,试样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当电容容量为100%C时,硬度较基体而言提高了80%,磨损量减少为基体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 爆炸 65MN钢 表面改性 耐磨性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溶液中苯酚的降解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方铮 李杰 +2 位作者 吴彦 王慧娟 李国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4-127,共4页
为了满足有机物难生化降解的特殊处理要求,研究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苯酚作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苯酚降解的因素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苯酚降解... 为了满足有机物难生化降解的特殊处理要求,研究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以苯酚作目标物,考察该体系中影响苯酚降解的因素并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苯酚废水的降解效果明显,苯酚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有邻苯酚二酚、对苯二酚、对苯醌和间苯二酚;在相同脉冲电压下,电极间距、曝气量和溶液的电导率等因素对苯酚降解效果有影响,溶液初始pH值影响很小;在脉冲电压20kV、脉冲频率50 Hz、电极间距15 mm、pH6.4、电导率10 mS/m、初始质量浓度100 mg/L、水样循环流量100 mL/min的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放电60min对苯酚降解率可达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板电极 苯酚 降解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常压、脉冲微波强化丝光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军旗 杨永进 +1 位作者 张劲松 刘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73-1980,共8页
采用脉冲微波强化丝光等离子体反应装置 ,研究了甲烷氧化偶联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 (CO +H2 )副产乙炔、乙烯的反应 .常压下 ,当CH4和CO2 流量分别为 12 0 ,80mL/min ,微波峰值功率 12 0W ,脉冲通断比为 10 0 / 10 0ms时 ,CH4和CO2 ... 采用脉冲微波强化丝光等离子体反应装置 ,研究了甲烷氧化偶联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 (CO +H2 )副产乙炔、乙烯的反应 .常压下 ,当CH4和CO2 流量分别为 12 0 ,80mL/min ,微波峰值功率 12 0W ,脉冲通断比为 10 0 / 10 0ms时 ,CH4和CO2 转化率分别为 70 .8% ,6 8.8% ;CO ,C2 H2 ,C2 H4选择性分别为 75 % ,17.8%和 4 .1% ,产物中没有积炭 .H2 /CO摩尔比值随原料气中甲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当CH4/CO2 摩尔比为 2∶1时 ,H2 /CO摩尔比达到 2 ,这种比例的合成气能方便地用于下一步的Fischer Tropsch反应和其他化学品的合成 .与其他等离子体反应相比 ,采用脉冲强化常规丝光等离子体进行CH4脱氢偶联与CO2 重整反应 ,能量效率明显提高 ,这对于促进微波等离子体技术在C1化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偶联 重整 甲烷 二氧化碳 脉冲微波等离子体 化学反应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芘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慧娟 郭贺 +3 位作者 赵文信 耿聪 吴春笃 储金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12-3517,共6页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以芘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建立了针对芘污染土壤的针–网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考察了主要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粒径、土壤初... 为了说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的主要参数对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以芘这一典型的多环芳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目标物,建立了针对芘污染土壤的针–网式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考察了主要土壤参数包括土壤粒径、土壤初始p H值、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土壤中芘降解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mm粒径土壤中的芘降解速率常数比2 mm粒径土壤中的芘降解速率常数高;土壤初始p H值是影响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体系中土壤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酸性土壤比中性和碱性土壤更利于其中芘的降解,酸性土壤条件下的芘降解速率常数为0.059 76;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增加导致土壤孔隙减少,不利于活性物质的传输而降低了修复效果;随着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的增加,芘降解速率常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土壤粒径 土壤初始p H值 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 芘初始质量分数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炭协同降解染料废水及过氧化氢的生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慧娟 郭贺 +3 位作者 杨文明 孙晨静 李洋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1408,共8页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以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协同的循环脱色体系,即PDP/AC协同体系。研...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pulsed discharge plasma,PDP)对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以酸性橙II(acid orange,AO7)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多针-板电极形式的PDP与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AC)相协同的循环脱色体系,即PDP/AC协同体系。研究考察了PDP/AC协同体系中AC的添加、AC粒径、电极间距、溶液p H值、载气种类、载气体积流量等关键参数对AO7降解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相同操作参数条件下以去离子水为介质且放电60 min时间后PDP/AC协同体系中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生成浓度,以说明各参数变化对系统活性物种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DP/AC协同体系降解AO7废水的效果优于PDP单独体系;粒径为1-2 mm的AC添加更有利于AO7降解,降解率可以提高20.4%,但此时AC损耗较大;同时,PDP/AC协同体系的H2O2生成浓度高于PDP单独体系的H2O2生成浓度,且粒径为1-2 mm的AC添加体系中可以产生更多的H2O2;15 mm电极间距比8 mm电极间距更不利于系统中AO7的降解和H2O2的生成;酸性溶液条件下AO7降解率较高且相应的H2O2生成浓度较高;载氧气体积流量为2 L/min时,AO7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81.5%,该条件下水溶液中的H2O2生成浓度可达0.531 6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活性炭 酸性橙II 协同体系 降解率 过氧化氢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晓臣 刘向宏 商克峰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年第7期26-28,共3页
低温等离子体烟气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可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目前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研究规模最大的3种低温等离子体烟气处理技术(电子束、脉冲等离子体、直流电晕等离子体)的发展历程和现... 低温等离子体烟气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可同时去除多种污染物、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是目前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介绍了研究规模最大的3种低温等离子体烟气处理技术(电子束、脉冲等离子体、直流电晕等离子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讨论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直流电晕等离子体 烟气 脱硫 脱硝
下载PDF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慧娟 李杰 全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222-225,共4页
研究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并研究脱色机 理.结果表明,实验中所采用的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 明显.在相同的脉冲电压下,系统的... 研究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并研究脱色机 理.结果表明,实验中所采用的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对酸性橙Ⅱ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 明显.在相同的脉冲电压下,系统的脉冲频率、电极间距以及溶液初始pH值和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溶液的脱色效 果影响显著.在脉冲电压为30 kV,脉冲频率为75 Hz,电极间距为2.5 cm的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放电60 min 对酸性橙Ⅱ的脱色率可达92.7%.此项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多针-板电极形式的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体系的 放电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板电极 酸性橙Ⅱ 脱色
下载PDF
同轴电极脉冲电晕放电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廖敏夫 段雄英 李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0,共5页
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平均能量 (用电子温度表示 )与同轴电极系统中的击穿电压有成正比的关系。实验研究了同轴电极系统中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中脉冲波形参数 (脉宽和上升时间 )对电极击穿电压峰值 (电子平均能量 )... 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子平均能量 (用电子温度表示 )与同轴电极系统中的击穿电压有成正比的关系。实验研究了同轴电极系统中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中脉冲波形参数 (脉宽和上升时间 )对电极击穿电压峰值 (电子平均能量 )的影响 ,结果表明 ,减短脉冲宽度和减少脉冲上升时间可提高反应器的击穿电压并增加激发电子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电极 脉冲电晕放电形态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 电子平均能量 脉冲宽度 击穿电压 电子温度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秀娟 江南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8-243,共6页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生物医学似乎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可是两者的结合却可以对现代科技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可见人们对生物技术发展抱着怎样的期待.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正在成为生物材料和生物医...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生物医学似乎是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可是两者的结合却可以对现代科技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可见人们对生物技术发展抱着怎样的期待.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正在成为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器件的生产和研究的广阔的平台.文章简要介绍了一些用于材料表面改性的技术以及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进而讨论了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途径以及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还详细讨论了一种用于表面功能化的脉冲等离子体技术方法作为二者最佳结合的一个典范.文章最后指出,生物医学与等离子体技术的完美结合可能对21世纪的科技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原文传递
催化剂协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甲硫醚气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铭书 李胜利 +2 位作者 李东 刘欣 吴鹏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2-467,共6页
为了探讨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恶臭气体的效果,采用V2O5/γ-Al2O3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了恶臭气体甲硫醚,并探讨了反应中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协同性及工艺参数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为了探讨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恶臭气体的效果,采用V2O5/γ-Al2O3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来处理了恶臭气体甲硫醚,并探讨了反应中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的协同性及工艺参数对降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具有改变催化剂气-固相吸附平衡、减少吸附容量的作用,处理恶臭气体时可通过添加催化剂吸附-气体浓缩环节来提高降解反应的能量利用率;催化剂与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比单一脉冲放电等离子具有更高的甲硫醚去除率,同时催化剂的填充通过改变介电性及电场强度使反应获得更大的能量,催化剂颗粒表面发生的强烈放电促进了降解反应的进行;在一定电压范围内,通过提高峰值电压、增加气体停留时间可有效提高甲硫醚去除率;当峰值电压为22 k V、甲硫醚体积分数为315×10-6、体积流量为550 m L/min时,甲硫醚去除率可达84.12%。催化剂协同脉冲放电等离子体能够有效处理恶臭气体甲硫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线-筒反应器 催化剂 甲硫醚 恶臭气体 去除率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黏土矿物联合修复芘污染土壤 被引量:7
12
作者 储金宇 戈照轶 +2 位作者 王慧娟 耿聪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60,共7页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建立了多针–网状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与黏土矿物(高岭土)相联合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选取芘作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制成了模拟芘污染土壤... 为了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一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率,建立了多针–网状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与黏土矿物(高岭土)相联合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体系,选取芘作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制成了模拟芘污染土壤。考察联合修复体系中黏土添加质量分数、黏土吸附时间、土壤初始p H值、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及土壤中芘初始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联合修复体系中芘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建立的芘污染土壤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黏土矿物联合修复体系中,增加黏土添加质量分数,可以提高芘降解率;黏土矿物添加后的土壤修复效果与黏土吸附时间不成正比关系,3 d吸附时间条件下的土壤修复效果较好;5%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下的芘降解率比15%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下的高31.5%,说明土壤初始含水体积分数的增加不利于联合修复体系中芘降解率的提高;土壤初始p H值为6时的弱酸性条件更利于芘的降解;当土壤中的芘初始质量分数由0.01%提高到0.03%时,修复体系中的芘降解量增加,但芘降解率降低,在添加黏土的联合修复体系中,芘初始质量分数为0.01%的芘污染土壤中的芘降解率可达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黏土矿物 联合修复 污染土壤 降解率
下载PDF
Treatment of Dye Wastewater by Using a Hybrid Gas/Liquid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Reactor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娜 李杰 +1 位作者 吴彦 佐藤正之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A hybrid gas/liquid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reactor using a porous ceramic tube is proposed for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High voltage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was generated in the gas phase and simultaneously the plas... A hybrid gas/liquid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reactor using a porous ceramic tube is proposed for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High voltage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was generated in the gas phase and simultaneously the plasma channel was permeated through the tiny holes of the ceramic tube into the water phase accompanied by gas bubbles. The porous ceramic tube not only separated the gas phase and liquid phase but also offered an effective plasma spreading channel. The effects of the peak pulse voltage, additive gas varieties, gas bubbling rate, solution conductivity and TiO2 addi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reactor was effective for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decoloration efficiency of Acid Orange II was enhanc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ower supplied. Under the studied conditions, 97% of Acid Orange II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effectively decolored with additive oxygen gas, which was 51% higher than that with argon gas, and the increasing 02 bubbling rate also benefited the decoloration of dye wastewater. Water conductivity had a small effect on the level of decoloration. Catalysis of TiO2 could be induced by the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and addition of TiO2 aided the decoloration of Acid Orange 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porous ceramic tube dye wastewater DECOLORATION
下载PDF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耦合降解室内甲醛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冰雁 黄欣 +3 位作者 李一倬 施建伟 刘震炎 上官文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5,41,共5页
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耦合技术,进行模拟室内空气循环降解甲醛的实验,对比了3种净化方式(紫外光催化、等离子体单独作用与等离子体-催化耦合)的甲醛降解效果,并考察了中心电极的极性、催化剂活性炭板与中心电极的距离对甲醛降解效... 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催化耦合技术,进行模拟室内空气循环降解甲醛的实验,对比了3种净化方式(紫外光催化、等离子体单独作用与等离子体-催化耦合)的甲醛降解效果,并考察了中心电极的极性、催化剂活性炭板与中心电极的距离对甲醛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单独的紫外光催化和等离子体作用而言,等离子体-催化耦合多重功效结合的甲醛降解效果更好,降解速率也更快;中心电极为正极的电场的甲醛降解效果优于中心电极为负极的电场;随着催化剂活性炭板与中心电极距离的不断扩大,直至板移动至电场外部的过程中,甲醛的降解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催化剂活性炭板与中心电极的距离存在一个最佳值,本研究的最佳距离为1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 等离子体 催化耦合 降解甲醛
下载PDF
芘污染土壤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春笃 赵文信 +3 位作者 王慧娟 耿聪 吕坤 依成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7-261,共5页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作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表现出高氧化性。土壤污染物中,多环芳烃具有高稳定性特征。为此,以典型多环芳烃——芘为目标物,建立了多针-网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土壤修复体系,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芘污染土壤修复时...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作用于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表现出高氧化性。土壤污染物中,多环芳烃具有高稳定性特征。为此,以典型多环芳烃——芘为目标物,建立了多针-网电极形式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土壤修复体系,考察了该体系用于芘污染土壤修复时其主要电气参数如脉冲峰值电压、脉冲频率和电极间距,以及系统空气载气速率等变化对修复体系中芘降解速率的影响规律。制成的模拟芘污染土壤中,芘的初始质量分数为0.01%。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芘污染土壤修复体系中,升高脉冲峰值电压和脉冲频率可以提高修复体系的输出功率,有利于修复体系中芘的降解;加大电极间距不利于修复体系中芘的降解,10 mm的电极间距条件下该修复体系中芘的降解速率较高;相较0和2 L/min,该修复体系采用1 L/min的空气体积流量时的芘降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针-网电极 土壤 修复 降解速率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plasma behavior for medium propellant mass and pulsed energy of small scale pulsed inductive thruster 被引量:3
16
作者 Yuguo CHENG Guangqing XI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76-190,共15页
The pulsed inductive thruster is characterized of no electrode corruption and wide propellant choice.To give insight into the propulsion mechanism of small scale thruster at different propellant mass(m)and energy(E)le... The pulsed inductive thruster is characterized of no electrode corruption and wide propellant choice.To give insight into the propulsion mechanism of small scale thruster at different propellant mass(m)and energy(E)levels,the transient Magneto Hydro Dynamics(MHD)method,completed by high temperature thermodynamic and transport,and plasma electrical models,is developed to study argon plasma response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current of high rise rate.By calculating the two-dimensional expansion properties of the thruster with conical pylon,the simulations find that the main energy deposition occurs during the initial pulse rise stage,and the energy density of Joule heat is two magnitudes higher than the deposition in the down side.At propellant mass of 2 mg,average axial velocity of the current sheet increases from about 15 km/s at 750 J to about 21 km/s at 1470 J within the decoupling distance.The velocity variation synchronizes with the pulsed rise in the initial.The monotonically de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along axis results in the growth of low ionization level ions and reducing of high levels.The current sheet maintains the structure formed during the initial pulse rise when moving beyond the decoupling distance.Besides the change in forward velocity,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e dimension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first half period,caused by thermal conduction and particle diffusion.The variations of total impulse It in the range of m from 2 mg to8 mg and E from 750 J to 1470 J show that It is proportional to m1/2 when E is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ansion properties Flow field Magneto Hydro Dynamics(MHD)method pulsed INDUCTIVE plasma Total IMpulsE
原文传递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红195废水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颖 孙亚兵 +3 位作者 徐建华 李振玉 王惠英 冯景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17,共4页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红195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极间距为10 mm、空气流量为0.10 m3/h、溶液初始pH为3.05,放电反应时间为21 min时,活性红195去除率为98.72%;废水中加入Cu2+时,随Cu2+加入量的增加,活性红195的... 采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含偶氮染料活性红195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极间距为10 mm、空气流量为0.10 m3/h、溶液初始pH为3.05,放电反应时间为21 min时,活性红195去除率为98.72%;废水中加入Cu2+时,随Cu2+加入量的增加,活性红195的去除率先减小后增大;加入自由基抑制剂可使活性红195去除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单针-板反应器 偶氮染料 活性红195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8
作者 刘畅 高楚蒙 +5 位作者 林维石 柯跃华 张国云 王效影 崔玉华 帖金凤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8,共6页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杀灭效果。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评价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脉冲电磁等离子体作用1.5 min,对...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杀灭效果。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评价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脉冲电磁等离子体作用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染菌载体杀灭对数值均>3.0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V-I)和人类冠状病毒HCoV-229E的杀灭对数值均>4.00;产生的臭氧浓度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22)对臭氧限量要求。结论脉冲电磁等离子体对细菌、真菌、芽孢、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的杀灭效果显著,具有快速、无残留、低成本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等离子体 微生物 消毒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多孔聚合物材料负载银纳米粒子的抗菌性能
19
作者 陈朝军 李淑淇 +3 位作者 卢可 郑直 杨德正 徐庆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8-2997,共10页
在材料表面均匀稳定地负载纳米银粒子并提高其抗菌性能是目前面临的一项挑战。为此利用纳秒脉冲放电预处理结合化学浸渍法制备了一种纳米银-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力显微、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了等离子体改性前后多孔聚合物... 在材料表面均匀稳定地负载纳米银粒子并提高其抗菌性能是目前面临的一项挑战。为此利用纳秒脉冲放电预处理结合化学浸渍法制备了一种纳米银-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原子力显微、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分析了等离子体改性前后多孔聚合物材料表面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纳米银在多孔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分布情况。以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为测试菌种,测试在不用放电处理时间、脉冲峰值电压、硝酸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下纳米银-多孔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改性时间为20min、脉冲峰值电压30kV的条件下,在10m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浸渍得到的复合材料在作用时间为5h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杀菌率仍高达99.3%和98.9%,展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 多孔聚合物材料 纳米银 大肠杆菌 白色念球菌 抗菌性能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ctivity of TiO_2 in pulsed plasma under different discharge conditions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丽娟 姜楠 +3 位作者 鲁娜 商克峰 李杰 吴彦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1-70,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a combination of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and TiO2(plasma/TiO2)has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TiO2by varying the discharge conditions of pulsed voltage,discharge mode,air fl... In the present study,a combination of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and TiO2(plasma/TiO2)has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TiO2by varying the discharge conditions of pulsed voltage,discharge mode,air flow rate and solution conductivity.Phenol was used as the chemical probe to characterize the activity of TiO2in a pulsed discharge syste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enol removal ef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 by about 10%by increasing the applied voltage.The phenol removal efficiency for three discharge modes in the plasma-discharge-alone system was found to be highest in the spark mode,followed by the spark–streamer mode and finally the streamer mode.In the plasma/TiO2system,the highest catalytic effect of TiO2was observed in the spark–streamer discharge mode,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avorable chemical and physical effects from the spark–streamer discharge mode,such as ultraviolet light,O3,H2O2,pyrolysis,shockwaves and high-energy electrons.Meanwhile,the optimal flow rate and conductivity were 0.05 m^3l^(-1)and 10μS cm^(-1),respectively.The main phenolic intermediates were hydroquinone,catechol,and p-benzoquinone during the discharge treatment process.A different phenol degradation pathway was observed in the plasma/TiO2system as compared to plasma alone.Analysis of the reaction intermediates demonstrated that p-benzoquinone reduction was selectively catalyzed on the TiO2surface.The effective decomposition of phenol constant(De)increased from 74.11%to 79.16%when TiO2was added,indicating that higher phenol mineralization was achieved in the plasma/TiO2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ed discharge plasma TIO2 phenol degradation discharge conditio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