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2
1
作者 肖湘生 吴华伟 +2 位作者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病理对照 影像学表现 周围型肺癌 胸膜凹陷征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相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炎性 周围型肺癌 结节 结核球 病灶 诊断价值 曲线 峰值 动态扫描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进康 夏宇 +2 位作者 杨迎 王辉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 (3DS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So matomPlus 4CT机对 1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 (3DS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SiemensSo matomPlus 4CT机对 1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10例为肺叶内型 ,2例为肺叶外型 ;8例位于左下肺 ,4例位于右下肺 ;增强CT显示 11例有血管样条索影自主动脉向病灶内延伸 ;MIP SCTA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 14条异常血管中的 13条 ,且清楚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形状。结论 MIP 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 肺隔离症 诊断 血管牵引学说 病因学
下载PDF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MSCT征象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范丽 刘士远 +4 位作者 李清楚 于红 李琼 蒋涛 肖湘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0-76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获得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资料与方法分析66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获得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资料与方法分析66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部位及MSCT表现,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分析混合性磨玻璃密度(mGGO)与单纯性磨玻璃密度(pGGO)、良恶性fGGO之间是否存在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6例fGGO中,mGGO53例,pGGO13例;恶性48例,良性18例。对于基本临床资料、病灶大小、发病部位在mGGO与pGGO、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GGO与pGGO的良恶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形态(分叶、棘状突起)、界面(清楚光整、清楚毛糙、模糊)、内部结构("空泡征")、邻近结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fGGO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GO的MSCT征象:呈圆形/类圆形、分叶、棘状突起、清楚毛糙的界面、"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是诊断恶性的重要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磨玻璃密度
原文传递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与周围型肺癌鉴别 被引量:33
5
作者 朱刚明 李兆勇 +2 位作者 李扬彬 李志娟 吴慧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75-1679,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MSCT诊断及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方法搜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OP患者的64层CT检查资料,其中27例在平扫的基础上行两期增强扫描;同时随机搜集同时期入院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对...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MSCT诊断及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方法搜集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OP患者的64层CT检查资料,其中27例在平扫的基础上行两期增强扫描;同时随机搜集同时期入院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影像学征象分析,并比较两者CT征象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42例FOP患者中,右肺病灶居多(24/42),以类圆形为主(20/42),边界清楚占多数(26/42);各病灶中具有棘状突出征26例、弓形凹陷征9例、浅分叶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23例、血管支气管束异常17例、长毛刺32例、短毛刺14例、邻近胸膜增厚30例、空洞11例、液化18例、反晕征1例、晕征16例;对照组中棘状突出征14例、弓形凹陷征2例、浅分叶征5例、深分叶征3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血管支气管束异常12例、长毛刺10例、短毛刺32例、邻近胸膜增厚16例、空洞6例、液化5例、晕征25例、钙化8例、淋巴结肿大16例,两组棘状突出征、弓形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长毛刺、短毛刺、邻近胸膜增厚、液化出现频数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分别为6.87、5.12、16.26、23.04、9.42、10.12,P〈0.05);增强扫描,FOP病灶CT值增加范围约33-90 HU,均值(58.72±13.9)HU,对照组病灶CT值增加范围约15~62 HU,均值(35.89±14.47)HU,两组CT增加值分布区间及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t=-5.33,P〈0.05)。结论 FOP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HRCT及增强扫描有利于这些特征的显示,并有助于与周围型肺癌鉴别,某些不典型病灶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周围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孤立性肺结节三维重建成像的CT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范国华 陆之安 +1 位作者 龚建平 钱铭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37例SPN(直径≤ 3cm)进行增强薄层扫描 ,利用三维成像软件用表面遮盖法 (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 ,分别观察结节的表面形...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37例SPN(直径≤ 3cm)进行增强薄层扫描 ,利用三维成像软件用表面遮盖法 (SSD)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阈值上、下限 ,分别观察结节的表面形态及与相邻胸膜、支气管、血管的关系 ,分析三维形态学改变对鉴别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3DCT完整显示了 37例SPN立体形态和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及血管类型 ,直观显示了 34例SPN相邻胸膜内外侧面形态改变和结节与周围支气管的关系。 3DCT形态分型 ,在良恶性SPN上有差异。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不仅能三维显示SPN的异常表现 ,而且能掌握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和胸壁间的解剖关系 ,充分、直观地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 3DCT结合 2DCT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 诊断 三维成像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分型及演变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涛 于铁链 +1 位作者 吴琦 周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2-766,共5页
目的 观察肺动脉栓塞 (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 (CTPA)征象及其演变 ,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计 12 4 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 目的 观察肺动脉栓塞 (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 (CTPA)征象及其演变 ,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9例计 12 4 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态 ,分为急性 (aPE)、慢性 (cPE)和慢性合并急性 (c +aPE) 3类 ,并与临床标准对照。 2 8例行治疗后CTPA复查。结果 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 117支 (9.4 3% ) ,锐角附壁型 2 2 6支(18.2 1% ) ,钝角附壁型 5 76支 (4 6 .4 1% ) ,完全闭塞型 2 15支 (17.32 % ) ;管腔突然狭窄 93支 (7.4 9% ) ,腔内网状改变14支 (1.13% )。CTPA诊断aPE、cPE及c +aPE分别为 34例 (4 9.2 8% )、2 9例 (4 2 .0 3% )和 6例 (8.6 9% ) ,6 5例(94 .2 0 % )与临床分型一致。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和 /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 ,支气管动脉扩张。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 ,栓塞支数明显减少 ,aPE变化更明显。结论 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 ,根据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对PE进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征象 PE 肺动脉造影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分型 治疗后 显示 准确 资料
下载PDF
肺孤立结节与周围肺血管增强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朱培菊 郭大静 +2 位作者 肖家和 杨敏 邓开鸿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56-558,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孤立结节增强CT表现特点、周围肺血管异常改变与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46例不同病理性质的孤立肺结节 (直径 10~ 3 0mm)行螺旋CT增强扫描 ,研究结节强化特点及其周围肺血管改变。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4... 目的 探讨肺孤立结节增强CT表现特点、周围肺血管异常改变与病理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46例不同病理性质的孤立肺结节 (直径 10~ 3 0mm)行螺旋CT增强扫描 ,研究结节强化特点及其周围肺血管改变。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46例肺孤立性结节强化者 42例 ,全部肺癌和炎性结节均显著强化 ,其中结节呈均匀和不均匀强化各 16例 (肺癌 19例 ,炎性假瘤 8例 ,错构瘤 1例 ,结核瘤 4例 ) ;周围强化 10例 ,其中肺癌 5例 ( 3例呈环状强化 ) ,炎性结节 5例 ( 3例肺脓肿呈环状 )。未强化者 4例 (肺结核 3例 ,错构瘤 1例 )。表现结节内血管征 9例 ,其中肺癌 7例 ,炎性假瘤 2例。局部充血征 6例 ,均为炎性结节 ;淤血征 8例 ,肺血管纠集征 7例 ,均为肺癌。结论 肺癌、炎性结节较结核瘤显著强化 ,结节强化表现与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结节内血管征、邻近肺野局部充血、淤血及血管纠集征则对鉴别诊断炎性结节与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结节 肺癌 周围肺血管 CT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可疑肺栓塞患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龙江 吴新生 +4 位作者 赵艳娥 周长圣 柴学 黄伟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在可疑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9例临床拟诊PE的患者在双源CT上行对比增强双能量模式扫描。利用双能量分析软件(LungPBV)分析。以肺叶为单位,记录DEPI和CT肺动脉成像(CTPA)上PE...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在可疑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9例临床拟诊PE的患者在双源CT上行对比增强双能量模式扫描。利用双能量分析软件(LungPBV)分析。以肺叶为单位,记录DEPI和CT肺动脉成像(CTPA)上PE的数目和位置。以CTPA为参照标准,评价DEPI诊断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DEPI上肺灌注异常的范围与心血管测量参数的关系。结果19例共行20次DECT扫描,共有98个肺叶纳入分析。10例未检出PE,9例确诊为PE,23个肺叶的肺动脉内可见充盈缺损。以CTPA为参照标准,两位医师利用DEPI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6%和82%、95%。PE患者肺灌注异常的范围似与右室功能障碍有关。结论利用双源CT双能量模式扫描可同时获得全肺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在PE的诊断和随访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双能量成像
原文传递
肺气肿的诊断:CT和肺功能检查的比较 被引量:18
10
作者 潘纪戍 吴国庚 +1 位作者 陈起航 李果珍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680-683,共4页
作者比较了117例的CT扫描(其中50例同时加作了HR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在检出肺气肿上的能力。结果显示CT和肺功能检查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和47.82%,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66.67%(16124... 作者比较了117例的CT扫描(其中50例同时加作了HR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在检出肺气肿上的能力。结果显示CT和肺功能检查对肺气肿的检出率分别为78.26%和47.82%,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异。66.67%(16124)肺功能检查无肺气肿的病例,CT都发现了肺气肿征象,说明CT在检出轻度、早期肺气肿上较肺功能检查敏感。在50例常规CT和HRCT的比较中发现35.8%常规CT正常的病例,在HRCT上都检出了肺气肿。20.1%常规CT诊断为轻度肺气肿的病例中,HRCT上为中度肺气肿,说明在肺气肿的诊断上HRCT较常规CT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气肿 诊断 CT 呼吸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急性胸痛三联症64层螺旋CT“一站式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欣 孙吉林 +3 位作者 戴国华 付英杰 李志远 柳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74-978,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一次性联合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的能力和成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64层MSCT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成像,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一次性联合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的能力和成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64层MSCT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成像,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对照50例单纯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30例单纯肺动脉成像和20例单纯主动脉成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 "一站式成像"平均扫描时间为(8.0±1.5)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流率为4.0~4.5 ml/s。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成像质量优于研究组;主动脉成像中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整体胸主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成像质量同样优良;肺动脉中央段、周围段和整体肺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P<0.01),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64层MSCT能够在10 s内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检查。主动脉、肺动脉成像质量优良,同单纯主动脉成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较单纯肺动脉成像质量为佳,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好,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但较64层MSCT单纯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存在不足,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受呼吸、心率及患者配合状况等因素影响明显。"一站式成像"对急性胸痛三联症的影像学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冠状血管 主动脉夹层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 被引量:18
12
作者 钱新初 刘三军 彭梦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胸外伤中创伤性肺假性囊肿(TPPC)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分析65例TPPC的99个病灶的CT表现并进行CT分型。结果不伴大量血气胸的局灶型TPPC51例(78.5%),仅行保守治疗,平均住院17天;伴有大量血气胸的复杂型TPPC14例(21.5%),均... 目的探讨闭合性胸外伤中创伤性肺假性囊肿(TPPC)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分析65例TPPC的99个病灶的CT表现并进行CT分型。结果不伴大量血气胸的局灶型TPPC51例(78.5%),仅行保守治疗,平均住院17天;伴有大量血气胸的复杂型TPPC14例(21.5%),均实施了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术治疗,其中开胸手术1例(7.1%),平均住院68天。结论TPPC的CT分型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高分辨率CT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杨奎 王家林 熊明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对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探讨病程与HRCT表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 2 9例IPF患者常规CT检查后对兴趣区行HRCT扫描 ,观察病变的分布及HRCT表现 ,并按病程在 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对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 ,探讨病程与HRCT表现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 2 9例IPF患者常规CT检查后对兴趣区行HRCT扫描 ,观察病变的分布及HRCT表现 ,并按病程在 1年以下、1~ 2年、2~ 3年及 3年以上分为 4组 ,分析病程与HRCT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IPF的主要HRCT表现 :( 1)磨玻璃样密度影 ;( 2 )肺小叶间隔增厚 ;( 3 )小叶内间质增厚 ;( 4 )小叶结构变形 ;( 5 )蜂窝肺 ;( 6)交界面不规则 ;( 7)胸膜增厚。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内间质增厚。病程在 2年以上分别占 72 % ( 2 1/2 9)及 86% ( 12 /14 )。蜂窝肺病程在 3年以上占 60 % ( 12 /2 0 )。病变呈周围型分布。结论 HRCT能细致、准确地反映IPF的大体病理变化 ,但各种征象均可见于其他各种间质性疾病 ,小叶间隔增厚及小叶间质增厚伴有肺结构变形和病变的周围型分布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较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CT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CT容积灌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单飞 张志勇 +3 位作者 曾蒙苏 杨姗 王剑 蒋亚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09-1613,共5页
目的评价常规胸部CT结合CT容积灌注(CTVP)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行首过法CTVP的SPN65例,其中恶性43例,良性22例。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CTVP参数诊断阈值,并通过四格表行2项参数的... 目的评价常规胸部CT结合CT容积灌注(CTVP)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行首过法CTVP的SPN65例,其中恶性43例,良性22例。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CTVP参数诊断阈值,并通过四格表行2项参数的联合试验。由两名低年资和两名高年资医师回顾性盲法阅常规胸部CT图像,做出诊断(方法A);再阅常规胸部CT及CTVP资料,作出诊断(方法B)。采用ROC曲线比较每名医师采用诊断方法A与B的准确性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诊断方法A及B的一致性。结果当BF=50ml.100g-1.min-1、BV=3ml/100g、PS=10ml.100g-1.min-1时,CTVP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3%、86%及86%,特异性分别为59%、68%及77%。BF+PS及BV+PS的序列实验联合特异性均为82%。联合运用常规胸部CT和CTVP,四名医师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1%、95%、95%及95%;特异性分别为86%、91%、95%及82%。四名医师方法B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方法A(P均<0.05)。四名医师方法A的ICC=0.612;方法B的ICC=0.854。结论与仅采用常规胸部CT相比,结合首过法CTVP可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SPN良、恶性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诊断 一致性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小病灶活检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明炯 左长京 +1 位作者 邓小强 刘永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小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半自动活检针对35例患者肺部小于3cm小病灶的CT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情况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共40个小病灶,其中22例为肺癌,6... 目的:探讨肺部小病灶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运用半自动活检针对35例患者肺部小于3cm小病灶的CT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情况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共40个小病灶,其中22例为肺癌,6例为肺结核,7例为炎性结节,活检对恶性病变的检出率为84%,无假阳性。结核患者活检诊断准确率为8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4%。结论:肺部小病灶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准确性较高,穿刺技术中较关键的因素是训练患者的呼吸配合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肺小结节术前定位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方良毅 钟文昭 +2 位作者 黄敏敏 董嵩 李俊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对准备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的57例(62个肺小结节)患者行术前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肺结节。常规引导组(简称非MPR组)39例,MPR引导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定位的指导作用。方法对准备胸腔镜(VATS)肺楔形切除的57例(62个肺小结节)患者行术前低剂量螺旋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肺结节。常规引导组(简称非MPR组)39例,MPR引导组(简称MPR组)18例。对两组病灶到胸膜距离、穿刺次数、调整次数、穿刺用时、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耗时、平均剂量-长度积(DLP)、术中出血量、定位成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灶到胸膜距离和进针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穿刺调整次数和穿刺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组平均减少0.5次,缩短3.4 min。MPR组术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非MPR组少40.13 m Gy·cm-1(P〈0.05)。MPR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非MPR相当(P〉0.05),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定位成功率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技术可直观显示穿刺定位路径,减少穿刺过程的调整次数和辐射,缩短操作时间,对肺结节VATS术前亚甲蓝定位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术前定位 胸腔镜切除术
原文传递
64层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微血管结构的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白荣杰 程晓光 +1 位作者 申宝忠 屈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肺内孤立结节CT灌注成像的基础。资料与方法对38例SPN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探讨肺内孤立结节CT灌注成像的基础。资料与方法对38例SPN行64层螺旋CT动态增强(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记录SPN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PHSPN)、灌注量(P)、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PHSPN/PHAA)。灌注量等于时间-密度曲线(TDC)最大斜率除以主动脉强化值。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MVD评价SPNCT灌注参数(PHSPN、P、PHSPN/PHAA)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PHSPN:(96.15±11.55)HU]和炎症性结节[PHSPN:(101.15±8.41)HU]较良性结节[PHSPN:(47.24±9.15)HU]有更高的强化峰值[PHSPN(F=72.73,P<0.001;F=9.728,P<0.001)和PHSPN/PHAA(F=87.51,P<0.001;F=8.20,P<0.001)]。而恶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的PHSPN和PHSPN/PH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症性SPN增强前密度明显低于恶性(χ2=8.49,P<0.05)。恶性SPN与炎症性SPN的灌注量明显高于良性(F=103.15,P<0.01;F=16.88,P<0.01)。MVD计数恶性[(36.88±6.76)条/视野]SPN明显高于良性[(4.51±0.60)条/视野]和炎性[(26.11±5.43)条/视野]SPN(F=91.31,P<0.01;F=9.39,P<0.001)。CT灌注各参数(PHSPN、PHSPN、PHAA、P)与恶性和良性MVD呈正相关,其中以恶性结节PHSPN与MVD相关性最强(r=0.657,P<0.05)。结论SPN的MVD是其在CT灌注上不同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SPNCT灌注特点与其血管生成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结节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肺撕裂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3
18
作者 项荣伟 杨运俊 +1 位作者 王士地 邱亁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中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肺撕裂伤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38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54个肺叶,其中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7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12例。CT表现为肺气囊肿1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中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肺撕裂伤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38例肺撕裂伤患者累及54个肺叶,其中右肺上叶10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7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12例。CT表现为肺气囊肿10例,肺气液囊肿25例,肺血肿9例,条状蜂窝样改变4例,3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肺挫伤。合并肋骨骨折36例(其中多发肋骨骨折31例),血气胸15例,胸壁皮下广泛积气10例,纵膈内积气6例,心包内积气3例,胸椎或腰椎骨折14例,锁骨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4例,20例伴有颅脑或腹部损伤20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最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撕裂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病情变化对CTPA与DSA诊断一致性的影响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赵立峰 张妍芬 +1 位作者 刘磊 徐克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病情变化对CT肺动脉造影(CTP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一致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搜集行介入手术治疗且术前及术后均行CTPA检查的PTE患者29例。以DSA为标准评价CTPA对PTE的诊断能力。结果 29...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患者病情变化对CT肺动脉造影(CTP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一致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搜集行介入手术治疗且术前及术后均行CTPA检查的PTE患者29例。以DSA为标准评价CTPA对PTE的诊断能力。结果 29例PTE患者的同期CTPA与D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次出现评分差异的DSA评分值明显高于37例次评分一致病例,且主要集中分布在评分≥9分的区间。结论 PTE患者病情的不断急剧变化可能是导致CTPA与DSA检查影像差异且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在排除影响CTPA图像质量可能因素的情况下,CTPA与DSA检查影像差异可能是PTE病程中不同时间窗内病情变化的影像学表现,不应该被完全认定为漏诊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 病情变化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凸包算法的肺实质分割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金 郑冰 +1 位作者 梁洪 邓玉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4-490,共7页
肺实质的精确分割一直都是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分割方法大多只能分割出不包含病灶的肺实质区域,为后期的图像分析与辅助决策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具有边缘型肺结节的肺部CT图像,提出一种实现简单且实验效果较... 肺实质的精确分割一直都是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诊断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分割方法大多只能分割出不包含病灶的肺实质区域,为后期的图像分析与辅助决策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具有边缘型肺结节的肺部CT图像,提出一种实现简单且实验效果较好的肺实质分割算法。首先,利用常规方法提取肺实质的粗略轮廓;然后,针对上一步骤中肺实质病灶信息等的缺失现象,提出一种改进的二维凸包算法对肺实质的外轮廓进行再修复;最后,利用区域生长和形态学运算,修复肺实质的内部轮廓。运用新算法,对200张边缘型肺结节的肺部CT图像进肺实质分割。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滚球法"和凸包算法修复肺实质相比,新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边缘型肺结节等病灶信息能被较为准确地表示出来,为建立高效的肺部疾病诊断系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部CT 自动分割 凸包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