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物上的权利(力)构成——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视点 被引量:38
1
作者 杨解君 赖超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8,共10页
公物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直接用于公用目的之物,包括公务用公物和公众用公物。公物上的权利(力)关系纵横交错,既包括公法性质上的公物管理权和使用权及其下属权能,也包括私法性质上的物权及其下属权能。两类不同性质的各种权利(力)相互区分... 公物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直接用于公用目的之物,包括公务用公物和公众用公物。公物上的权利(力)关系纵横交错,既包括公法性质上的公物管理权和使用权及其下属权能,也包括私法性质上的物权及其下属权能。两类不同性质的各种权利(力)相互区分,相互交融和作用,共同组成了公物上的权利(力)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物 权利(力)构成 公权 私权
下载PDF
我国财税法治建设的破局之路——困境与路径之审思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剑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2,共8页
环顾经济、政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财税法治建设是新时期改革进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创新局面的有效关口。面对着此群体利益与彼群体利益、稳定性与变革性、代议制民主与行政高效率等多重矛盾,难免使我们对前路进行再度审思。要突破僵局... 环顾经济、政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财税法治建设是新时期改革进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创新局面的有效关口。面对着此群体利益与彼群体利益、稳定性与变革性、代议制民主与行政高效率等多重矛盾,难免使我们对前路进行再度审思。要突破僵局,亟需从摆正财税法的性质定位、调整立法主体的结构、加快立法或修法的进度、理顺立法与改革的关系等角度切入,通过整体、全面的路径构建,强化全国人大的税收同意权和预算审批权,进而达致财税法律体系完善、法治观念融贯、法权配置协调的"良法善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税法治 公共财产法 税收同意权 预算审批权
下载PDF
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属性及职权配置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爱年 刘爱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50,共9页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属性及职权配置的宪法问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与检察监督制度发展的历史经纬,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属性不是法律监督权的宽泛解释,也不是诉讼监督权的自然延伸,而...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属性及职权配置的宪法问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与检察监督制度发展的历史经纬,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属性不是法律监督权的宽泛解释,也不是诉讼监督权的自然延伸,而是检察机关通过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一般监督权。检察监督的改革创新为一般监督权的续造提供了新的契机。而权力属性为一般监督权的定位也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职权配置,尤其是在监督方式、监督程序以及监督内容的制度设计上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公益诉讼 权力属性 一般监督权
下载PDF
公共财产法视野下的财税法功能探析——一个不同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洪小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9-44,共6页
在公共财产法的视野下将财税法的主要功能界定为通过控制公共财产权来保护私人财产权是具有狭隘性的。行政法理念的更迭、权力与权利关系理论之重构,以及议会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地位与职能的变迁都从不同的视角挑战了公共财产权控制理论,... 在公共财产法的视野下将财税法的主要功能界定为通过控制公共财产权来保护私人财产权是具有狭隘性的。行政法理念的更迭、权力与权利关系理论之重构,以及议会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地位与职能的变迁都从不同的视角挑战了公共财产权控制理论,而我国面临的本土财政问题则为我们从一个不同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视角探析财税法的功能提供了启示。通过对公共财产权不同运行阶段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公共财产法的视野之下,应将财税法的主要功能界定为保护公共财产,而非通过控制公共财产权来保护私人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财产权 公共财产法 公共财产保护 财税法功能
下载PDF
公立高校举办者权利义务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申素平 周航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8-44,共7页
政府作为公立高校举办者与管理者角色分离对于厘清政校关系、构建平等的高等教育治理体制,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与国有资产管理有重要意义。但现行规定并未将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权利义务区分开来。国家举办公立高校本质上是对... 政府作为公立高校举办者与管理者角色分离对于厘清政校关系、构建平等的高等教育治理体制,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与国有资产管理有重要意义。但现行规定并未将公立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权利义务区分开来。国家举办公立高校本质上是对国有资产(公共财产)的一种公法上的分配,以实现公共性为目的。因此,公立高校举办者权利在性质上应当是一种公权力。举办者的身份是基于国家投入公共财产创办与维持高校运转的行为而获得,因此其权利义务也应当以此建构,并以实现资产的合理使用为基本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举办者 公共财产 合理使用 权利 权力
原文传递
公共经济法论略 被引量:3
6
作者 陶广峰 胡小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公共经济法是调整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共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包括: (1)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关系; (2)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国有社会组织之间... 公共经济法是调整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共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包括: (1)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关系; (2)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国有社会组织之间的财产管理关系以及国有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公共经济法的基本性质是公私法的交融性。经济法由市场规制法和公共经济法所组成。公共经济法的体系主要由财政法、中央银行法(部分)、国有企业法、产业政策法(部分)等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经济部门 公共经济法 公法之债 财产权力 财产职责
下载PDF
社会治理视域下公物行政权的法治解构 被引量:4
7
作者 蒋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52-58,共7页
为增进公共福祉,社会治理中的行政主体有责任积极为社会提供和增加公物的供给与服务,但同时亦承担公物的管理与照顾义务。公物上的行政权包含管理权和警察权两项基本内容,在社会治理中,两者均可能基于法定原因而对公民实施限制或剥夺公... 为增进公共福祉,社会治理中的行政主体有责任积极为社会提供和增加公物的供给与服务,但同时亦承担公物的管理与照顾义务。公物上的行政权包含管理权和警察权两项基本内容,在社会治理中,两者均可能基于法定原因而对公民实施限制或剥夺公物使用的措施与行为,造成公民权益实现的克减。公物上的行政权犹如一把"双刃剑",为确保公物使用效能的最大化,更为防止行政权随意滥用而侵害公民的合法使用权益,要求社会治理下的行政权必须遵循法治精神,坚持公益至上的目的追求,以平等对待为原则,确保行政行为合乎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公物 行政权 法治
下载PDF
公物视角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权属制度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源明 梁亚荣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我国目前存在国家公物总体制度缺失、农村基础设施概念模糊、农村基础设施性质不明和权属不清等问题,不利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和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物的范畴,应当依据公物理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和性质进行重新... 我国目前存在国家公物总体制度缺失、农村基础设施概念模糊、农村基础设施性质不明和权属不清等问题,不利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和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物的范畴,应当依据公物理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和性质进行重新界定,完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权属立法体系,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作出合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公物 性质 权能
下载PDF
公物理论框架下城市治理中行政权对公民权克减的规范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蒋飞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158-165,174,共9页
福利国家、给付行政的兴起,公用公物不再被视为是国家将自己所有之财产提供给公民使用的恩赐,而是国家通过行政主体为社会共同体之发展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城市治理中,行政主体对公物的提供与管理在追求公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时会对公... 福利国家、给付行政的兴起,公用公物不再被视为是国家将自己所有之财产提供给公民使用的恩赐,而是国家通过行政主体为社会共同体之发展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城市治理中,行政主体对公物的提供与管理在追求公用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有时会对公物的使用自由进行限制或克减,造成公民基本权益的减损。公物理论为公共服务的价值发挥与公共资源的充分使用搭建了分析框架,为城市治理如何兼顾现实问题之解决与法治理想之践行提供了应有的理念和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物理论 城市治理 行政权 公民权 权利克减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成都市公交网络拓扑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狄兆华 帅斌 种鹏云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12-16,22,共6页
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结合统计得到的截止到2014年1月20日的成都市公共交通实际数据,构建邻接站点式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考虑上、下行线路(环线为内、外环)在站点布设和行车方向上的不同对网络拓扑特性的影响,对成都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特... 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结合统计得到的截止到2014年1月20日的成都市公共交通实际数据,构建邻接站点式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考虑上、下行线路(环线为内、外环)在站点布设和行车方向上的不同对网络拓扑特性的影响,对成都市公交网络的拓扑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邻接站点式成都公交复杂网络节点平均度为2.52,节点强度分布不均,最大值达到45,平均节点强度为4.75,网络整体上服从幂律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小世界特性。随着网络规模由成都市区向郊区扩张,网络平均最短路径长度由16.90增至34.19,增长明显。网络聚集系数0.14,体现出相对较高的公交路网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公交网络 拓扑特性 幂律分布 小世界
下载PDF
现代财产权观念中的预算权概念研究——兼论预算法之完善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学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22-29,共8页
从主权在民的宪法文本和现代财产权最新理论出发,预算权既体现国家的财产权,也包括公民的财产权利,是基于预算权利的权力和权利的辩证统一,其核心是对预算权力的控制。对预算权概念的重新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对新预算法预算权的配置... 从主权在民的宪法文本和现代财产权最新理论出发,预算权既体现国家的财产权,也包括公民的财产权利,是基于预算权利的权力和权利的辩证统一,其核心是对预算权力的控制。对预算权概念的重新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对新预算法预算权的配置。预算权通过预算透明度规则、预算平衡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预算监督制度、人大预算权力配置、财政问责制的建立从而重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财产权 人民主权 公共财产法 预算权利 预算权力
下载PDF
近代城市社区公产变易与地方权势演变--广州文澜书院产业案探析(1925-1936)
12
作者 徐跃 王志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5-77,共13页
1929年8月,广州文澜书院管箱绅董罗崧藩被时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程天固拘禁,被迫交出该书院产业的全部契据。随之,广州市政府宣布将该书院全部产业收归市有并予以整理投变。在该书院产业从“民间社区公产”变易为“市有公产”的过程中,... 1929年8月,广州文澜书院管箱绅董罗崧藩被时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程天固拘禁,被迫交出该书院产业的全部契据。随之,广州市政府宣布将该书院全部产业收归市有并予以整理投变。在该书院产业从“民间社区公产”变易为“市有公产”的过程中,当地省市政府、市总商会、地方党部、社会团体与地方法院皆牵涉其中,展示了当时城市社区公产变易的具体过程以及地方各新旧力量围绕地方公产展开较量争夺的复杂情状,揭示出诸多与既存研究相异或此前被忽略的新面向,由此反映了自清末新政启地方自治始至辛亥鼎革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倡行“以党治国”等大变局下,地方公产变易与地方权势演变的互动态势,并折射出近代中国地方公产变易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产 广州文澜书院 权势演变 社会变迁
下载PDF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公共性缺损及其治理
13
作者 成志刚 彭少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79,共4页
保障性住房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维护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居住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其公共性在价值理念、供给主体、保障对象和实施手段等方面存在缺位或越位问题。需要重... 保障性住房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维护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居住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其公共性在价值理念、供给主体、保障对象和实施手段等方面存在缺位或越位问题。需要重构价值理念体系框架、构建多元供给主体机制、健全保障对象分配与管理运行制度、完善公共权力监督体系等,以充分体现保障性住房的公共属性,从而切实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公共性 住有所居 公共权力
下载PDF
权利博弈:国民政府省内机关的公产清理冲突与协调
14
作者 冯兵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国民政府建立后,各级政府社会重构领导职能取代革命政治而成主导,经济建设、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事业渐次开展需款甚亟,财政改革成为各地政府筹措发展资金重要渠道,前代遗留公产的清理作为全方位财政改革组成部分备受重视,... 国民政府建立后,各级政府社会重构领导职能取代革命政治而成主导,经济建设、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等事业渐次开展需款甚亟,财政改革成为各地政府筹措发展资金重要渠道,前代遗留公产的清理作为全方位财政改革组成部分备受重视,作为权威社会价值分配方案的公产清理政策,囿于其出台表现为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对人事进行制约或改变,政策执行成为极度复杂之过程。受多方利益影响,执行过程压力、紧张与冲突成为常态。随着清理工作开展,围绕公产管理之矛盾在各机关间日益凸显,省级行政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军事机关之间,省级机关与市级政府之间,省级单位与县级部门之间围绕公产管理和使用等权力、权利和利益进行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湖北 公产 权利 博弈
原文传递
公物特别使用许可的法律规制——以道路停车泊位施划为例
15
作者 崔小峰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8,共5页
公物作为行政的物的手段,已经日益成为给付行政的重要一环。现实中公物的功能被异化,滥用的权力侵蚀了公物本来所承载的公共利益。特别使用是超出公物本来使用目的的一种利用,这种使用由于已经超出了公物公共用途的范围,在现实中极易造... 公物作为行政的物的手段,已经日益成为给付行政的重要一环。现实中公物的功能被异化,滥用的权力侵蚀了公物本来所承载的公共利益。特别使用是超出公物本来使用目的的一种利用,这种使用由于已经超出了公物公共用途的范围,在现实中极易造成对公物的一般使用的妨害,甚至损害到社会公共利益。本文以道路停车泊位施划为例证,对公物的特别使用及其许可权的规范与控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物 一般使用 特别使用 许可权
下载PDF
公物法视野下道路交通信号的设置与管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5-51,共7页
解决道路交通信号设置与管理上存在的权限划分不清以及职责履行不规范等问题,必须从道路的公物属性入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信号本质上是为了维护道路使用中的秩序与安全,这与道路上的公物警察权的职责相吻合,道路交通信... 解决道路交通信号设置与管理上存在的权限划分不清以及职责履行不规范等问题,必须从道路的公物属性入手。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信号本质上是为了维护道路使用中的秩序与安全,这与道路上的公物警察权的职责相吻合,道路交通信号的设置与管理应该由交警部门负责,而非掌握公物管理权的交通部门。为了维护道路使用人的权利,实现对公权力的控制,《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信号设置与管理的程序做出了规定,明确了事前公告的程序机制,为强化道路使用人对交通事务的参与,增加道路交通信号管理的民主正当性,公众参与制度也应当有适用的余地,这是正当程序的应有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信号 公物 公物管理权 公物警察权 公众参与
下载PDF
论物权公示制度与交易安全的保护
17
作者 张明锋 李继群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问题天然地联系着。物权公示是物权的重要制度;物权公示的原因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物权公示的效力体现着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特别是物权公示的对抗力和公信力对交易安全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物权公示的价值就在于对交... 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问题天然地联系着。物权公示是物权的重要制度;物权公示的原因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物权公示的效力体现着对交易安全的保护,特别是物权公示的对抗力和公信力对交易安全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物权公示的价值就在于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变动 物权公示 对抗力 公信力 交易安全
下载PDF
我国局部性公有产权私有化问题刍议
18
作者 梁德明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5,共4页
局部性行政权力拥有者在改革大潮中的逐利行动,使得我国大量局部性公有产权被非正当私有化,而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排斥在有效监督和受益范围之外,虽然这种情况得到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强烈关注并有所行动,却未改变问题产生... 局部性行政权力拥有者在改革大潮中的逐利行动,使得我国大量局部性公有产权被非正当私有化,而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排斥在有效监督和受益范围之外,虽然这种情况得到我国党和国家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强烈关注并有所行动,却未改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这些官员行政权力边界界定不清与约束不力;唯有切实赋予一定主体对局部性行政权力有效规制的权力,才能彻底改变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当私有化 行政权力 权力规制
下载PDF
气候资源的权力与权利:基于公共财产属性的构造
19
作者 闫海 赵巧玉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52-56,共5页
气候资源不是《宪法》、《物权法》上明确列举的国家所有权客体,也不具有权利客体的特征。气候资源与国家所有权客体在权利归属、表现形态、使用方式、存在目的上存在较大差异,乃是一种公共财产。基于公共信托理论,国家是公共财产的受托... 气候资源不是《宪法》、《物权法》上明确列举的国家所有权客体,也不具有权利客体的特征。气候资源与国家所有权客体在权利归属、表现形态、使用方式、存在目的上存在较大差异,乃是一种公共财产。基于公共信托理论,国家是公共财产的受托人,对气候资源行使诸如气候资源规划权、保护区设立权、纠纷裁决权及开发利用行政许可权等管理权。因为气候资源不是国家所有权客体,源自气候资源国家管理权的民事主体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权利乃是特许物权。气候资源特许物权具有公私兼容的性质,既具有公法性,又具有私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公共财产 公共信托理论 气候资源国家管理权 气候资源特许物权
下载PDF
积极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
20
作者 鞠志倩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国企改革二十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一个最主要的教训就是绕开所有制问题搞改革 ,因此 ,十五大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 ,促进生产力发展。本文从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的原因 ,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现实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以及探索思路... 国企改革二十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一个最主要的教训就是绕开所有制问题搞改革 ,因此 ,十五大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 ,促进生产力发展。本文从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的原因 ,对社会经济的作用、现实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弊端以及探索思路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探讨当前公有制改革的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 内部产权结构 公有制 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 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