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的诉权基础: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晞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51-58,共8页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制度虽然已确立,但对其性质的认识并未统一。综合学界观点,发现分歧核心在于诉权基础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实质源于海域国家所有权私权化视角与海洋环境公益保护属性的矛盾。对相关论述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域国家所...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制度虽然已确立,但对其性质的认识并未统一。综合学界观点,发现分歧核心在于诉权基础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实质源于海域国家所有权私权化视角与海洋环境公益保护属性的矛盾。对相关论述进行分析后认为,海域国家所有权并非一种私法所有权,而是一种明示的公共财产权体制,其将海洋这种环境公共物品视为公共财产并防止其成为私法交易的对象,实质赋予国家的是以保护公共利益为中心的公权力。相似地,领海外国家管辖海域基于环境管制为公众保留了享有良好环境的公共利益,使海洋生态环境脱离自由获取,确立了一种隐含的公共财产权。因此,海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是一种基于财产权的救济思路,其将海洋生态环境视作“公产”,政府基于对公共财产保护和管理的公权力诉请救济,是一种公益属性的“公产诉讼”。在功能上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强调以“损害赔偿”完成生态修复,在诉讼顺位上应优先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同时,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需实现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完善诉讼前置程序,明确行政先于司法的救济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环境损害 政府索赔 海域国家所有权 公共财产权 公产诉讼
下载PDF
论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和起诉顺位——兼谈自然资源物权和环境权的理论要点 被引量:66
2
作者 杨朝霞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环境公益不同于由多个人身和财产私益所构成的环境众益,它是指环境基于其生态服务功能而提供可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所承载的公共性利益。当下法律框架下民事制度、行政制度和诉讼制度保护环境公益的不足,为自然资源物... 环境公益不同于由多个人身和财产私益所构成的环境众益,它是指环境基于其生态服务功能而提供可满足人类多种需求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产品所承载的公共性利益。当下法律框架下民事制度、行政制度和诉讼制度保护环境公益的不足,为自然资源物权和环境权的创设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萌生了现实上的需求。环境权、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和诉讼信托理论,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权利依据,奠定了理论基础。实际上,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包括公益性环境权诉讼、自然资源所有权诉讼和环境权信托诉讼三大类型。至于起诉顺位的设置,应依实体权利依据的不同而作相应安排:以自然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环保机关为第一顺位,检察机关为第二顺位,公民和环保组织为第三顺位;以环境权为基础,公民和环保组织为第一顺位,环保机关为第二顺位,检察机关为第三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权利基础 生态产品 环境权 自然资源物权 起诉顺位
原文传递
民事公益诉讼视域下国有财产的充分保护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牧天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国有财产保护是公益诉讼制度的重点领域。国有财产是国家“应有的”财产,是“物”和“权利”的统一,其取得方式不应仅仅局限“法律规定”。保护国有财产要秉承既是权利更是职责的理念。排斥民事公益诉讼介入,单极化保护机制设计及单轨... 国有财产保护是公益诉讼制度的重点领域。国有财产是国家“应有的”财产,是“物”和“权利”的统一,其取得方式不应仅仅局限“法律规定”。保护国有财产要秉承既是权利更是职责的理念。排斥民事公益诉讼介入,单极化保护机制设计及单轨制行政公益诉讼架构成为现行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制度一大缺憾。打破狭隘认识,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走中国特色的国有财产保护行民衔接双轨共治公益诉讼之路是有效破解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财产 国家财产权 国有财产保护 公共利益 民事公益诉讼
下载PDF
生态环境:公共财产还是公共利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义程 兰闳喻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1-96,共6页
吕忠梅课题组所提出的“应在民法典物权编明确生态环境的公共财产地位”的看法虽然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该观点显然混淆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而导致其不但在理论上无法自洽,而且在实践中无法予以落实。生... 吕忠梅课题组所提出的“应在民法典物权编明确生态环境的公共财产地位”的看法虽然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该观点显然混淆了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从而导致其不但在理论上无法自洽,而且在实践中无法予以落实。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人安身立命之境,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任何给定的所有者的财产。生态环境不是传统民法意义上的“物”,而是具有超越了“物”的更高价值。对于生态环境在民法中的地位,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理论已经作出了清晰的回答,即生态环境系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形态,属于民事客体范畴。因此,民法典物权编无需再叠床架屋给予生态环境以公共财产的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公共财产 公共利益 环境公益诉讼 民事客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