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有效参与--基于参与工具应用策略维度的考量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义程 段哲哲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21-127,共7页
参与工具通常被视为实现公民参与的预期目标之手段。以当代西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两个预期目标为分类依据,参与工具可分为公共政策优化型和公共政策认同型两种。前者意在通过公民参与来做到集思广益和及时发现偏差或失误,从而使... 参与工具通常被视为实现公民参与的预期目标之手段。以当代西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两个预期目标为分类依据,参与工具可分为公共政策优化型和公共政策认同型两种。前者意在通过公民参与来做到集思广益和及时发现偏差或失误,从而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其以关键公众接触和公民调查为典型;后者意在通过公民参与使公民更为清楚地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目的、功能和内容,从而促使其对某种公共政策形成支持和赞成倾向并产生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其以公民会议、咨询委员会、斡旋调解为代表。鉴于参与工具的恰当、科学,适时运用将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有效运转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关键公众接触、公民调查、公民会议、咨询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公民有效参与 参与工具 关键公众接触 公民调查 公民会议
下载PDF
科技领域的中国合规管理推动者研究——基于2018—2023年公开会议报告人分析
2
作者 陈峰 闫甜甜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4年第1期59-68,108,共11页
设定会议内容包含科技内容的就是科技领域合规管理会议,会议报告人即为合规管理推动者。根据此设定,收集确认2018—2023年55个中国本土举行的属于科技领域合规管理会议,并对确认的55个会议的高频次报告人、高频次报告人所在单位及属性... 设定会议内容包含科技内容的就是科技领域合规管理会议,会议报告人即为合规管理推动者。根据此设定,收集确认2018—2023年55个中国本土举行的属于科技领域合规管理会议,并对确认的55个会议的高频次报告人、高频次报告人所在单位及属性、高频次报告人所在企业与行业、会议报告人报告内容主题等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聚焦科技领域,求解合规管理领域的领军人物、主要机构、主要研究成果与工作内容等问题,较为全面地展示目前中国国内聚焦科技领域的合规管理推动者、研究与服务工作现状和重点,为合规管理领域情报研究与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 合规管理 推动者 公开会议 报告人分析
下载PDF
我国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制度的沿革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峰 吴晓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081-2087,共7页
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制度是药品审评科学性与公正性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概括了我国药品审评先后经历的药品审评委员会、专家库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咨询制度各自的特点,比较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制度的异... 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制度是药品审评科学性与公正性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概括了我国药品审评先后经历的药品审评委员会、专家库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咨询制度各自的特点,比较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瑞士等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咨询制度的异同,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现有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在利益冲突、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制度进展。最后,着眼于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总体改革目标,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药品审评专家体系、拓宽专家咨询渠道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审评 专家咨询 利益冲突 公开论证
原文传递
训练民众开会:孙中山民权初步思想实践研究(1928—1935年)
4
作者 王涛 王建华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0,I0005,共11页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民权初步思想,主张训练民众开会以培养现代公民,进而实现“纠合群力”“发达民权”。借助学校和民众教育,南京国民政府以普及和演习议事规则为着力点,实践了民权初步思想。在学校,国民党注重传授学生系统的...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民权初步思想,主张训练民众开会以培养现代公民,进而实现“纠合群力”“发达民权”。借助学校和民众教育,南京国民政府以普及和演习议事规则为着力点,实践了民权初步思想。在学校,国民党注重传授学生系统的议事规则,训练其专业的议事技能。围绕选举权的行使,以识字为先导,国民党面向失学民众普及议事常识并训练其使用选举权。受观念束缚,受训后的民众议事能力与孙中山的设想仍有较大差距,这表明训练开会既要系统灌输议事规则,更要树立良好的会议氛围,以变迁议事观念,启蒙公民的权利、集体和规则意识。总结民权初步思想的实践教训对于新时代培养合格公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一定鉴戒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民权初步思想 公民意识 训练开会
下载PDF
中国政治文化对公共政治讨论话语的影响——以立法听证会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善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7-110,共14页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行为者并非"纯理性人",而是"情况中的主体"(situated agency)。在立法听证会上,代表们从自身政治身份的合法性、论点论据的合理性、话语方式的合情性等方面来构建自己的政治话语。基于此,...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行为者并非"纯理性人",而是"情况中的主体"(situated agency)。在立法听证会上,代表们从自身政治身份的合法性、论点论据的合理性、话语方式的合情性等方面来构建自己的政治话语。基于此,笔者通过对两个立法听证会上41个代表发言中的545个论证点进行文本分析,以考察当前中国公共政治讨论中精英与民众代表的话语特征,探讨这些特征的中国政治文化根源。在听证过程中,听证代表对政府以及自身政治身份的认知、论证的"实用理性"特质、政治文化中"言路"对代表论证的"塑形"作用、听证代表们对"民生"这一价值观的运用是本文的四项基本假设。分析显示,听证会代表们紧密围绕听证事项进行论证,积极运用职业经验和相关事实与知识,主动调动民生、平等等核心价值观,以维护自身合法性、巩固观点、增强论证的理性程度。精英和民众代表与政府对话的话语形态明显不同,体现出"理性辅政"和"理性倾诉"两种中国公共政治讨论的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政治 政治讨论 公共管理 政治文化 协商政治 听证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