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1
作者
樊嘉雯
唐诺
+5 位作者
宣懿
余建
王克岩
邬海翔
常青
王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734,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9例58只眼纳人研究...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9例58只眼纳人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短波长自身荧光(SW-AF)、近红外自身荧光(NIR-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改善微循环口服药物治疗;其中,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12例。首诊后随访1~3个月,完成1个月随访共19例38只眼。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患者年龄(29.9±9.5)(12~47)岁。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52±2.01)d。58只眼中,合并视网膜棉绒斑、视盘水肿、黄斑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分别为5、2、1只眼。所有患眼可见深红棕色黄斑暗区。IR检查,中心凹和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斑片状暗区。SW-AF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9只眼;与IR一致的弱自身荧光暗区19只眼。NIR-AF检查,均可见点状或片状自身荧光暗区。OCT检查,急性期可见黄斑区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呈典型“豆苗”征。OCTA检查,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降低50只眼;横断面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病灶暗区范围与IR一致。初诊后1个月,病情好转18只眼(47.4%,18/38)。合并棉绒斑的5只眼中,棉绒斑消退伴视神经纤维束缺失4只眼;视盘水肿者,视盘水肿消退。所有患眼“豆苗”征消失,病灶局限,病灶区域椭圆体带和(或)嵌合体带欠连续。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IR中心凹、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片状暗区;OCT表现为黄斑区急性期自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OCTA表现为DCP血流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
棉绒斑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1
作者
樊嘉雯
唐诺
宣懿
余建
王克岩
邬海翔
常青
王敏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出处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734,共7页
基金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2PJ1401500)。
文摘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眼的临床和多模式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17日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29例58只眼纳人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眼底照相(IR)、短波长自身荧光(SW-AF)、近红外自身荧光(NIR-AF)、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所有患者均予以改善微循环口服药物治疗;其中,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12例。首诊后随访1~3个月,完成1个月随访共19例38只眼。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20例40只眼;均为双眼发病。患者年龄(29.9±9.5)(12~47)岁。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的时间为(2.52±2.01)d。58只眼中,合并视网膜棉绒斑、视盘水肿、黄斑旁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分别为5、2、1只眼。所有患眼可见深红棕色黄斑暗区。IR检查,中心凹和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斑片状暗区。SW-AF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9只眼;与IR一致的弱自身荧光暗区19只眼。NIR-AF检查,均可见点状或片状自身荧光暗区。OCT检查,急性期可见黄斑区自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呈典型“豆苗”征。OCTA检查,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DCP)血流密度降低50只眼;横断面OCT显示外层视网膜病灶暗区范围与IR一致。初诊后1个月,病情好转18只眼(47.4%,18/38)。合并棉绒斑的5只眼中,棉绒斑消退伴视神经纤维束缺失4只眼;视盘水肿者,视盘水肿消退。所有患眼“豆苗”征消失,病灶局限,病灶区域椭圆体带和(或)嵌合体带欠连续。结论COVID-19相关AMN特征性表现为IR中心凹、旁中心凹楔形、类楔形或“花瓣样”片状暗区;OCT表现为黄斑区急性期自RPE层垂直向上扩散的强反射病灶;OCTA表现为DCP血流密度降低。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
棉绒斑
Keywords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cute
macular
neuroretinopathy
O
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Deep
capillary
plexus
Cotton-wool
spot
分类号
R511 [医药卫生—内科学]
R774.1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临床及多模式影像特征分析
樊嘉雯
唐诺
宣懿
余建
王克岩
邬海翔
常青
王敏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