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玲珑塔翼龙动物群和浙江翼龙的同位素年代:兼论中国翼龙化石的地层序列和时代框架 被引量:9
1
作者 汪筱林 程心 +4 位作者 蒋顺兴 王强 孟溪 张嘉良 李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84,共28页
目前中国已经有8个省及自治区发现翼龙化石,时代分布从中侏罗世一直延续到晚白垩世。对近年来大量发现翼龙化石的辽宁玲珑塔和产出浙江翼龙的塘上组两个有争议的化石层位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了最新的年龄数据。在玲珑塔地区含化... 目前中国已经有8个省及自治区发现翼龙化石,时代分布从中侏罗世一直延续到晚白垩世。对近年来大量发现翼龙化石的辽宁玲珑塔和产出浙江翼龙的塘上组两个有争议的化石层位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了最新的年龄数据。在玲珑塔地区含化石沉积地层的碎屑锆石获得了最小150 Ma的同位素年龄,可能代表了化石层位的时代下限,表明含化石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同时,也获得了浙江天台盆地富含恐龙蛋化石层下伏的塘上组和临海上盘浙江翼龙化石地点的塘上组(小雄组)凝灰岩的年龄,分别为113 Ma和90Ma,证实了浙江翼龙产于晚白垩世,而浙江地区不同盆地的塘上组应属于不同时期的沉积。在辽西和浙江这两个重要的有争议的翼龙化石地点的同位素最新年龄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发现的翼龙化石的地层序列和时代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表明早白垩世翼龙占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 玲珑塔翼龙动物群 浙江翼龙 锆石U-Pb年龄 地质时代框架
下载PDF
The first pterosaur 3-D egg:Implications for Pterodaustro guinazui nesting strategies,an Albian filter feeder pterosaur from central Argentina 被引量:2
2
作者 Gerald Grellet-Tinner Michael B.Thompson +3 位作者 Lucas E.Fiorelli Eloísa Argaaraz Laura Codorniú E.Martín Hechenleitner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759-765,共7页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ossil pterosaur eggs sheds light on nesting environments and breeding be- haviors of these extinct flying reptiles. Here we report the first partial three-dimensional egg of the pterosaur, Pt...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ossil pterosaur eggs sheds light on nesting environments and breeding be- haviors of these extinct flying reptiles. Here we report the first partial three-dimensional egg of the pterosaur, Pteroduustro guinazui, from central Argentina. The specimen was discovered from the same Albian deposits as the exceptional R guinazui embryo described in 2004.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s indicate a pristine preservation of the 50 Bm thick calcium carbonate, which differ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soft shell of Chinese pterosaur eggs. Estimate of the eggshell conductance implies that the nest had a minimum moisture content of 75%. This moisture estimate, 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and taphonomical data, suggests that P. guinazui may have adopted a nesting strategy similar to those of grebes and flamingos rather than being buried on land, as previously hypothesized. Moreover, our results demon- strate that the nesting paleoenvironment of this pterosaur species was closely linked to a mesohaline lacustrine ecosystem in a basin governed by regional tectonic subsidence, a setting characteristic for the feeding and reproduction of modern flaming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rosaur fossil eggspterosaur eggshellPterodaustro guinazuiGondwanaEggshell conductance
下载PDF
New Material of Feilongus(Reptilia: Pterosauri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ufotang Formation of Western Liaoning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Xuri SHEN Caizhi +1 位作者 GAO Chunling JIN Kem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Based on a new nearly naturally preserved skull and four cervical vertebrae of the pterosaur Feilongus sp.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ufotang Formation of Beipiao,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 d... Based on a new nearly naturally preserved skull and four cervical vertebrae of the pterosaur Feilongus sp.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ufotang Formation of Beipiao,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China, the diagnosis of Feilongus is amended. The revised diagnosis notes long, curved, needle-shaped teeth that are confined to the jaw far anterior to the nasoantorbital fenestra; posterior teeth that are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anterior teeth; cervical vertebrae elongated with a ratio of length to width greater than 5; tooth number of about 78; and two cranial sagittal c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rosaur amended diagnosis Jiufotang Formation Aptian western Liaoning
下载PDF
The Middle-Upper Jurassic dinosaur-pterosaur fauna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Evidence from ichnology
4
作者 Li-Da Xing Martin G.Lockley +3 位作者 Bo-Lin Tong Hendrik Klein Chang Liu W.Scott Persons IV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3年第3期419-433,共15页
Tracks previously examined between 2002 and 2015 from an incompletely-studied,and now partially lost tracksite site in the Santai Form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restudied based on new ex-cavations of additional s... Tracks previously examined between 2002 and 2015 from an incompletely-studied,and now partially lost tracksite site in the Santai Form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were restudied based on new ex-cavations of additional surfaces.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reports of tridactyl tracks,including Grallator,the present study discovered an additional assemblage of unequivocal pterosaur tracks(Pteraichnus)and a possible didactyl deinonychosaurian track.The age of the Santai Formation is controversial but it is probably Late Jurassic,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epoch when pterosaur tracks appear worldwide.Age interpretations,based on palynology and isotopic data,tentatively suggests an earlier Middle-Late Jurassic age and might suggest that the pterosaurian tracks are as old or somewhat older than any previously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tai Formation THEROPOD Deinonychosaur pterosaur
原文传递
中国侏罗纪原始辽翼龙(爬行纲:翼龙目)头骨CT三维形态数据集 被引量:4
5
作者 易鸿宇 周长付 高克勤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4期15-23,共9页
原始辽翼龙(Liaodactylus primus)为已知最早的具滤食性生态适应的翼龙,化石产自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地层为晚侏罗世髫髻山组,年代距今约1亿6千万年前(161.8±0.4~159.5±0.6 Ma)。原始辽翼龙的发现记录了中国北方中生代燕辽生... 原始辽翼龙(Liaodactylus primus)为已知最早的具滤食性生态适应的翼龙,化石产自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地层为晚侏罗世髫髻山组,年代距今约1亿6千万年前(161.8±0.4~159.5±0.6 Ma)。原始辽翼龙的发现记录了中国北方中生代燕辽生物群中翼龙类特异的食性,有助于了解该生物群中爬行动物的生态多样性。本文对应提供该化石种正型标本(PMOL-AP00031)的X光断层扫描(X-ray CT)数据集,包括CT原始图片数据、根据CT数据重建的上下颌三维模型及视频、以及用于系统分析的形态学矩阵。其头骨CT数据和形态学矩阵可应用于翼龙类形态、生态、系统发育的进一步研究。其翼龙取食器官的数字三维模型,3D打印为实体模型后可广泛应用于科研、教学和科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翼龙 燕辽生物群 CT扫描数据
下载PDF
中国的翼龙化石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筱林 蒋顺兴 孟溪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5,I0001,I0002,共6页
近年来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翼龙化石,其中包括带毛的热河翼龙等,为翼龙温血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翼龙胚胎的蛋化石,使翼龙的卵生生殖方式得到确认;最小的树栖翼龙的发现,显示了白垩纪翼龙的个体分异和... 近年来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的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了大量的翼龙化石,其中包括带毛的热河翼龙等,为翼龙温血提供了新的证据;具有翼龙胚胎的蛋化石,使翼龙的卵生生殖方式得到确认;最小的树栖翼龙的发现,显示了白垩纪翼龙的个体分异和对环境的适应。同时,此前仅仅在欧洲和南美大陆出现的翼龙化石在这一地区的大量发现和研究,揭示了热河翼龙动物群的多样性和动物古地理分布规律,为深入了解一些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演化和辐射提供了翔实的化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 翼龙胚胎 热河翼龙动物群 辽西
下载PDF
Lower Cretaceous sauropod trackways from Lishui City and an overview of dinosaur dominated track assemblages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7
作者 Li-Da Xing Chun-Yong Chou +4 位作者 Martin G.Lockley Anthony Romilio Hendrik Klein Nan Li W. Scott Persons IV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326-336,共11页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tetrapod tracksites from Zhejiang Province fills out the fossil record from that region,which is also known to have yielded both saurischian(titanosauriform, coelurosaur) and ornithisch...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tetrapod tracksites from Zhejiang Province fills out the fossil record from that region,which is also known to have yielded both saurischian(titanosauriform, coelurosaur) and ornithischian(basal ornithopod, ankylosaurian) body fossils as well as dinosaurian eggs. We use photogrammetry and 3 D imaging to reinterpret the sauropod tracks from Lishui City, which revealed the existence of trackways. The track record from three documented sit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cludes avian and non-avian theropod, sauropod, ornithopod and pterosaur tracks. Previous work showed that the purported new bird ichnospecies Dongyangornipes sinensis is a synonym of Uhangrichnus chuni, while we here consider Pteraichnus dongyangensis as a nomen dubium. Such "provincial ichnotaxonomy" may mask similarities in the ichnofauna across large regions. In fact, we show that the ichnofauna is similar to that foun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elsewher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uropod tracks Theropod tracks Bird tracks pterosaur tracks Lishui Basin Zhejiang Province
原文传递
浙江义乌观音塘村四足动物足迹化石新发现及初步研究
8
作者 吴灏 金幸生 +3 位作者 杜天明 黄美燕 郑文杰 盛益明 《地球》 2018年第9期82-87,共6页
2014年对义乌观音塘村后岩头山四足动物足迹化石点进行调查之后,又开展了为期多年的调查工作。调查工作共发现另外至少10层足迹化石原生层位,这些层位中产出了大量的翼龙足迹化石,同时还有大量的兽脚类恐龙足迹、蜥脚类恐龙足迹,少... 2014年对义乌观音塘村后岩头山四足动物足迹化石点进行调查之后,又开展了为期多年的调查工作。调查工作共发现另外至少10层足迹化石原生层位,这些层位中产出了大量的翼龙足迹化石,同时还有大量的兽脚类恐龙足迹、蜥脚类恐龙足迹,少量单独的鸟脚类恐龙足迹,以及浙江省的第一条鸟脚类恐龙行迹。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可能的龟鳖类足迹。本文对这些新发现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对其价值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后岩头山足迹化石点的资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足迹 恐龙 翼龙 龟鳖类
下载PDF
中国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及其多样性对比 被引量:5
9
作者 汪筱林 李阳 +5 位作者 裘锐 蒋顺兴 张鑫俊 陈鹤 王俊霞 程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7-364,共18页
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发育中生代河湖相沉积的陆相盆地,其中赋存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群,包括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的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天山南部吐哈盆地的哈密翼龙动物群和辽西热河生物群富含翼龙化石。乌尔禾和哈密翼龙动物群都发现于下白... 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发育中生代河湖相沉积的陆相盆地,其中赋存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群,包括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的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天山南部吐哈盆地的哈密翼龙动物群和辽西热河生物群富含翼龙化石。乌尔禾和哈密翼龙动物群都发现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两者的繁盛时间大致相当,这两个动物群的翼龙个体数量巨大,但是物种多样性很低。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化石多保存在半深湖环境沉积的细砂岩和粉砂岩中,化石保存较为完整,主要为正常死亡;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化石富集保存在滨浅湖环境事件沉积的风暴岩中,大都经过了大型风暴的短距离搬运和快速埋藏,骨架分散,但几乎所有单个骨骼完整。东北地区的热河生物群翼龙种类众多,共生包括鱼类、两栖类、恐龙等其他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大多保存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页岩中,骨架多为完整保存,是火山爆发事件导致其集群死亡,并被火山灰快速埋藏,与新疆的动物群面貌明显不同。根据天山南北的翼龙动物群初步对比,乌尔禾翼龙动物群的主要优势类群准噶尔翼龙类,在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及相邻的蒙古西部地区都有分布,与天山南部的哈密翼龙动物群中已知唯一翼龙类群哈密翼龙完全不同,两者亲缘关系很远。因此认为在中生代,天山的隆升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对翼龙的南北迁徙交流形成了有效的地理阻隔。依据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早白垩世翼龙动物群对比,认为辽西及相邻周边地区由于华北克拉通破坏,导致大量火山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生物种类的快速更替,从而形成了热河生物群独有的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而缺少火山活动、环境相对单一的西北陆相盆地,虽然翼龙类具有数以千万计的庞大居群,但是物种多样性很低。华北克拉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禾翼龙动物群 哈密翼龙动物群 热河生物群 生物多样性 早白垩世 中国
下载PDF
新疆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原因分析
10
作者 韩向娜 代黎洋 +1 位作者 蒋顺兴 汪筱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6-1111,共6页
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增加了动物群的多样性,也为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哈密恐龙化石在脱离原始埋藏环境在异地保存时,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化石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为了使哈... 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增加了动物群的多样性,也为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哈密恐龙化石在脱离原始埋藏环境在异地保存时,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化石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为了使哈密恐龙化石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研究和展陈,采用多种分析技术方法,对产生明显风化现象的哈密恐龙骨骼化石进行检测,分析导致化石风化破碎的原因。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严重区域是骨松质部分,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方解石,含有较少磷灰石、长石和黏土矿物等。其中石英和长石是充填骨松质孔隙中的外来碎屑颗粒,方解石是后期成岩或化石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胶结物,而少量的磷灰石则主要来自骨骼。离子色谱(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的结果表明,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的可溶盐以NaCl、CaCl_(2)和Ca(NO_(3))_(2)·4H_(2)O为主,以及少量CaSO 4,可溶盐含量高达2.63%,初步判断高可溶盐含量是造成化石出现严重风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压汞(MIP)测试结果表明,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的孔隙率为21.2722%,与未风化区域16.4206%的孔隙率相比显著增大。另外,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存在两种孔径分布的孔隙,尺寸分别为0.005~0.04和17.3~283.2μm,相较于未风化区域,风化区域产生较多微裂隙,大孔径孔隙数量急剧增多。结论认为化石中含有大量以CaCl_(2)和Ca(NO_(3))_(2)·4H_(2)O为代表的潮解盐,易受北京四季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潮解盐具有巨大破坏作用,从而使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孔隙率升高,孔隙增大,并且其内部充填物结构酥松且不均一,最终导致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酥粉破碎。该研究工作对哈密恐龙化石的异地保存及保护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翼龙动物群 恐龙骨骼化石 风化机理 潮解盐 新疆哈密
下载PDF
翼龙蛋与胚胎化石的发现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鑫俊 蒋顺兴 汪筱林 《自然杂志》 2017年第3期157-165,共9页
在翼龙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推测其为卵生,直到2004年先后报道的三枚来自早白垩世含有胚胎的翼龙蛋才证实了翼龙的确为卵生。之后,在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一件悟空翼龙类的标本,在其体外腰带附近和体内共发现了两枚大小相... 在翼龙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推测其为卵生,直到2004年先后报道的三枚来自早白垩世含有胚胎的翼龙蛋才证实了翼龙的确为卵生。之后,在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一件悟空翼龙类的标本,在其体外腰带附近和体内共发现了两枚大小相当的翼龙蛋,据此了解到翼龙具有双侧功能性输卵管,不同于现生的大多数鸟类。在中国新疆哈密首次报道了5枚早白垩世的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化石,对其中一枚蛋化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其与现生锦蛇蛋的蛋壳结构十分相似,具有一层薄的钙质外层和一层厚的壳膜层。在今后的考察中,有望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三维立体保存的含胚胎的蛋化石,并在翼龙胚胎发育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蛋 翼龙胚胎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下载PDF
甘肃永靖盐锅峡早白垩世翼龙足迹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冰霞 杜远生 +1 位作者 李大庆 白仲才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甘肃永靖盐锅峡恐龙足迹 1号化石点中保存有翼龙足迹 ,该足迹是我国翼龙足迹的首次发现 .翼龙足迹为四足行走 ,行迹宽 .前脚为不对称三趾型 ,趾行式 ,其中Ⅱ趾最短 ,Ⅳ趾最长 ,足迹外偏 ,偏角大 ,Ⅳ趾与行迹交角为 16 0°~ 180... 甘肃永靖盐锅峡恐龙足迹 1号化石点中保存有翼龙足迹 ,该足迹是我国翼龙足迹的首次发现 .翼龙足迹为四足行走 ,行迹宽 .前脚为不对称三趾型 ,趾行式 ,其中Ⅱ趾最短 ,Ⅳ趾最长 ,足迹外偏 ,偏角大 ,Ⅳ趾与行迹交角为 16 0°~ 180° .后脚外形为近长方形 ,四趾型 ,Ⅱ、Ⅲ趾较Ⅰ、Ⅳ趾长 ,行式 ,脚长为宽的 3倍 ,足迹外偏 ,偏角 30° .足迹特征表明该翼龙足迹属于一新种 .沉积特征表明翼龙足迹产于湖岸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 足迹 早白垩世 甘肃 化石
下载PDF
揭开翼龙性别及生殖之谜
13
作者 吕君昌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245,共3页
翼龙是已知最早演化为强有力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最近发现的一成年雌性翼龙与她的蛋保存在一起的化石,提供了翼龙性别的直接证据,并加深了对这些已绝灭的飞行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理解。这一雌性达尔文翼龙的发现使我们对这一物种有了更多... 翼龙是已知最早演化为强有力飞行能力的脊椎动物。最近发现的一成年雌性翼龙与她的蛋保存在一起的化石,提供了翼龙性别的直接证据,并加深了对这些已绝灭的飞行动物生殖生物学的理解。这一雌性达尔文翼龙的发现使我们对这一物种有了更多的了解。新的发现证实了雄性具有相对小的骨盆和大的头骨脊,而雌性则具有大的骨盆和头骨无脊。对蛋化石的详细研究显示翼龙的生殖策略,如多数研究者以前怀疑的那样,与鸟类的是不一样的,而与鳄类或者其它的爬行动物一样。与以前发现的具有胚胎的翼龙蛋的壳一样,这一研究也证实与其母体相比,蛋相对小而软且具有羊皮纸一样的壳。很明显,蛋产下来后,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从而在这一时期增加其大小和重量。这意味着母体不必在蛋里投入过多的水分,而这一点可能对于飞行来说是相当有利的:在母体中小而轻利于携带。这也暗示了雌性达尔文翼龙像爬行动物那样很少关注她们的蛋,这些蛋被埋着而从周围吸收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蛋 翼龙性别 辽西
下载PDF
浙江东阳晚白垩世早期翼龙足迹(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荣军 吕君昌 +5 位作者 朱杨晓 东洋一 郑文杰 金幸生 野田芳和 柴田正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3-698,共6页
根据中国浙江东阳上白垩统金华组发现的4个翼龙足迹,建立翼龙一新的遗迹种:东阳翼龙足迹。它具有以下特征:手迹的第Ⅱ和第Ⅲ指夹角为29°,第Ⅰ指和第Ⅱ指的夹角为52°;足迹的长与宽的比率为0.17,除了翼龙足迹外,在同一层位中还... 根据中国浙江东阳上白垩统金华组发现的4个翼龙足迹,建立翼龙一新的遗迹种:东阳翼龙足迹。它具有以下特征:手迹的第Ⅱ和第Ⅲ指夹角为29°,第Ⅰ指和第Ⅱ指的夹角为52°;足迹的长与宽的比率为0.17,除了翼龙足迹外,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有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帯蹼和不具蹼的鸟类足迹。这些足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态环境及以后动物的骨骼化石,尤其是翼龙骨骼化石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龙足迹 晚白垩世早期 东阳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