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自由主义的精神政治学批判——韩炳哲的理论视角及分析框架
1
作者 程芸芸 单俊宇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在韩炳哲的精神政治学框架中,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依赖于其所塑造的功绩社会,其中,功绩主体作为精神政治的主体化症候,在透明化加速社会中显现、在同质化暴力裹挟中生存、在数据拜物教规训中异化。功绩主体以责任和风险的内在化、个... 在韩炳哲的精神政治学框架中,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依赖于其所塑造的功绩社会,其中,功绩主体作为精神政治的主体化症候,在透明化加速社会中显现、在同质化暴力裹挟中生存、在数据拜物教规训中异化。功绩主体以责任和风险的内在化、个体化增强了数字资本主义的危机治理能力,精神政治在本质上是为了实现新自由主义体制的延续和再生产。因此,精神政治批判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批判层面,需要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深入资本主义经济逻辑体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 韩炳哲 精神政治 生命政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平台数字化监控的遮蔽与解蔽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秋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92,共8页
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超级平台以数字化监控为手段,形成了对用户行为的技术控制,这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化和不平等。与传统的监控模式相比,新型监控更加侧重于对主体的精神规训,从而使得用户陷入了自我剥削的精神政治逻辑。这... 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超级平台以数字化监控为手段,形成了对用户行为的技术控制,这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分化和不平等。与传统的监控模式相比,新型监控更加侧重于对主体的精神规训,从而使得用户陷入了自我剥削的精神政治逻辑。这种数字化监控具有极强的内在隐蔽性,同时互联网超级平台又以外在的修辞策略遮蔽其不负责任的监控行为。新型监控的双重隐身机制导致平台操纵用户的现象越演越烈,更带来了新的治理难题。因此,解蔽平台数字化监控的建构过程以及遮蔽机制,是实现负责任的平台治理的前提条件,更是在建构性话语中寻求新的建设性治理路径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监控 精神政治 行动者网络 平台治理
原文传递
论“洋节中过”的精神政治空间:文化、资本、技术之间的权力争夺视角
3
作者 齐晓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64,共12页
近年来,“洋节中过”现象在本土化过程中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形式转向趋势。人们不再将洋节视为纯粹的外来文化,而是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尝试和探索对洋节文化的重新定义和本土建构,借以游戏化的娱乐方式展现一种反向的文化输出。然而... 近年来,“洋节中过”现象在本土化过程中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形式转向趋势。人们不再将洋节视为纯粹的外来文化,而是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尝试和探索对洋节文化的重新定义和本土建构,借以游戏化的娱乐方式展现一种反向的文化输出。然而其深层的表现逻辑是,以青年为受众的社会群体逐渐成为节日文化、资本主体、数字技术三者进行权力争夺的对象:一是借由过洋节现象来透视人们在阶段性“自由活动”中的情绪众相,通过反映大众情绪的变化和文化审美取向来博得资本的青睐;二是洋节文化的本土传入以及对节日氛围的渲染,其作为被资本操控下的文化符号,背后凸显的是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借助对节日的商业化运作来获取经济效益;三是文化与资本的联袂将数字技术作为统治当代人们精神心理的一种新的权力工具并展演于“过洋节”的文化场域中,通过对信息的掌控,摸清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在精神政治学看来,透过这种技术权力的控制,当代人们尤其是青年大众实际上是被囚于拟态的精神政治空间,并且是已完成去心理化的消费主体,而在洋节文化诱导下成功释放的自由假象让他们呈现出了向资本示好的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节文化 资本 技术 洋节中过 精神政治学
下载PDF
上瘾与电子游戏的精神政治
4
作者 姜宇辉 《媒介批评》 2022年第1期1-21,共21页
电子游戏真的让人上瘾吗?此种上瘾背后有明确的因果机制和行为动机模式吗?这些模式又到底对玩家的精神状态施加着何种正面或负面的作用?面对这些根本的追问,我们首先将从上瘾研究的三重基本进路入手,进而细致辨析游戏瘾到底是化学成瘾... 电子游戏真的让人上瘾吗?此种上瘾背后有明确的因果机制和行为动机模式吗?这些模式又到底对玩家的精神状态施加着何种正面或负面的作用?面对这些根本的追问,我们首先将从上瘾研究的三重基本进路入手,进而细致辨析游戏瘾到底是化学成瘾、行为成瘾,还是精神成瘾。然而实情却是,无论是大脑病变、强制行为还是意志薄弱,这些现有的“成因”似乎都不足以说明游戏瘾这个“怪诞”的症候。由此,晚近以来的精神政治的话语尝试将大脑、意志、精神、文化等差异性力量都关联在一起,对游戏瘾实施终极的客观主义的定位。在全文的最后,我们拟从大脑的根茎式网络、玩家的着魔式体验,以及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对此种立场进行质疑和批判,进而探寻让反思性的理论家对自身的理论建构进行反思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瘾 化学瘾 行为瘾 精神政治 客观主义
下载PDF
数字技术、精神政治与权力治理的辩证法——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管窥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大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韩炳哲通过揭橥数字时代精神权力的运作机制及功绩主体的生存境况,形成了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他宣称福柯、阿甘本等人建构的生命政治,无法接榫功绩社会的运行规则,因而必然走向“终结”,被数字精神政治代替。作为新自由主义权力治理术,... 韩炳哲通过揭橥数字时代精神权力的运作机制及功绩主体的生存境况,形成了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他宣称福柯、阿甘本等人建构的生命政治,无法接榫功绩社会的运行规则,因而必然走向“终结”,被数字精神政治代替。作为新自由主义权力治理术,数字精神政治凭依数字技术操控人的精神高地,以一种肯定、温柔的方式形塑功绩社会的文化情境,诱使功绩主体浸润在形式自由、情绪释放、精神感化、游戏体验的虚幻幸福中,忘却资本的奴役和物化,反而聚焦自身,主动优化自我,最终形成自我剥削。针对数字精神政治的全面渗透,韩炳哲提供了走向他者、去心理化和回归“痴傻”等柔性抵抗技术。韩炳哲数字精神政治思想从精神哲学的高度,提供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重要智识来源,但仍存在主观主义、非批判的人本主义等缺陷,亟需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武器予以回应和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炳哲 数字精神政治 权力治理 自我剥削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Afro-American Socio-Psycho Resistance AgainstOppression of Identity
6
作者 Amber Mushtaq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9年第10期631-639,共9页
Social discrimination of races and racial oppression in American colonial history had deep devastating impact on Afro-Americans.Their true identities were shattered and the truth of their existence was constructed for... Social discrimination of races and racial oppression in American colonial history had deep devastating impact on Afro-Americans.Their true identities were shattered and the truth of their existence was constructed for them by the so-called superior white American race.Afro-Americans’struggles for recognition had been started since the moment racial oppression took place and United States might profess now to be agenda-free but contemporary Afro-American literature does not say so.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Critical Race Analysis of Toni Morrison’s work manifests that Afro-Americans are still struggling for their recognition and their place in the white US society;she delineates their pain of going through the continuous identity-formation process that how white American society still make them finding escapes because of their dark skin tone and put them in need to prove them to be worthy of living in America.Her writing has helped analyze Afro-American subjectiv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socio-psycho conceptualizations.Frantz Fanon’s work on western colonial racial oppression and identity crisis of blacks has helped analyze what traumatic culture Afro-Americans faced.His work sheds light on that disrespect and contempt experiences of blacks in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terms which they have been facing under the rule of white supremacy.Morrison’s fiction and Fanon’s“socio-psychopolitics”—his critic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analyzes the identity crisis that functions betwixt sociopolit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alms—have yielded the analyses of how manipulative power of“Racial Politics”actualizes its agendas.Morrison’s work demonstrates how historical trauma of turning Afro-Americans into stereotypical subjects still prevails in the blacks living in the contemporary racist and prejudiced white America while Fanon’s work gives a vast and detailed framework of analysis;his work consists on intersectionality and psychopolitical violence which have been forcing blacks to turn their ident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ro-Americans identity crisis socio-psychopolitics subjectivation racial oppres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